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心理跨入藝術 〈序〉跨領域? 用心理學做設計?

更新於 2024/10/1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序〉跨領域? 用心理學做設計?

延續上一篇〈前言〉所提及,大三大四我在意識到自己不適合擔任心理師後,開始思考其他可能的發展及出路。偶然間,我注意到了一位學長參加的教育計畫*4,在詢問他的經驗及建議後,我報名了隔年的競賽。他告訴我雖然活動名稱上說的是創業計畫,但是過程中你能獲得的、學到的、遇見的絕對會比字面上還要多。

許多和我一樣想要擴展自己職涯或是視野的人都聚到了一起,大家相互認識、組隊、發想點子到上台 pitch ,彼此良性競爭。雖然還不至於到改變人生的程度,但這是一個轉捩點。這個比賽和在過程中相識的人,促使我也協助我跨出心理學的第一步。
用跨步取代跳躍
當時我們組合因緣際會訪問了一家新創。處於正在開發 app 的階段,創辦人告訴我們若有需要他開放收一名實習生來公司,不僅讓我們吸收經驗、了解市場現況,也多一個人力幫他們測試產品。從來沒有離心理以外工作機會這麼近,且恰巧辭掉打工的我,在與組員的商討後,去做了半年的實習生,開啟了短暫的設計經驗,將心理學應用到 UI , User Interface 使用者介面跟 UX , User Experience 使用者經驗上。

當時加上我共有四位實習生,我們每個人每週排二到三天上班,主要的工作是幫忙測試 app ,尋找任何有可能出現的 bug 。但同時,公司開放我們探索自己喜歡的領域,可以提出想法或建議。一開始我因為不夠熟悉這個產業,覺得工作內容沒有新意而想打瞌睡。差點被老闆釘到牆上的我卻在產品要開發新功能及介面時被激起了興趣。

因為當時公司還沒聘請正職設計師,所以我開始幫 app 設計新頁面及功能鍵,並參與新功能開發的討論。我開始閱讀有關 UI/ UX 的相關內容,將以前自學的設計技能及心理學應用到了工作裡。公司當時鎖定的使用者目標為經常多人聚餐的年輕一代,因此在開發的過程中我們要去討論這個族群的喜好及使用手機、社群網站的習慣。在決定好要開發的新功能後,接著我們要細想這個功能的使用流程,從一路完成功能到每一個步驟裡的取消、回上一步按鈕,都要考量其出現的位置、形狀、顏色。舉例來說,分帳功能是先輸入金額還是要先點選分帳的人數(好友)?功能除了能成功使用之外,也要讓使用者覺得順手。而介面方面除了美觀也要能配合公司主視覺、顏色等以符合整體風格。像在挑選普遍被視為危險意思而主要用作警告標語的紅色時,不僅要找出與頁面搭配起來和諧的紅色還要保持其鮮豔度以達到提醒效果。(我相信上述內容都有 UI/ UX 專家都在網路上分享一二。)在這整個過程中,都參雜且應用了大大小小的社會心理學、消費者心理學等等理論。

漸漸的,我找到了自己可以做的事及喜歡做的事,也在實習結束後找到了第二份兼職。

因為朋友的邀約,我在媒合會認識了一家旅遊業新創。在面試後,我成為了公司的網頁 UI/ UX 設計師(兼任平面設計),和兩個工程師搭擋。因為是第一次主導一個小團隊,我發現在宏觀整個網站作為一個產品時,許多部分我會因為沒有扎實的設計底子而無法有效率或是有脈絡的管理。也因此,我經常要利用課餘時間閱讀相關的書籍或文章。另一方面,當設計這份工作與自己喜歡的風格或是熟悉的市場有出入的時候,雙方偶爾會有難以達成共識的時候。記得有一次我需要為網路宣傳做兩張不同內容的廣告圖,一張我非常迅速的完成且自己很喜歡,另一張我卻不斷修改直到最後一刻都還不甚滿意。沒想到收到的回覆卻是前者被要求重做。因為目標客群為中年商業人士,從網站使用流程到細小的廣告圖都要在更多吸收該族群的喜好與習性後,才能做出符合市場期待與要求的成果。

最理想的情況,設計師對於使用者的了解、分析應該要不斷隨著當時的市場及話題更新,這也接回到了上一篇所提及,心理學是一門透過大量觀察、實驗、分析人類後所累積出來的學問,也就是心理學系學生會學到的技能。不是讀心術,也不能回答經典問句「那你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嗎?」頂多,就是以累積下來的經驗與學到的理論大略、可能的「感覺」你是什麼樣的人而已。

在這些經驗裡,我看到了理想與實作的差異,還有自己對設計不夠追求完美,心態上的瑕疵。我很喜歡這樣的工作內容,但總覺得自己比起身邊那些真正「熱愛」設計的人少了一點什麼。我反覆思考自己在尋照什麼,並與家人來來回回討論,最後在幾經考量後決定報考與設計或藝術相關的研究所,我需要這個領域的專家與環境來告訴我。
即使需要繞路也要往目標前進
中間還有一段不能不提的大事情,就是大四畢業之際,我與系上一部分的同學自掏腰包發起了我們系所的第一屆畢業展覽《畢 生 心 歷》*5。當時許多人都笑著說:「認真?醫學院的臨床心理學系辦畢展?」然而正因為我們注意到專業領域人士與大眾中間缺乏一個讓知識流通、科普化的橋樑,我們才想透過舉辦展覽這個機會,把四年來所學的心理知識用簡單易懂的文字教給民眾,包括心理學概論、衛生教育,到各種心理學、治療的介紹及體驗。

整個舉辦展覽的過程,從籌備、策劃、撰寫展覽內容、設計互動裝置到後期邀請講者、製作網路宣傳圖,我感受到了把設計用在這件事上面的意義。我想我也是在這時候隱約覺察到了自己的熱情所在。

雖然如此,申請研究所時我打從心底不認為自己能走藝術這條路,因為從小的否定讓我覺得自己比起創作,當「旁觀者」分析與研究更適合自己。在經過半年的時間備考英文、準備資料,隔年在唯二投出的申請中我卻誤打誤撞被美國馬里蘭藝術學院的社區藝術研究所接受(被拒絕的是別校的 Performance Studies 表演研究)。社區藝術除了是純藝術碩士,也就是 master’s in fine arts 之外,還是該校藝術教育中心底下的其中一個系所。心底一直有著不知從何而來,想透過藝術改變社會一點點的使命感彷彿有了落腳處,我想我理應是走對了路。


於是我背著臨床心理學背景,飛來了美國東岸,也終於「正式的」跨入藝術領域。我的臨床心理學背景給了我一些優勢,卻也相對的讓我面臨到挑戰。從英文上藝術治療 art therapy 和藝術療癒 art healing 用字必須注意外,還有場域上對象是誰,怎麼應對、相處都要思考清楚。

跨領域不好走,尤其是當那個領域還未成熟,「開拓到一半的時候」。當理念崇高之時,卻只有現實中資源、人脈及機運所帶來的財富才是世人所在乎的,也是人不得不妥協的。


tbc.
本文接下來會正式進入心理學和純藝術領域兩邊的討論。
如果如果,你在閱讀完文章後有任何一點啟發或收穫,我都會很高興的,也歡迎與我分享或是持續關注我的文章!你的支持與贊助都能是支持我繼續寫作及支撐生活的動力。
-
*文章封面 Credit/ Chris Huang Photography

*4 時代基金會所舉辦的《國際青年創業領袖計畫》,簡稱 YEF ,已於2020年整合為《時代學院》。我真心推薦想拓展職涯的在學生去參加。
*5 2017年四月在四四南村所舉辦的三天畢業展覽《畢 生 心 歷》,至今依舊為整個團隊驕傲。歡迎點進去專頁連結過過乾癮,多知道一下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的存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分享作為表演藝術家旅居美國,以紐約為據點到不同國家交流創作、體驗學習不同文化的即時筆記。有點人文、有點旅遊、有點厭世心理學生看世界的角度。目前從美國東岸、日本東京,到此時此刻2023年三月在冰島駐村一個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先從〈前言〉開始,介紹自己的背景與出發點。 為自己從心理學跨入到藝術領域的過程做點記錄。希望這個尚未成功但也還沒失敗的經驗可以給想跨領域的人做參考,或是讓對心理學或藝術感興趣的人多了解一些。
因為在國外唸書,想念台灣小吃而做起了蘿蔔絲餅。 結果想到了很多過去的小事⋯⋯
那天青色的鳥來訪了。是童話劇本裡的幸福?還是山海經裡的信使?然而對你,對我來說,青鳥到底是什麼?
先從〈前言〉開始,介紹自己的背景與出發點。 為自己從心理學跨入到藝術領域的過程做點記錄。希望這個尚未成功但也還沒失敗的經驗可以給想跨領域的人做參考,或是讓對心理學或藝術感興趣的人多了解一些。
因為在國外唸書,想念台灣小吃而做起了蘿蔔絲餅。 結果想到了很多過去的小事⋯⋯
那天青色的鳥來訪了。是童話劇本裡的幸福?還是山海經裡的信使?然而對你,對我來說,青鳥到底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the 8 show》描繪出一個充滿權力、勞動剝削和意義追尋的世界。故事裡的人物面臨選擇與工作的意義,也詮釋了權力和財富對人的影響。透過時間和金錢,劇情呈現出社會中的不平等,以及革命的希望。觀眾在欣賞過程中不僅感受到真實生活的反映,也思考人生追求的意義與幸福。
Thumbnail
回到責任感哪裡來的謎團,我們花了幾次諮商的時間抽絲剝繭,也回頭問了家人小時候的故事。找出曾經寫過的週記和心得,細細看、慢慢找,開始有了些頭緒 例如:小時候,把事情做好對我來說挺容易的,也很容易能收到讚美。久而久之,讚美對我來說好像才是標準值,也因此循環在「我必須一直表顯得很好」狀態。 或
Thumbnail
前些日子在讀心理學的書,講解什麼是「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這個源自希臘羅馬的傳說故事,後來慢慢演變成電影,特別是1987年的【神氣活現】。
Thumbnail
最近課綱中沒有包含《廉恥》遭北一女教師批評的事件,吵得轟轟烈烈,有人從課綱和教育的角度去談,有人從文言文與白話文的角度去說。但我們今天想討論的,是從心理學角度看道德發展這回事,也就是什麼是道德、道德怎麼發展出來,以及到底愈會說道理的人,道德概念是否真的更好、更會實踐。
Thumbnail
#山道猴子 #NLP #心理學 #徐承庚 最近很多人在瘋「山道猴子」,短短幾天就破百萬的點閱 大家都說很火熱,於是我也從善如流把它看完了...... 至於山道猴子為什麼這麼火熱的原因 其實說中了很多人的心聲 這就是呼應很多人為了面子 做出很多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事
我是一位腦性麻痺患者,幾年前,是我人生裡的一個黑暗期,在不知不覺中掉入情緒的深淵。世界黑暗了,每天都要和自己內在的小孩拔河,起初以為只是身體某個部分出問題,後來才發現是心理疾病(自律神經失調),不得不吃藥控制。 我曾經想求死,幾乎天天飯吃沒幾口,常常反胃。但上帝派了許多天使來幫助我,在周圍的朋
Thumbnail
近日看過韓國正紅女團 NewJeans發表的《Cool With You》MV,不得不佩服閔熙珍再次為K-pop的歷史創出新高度。MV裡有相當多耐人尋味的細節,正好能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這次就先以一個比較輕鬆的素材,探索這支MV背後的故事與象徵,看看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發吧!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the 8 show》描繪出一個充滿權力、勞動剝削和意義追尋的世界。故事裡的人物面臨選擇與工作的意義,也詮釋了權力和財富對人的影響。透過時間和金錢,劇情呈現出社會中的不平等,以及革命的希望。觀眾在欣賞過程中不僅感受到真實生活的反映,也思考人生追求的意義與幸福。
Thumbnail
回到責任感哪裡來的謎團,我們花了幾次諮商的時間抽絲剝繭,也回頭問了家人小時候的故事。找出曾經寫過的週記和心得,細細看、慢慢找,開始有了些頭緒 例如:小時候,把事情做好對我來說挺容易的,也很容易能收到讚美。久而久之,讚美對我來說好像才是標準值,也因此循環在「我必須一直表顯得很好」狀態。 或
Thumbnail
前些日子在讀心理學的書,講解什麼是「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這個源自希臘羅馬的傳說故事,後來慢慢演變成電影,特別是1987年的【神氣活現】。
Thumbnail
最近課綱中沒有包含《廉恥》遭北一女教師批評的事件,吵得轟轟烈烈,有人從課綱和教育的角度去談,有人從文言文與白話文的角度去說。但我們今天想討論的,是從心理學角度看道德發展這回事,也就是什麼是道德、道德怎麼發展出來,以及到底愈會說道理的人,道德概念是否真的更好、更會實踐。
Thumbnail
#山道猴子 #NLP #心理學 #徐承庚 最近很多人在瘋「山道猴子」,短短幾天就破百萬的點閱 大家都說很火熱,於是我也從善如流把它看完了...... 至於山道猴子為什麼這麼火熱的原因 其實說中了很多人的心聲 這就是呼應很多人為了面子 做出很多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事
我是一位腦性麻痺患者,幾年前,是我人生裡的一個黑暗期,在不知不覺中掉入情緒的深淵。世界黑暗了,每天都要和自己內在的小孩拔河,起初以為只是身體某個部分出問題,後來才發現是心理疾病(自律神經失調),不得不吃藥控制。 我曾經想求死,幾乎天天飯吃沒幾口,常常反胃。但上帝派了許多天使來幫助我,在周圍的朋
Thumbnail
近日看過韓國正紅女團 NewJeans發表的《Cool With You》MV,不得不佩服閔熙珍再次為K-pop的歷史創出新高度。MV裡有相當多耐人尋味的細節,正好能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這次就先以一個比較輕鬆的素材,探索這支MV背後的故事與象徵,看看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