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賤的種子落在肥沃的土壤-幫助香堤巴旺,讓它幫助更多人

2021/08/1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以下內容來自NETFLIX紀錄片《天命之女》

#入學

某天清晨,校車駛過顛簸的路面,輪胎揚起地上的沙塵,樹木裹上了沙土,在印度鄉間,泥土是草木的著色劑。之後道路逐漸平坦,草木有了顏色,校車喇叭響起,駕駛在校門前煞了車。大人牽著小孩,提著滿袋的日用品,顢頇的下車,今天是香堤巴旺學校的開學日。
工作人員引導他們脫下鞋進入床鋪羅列的教室,小孩被放到指定的床位。在睡覺的,父母不捨的親吻額頭;活蹦亂跳的,看到父母離開後,開始號啕大哭。他們只有4歲,而這24位小孩是印度2億賤民中,最幸運的千萬分之一。

#儀式

天井講台前,紅土上鋪綠墊,父母席地而坐,以為人父母的專注,聆聽一位身著印度紅色長衫的長者,講述香堤巴旺這間學校的教育理念。他說:「不論我們信什麼宗教,屬於什麼種姓,大家都平等,我們想培育出能完全改變你們家庭的孩子。」
他是香堤巴旺的創辦人亞伯拉罕.喬治,1997年他用多年經商的積蓄,於印度坦米爾納德邦創辦了香堤巴旺,香堤巴旺意指「和平之屋」。

#緣起

喬治博士早年隨母親定居美國,就讀於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畢業後創立財務風險控管公司,1995年決定追隨內心的想法,賣掉公司回到印度。他想為印度做點事,他想要對抗廣大嚴峻的貧窮,想要反抗種姓制度,他要用教育從根本結束印度賤民的苦難。

#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在印度已實施3千多年,最早中亞入侵者(亞利安人),征服印度後,將印度人民分成四個階級以方便統治,分別是:祭司、統治者、平民、奴僕。
除了上述四個階級,還有個最低下,比奴僕還不如的階級:賤民,一開始是由罪犯、奴隸組成,負責屠宰、喪葬、清理排泄物等「不潔」的工作。
印度的傳統認為屍體、排泄物等會危害人體的東西屬「不潔」,長期接觸它也會使人變為「不潔」,所以這些東西只能由賤民處理。因為「不潔」會傳染,一般人也不願碰觸賤民,所以賤民又被稱為「碰不得的人(untouchable)」。
即使1950年印度憲法已廢除種姓制度,但種姓制度根深蒂固,賤民在教育、人權、經濟仍舊處於極端劣勢。去年9月一位19歲女子割草時被人性侵殺害,就因位犯案者屬於高種姓,被害者屬於賤民,警方不但袒護罪犯,還半夜強制將遺體火化,最後家屬求助無門,可見現在賤民在印度仍然飽受迫害與歧視。

#貧窮世襲

除了出身遭受歧視,另一個折磨賤民終身的苦難是貧窮。由於賤民從事低賤的工作,收入少的可憐,即使每天拼命工作,收入也僅能餬口。為了改善生活,只要孩子大一點,父母就會讓他們儘快投入工作貼補家用,孩子自然也就沒機會接受教育。由於教育程度不高,孩子只能從事父母的工作,如此不斷世代複製下去,所以賤民在印度,不但階級世襲,貧窮也會世襲。

#打破貧窮世襲

要如何掙脫貧窮的惡性循環,香堤巴旺創辦人喬治博士認為補助窮人生活並不是最好的方式,因為補助只能暫時滿足眼前所需,只要父母無法提高收入,貧窮就會不斷延續。要突破這種現況,最合邏輯的方法是採用「菁英教育」。
因為父母已定型無法改變,為了徹底扭轉家庭命運,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成為社會菁英。只要孩子收入能大幅提高,就有辦法改善家庭生活,有能力幫助兄弟姊妹。所以要解決貧窮的世襲,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進入最好的大學,畢業後就能有好的工作及收入,也能給子女良好的家庭環境及教育,如此一代代複製下去,賤民延續千年的苦難就會結束。藉由菁英教育提升孩子的社會地位,是喬治博士認為最好幫助他們脫離貧窮的方式。

#菁英教育

要落實菁英教育,在有限的資源的情況下,絕對無法滿足每一個人,所以香堤巴旺每年必須拒絕很多請求入學的學生,只挑選24位最優秀的男孩及女孩
香堤巴旺是間私立寄宿學校,這類型學校在印度非常高級,通常只有富人的小孩才有能力就讀。而在香堤巴旺,這些賤民出身的孩童從4歲到大學畢業找到工作中間17年間,學校完全負擔學生就學及食宿費用(如大學學費太高,父母則須部分負擔),孩童除了寒暑假都在學校住宿,密集在香堤巴旺接受教育。
香堤巴旺入學開始就採取英語教學,因為英語是打入印度上層社會的必備工具。學校對孩童的學業有很高的期待,以進入頂尖大學作為目標,老師會不斷耳提面命就讀頂尖大學的重要,成績落後會被要求重讀,甚或有可能被踢出去。會如此重視成績,是因為賤民在印度非常沒有地位,只有變得非常優秀,才有可能在社會站穩腳步,才有能力幫助家人及其它更弱勢的人,他們肩負扭轉個人、家庭、甚至是族群的使命,這是他們享受奢侈權利後的應盡義務。

#因為貧窮所以要成功

黝黑的皮膚,削瘦的身軀,扁平的鼻樑,克兒席卡(Karthica)的外貌明顯和所謂“高貴“種性不同,外表標示著她是個 "不可碰觸者(賤民)” 。她的父親原本屬於較高種性,但因為和身為賤民的妻子結婚,觸犯與低種性通婚的禁忌,有天外出籌措妻子生產費時被其它村民"榮譽處決"。從此母親只能以賤民身分,在班加羅爾近郊的採石場,以瘦弱的身軀沒日沒夜的搬運石塊扶養小孩,而採石場旁居住著200多位和她一樣的人。
母親接受當地修女的建議,將克兒席卡送到香堤巴旺接受教育。從小從牛糞及椰子葉做成的屋頂下長大,克兒席卡知道讀書之於她的意義是什麼,於是她在學校用功學習,努力爭取表現,朝法律專業邁進。
幾年後她與法律教育基金會的律師團回到家鄉,因為她發掘採石場没有得到政府發放的營業執照,依法村民是可以合法取得採石廠土地的所有權,他們就能結束被剝削的日子。那時她就讀於印度國立司法大學,她了解賤民能用法律打破種姓的藩籬,因為歧視是富人的特權,但法律可以是窮人的武器。
雖然後來村民並未取得採石場所有權,但她之後將家人接到德里生活,母親不須再每天勞動,她以完成她被賦予的責任,未來繼續朝人權律師的目標前進。

#選擇的兩難

希爾帕(Shilpa)來自班加羅爾旁的農村,父親的種姓是首陀羅(奴僕),他的命運本來會像其它底層女性一樣,提早嫁給叔叔,然後成為一名普通的農婦。但在父親的堅持下, 她得以進入香堤巴旺就讀。之前父親原本還不願生下這個孩子,但即使在重男輕女的印度,父親對孩子的愛仍是天性。他想到自己一輩子做苦力,他不願女兒和自己一樣辛苦,即然得到機會,還是願意犧牲家中賺錢的勞動力,讓她離家學習。
她有一個妹妹卡薇亞(Kavya),兩人原本情感要好,但一家只有一人能夠入選,在姐姐離家學習後,兩人關係發生微妙改變。因為家中少了一位女性,所以大部份的家務都落在她身上,她生性活潑喜歡自由,想要賺很多錢。她渴望自由但無法自由,未來只能和母親一樣一輩子被丈夫欺負,為家庭犧牲。她羨慕姐姐,更覺得父母偏心,她忌妒姐姐。於是當一位男子出現拿錢引誘她時,她就決定要和那位男子私奔。
沒人知道卡薇亞失踪那九個月發生了什麼,但九個月後她再次出現在父親面前,希望父親能原諒她讓她回家。但私奔在印度是個恥辱,為維護家庭聲譽,他狠心拒絕了她。
她轉向姐姐求救,希爾帕也生氣妹妹的魯莽,她想讓妹妹好好反省,於是不願替她求情,某一天她覺得自己已走頭無路,於是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件事成了希爾帕一輩子的傷痛, 她覺得是自己的無情殺害了妹妹。
這促使原本想成為記者的希爾帕轉向研究心理學,2020年她出發前往紐約霍夫斯特拉大學攻讀臨床心理學博士,希望用心理學幫助貧窮掙扎的人們,能在生活中找到力量及希望,讓妹妹的悲劇不會再發生。
貧窮是種找不到出路的掙扎,貧窮加上歧視,是股摧毀身體及意志的力量 。種姓制度建立以來,數不清的人被視為神明的排洩物,而被奴役、被踐踏。但貧窮是天生的嗎?香堤巴旺的畢業生之後都進入頂尖大學就讀,許多學生在法律、醫療、新聞、商業都有成就。他們證明人生而平等,非因種族、階級及膚色而優秀。被歧視的賤民,透由良好的教育,會和其他人一樣傑出;卑賤的種子,放進肥沃的土壤,也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幫助更多的人

請幫助香堤巴旺,讓香堤巴旺能幫助更多人
https://www.shantibhavanchildren.org/
    1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