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看到一間學校,與校長的對談〉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西元1930年甘地為全印度的人民擁有「食鹽」的自由而走,開始了388公里徒步行走的「食鹽長征」。當年甘地61歲。他經過瓦沙納的農村時,說了一句話:「先餵飽他們,再餵飽我們自己。」不經意讓我想到「玉米田理論」的農夫,他將自己培養的優良玉米種子不斷的散佈到附近的玉米田裡,只是為了達到「共好」的期待。
回想起來,在此之前我完全不認識這間學校的校長,彼此也不知道其實他是求學階段大我好幾屆的學長、小時候社區附近的鄰居以及現在居住社區的鄰居。其實整個相識的過程一切都是緣分的安排,沒有刻意的虛偽做作。認識他,我只聽到了校長對學校孩子們的關懷。
幾年前就有耳聞學校因為少子化的衝擊必須要遷校,學區從彼端跨過交通繁忙的大馬路到達對岸。「他們不過是十幾歲出頭的孩子!」在學生家長的臉上我看到了通勤時對於交通安全的憂慮。後來遷校的事情穩住了,學校暫時不會告別他服務四十多年的學區。
可是,還是有迫在眉梢危機需要處理。
在經濟學的理論中,資源是有限的。媒體的報導、企業家的支持,許多資源被分配到更需要關心的偏鄉、部落,對於市區 相對弱勢的家庭、學子我們選擇性的遺忘。也許有人會說:「已經有許多社福團體關懷弱勢家庭了!為什麼還要我們來做?」
近距離的與校長聊過幾次,他說:「學校裡將近60%的孩子需要申請補助,才能吃到學校的營養午餐。」的確,補助只能夠讓他們得到求學階段三年來每天一頓的溫飽。馬斯洛需求分析中說,人類心理滿足的最底層是「生理需求」,但是未來的日子裡,這群孩子們依然是被遺忘的一群,他們因為缺乏社會的關心,人的基本需求「安全感」、「歸屬感」、「被尊重」、「自我實現」難道不需要照顧到嗎?。我聽到校長說:「教育是翻轉人生的重要關鍵!」他透露堅定的眼神告訴我,他要發展的是全人教育。
學校鄰近加工出口區,而加工出口區從設立以來一直是大都市裡的工商重鎮,不僅當時創造就業的機會,也讓許多勞工在此安居立命。人口匯集,教育的需求應然而起,學校就在島嶼經濟崛起的年代裡透過教育造就社會需要的人才。往後隨著國民素質的提升、對於生活品質的注重,加工區從早期的皮革染製、高污染的重型工業,轉變成精密光學、珠寶、珊瑚手工藝加工為重心。隨著產業快速提升,從勞力密集轉型到技術密集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當地家庭的工作人口離鄉背景以維持生計。
面臨人口外移與隔代教養的情形,孩子的原生家庭在起跑的經濟條件上就弱勢許多,只有他們可以設身處地的了解從經濟堀起的風光到產業變遷的寂寥,而學校的歷史深深的參與其中。
校長說:「學校不能完全代替家庭的功能,但是可以幫孩子找到出路。」我感覺到校長的憂心忡忡,他接著表示:「讓孩子感受社會溫暖,彼此之間的紛爭才會中斷;為孩子種下感恩種子,才能培育共好楔子。」
他帶我們參觀位於學校川堂的展示空間,他邀請「銲雕」的創作藝術家駐校教導孩子電銲的技巧與創作,從實作中發展出興趣,「人生中除了讀書之外也可以學到一技之長。」校長樂觀地表示;他透過各種管道募集二手書,置放在校園角落,稱之為「漂書站」,讓喜歡看書的孩子、社區居民隨手體會到書香的樂趣,甚至舉辦各種類的音樂會、帶領孩子參與科展,培養孩子們自信心、藝文氣息,只為了讓他們在青澀的年紀裡,擁有一個發現自我的舞台。
現實中我觀察到學校經營對於現行教育體制的無奈,預算受限制法令沒有彈性,經費無法直接使用到最迫切需要的項目。例如,島上以高科技業立足世界,可是學校財務狀況無力再負擔更新電腦設備的經費,學校師長透過企業的力量募集到淘汰的主機,拼裝、維修後再利用,替代原本資訊教室老舊不堪維修的電腦,讓孩子有機會透過網路一覽世界的風華;因為教學理念的變遷,前幾任校長爭取到經費準備為學校增添投影設備,無奈經費不足,只能暫時補助投影螢幕。沒想到十多年過去,那批螢幕多半已經泛黃不敷使用,可是,投影機還是沒出現。它們掛架在教室的最前面,但看到的是學校班級越來越少,廢棄的校舍越來越多。
千聲嘆息,百般無奈。
我在想,我們到底放棄的了什麼?在島上,這間學校裡的孩子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世界不斷的變遷,我們還能拿著從前經濟起飛時的驕傲面對現在的困境嗎?我看著自己的孩子從襁褓中日日長大,開心地笑、痛快地玩、認真地學習,無憂無慮。這現實的背後是有一群慈愛的長輩不辭日夜呵護她們的成長,讓奮鬥的這一代無後顧之憂。我們何德何能能享受如此的幸運?我告訴自己有時候必須謙卑的看事情,我們虧欠拉拔我們長大的社會太多了。
有人說:「社會問題來自於家庭問題。」、有人說:「家庭教育影響競爭力。」這些我都懂。對於經濟上弱勢的孩子們,很對不起,他們沒有這樣的機會。也許,可以訕笑我們出生時的幸運,也可以嘲笑他們的不幸,並且冠上不名譽的帽子。或是,抱怨社會的不公平與分配不均!
情緒的表達無法解決眼下的問題,不是嗎?
聖雄甘地說:「先餵飽他們,再餵飽我們自己。」也許只能盡上棉薄之力讓社會導上正向的循環,餵飽他們的同時,也是餵飽我們自己,在身邊種上一畝玉米田,散佈愛與關懷的種子,讓所有人都得到基本的關愛目光。儘管只有些微之力也好!在這裏,我看見一間學校與學校裡,校長與老師們的作為,突破困境,為了孩子的無限發展努力。
當然,這間學校的故事可能只限大城市的一隅,也有可能隨時就在島嶼上,每個人的身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沙振言
沙振言
在斜槓人生中找出斜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