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e Ackerman-An Alchemy of Mind: The Marvel and Mystery of the Brain
氣味、記憶與愛欲—艾克曼的大腦詩篇
"「心靈是它自己的美麗俘虜。」因為心靈就是物質,因此我們精心構思,因而舉足輕重。"
這是一本包裹著神經科學外皮的文學作品,它讀起來不像一般科普書籍那樣艱澀、更多的是卓越的文字描述及作者天馬行空的聯想。書名寫做"詩篇",內容真的狠濕😎😋
本書探討大腦是如何演變成我們的心智,譜出我們日常的心靈幻想曲。
中文書名《氣味、記憶與愛欲》,但這只是本書的其中一個小章節,氣味和愛欲並不是本書的重點,著墨的也很少。 原書名An Alchemy of Mind, 直譯心靈的煉金術,比較符合本書想討論的,大腦變成心智的過程。
(想瞭解愛欲的人,可以去看液態之愛。😂)
💊我們是否真的只是完全出自於對自我的想像?
💊我們的意識又是從何而來?
提幾個有趣的章節💡
🧠大腦的藝術
大腦並非完全不能改變,它主要的功能在於分析且崇尚嚴謹的邏輯,但大腦不是借用邏輯來推理,而是藉由把事物和環境串連起來,過程包括了突如其來的力量及事件。
我們也許知道brain和mind這兩個詞之間的差異性。
大腦並非心智,心智棲息在大腦之中。心智是大腦想像出的鏡花水月,是一種經驗,而非實體。 心智不只侷限在大腦之中,它能反映出身體的感官感覺,並受體內各種激素的調控。
我們的大腦渴望長生不死,但萬物一生終有其極限,所以大腦便編造了它們無法到達的完美狀態。
🧠思想的形狀
我們大腦裡大約有一千億個神經元,每一個神經元可以聆聽一萬個訊息。它們在心智的叢林裡生長,兩個神經元間的空間為突觸間隙(synaptic cleft),這是塊狹小的液體空間,腦中的一切運作(溝通),都仰賴這個活潑的空間。
大腦是藉充實舊細胞來學習,而非生出新細胞。它能夠把源源不斷的感官資訊給簡化,壓縮到能夠處理的數量,若感官沒有提供任何資訊,它也會自行想像。 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動植物)即便沒有大腦,也能活得很好,不過這也關乎牠們是否會遷移,若動物本身要進行長途旅行的話,牠們的大腦就必須大到足以描繪變化萬千的世界,以便當我們隨著世界改變,就能夠提供我們連貫的感覺及媒介。
🧠心靈的火花(記憶)
作者形容「靜謐的記憶像地質般,堅實真確,是意識的岩床。」 好地科的譬喻呀!
沒有記憶,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過去又是什麼。我們是自我記憶的總和,若篡改了記憶,我們會不認得自己。 但記憶並非像照相機、隨身碟那般,而是更有創造力的東西。它重情調而非事實,是一直在發展的」想像」。 記憶不僅描述了現在,而在回憶的那剎那也同樣真實,包括你所有的感受、體驗,人一生中所發生的種種傷慟,皆會影響我們重塑記憶的方式。
🧠自我及其想像
「我」的定義究竟是什麼?
我們是混合而來的。自我是心智變出的花招,它源自在突觸上彼此溝通傳遞訊息的千億個神經元。
由意識、前意識及潛意識結合在一起,揉合了一堆衝動和情緒,像萬花筒般千變萬化,並吞噬了所有的感官和知覺。 自我的狀態時時刻刻都在變化,大腦大部分的活動出自於體內,在心靈劇場、內心的獨白及記憶之中。
我們的腦之所以靈活,主要源自於新的連結,而非來自新產生的細胞,它一邊保持原狀,另一邊卻得有改變的能力。
-
「我們是我們無法瞭解的事物。」
我們是否為地球出現生命現象以來唯一有意識的生物呢?
時至今日,腦依舊是未知的領域,不過也有越來越多科學家開始描繪它的藍圖,理解它的奧妙。 我們已經能從腦部造影技術,窺探心理變態的大腦運作😂,但我們仍舊無法真正解開心智的謎底。Hopkins曾說:腦有「無人可測」、教人暈眩的心靈懸崖。是啊,身體經常能獲得滿足,但心智,永遠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