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個企業品牌的核心根基 —企業文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內在的企業文化,會顯著地影響品牌的外顯行為,包括產品及服務。

內在的企業文化,會顯著地影響品牌的外顯行為,包括產品及服務。

本文於2021/3/5首刊於品牌視角官網,點擊閱讀更多品牌相關文章

當品牌不是個體,而是組織時…

很意外的,過去我們在談論品牌似乎很少提到「文化」這個環節。我們時常關注品牌的目的、主張、調性,卻很少去探索真正能讓一個團隊或是一個企業外顯價值的內在,其實是「文化」。

忽略文化的原因之一,也許是我們太常將品牌當作一個「個體」在討論。當你在思考個人品牌時,談論文化就有點維和;同樣的,我們時常將品牌比喻成「人」,討論著調性、用詞、形象,甚至是動機,我們其實是用著「品牌是一個個體」的角度在思考。

不過一旦我們把角度從個體放大到團隊,甚至是組織、企業,就不難注意到,「品牌」的背後是一群人共同打造出來的。這一群人抱持著什麼樣的理念、價值觀,用著什麼方法在做事,會深刻影響品牌的呈現。長期累積,就形成「文化」。

將品牌當作一個個體探討,是將複雜事簡單化了,我們認為願景、目的這些精神元素,可以影響一個品牌的行為與發展,可是實際並非如此簡單。即便願景、目的再清晰,即便各種品牌規範再明確,只要企業文化不夠紮實,就很難產生支撐並實現品牌目的的團隊。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品牌願景無法出現期望中能夠帶領品牌的力量,而是淪為口號。

行為,形塑了企業文化

Ben Horowitz 在「你的行為,決定你是誰: 塑造企業文化最重要的事」一書中列舉許多案例說明文化不是你說的話、行銷活動,甚至不是你的信念,而是「行為」。

raw-image

一群人長期的行為累積會形成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會形成排他性,會留下適合文化的人、排擠無法適應文化的人。

一位創意洋溢的人,可能因為繁縟或官僚的制度,被迫壓抑自己的想法,無論企業「口頭」上多麽強調擁抱創新。如果每次遇到品質與交期的抉擇,總是急就章先處理交期問題而妥協品質,那麼無論這間企業如何強調「品質」,員工都只會把「交期」擺在第一順位。

企業必須從每一次的事件中,檢視行為決策是否跟想要打造的企業文化相吻合,如果強調創新,那麼是否制度扼殺了創意;如果強調品質,那麼是否準備好為了維護品質,犧牲其他利潤的決心?

企業文化牽動外顯品牌行為

行為,形塑了企業文化,也定義了品牌。

我們常常將品牌當作「個體」來規劃,但是呈現品牌的卻是幕前與幕後的「團隊」,而團隊的行為則深深被企業文化影響。

消極的企業文化,打造不出出活潑有趣的品牌;漠視品質的企業文化,不可能打造出幾乎完美的產品;針鋒相對的企業文化,不可能提供親切和藹的客戶服務;集權式的企業文化,很難產生遍地開花的創意產品,相反的,開放式的企業文化,很難產生高度一致或高度相容的生態系。

我們時常透過深度探索一個品牌的品牌願景或品牌目的,但卻很少人討論,真正決定能否實現品牌願景的,是一家企業是否有著能夠建構正確團隊的企業文化。

如果品牌願景是核心,產品、服務、調性是外層的行為,那麼企業文化就是連結內與外、打造一個能將核心理念落實到外顯行為的團隊的關鍵因素。

落實企業文化的品牌範例- Netflix

這裡並不是宣揚Netflix的企業文化無懈可擊,但是Netflix可能是最近幾年,比較有意識地在構築企業文化的矽谷科技品牌(當然,其他品牌可能也有做,只是我不知道)。

無論是2009年公布的「文化簡報」被臉書營運長Sheryl Sandberg譽為「矽谷最重要的文件」,又或是2018年由Netflix 人才長 Patty McCord 撰寫的「給力 Powerful — building a culture of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一書,再到2020年,由創辦人暨執行長 Reed Hastings 偕同 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Erin Meyer共同出版的暢銷書「零規則 No Rules Rules」,每一份資料或書籍都顯示Netflix對於文化的重視、對於價值觀的定義與持續調整、以及為了讓所有人的價值觀一致,所做的溝通與決策。

raw-image

如果你進到Netflix的召募頁面,你甚至會看到各種語言完整的Netflix文化介紹。

raw-image

從「文化簡報」或是「給力」,我們能看到Netflix如何清楚的定義人才以及文化,清楚表達Netflix重視的是哪幾種人才特質,更重要的,在Netflix中,這幾種特質該有的行為是什麼?而不是在大家翻字典找得到的通用定義。

在「零規則」中,Reed Hastings告訴讀者,Netflix如何一步一步打造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的文化。如何透過各種方法,例如支付業界最高薪資,或是鼓勵員工接觸獵人頭去了解自身市場行情,來實現Netflix重視的「高人才密度」的企業文化。如何將在矽谷成功落實的「直接反饋」,推廣到那些國情文化並不擅長給予反饋的Netflix團隊,如日本。

你會發現很有趣的現象,在「零規則」一書中,完全沒有提及「品牌」兩個字,可是當讀者隨意翻到任何一個章節,你卻不會將內容聯想到其他品牌。因為Netflix打造的企業文化,就是團隊做的決定、就定義了品牌、就在消費者的心中留下獨特了印象。

我們常常在講品牌要做出差異化,這個差異化不能只單單從外表更改,需要從企業文化發起。企業重視的事不同、做的決定不同,打造出的品牌就不同。

企業文化比想像的更需要維護

只要有團隊,就會有企業文化。打造企業文化,除了前文提到需清楚的定義價值觀以及每個價值觀代表的行為之外,企業文化比我們想像的更需要維護。

維護企業文化就像園藝修剪,需要定義想要的形狀、需要動手修剪調整、需要時常關心是否朝著設定的方向成長。當你荒廢園藝,任其生長,那自然就不可能呈現出我們想像的樣子。

文化也一樣,是長期而非一次性的任務。當疏於照料,團隊中會很自然而然地出現牴觸文化的人,然後企業文化就朝著我們不希望的方向發展。

打造品牌的過程中,往往會疏於檢視企業文化這個環節。原因其實不難猜,因為如果是找外部品牌顧問,每個品牌專案都是短期有時效的,可是文化塑造卻是長遠的任務,自然就不可能在短期專案中談論這個議題。

換句話說,企業文化的形塑必須從組織內部、高層發起,有意識的逐步調整與形塑。如同Netflix的企業文化,正是創辦人Reed Hastings親力親為形塑而成。

企業文化反映出的,是一家企業重視的價值觀、議題,是一家企業做事的方式與態度,而正是這些元素的累積,向外傳遞了獨特的價值。

而正是這樣的獨特性,定義了每一個獨特的品牌。

本文於2021/3/5首刊於品牌視角官網,點擊閱讀更多品牌相關文章

歡迎分享、追蹤、留言!也跟我們説說你的品牌視角吧!
除了在這裡關注我們,你/妳也可以
追蹤我們:品牌視角FB官方粉絲頁
閱讀更多:品牌視角官方網站
合作夥伴:民生路老宅56-3365品牌練習
Youtube:品牌的第n種可能
Podcast:老宅相談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WU Column | 視角專欄
21會員
54內容數
G.G.=Generation Gap =代溝。還有比接班更容易出現代溝議題嗎?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政策、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新一代承擔上一代的成功或失敗、老屁股的明爭暗鬥,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爭執、委屈?又有什麼樣的契機、轉折與喜悅?為什麼要接班?成功,對於接班來說,又是什麼呢?
2023/04/19
討論品牌脫離不了像是品牌目的、形象、個性、語調,把品牌視為「個體」,品牌要有真實性(authenticity),不要假裝成別人去迎合市場。另一方面,品牌化的本質是一種商業行為,不難發現品牌發展的趨勢很大程度受到經濟、社會、科技的影響。經濟學上可以分成總體經濟與個體經濟,品牌學有機會這樣分類嗎?
Thumbnail
2023/04/19
討論品牌脫離不了像是品牌目的、形象、個性、語調,把品牌視為「個體」,品牌要有真實性(authenticity),不要假裝成別人去迎合市場。另一方面,品牌化的本質是一種商業行為,不難發現品牌發展的趨勢很大程度受到經濟、社會、科技的影響。經濟學上可以分成總體經濟與個體經濟,品牌學有機會這樣分類嗎?
Thumbnail
2021/06/14
100個人可能會有100種看法,實際上要完整定義品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你在品牌書中可能會看到行銷、公關、文化的概念,反之,你可能也會在這些書中看見品牌的概念,但彼此之間又不相同。所以品牌是什麼?同時,什麼是成功的品牌,什麼又是好的品牌?
Thumbnail
2021/06/14
100個人可能會有100種看法,實際上要完整定義品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你在品牌書中可能會看到行銷、公關、文化的概念,反之,你可能也會在這些書中看見品牌的概念,但彼此之間又不相同。所以品牌是什麼?同時,什麼是成功的品牌,什麼又是好的品牌?
Thumbnail
2021/01/11
品牌無法管理,但品牌化的過程可以。「品牌」是一連串「品牌化」行為後形塑的成果,你能管理你的行為,卻很難100%控制成果的呈現。品牌領導人可能做對了每一件事,但品牌的最後樣貌、評論、名聲、受歡迎的程度,還是可能與預期的相差甚大。
Thumbnail
2021/01/11
品牌無法管理,但品牌化的過程可以。「品牌」是一連串「品牌化」行為後形塑的成果,你能管理你的行為,卻很難100%控制成果的呈現。品牌領導人可能做對了每一件事,但品牌的最後樣貌、評論、名聲、受歡迎的程度,還是可能與預期的相差甚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討論品牌脫離不了像是品牌目的、形象、個性、語調,把品牌視為「個體」,品牌要有真實性(authenticity),不要假裝成別人去迎合市場。另一方面,品牌化的本質是一種商業行為,不難發現品牌發展的趨勢很大程度受到經濟、社會、科技的影響。經濟學上可以分成總體經濟與個體經濟,品牌學有機會這樣分類嗎?
Thumbnail
討論品牌脫離不了像是品牌目的、形象、個性、語調,把品牌視為「個體」,品牌要有真實性(authenticity),不要假裝成別人去迎合市場。另一方面,品牌化的本質是一種商業行為,不難發現品牌發展的趨勢很大程度受到經濟、社會、科技的影響。經濟學上可以分成總體經濟與個體經濟,品牌學有機會這樣分類嗎?
Thumbnail
你有思考過一個品牌上的Logo是如何誕生的嗎? 你有想過為什麼同樣的產品經過品牌的包裝卻能將價錢提高嗎? 你知道品牌化的重要性與背後的根本原因嗎?
Thumbnail
你有思考過一個品牌上的Logo是如何誕生的嗎? 你有想過為什麼同樣的產品經過品牌的包裝卻能將價錢提高嗎? 你知道品牌化的重要性與背後的根本原因嗎?
Thumbnail
很多人教你該怎麼做,但很少人告訴你該怎麼想? 實際上好的辦法,要搭配正確思維才會事半功倍! 【本集公式】品牌個性=品牌價值+品牌行動, 記好公式,快入座吧!
Thumbnail
很多人教你該怎麼做,但很少人告訴你該怎麼想? 實際上好的辦法,要搭配正確思維才會事半功倍! 【本集公式】品牌個性=品牌價值+品牌行動, 記好公式,快入座吧!
Thumbnail
產業升級,經營產業的思維也要升級,建立品牌營造思維對中小企業主來說是邁向升級必須經歷的門檻,品牌形象是唯一能為我們的產品帶來溢價的可能性的重要資產,在這裡我們分享對於品牌經營的觀點。
Thumbnail
產業升級,經營產業的思維也要升級,建立品牌營造思維對中小企業主來說是邁向升級必須經歷的門檻,品牌形象是唯一能為我們的產品帶來溢價的可能性的重要資產,在這裡我們分享對於品牌經營的觀點。
Thumbnail
100個人可能會有100種看法,實際上要完整定義品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你在品牌書中可能會看到行銷、公關、文化的概念,反之,你可能也會在這些書中看見品牌的概念,但彼此之間又不相同。所以品牌是什麼?同時,什麼是成功的品牌,什麼又是好的品牌?
Thumbnail
100個人可能會有100種看法,實際上要完整定義品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你在品牌書中可能會看到行銷、公關、文化的概念,反之,你可能也會在這些書中看見品牌的概念,但彼此之間又不相同。所以品牌是什麼?同時,什麼是成功的品牌,什麼又是好的品牌?
Thumbnail
很意外的過去我們在談論品牌似乎很少提到「文化」這個環節。我們時常關注品牌的目的、主張、調性,卻很少去探索真正能讓一個團隊或是一個企業外顯價值的內在,其實是「文化」。
Thumbnail
很意外的過去我們在談論品牌似乎很少提到「文化」這個環節。我們時常關注品牌的目的、主張、調性,卻很少去探索真正能讓一個團隊或是一個企業外顯價值的內在,其實是「文化」。
Thumbnail
形塑品牌3大要點 認識一個人,是從名字開始,隨著談話、往來、工作等各種接觸後,逐漸在心中塑造這個人的形象。相同的,消費者認識一個品牌,也是從品牌名、logo、產品、銷售、客服…等各種接觸後,逐漸在心中建立一個品牌形象。因此,建立品牌不只是取個名字、做個logo、弄個產品就了事,如何完整地讓消費者清楚
Thumbnail
形塑品牌3大要點 認識一個人,是從名字開始,隨著談話、往來、工作等各種接觸後,逐漸在心中塑造這個人的形象。相同的,消費者認識一個品牌,也是從品牌名、logo、產品、銷售、客服…等各種接觸後,逐漸在心中建立一個品牌形象。因此,建立品牌不只是取個名字、做個logo、弄個產品就了事,如何完整地讓消費者清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