大腦是心靈的主體,還是客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言:實質二元論與機械唯物論
笛卡兒在實質二元論的猜想中提及,人的肉體與心靈是兩個獨立存在的部分,這也就是我們現在廣為人知的「肉體」與「靈魂」分離的說法,二元論在許多宗教經驗當中都有被討論,而且也是奠基於此,才有關於「死後世界」的相關討論,他們認為肉體(此指大腦)是心靈的客體,這一派論證通常會針對人死後的去向、瀕死體驗者、前世記憶、靈異現象做解釋。
時代演進後,出現了另一派的說法,這派的說法比較貼近機械唯物論,將意識與精神活動以物質變化的觀點解釋,也就是由神經生物的角度看待人的精神與意志,相信人的心理活動是經由相關的神經訊號而造成的,這一派論證也沒有足夠的證據,但一直都有相關的實驗正在試圖證明,而針對實質二元論解釋的現象,這一派的論證認為其也是物質作用所造成的,也就是腦部神經構造即是所謂意識心靈的主體。
這兩派的說法以外也有許多的論點,將這個命題擴展到整個世界,例如認為物質世界是由精神與意志主導的唯心論,不過我今天想探討的並不是精神與物質世界的關係,而是針對一個個體的心理活動與大腦之間的關聯性。
之所以選用這個命題,其實是因為我自身對於心理學的一些研究,而這些研究帶來許多相關的疑問,在這篇文章當中我希望透過一些相關的哲學命題與辯證得出一個猜想。
眾說紛紜的假說與不定的解釋
在我的論文中,有一大部分的主題是談論關於意識的結構與它們之間的訊息影響,關於這些訊息影響,我也從神經科學的觀點出發,認為那是腦部前額葉發展出來的結果,但時至今日,依然沒有任何實驗可以透過腦部活動證明這些複雜的心理活動是如何形成的,大多都只有提及假說。
從嬰兒期的腦部發展與認知階段來看,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與漸進式的邏輯歷程去判斷意識是隨著時間不斷構建完整的,但是關於顯意識、潛意識與各種心理機制甚或精神疾患的產生,都只有透過數據分析與統計的方法,去判定這些與腦部構造或神經激素可能的關聯。
目前沒有一套研究或方法可以透過觀察腦部去理解人類的精神意識活動,而也因為科學上這樣的不確定性,才使得關於「意識是否獨立於肉體的存在」,這個命題存在討論的空間。
關於心理的活動與精神意識的範圍一直都是很廣闊的,心理學派眾說紛紜,包括初期從哲學開始發展的精神分析學派到後期演進的個體心理學派、行為心理學派、格式塔學派等等都針對人的心理活動做出了一部份的詮釋,也試圖以觀察出的結果去推導心理作用的成因,這些學派都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
如果大腦的波動是心理活動的來源,那我們要如何解釋腦電波轉換成情緒、認知、甚至潛意識圖像等等過程,以及為什麼意識接收到外在的事件給予的認知或者情緒訊息的時候,會產生相應的反應?
這就是機械唯物論無法完整延伸到現今的神經科學,以物質的觀點解釋之處,反之,實質二元論提出的則是肉體與意識可以分離的猜想,但也沒有針對意識的產生有完整的解釋,因此我們將從意志的觀點談起,來談論幾個相關的命題。
如何定義人類的「意志」?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對於「意志」有一個定義,在我的觀點裡面,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意志」是屬於顯意識與潛意識共同影響而成的結果,通常是指一個人的「認知狀態」。
這樣的認知狀態,在心理學上有一套解釋,亦即是這樣的認知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會以「認知發展階段」來做解釋,也就是一個人從嬰兒期開始,慢慢的受到周邊環境影響以及腦部的發展,進而構成日漸完整的認知狀態,也就是哲學上所稱的「精神意志」之說,在這個定義之下,我們再去談論相關的命題。
命題一:精神世界的起源?
許多人都在探討物質世界的起源,包括宇宙、生物演化等等,自從人類出現並且具備了文明,我們開始建構了精神與意志主導的社會,也因此對於世界的定義,從肉眼可見的物質世界,提升到肉眼所不可見的精神世界。
我們意識到精神世界的存在,即是因為我們擁有所謂的「精神」與「意志」,且在許多神秘學或者宗教經驗當中,也常常有靈魂一說,這些神秘學或者宗教往往都是人類文明的起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希臘神話、埃及文明、基督教、佛教等等,從許多的傳說與碑文當中,人類從很早期的文明就在探討精神世界了,但如果存在精神世界的話,究竟什麼是精神世界的起源呢?許多說法認為精神意志的誕生是早於物質世界的,以生物演化的觀點來看,完全無法將精神意志的起源,扣合猿猴演化成人與腦部的發展一說,這樣一來又更難取得一個合理的邏輯將生物的演化與精神意志完整詮釋。
在這個命題當中我認為精神世界的起源是一個漸進式的歷程,精神世界的本質與物質世界一樣皆是能量,只不過是不同型態的能量,構成精神世界的能量我們尚未有方法研究或者證實,但我認為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的存在可稱之為一體,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並非切分開的兩種狀態,而人腦則是存放精神意志的客體,人腦的構造可以接收那樣的能量形式,並且表現出來。
命題二:精神世界的構成
基於對死亡的未知,所以最初是由死後的靈魂來探討精神世界的構成,可以發現因為我們知道肉體是一時的,而死後的靈魂是不具有時空限制的,因此精神世界的構成在我們的認知當中,都是相較於物質世界來說,更加廣闊的存在,因此提出了人死後會具有靈魂一說,也是所有宗教同一的主張。
在這個命題的底下,我們得以去進行很多的假說還有想像,針對這一點,也曾經有人試圖做實驗證明,也就是所謂的「靈魂21克」,可是沒有辦法確切將實驗結果完整的與猜想連結,於量子力學的觀點,人的精神意志都是以量子波的形式存在,所有的「想法」都是某一種腦電波,但這樣的量子波會隨著肉體或者腦的死亡而趨向不存在嗎?或者說這些量子波是從何而來,只能在人腦裡作用嗎?或者說可以脫離人腦,獨立存在並且產生作用?
在我的觀點來看,延續前述的論調,我認為精神世界也是由能量所構建的,人類心理所產生的想法與情緒皆是自能量而來,也可能是以一種波的方式存在,因此我認為看來頗難觸及,甚至玄虛的精神世界其實可以用物理的方法來解構,但可惜的是至今這都只是一種猜想,沒有辦法有一個確切答案,因此我的觀點也都是保留處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3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秋逸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篇談到了女主角Nina與其母親的客體依附關係,也談論了母親的態度對於女主角性格的形成是有極大影響的,接下來我們要先從女主角身邊的三個人(外在客體)來進一步探討Nina這個人的人格結構。
由客體理論的觀點來看電影黑天鵝中的母女互動關係,投射、分裂、理想化、貶抑,從這些觀念裡深度解析這部電影。
面對質疑的態度,即是經營個人品牌的第一個舞台。 質疑是每個人在做社群經營,個人品牌行銷之中,只要累積了一定的流量或討論度,就會面對到的一個問題。
社群時代,誰都逃不了的功課,也就是社群經營。 前陣子專心做論文與研究的撰寫,在社群媒體上的曝光僅限於一般的文章發佈,也沒有做任何刻意的行銷或者網路宣傳,但是這點關於「個人品牌」的經營,無疑是一個致命傷。 本篇文章當中從個人經驗起筆,探究社群經營的起點。
社群經營,要如何達到效率與策略性的目的? 解析個人品牌經營的關鍵,與個人的經驗分享。
上篇談到了女主角Nina與其母親的客體依附關係,也談論了母親的態度對於女主角性格的形成是有極大影響的,接下來我們要先從女主角身邊的三個人(外在客體)來進一步探討Nina這個人的人格結構。
由客體理論的觀點來看電影黑天鵝中的母女互動關係,投射、分裂、理想化、貶抑,從這些觀念裡深度解析這部電影。
面對質疑的態度,即是經營個人品牌的第一個舞台。 質疑是每個人在做社群經營,個人品牌行銷之中,只要累積了一定的流量或討論度,就會面對到的一個問題。
社群時代,誰都逃不了的功課,也就是社群經營。 前陣子專心做論文與研究的撰寫,在社群媒體上的曝光僅限於一般的文章發佈,也沒有做任何刻意的行銷或者網路宣傳,但是這點關於「個人品牌」的經營,無疑是一個致命傷。 本篇文章當中從個人經驗起筆,探究社群經營的起點。
社群經營,要如何達到效率與策略性的目的? 解析個人品牌經營的關鍵,與個人的經驗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是嚴格的科學,另一個則涉及主觀體驗——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和哲學家們開始探索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交集。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思考,我們可以邁向更為全面的宇宙觀,重新定義我們在這個多維宇宙中的位置。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Thumbnail
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其實是大腦根據感官輸入所建構出來的。這個建構過程可能受到我們的經驗、記憶、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並非客觀世界的完全反映。 我們用語言來描述世界,但語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語言之間也有思維的先天限制與隔閡。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Thumbnail
探索靈魂的領域,一個古老而深刻的議題,許多宗教、哲學和文化都有關於靈魂的概念。在許多信仰中,靈魂被認為是人的精神本質,是超越肉體的存在,可能具有不朽性和超自然特性。這與身心靈的靈性成長有著密切關聯。 靈魂和心是兩個相關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常常在哲學、宗教和心理學等領域中被討論和探索。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人類的意識很大的機率是在四維空間運行,然後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人類)腦神經元不斷運作,download接受意識的訊號
Thumbnail
靈魂是什麼?無論是在科學、玄學、亦或是哲學,這都是個大哉問,普遍認為靈魂與生理無關,它比較與心智相關,然而人的大腦一旦有了損傷失去的智能,從那渙散空洞的眼神當中我們是否還能夠找得到靈魂的存在?靈魂是否必須建構在以健全的生理狀態為基礎的心智之上,那靈魂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是否靈魂就是意識的一部份?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是嚴格的科學,另一個則涉及主觀體驗——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和哲學家們開始探索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交集。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思考,我們可以邁向更為全面的宇宙觀,重新定義我們在這個多維宇宙中的位置。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Thumbnail
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其實是大腦根據感官輸入所建構出來的。這個建構過程可能受到我們的經驗、記憶、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並非客觀世界的完全反映。 我們用語言來描述世界,但語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語言之間也有思維的先天限制與隔閡。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Thumbnail
探索靈魂的領域,一個古老而深刻的議題,許多宗教、哲學和文化都有關於靈魂的概念。在許多信仰中,靈魂被認為是人的精神本質,是超越肉體的存在,可能具有不朽性和超自然特性。這與身心靈的靈性成長有著密切關聯。 靈魂和心是兩個相關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常常在哲學、宗教和心理學等領域中被討論和探索。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人類的意識很大的機率是在四維空間運行,然後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人類)腦神經元不斷運作,download接受意識的訊號
Thumbnail
靈魂是什麼?無論是在科學、玄學、亦或是哲學,這都是個大哉問,普遍認為靈魂與生理無關,它比較與心智相關,然而人的大腦一旦有了損傷失去的智能,從那渙散空洞的眼神當中我們是否還能夠找得到靈魂的存在?靈魂是否必須建構在以健全的生理狀態為基礎的心智之上,那靈魂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是否靈魂就是意識的一部份?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