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處於人間失格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從看過《人間失格》原著文學後,這段時間都不斷探討這著作的內容。儘管上次都寫過類似的專題,這次我倒是想集中給這份著作撰文。

對於《人間失格》,我連原著小說及動畫都看過,然而,這次想寫的,其實是改篇成未來科幻動畫版本的《Human Lost》。

raw-image

看過《Human Lost》的人都知,這套動畫是將主角大庭葉藏的悲慘人生套進未來世紀。相對原著中最終走上絕路的葉藏,未來世紀的葉藏連尋死的選擇權都沒有。在未來世紀的殼層系統管治下,高端醫療科技作為國民健康主導者,一旦國民遇上各種程度的疾病及意外,導致身體出現各種程度的殘缺,一樣可以透過高端醫療科技將有關身體復原,就算死亦可以藉此復生。

高端醫療科技表面上以為國民維持於健康完整的狀態之名,暗中監控國民舉動為實。國民內至身體運作,外至日常活動,都離不開殼層政府全天候檢視,儼如現實中的信用系統般。只要國民在情感上出現黑暗蠶食,正如在原著中被黑暗吞噬內心,失去做人資格,就會落得成魔下場,即是未來世紀中的「失格體」,周圍大肆破壞,甚至毁滅一切。「失格體」的下場只有一個,就是被殼層政府派出的武裝警察消滅。兩個版本的葉藏,同樣染上毒癮,在未來世紀的他,與在原著中揭穿其偽裝於人前面目的旁觀者竹一成為道友,一同吸食名為「反古朗普」的毒品。而這種毒品的生產及供應商,正是原著中葉藏那為人虛偽無恥的損友崛木正雄。只要服食了「反古朗普」,就會失格成魔,俗稱「失格體」。在葉藏變成「失格體」前瞬間,竹一就首當其衝,成為變成「失格體」後的犧牲品。唯一給予葉藏生存希望的,正是在原著中被視作太宰治妻子原形,在未來世紀中是殼層政府成員、最終卻成為成全國民擁有180歲壽命的犧牲品的柊美子。

在未來世紀中,竹一、崛木等與「反古朗普」有極大關連的人,表面上是「失格」製造者,然而,實際上,抗衡監控、欲令人類藉以類似「焦土」方式重歸自然掌管生死法則,才是他們真正的目的。若完全撇開他們染上毒癮及大肆破壞這兩點,他們的真正出發點,其實與在威權政府下抗爭的人有點雷同,都是希望能夠擺脫甚至終結極權及獨裁統治,並渴望能夠得到真正的自由、民主及自主權。身在獨裁及專權統治的人民,在表面安定繁榮及歌舞昇平的環境下,過著戰戰兢兢及行屍走肉的日子,正如《Human Lost》中生活在殼層中的國民,終日與面罩為活。這些生活,實際上才算真正「人間失格」。

回轉到今時今日的香港,我們正如生活在殼層的國民般,處於人間失格的邊緣……

P. S. 這篇文章恰好於太子831事件兩週年當日完成,加上適逢近日諸事不順,心情更是壓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essie K Invisible Soci的沙龍
6會員
16內容數
2022/01/19
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對於「何謂真正的新聞記者?」的定義已經變得愈來愈模糊不清。近日一口氣看完Netflix製作的日劇《新聞記者 The Journalist》,當中的情節更加令我對這個問題愈來愈沒有概念。
Thumbnail
2022/01/19
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對於「何謂真正的新聞記者?」的定義已經變得愈來愈模糊不清。近日一口氣看完Netflix製作的日劇《新聞記者 The Journalist》,當中的情節更加令我對這個問題愈來愈沒有概念。
Thumbnail
2022/01/02
近期,在香港的本土非主流書店愈來愈多,大家對於書店的印象,是否又是一如既往連鎖式,只有買書及打書釘? 還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性?
Thumbnail
2022/01/02
近期,在香港的本土非主流書店愈來愈多,大家對於書店的印象,是否又是一如既往連鎖式,只有買書及打書釘? 還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性?
Thumbnail
2021/10/31
到底有沒辦法透過機器學習去對資訊真偽進行辨認? 背後又是如何運作? 我在此只能以有限的認知作簡單實驗......
Thumbnail
2021/10/31
到底有沒辦法透過機器學習去對資訊真偽進行辨認? 背後又是如何運作? 我在此只能以有限的認知作簡單實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相信第一次讀《三體》的人,都會被書中的科幻設定和對宇宙圖景的想像所震懾,三體星、恆星放大器、智子、黑暗森林(再多說就要爆雷),對此前極少閱讀科幻作品的我來說簡直是把世界觀打碎又碾磨了,即使後來也看了不少科幻作品,閱讀《三體》的震撼經驗仍無出其右。
Thumbnail
相信第一次讀《三體》的人,都會被書中的科幻設定和對宇宙圖景的想像所震懾,三體星、恆星放大器、智子、黑暗森林(再多說就要爆雷),對此前極少閱讀科幻作品的我來說簡直是把世界觀打碎又碾磨了,即使後來也看了不少科幻作品,閱讀《三體》的震撼經驗仍無出其右。
Thumbnail
賀景濱《我們幹過的蠢事》是一部值得好好閱讀的作品,是台灣難得一見結合人文、科幻、解讀後人類時代在資訊化流量中如何思考「何謂人類」的作品,作者在其中給出相當多的解釋與疑問,沒有正確的答案、只有越來越貼近真理的答案。
Thumbnail
賀景濱《我們幹過的蠢事》是一部值得好好閱讀的作品,是台灣難得一見結合人文、科幻、解讀後人類時代在資訊化流量中如何思考「何謂人類」的作品,作者在其中給出相當多的解釋與疑問,沒有正確的答案、只有越來越貼近真理的答案。
Thumbnail
這本小說有意思,好不好看雖然見仁見智,但這部作品有點硬,真的,因為講了很多有機化學、生理學的內容,而且是就這樣直接寫出來喔! 接著出現意外死亡,不見得是家裡蹲的,這樣的人可能生活相對正常一點,而且開始有「現代文明」優勢。 終於,我們有了藥師,而起還是教授級的。 第二個部份則是謎團,因為教會的關係。
Thumbnail
這本小說有意思,好不好看雖然見仁見智,但這部作品有點硬,真的,因為講了很多有機化學、生理學的內容,而且是就這樣直接寫出來喔! 接著出現意外死亡,不見得是家裡蹲的,這樣的人可能生活相對正常一點,而且開始有「現代文明」優勢。 終於,我們有了藥師,而起還是教授級的。 第二個部份則是謎團,因為教會的關係。
Thumbnail
人生,有如一齣戲,是喜劇還是悲劇卻需要在夢醒後,才能知曉。一部小說,又像一個人,生而為人的說明書。我們因為有疑惑,才開始思索,思索過後,也許沒有答案,過程卻成為一部迷人的說明,這就是《後人間喜劇》,我對它的形容。
Thumbnail
人生,有如一齣戲,是喜劇還是悲劇卻需要在夢醒後,才能知曉。一部小說,又像一個人,生而為人的說明書。我們因為有疑惑,才開始思索,思索過後,也許沒有答案,過程卻成為一部迷人的說明,這就是《後人間喜劇》,我對它的形容。
Thumbnail
《銀翼殺手》從恐懼死亡的脫逃、抗拒死亡的打鬥、到接受死亡的低吟,呼應了海德格以面對死亡來理解「存有/存在」。三十年後的《銀翼殺手2049》,從工業革命到數位革命,人類整體經濟社會結構和對世界的認知依舊,但這一次,電影不再聚焦死亡,而進一步檢視出生的意義,演繹了活出「本真的生命」的人造人K。
Thumbnail
《銀翼殺手》從恐懼死亡的脫逃、抗拒死亡的打鬥、到接受死亡的低吟,呼應了海德格以面對死亡來理解「存有/存在」。三十年後的《銀翼殺手2049》,從工業革命到數位革命,人類整體經濟社會結構和對世界的認知依舊,但這一次,電影不再聚焦死亡,而進一步檢視出生的意義,演繹了活出「本真的生命」的人造人K。
Thumbnail
當大家處於人間失格的境地,又會如何自處?
Thumbnail
當大家處於人間失格的境地,又會如何自處?
Thumbnail
動筆寫下你心中的科幻影評,即有機會獲得釀電影最新雜誌乙本!➢還記得「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經典廣告詞嗎?高度自動化的城市裡,人與人造人共存,我們在虛擬空間經歷生與死,並眼見自己的身體、夢境和記憶都可以「人造」。不再是「人」的自己,是讓你害怕,還是興奮?
Thumbnail
動筆寫下你心中的科幻影評,即有機會獲得釀電影最新雜誌乙本!➢還記得「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經典廣告詞嗎?高度自動化的城市裡,人與人造人共存,我們在虛擬空間經歷生與死,並眼見自己的身體、夢境和記憶都可以「人造」。不再是「人」的自己,是讓你害怕,還是興奮?
Thumbnail
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Thumbnail
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Thumbnail
文/小松夢夢 自2017年拜讀了台灣東販出版的日本科幻作家伊藤計劃的《虐殺器官》後,以科幻為主軸卻帶有推理的作品令我有了更多的好奇,不同於西方眾多題材為外星文明的科幻作品,日本的科幻小說常常探討的
Thumbnail
文/小松夢夢 自2017年拜讀了台灣東販出版的日本科幻作家伊藤計劃的《虐殺器官》後,以科幻為主軸卻帶有推理的作品令我有了更多的好奇,不同於西方眾多題材為外星文明的科幻作品,日本的科幻小說常常探討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