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一杯咖啡的場景

2021/08/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就我而言,喝咖啡僅是大學時好友為了練習上咖啡館不出醜,先提出自己沖煮咖啡並習慣咖啡的味道,這才開始研究怎麼沖煮、喝咖啡。
那時談不上品嘗,經由圖書館內數量不多的咖啡書籍,去想像那杯美味的咖啡是什麼,每每沖煮出來時,那股撲鼻的香氣與熟悉的苦澀味,在年輕的想法中大概這就是一杯”成熟”的咖啡了。
正如在台北市街頭巷口內的一家老咖啡店,入映眼角中,是吧台師傅熟練的操作虹吸壺烹煮一杯曼特寧或是巴西,似乎年輕的自己並非格格不入的角色,雖然不自在的神情已經讓場景中的我顯得不是那麼突兀?
咖啡美味與否在不同的年齡並非僅是”美味”可以述說,正如第一口的啤酒是苦澀的,但是習慣了才會發覺苦澀之後的清涼可口,從不知道啤酒為什麼好喝,逐漸有能力購買各種啤酒來試試,甚至發掘了自己喜愛的風味,伴隨著是對啤酒的品牌故事、釀造技術等知識的深入。
這一口啤酒的苦澀與年輕時有什麼不同嗎?
咖啡是一種媒介,相較於酒精,越喝越清醒的作用,很輕易地成為人與人交流的媒介,咖啡樹本來就長在那裏,隨著季節成長的咖啡果實也自顧自地熟成,將之摘取下來處理、保存、烘焙、沖煮,都是經由人類的手去完成,是因為眼前的咖啡美味還是這些過程造就了美味?
現在的精品咖啡提供了大量與產地相關的資訊,對於想了解的人,可以經由這些資訊去構建這杯咖啡的輪廓,而對沒興趣的人來說,僅是一個地名或是處理法名稱。現代資訊的氾濫來說,真的會深入探究資訊本身的人很少,最多都是晃眼而過,我看見了、我知道了、然後忘記了。
真的會把這些資訊放在心上並思考的人少之又少,也正是有這些少之又少的人,我們在有生之年可以喝到更多樣化的咖啡!
從咖啡館的風華年代、鄰桌品嘗的咖啡的場景,到現在圍繞在咖啡烘焙機前面討論烘焙的曲線與杯測;咖啡沒有變,人們藉著咖啡討論的場景也沒有變。
咖啡的美味是基本的,試著讓自己去欣賞這杯美味,需要的是讓心境穩定的過程,這個追求效率的年代,總不能連喝杯咖啡的時間都要有效率吧.........
    SOLIDER TSAI
    SOLIDER TSAI
    自己設計與組裝咖啡烘焙相關設備。 從一個人的角度來探究咖啡烘焙的過去、現在、未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