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女神像,腳下的人們|隻身旅外人・散文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他比我⋯⋯」

「想像中還要小?」

嗯,我點點頭。


七月的時候,今年正式成為十年朋友的高中舊識從美國西岸飛來紐約邊旅行邊工作。已經不記得自己和他上次是何時見面,但也終於在這個疫情稍微緩和的夏天有了機會相聚。不想進到曼哈頓裡邊人擠人的我,提議去看看自由女神,畢竟紐約人總有個居民心態,平常沒事是不會想去的。第一次來紐約的朋友當然也沒有特別不想去的理由,也就一口答應了。

在船愈來愈靠近的時候,我對於不是很高大的自由女神發出了「咦」的一聲,朋友在一旁一邊對著女神像照相,一邊笑了出來。

「我有在網路上看到很多人都是這樣講。」
他說。

看來是我這個猶新的紐約市民,對於紐約旅遊已然感到麻木,完全沒有做出遊的事前準備。

因為遇到午後暴雨,我們先進到了禮品店躲雨兼閒晃,再趁雨勢小的時候奔跑到對邊,介紹並記載自由女神歷史的博物館。
從當年法國雕刻家 Frederic Auguste Bartholdi 的生平,到他如何帶領團隊一步一步設計、實驗、修改、組裝、完成自由女神像,最後如何被運過來、建置在島上成為美國自由的象徵,裡面展示著自由女神如何成為當時移民出入口的指標,帶給這裡人民以及移民意義的過程。


有那麼一瞬間,我想「噗哧」笑出來。


但我其實一點也笑不出來。

作為正在面臨簽證問題的「移民」,我看到的是沒有錢這個自由根本不屬於你。


強制性的雇用律師制度要錢、申請展覽或計劃提案要錢、找媒體資源要錢、在你推進所有進度又必須等待他人回覆的同時,你不吃不喝只是讓時間流逝,連躺在房間地板上呼吸都要付錢。

有人會說是做美國夢的外國人活該。
但什麼時候,連美國人自己都說這個自由已然變質?


在離開小島,坐船回到曼哈頓後,因為時間已近傍晚,我們去了朋友想嘗試的餐酒館登記候位。在閒晃的期間,我們找到一個小街中突兀的藝術空間,夾在兩側的普通公寓之中。這個空間外觀有著大面玻璃製成的落地窗,佇立在整面也都是透明玻璃的門兩邊。遠遠的,你便能看到粉紅光暈滿溢裡面的空間,裝不下的部分灑落在已經漠然昏暗的漆黑街道上,形成迷幻的角落。一個穿著鮮豔碎花長裙的人在外面抽著菸,在看見我們直盯著他的方向後,上前和我們搭話。

「這是我的沈浸式裝置藝術,歡迎你們進來看看。」

作為以「藝術家」為頭銜在這裡生活的我,對於紐約隨處可突然遇見的藝術空間不見怪,便拉著朋友一起進去坐坐。

這位藝術家用粉紅色的燈光罩滿整個空間,並在地面上鋪滿了與亮粉混合的細沙。其中,有著他用各種工作畫出來的紋路。牆上則投影著四隻成群奔跑的獨角獸,以慢速播放著。而從耳朵竄入大腦的刺激,是伴隨這個靜謐空間,助人冥想的高音頻音樂。
原本就在裡頭的三個人和我們打了招呼後,我們也拿了坐墊一起坐下。

也就簡簡單單的彼此介紹了一下,然後發現他們也都是藝術領域的相關工作者或藝術家。
其中一個畫家有氣無力地笑出來,對著我們說:「看吧,就只有我們這些同領域的人會進來這種地方!一般大眾根本就不會感興趣。」

接回方才的話題,其中一位畫家道:「作為畫家,我有算是同行裡不錯的成就。但是畫到後來,我一直在問自己為了賺錢畫出來的東西還是藝術品嗎?這些作品是藝術嗎?還是只是商品了?」
他一邊輕撫著地板上的散沙,形成新的紋路,一邊對著我們說,也同時像是在反問自己。

「我懂,有時候自己真正想畫的東西其實沒有市場。但為了生活⋯⋯」
另一個也同為畫家的人蜷曲著身子,用雙臂環抱著自己的膝蓋回覆著:「每個月都有房租、工作室、水電費⋯⋯」

也不是想博取什麼同情或關注,在他們問我是做什麼的之後,我僅是也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身份和狀況,解釋自己現在處於什麼樣的困境因此會有一筆高額的花費同時又不能工作。

「你知道嗎?你讓我想到,我每次看到自由女神像都覺得很怪。」
離我稍微有些距離,從事電視台工作的人看著我,分享說:「大家都說美國是自由的國家。」



才不是。



當下我感受到了所有人心裡同一時刻這麼共鳴著。
無奈又好笑的共鳴。

這瞬間也讓稍早才去看自由女神的我內心震盪。


隨著時限逼近,我開始花更多時間整理申請簽證需要的文件。一邊把玩著過期的學生工作簽證卡,一邊把上面的資訊輸入到電腦裡,我突然定眼盯著卡背上的自由女神像圖案不放。
只要稍微將卡片左右轉動,就可以看見檯燈反射在上面的光在上邊晃動。

好不自由。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ulia Hsia 茱莉的表演藝術實踐記事
21會員
39內容數
分享作為表演藝術家旅居美國,以紐約為據點到不同國家交流創作、體驗學習不同文化的即時筆記。有點人文、有點旅遊、有點厭世心理學生看世界的角度。目前從美國東岸、日本東京,到此時此刻2023年三月在冰島駐村一個月。
2024/07/25
我曾認真思考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說是兩個人愛的證明及保障。但結婚為什麼卻又變成了愛情的墳墓?是兩個人一起捨棄生活中再有愛情一詞的覺悟,廝守彼此,共同實現社會責任及遵守家庭約定。同一個屋簷下裡面除了浪漫與激情之外,也被相互攤開的平凡與現實填滿。
Thumbnail
2024/07/25
我曾認真思考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說是兩個人愛的證明及保障。但結婚為什麼卻又變成了愛情的墳墓?是兩個人一起捨棄生活中再有愛情一詞的覺悟,廝守彼此,共同實現社會責任及遵守家庭約定。同一個屋簷下裡面除了浪漫與激情之外,也被相互攤開的平凡與現實填滿。
Thumbnail
2024/04/18
大多人每天碰面卻從沒講過幾句話,有些人卻只見幾次面便留在腦海一生。長大後我也就愈來愈習慣這樣的事情了。離別時可以帶著微笑祝福彼此、擁抱、握手、拍拍肩膀合照後,揮手轉身。每次把這樣的事情講給長輩聽,得到的答覆總是:「或許就是沒有緣分吧。」
Thumbnail
2024/04/18
大多人每天碰面卻從沒講過幾句話,有些人卻只見幾次面便留在腦海一生。長大後我也就愈來愈習慣這樣的事情了。離別時可以帶著微笑祝福彼此、擁抱、握手、拍拍肩膀合照後,揮手轉身。每次把這樣的事情講給長輩聽,得到的答覆總是:「或許就是沒有緣分吧。」
Thumbnail
2023/11/11
想為你做些什麼的擔心、不知道何時會再見面的鬱悶,以及心裡希望你能好好生活這樣的祝福。他們不知道如何整理跟說出口,複雜的情緒混雜成了無法溝通的強烈情感及冷漠對待,只剩單向的發洩或逃避。這或許,是不是一種長大成人的分離焦慮?
Thumbnail
2023/11/11
想為你做些什麼的擔心、不知道何時會再見面的鬱悶,以及心裡希望你能好好生活這樣的祝福。他們不知道如何整理跟說出口,複雜的情緒混雜成了無法溝通的強烈情感及冷漠對待,只剩單向的發洩或逃避。這或許,是不是一種長大成人的分離焦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一個繁忙的城市中心,珍發現自己被人類心理的奧秘所吸引。她的工作室是創意和思想的避風港,裡面擺滿了描繪抽象面孔和夢境的畫布。作為一名富有遠見的藝術家和策展人,珍將她的生活奉獻給探索潛意識的領域,捕捉那些定義我們內心世界的短暫內省時刻和超現實的願景。
Thumbnail
在一個繁忙的城市中心,珍發現自己被人類心理的奧秘所吸引。她的工作室是創意和思想的避風港,裡面擺滿了描繪抽象面孔和夢境的畫布。作為一名富有遠見的藝術家和策展人,珍將她的生活奉獻給探索潛意識的領域,捕捉那些定義我們內心世界的短暫內省時刻和超現實的願景。
Thumbnail
在這個永不停歇的城市中,第五大道上那棟古老的結構見證了很久以前的時光。珍曾是其生命之泉。作為1920年代的一位遠見卓識的藝術家,她的笑聲在走廊中迴響,她對生活的熱情注入每一塊磚中。她會推開窗戶,讓樓下繁忙街道的旋律與她畫布上的顏色混合。
Thumbnail
在這個永不停歇的城市中,第五大道上那棟古老的結構見證了很久以前的時光。珍曾是其生命之泉。作為1920年代的一位遠見卓識的藝術家,她的笑聲在走廊中迴響,她對生活的熱情注入每一塊磚中。她會推開窗戶,讓樓下繁忙街道的旋律與她畫布上的顏色混合。
Thumbnail
在一個不以清晰度定義,而是以感覺和印象界定的世界裡,有一座城市,每一張臉都與下一張臉模糊地融為一體。在這座城市裡住著珍,雖然沒有人能準確記起她的容貌,但每個人都感覺似乎認識她。珍是一位藝術家,她的畫布是籠罩城市的迷霧。
Thumbnail
在一個不以清晰度定義,而是以感覺和印象界定的世界裡,有一座城市,每一張臉都與下一張臉模糊地融為一體。在這座城市裡住著珍,雖然沒有人能準確記起她的容貌,但每個人都感覺似乎認識她。珍是一位藝術家,她的畫布是籠罩城市的迷霧。
Thumbnail
在一個喧囂的市鎮中心,繁花似錦的紫丁香和回響的鵝卵石道之間,有一間獨特的小藝術店,人們稱之為「珍的畫布夢想」。店內的牆壁覆蓋著絲絨般的深紅色,掛著生動的畫作,彷彿在低語它們自己的故事。店裡的中心是一幅女性的肖像畫,她的微笑柔和,眼中充滿了尚未講述的故事。
Thumbnail
在一個喧囂的市鎮中心,繁花似錦的紫丁香和回響的鵝卵石道之間,有一間獨特的小藝術店,人們稱之為「珍的畫布夢想」。店內的牆壁覆蓋著絲絨般的深紅色,掛著生動的畫作,彷彿在低語它們自己的故事。店裡的中心是一幅女性的肖像畫,她的微笑柔和,眼中充滿了尚未講述的故事。
Thumbnail
在一個喧囂的大城市中心,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珍的避風港」的小而寧靜的公園。它不是最大的公園,也不是最宏偉的,但它有一種魅力,吸引著各行各業的人們。公園的中央矗立著一座奇特的年輕女子雕像,她的目光永遠定格在她懷中的一本書上。
Thumbnail
在一個喧囂的大城市中心,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珍的避風港」的小而寧靜的公園。它不是最大的公園,也不是最宏偉的,但它有一種魅力,吸引著各行各業的人們。公園的中央矗立著一座奇特的年輕女子雕像,她的目光永遠定格在她懷中的一本書上。
Thumbnail
在那個燈火通明、聲音不絕於耳的繁華都市中心,住著一位名叫珍的藝術家。她的畫布就像這個容納她夢想的城市一樣廣闊。每天早晨,她都會帶著裝滿顏料和畫筆的手提包,夾著一個便攜式的畫架,尋找一個世界的角落來捕捉。在這特別的一天,珍被一條鋪著鵝卵石的古老街道所吸引
Thumbnail
在那個燈火通明、聲音不絕於耳的繁華都市中心,住著一位名叫珍的藝術家。她的畫布就像這個容納她夢想的城市一樣廣闊。每天早晨,她都會帶著裝滿顏料和畫筆的手提包,夾著一個便攜式的畫架,尋找一個世界的角落來捕捉。在這特別的一天,珍被一條鋪著鵝卵石的古老街道所吸引
Thumbnail
在繁忙城市的心臟地帶,夾在高樓大廈之間,有一間不起眼的畫廊,像是等待被發現的秘密。正是在這裡,一位只知其名為「珍」的神秘藝術家選擇展出她最新的系列作品,一系列模糊的肖像畫,捕捉了所有觀者的想像力。每一幅肖像都是色彩的畫布,形狀和陰影融合在一起,形成臉龐、微笑或是惆悵凝視的暗示。
Thumbnail
在繁忙城市的心臟地帶,夾在高樓大廈之間,有一間不起眼的畫廊,像是等待被發現的秘密。正是在這裡,一位只知其名為「珍」的神秘藝術家選擇展出她最新的系列作品,一系列模糊的肖像畫,捕捉了所有觀者的想像力。每一幅肖像都是色彩的畫布,形狀和陰影融合在一起,形成臉龐、微笑或是惆悵凝視的暗示。
Thumbnail
Day12 — Musée du Louvre 由於時間不夠,在巴黎僅剩一天的時間,一直在猶豫到底要去Auvers-Sur-Oise(奧維小鎮)還是Musée du Louvre(羅浮宮)。因為奧維小鎮的交通不便難以到達,終於在最後一刻決定還是來羅浮宮吧! << Mona Lisa >>
Thumbnail
Day12 — Musée du Louvre 由於時間不夠,在巴黎僅剩一天的時間,一直在猶豫到底要去Auvers-Sur-Oise(奧維小鎮)還是Musée du Louvre(羅浮宮)。因為奧維小鎮的交通不便難以到達,終於在最後一刻決定還是來羅浮宮吧! << Mona Lisa >>
Thumbnail
總是被歌頌為自由象徵的美國,在多百年後是否還不搖於人們心中? 作為現居在紐約的半個「移民」,我看著自由女神像含著一絲苦笑。
Thumbnail
總是被歌頌為自由象徵的美國,在多百年後是否還不搖於人們心中? 作為現居在紐約的半個「移民」,我看著自由女神像含著一絲苦笑。
Thumbnail
NYC Poetry Festival為期兩天,從市區搭渡輪,很快就到達Governer島。沒想過剛到紐約,就遇到有阿美族血緣、並且將之作為一種扮是Catherine,她的父母分別來自中國和台灣阿美族。
Thumbnail
NYC Poetry Festival為期兩天,從市區搭渡輪,很快就到達Governer島。沒想過剛到紐約,就遇到有阿美族血緣、並且將之作為一種扮是Catherine,她的父母分別來自中國和台灣阿美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