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一篇我們一起走過了嚴島神社的客神社與東迴廊(也就是M字型的最左側),這次我們要繼續往M的正中間,也就是整個嚴島神社建築群中最重要的核心「本殿」前進啦。(詳細的參拜順路,可以參見下圖。)沿著東迴廊左彎右繞之後,接著我們就會被聚集一堆人的塞車熱點擋住,也就是嚴島神社的本殿前。通常在神社或寺廟裡,會讓人排隊的塞車熱點不外乎有幾個:1)參拜主祭神的地方(本殿或本宮);2)賣紀念品的地方(授與所);3)拍照很好看的地方。而嚴島神社的本殿前,就同時具備了三點,所以要這裡不塞車也難,在開始買御守與拍照之前,可別忘了先參拜,這可是基本的禮儀喔,總是要跟這裡的神打過招呼之後,人家才會保佑你,對吧?所以這次我們會帶著大家先逛逛本殿,最後順便以番外篇的形式,來跟大家聊聊嚴島神社的特殊御守吧。
(註:邊走邊看篇的內容主要是NANA濕婦出團時,帶著團員們邊走邊看的解說內容筆記。還沒去過的人,建議可以先看看內容,將來在實際造訪時,可以隨身攜帶此篇,邊走邊聽邊看;又,已經去過的人,此篇也能用來當作旅遊回味享用,風味更佳。)
由於嚴島神社是在平安時代的末期興建的,所以整體建築構造是有受到一些當時貴族住宅的「寢殿造」樣式的影響。這種寢殿造的建築樣式,通常會將寢殿放置於建築的正中間,然後左右會有對稱的廊道,寢殿前則會有庭園造景或水池,以供觀賞與遊憩時使用。同時,我們之前有提過,當時的神主非常喜歡一樣為寢殿造的京都宇治平等院,所以我猜他可能也試圖想建造一個海上版的西方極樂淨土畫面。因此,在寢殿造與宇治平等院的建築樣式影響之下,我們可以將嚴島神社的本殿,想像成以前貴族家中的寢殿(位於中央);而原本位於寢殿前的庭園造景,則變成了舉辦PARTY、跳舞與舉辦各種儀式的表演舞台;後方的海景則取代了原有的水池。
如果我們仔細看一下這棟本殿的構成,你會發現其實它是由許多空間排列而成的一個長條形結構(參見下圖),由最靠近陸地的深處往而海的方向延伸,各個空間依序如下:
1.本殿:這裡可說是整個嚴島神社建築群中最重要的地方,裡頭所住的當然就是嚴島神社的主人-宗像三女神(三女神天團)。因為一次得住三個神。而且,在明治維新之前,這裡還有一位對應於三女神大姊的佛-嚴島弁財天-同住在這裡(後來因為明治維新推行的神佛分離令,搬到一旁的大願寺去住了),所以這裡的本殿規模跟其他神社比起來是相對很寬敞的喔。此外,因為這裡頭所安置的「御神體」非常重要,為了防止這麼重要的空間受到海水的入侵,當初的建築師才刻意把本殿藏在這麼裡面,讓我們現在就算探頭探腦地也看不清楚。據說嚴島神社自古至今雖然經歷過無數次的颱風,但這個空間從未被水淹過,最危險的一次是1509年,當時海水還差一個階梯的高度就要淹進本殿了,還好最後平安度過。又,最近一次造成嚴島神社被大規模損毀的颱風是平成16年(2004年)的台風18號,當時排排站在本殿前面的祓殿、舞台等等,都遭到強風與海浪的衝擊而毀損,但藏在最深處的本殿依舊毫髮無傷。所以說這些離海水比較近、常常被毀掉又重建的建築與舞台們,搞不好原本就是被設計來保護主殿,且預設就是得定期汰換的區域也不一定。我曾經看過一個報導提到,嚴島神社的迴廊與建築高度,根本是依照近乎200年一次的漲潮水位來設計的,但究竟平安時期的建築師是如何如此精準地掌握潮汐高度的變化,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2.幣殿:拿來放供品的空間,位於本殿與拜殿之間。這應該不難想像,就像我們台灣神桌上擺放供品的神桌是一樣的功能,只是這裡搞了一個小空間出來,上面還給它蓋了個屋頂。
3.拜殿:民眾參拜的空間,以及神職人員為你「有料」提供消災解厄儀式的空間。這個空間我們就能比較不費力地觀賞了,雖然我們只能站在拜殿外的廊道上參拜,但建議大家拜完之後可以往裏頭的天花板瞧一瞧,因為這裡的拜殿最有名的就是它的屋頂構造「三棟造」。所謂的三棟造就是從室內往上看,會以為這個空間是由兩個屋頂相連而成(參見下圖黃線處),但其實在兩個屋頂之上,還會再用另一個大屋頂覆蓋住(參見下圖紅線處)。如此的設計在奈良時代多半是裝飾性目的強的貴族宅邸才會出現,這種三棟造的建築,現在除了這裡跟奈良的寺院之外,幾乎已經看不到了。如今,拜殿的部分空間被用來作為御守販賣處,在低頭挑選御守之前,也別忘了抬頭看看特別的屋頂喔~
4.祓殿:消災解厄的儀式舉行空間、舉辦管絃祭時鑾轎的停放處、雨天時樂團的演奏區。嚴島神社的參拜路徑規劃,剛好會穿過祓殿與拜殿之間,因此這裡我會建議大家在經過這裡的時候,往大鳥居的方向看去。此時你的視線會從祓殿、高舞台、平舞台、火燒前上的燈籠,最後一路連結到大鳥居,還記得之前我們提到過,從本殿到大鳥居的距離剛好是108間,所以這個視角是我自己很喜歡的,彷彿這樣望過去就能消除108種煩惱一樣,推薦大家也能試試看。
以上提到的這些空間,基本上都是禁止一般參拜者進入的,嚴格來說,所有空間我們都不能踏進去,只能在介於3)拜殿與4)祓殿之間的廊道上移動。因此,無論是當我們想停下腳步、伸長脖子偷看最深處的本殿與幣殿時;或是想停在拜殿的御守販賣處選購時;還是想透過祓殿往大鳥居的方向拍照也好,只要觀光人潮一多,就很容易會擋到其他人。這也是我們常常會被這裡的人潮塞住的原因,但畢竟海上神社的空間有限,大家也只能多多注意,別擋住別人、互相禮讓一下了。
番外篇-休息一下的愉快採購時間
參拜完之後,又到了最開心的採購時間了,NANA來到神社最喜歡的就是看看有沒有特別的御守可以帶回家,因為這可都是各個神社限定的,絕對不會重複的紀念品。雖然每個神社為了可以造福更多的信眾(賺更多的錢錢XD),所以會盡可能地滿足大家各種心願,提供戀愛運、學業運、身體健康、安產、除厄運、金錢運、工作運、交通安全、開運、...等各種不同目的的御守。以上,隨著各個神社的主祭神不同,還是會有主要強打的項目,像嚴島神社因為有管海的三女神天團存在,所以強打的當然也就是交通安全嘍。
但相較於乖乖牌設計的交通安全御守,NANA覺得更有趣的是「御砂守」。這其實是源自於日本從前的參拜習慣,能夠親自來到神社或寺廟參拜的人,在回程之前往往會帶一把神社或寺廟的砂回去,分給那些無法前來的親友們,透過這樣的動作,好像就能把利益分給他們一樣。同時,如果你祈求的利益有實現,下次你想要來還願的時候,就得再帶一把砂回來,灑在神社或寺廟的境內。而嚴島神社的御砂守所使用的正是神社底下的砂,感覺多了一層三女神的加持,更能保佑你一路平安到家,可說是特別的「旅途平安」御守,對於喜歡趴趴造的朋友來說最適合不過了。
另外一個也是嚴島神社特有的...但我想應該不會有人隨身攜帶的御守XD,也就是印有嚴島神社字樣的「杓子(しゃもじ)」,也就是飯匙啦。聽說最早是因為飯匙的形狀長得非常像嚴島神社裡所祭祀的弁財天手上拿的琵琶,因此如果用這裡的木材所做成的飯匙盛飯來吃時,就彷彿像把幸福與好運盛起的感覺。後來在明治時期發生日俄戰爭的時候,又有人開始玩諧音遊戲,由於「盛飯(飯取る)」與「逮捕、抓拿敵人(敵を召し取る)」的日文發音相同,因此嚴島神社的飯匙又多了一個「必勝」的利益。嚴島神社裡賣的飯匙非常樸素,完全是木頭的素色底,上頭印有「嚴島神社」字樣,這樣只要日幣200円就能把勝利帶回家,我覺得還蠻划算的。另外,如果你覺得光是必勝還不夠,神社外頭的表參道上還有各式各樣無限擴張型的飯匙,上面寫滿了各種你想要的利益,從商業興隆到夫妻圓滿都能任君挑選,這應該是大家來到宮島一定會帶回去的紀念品之一吧。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