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多睡的減重本位:《我們為何吃太多?》、《為什麼要睡覺?》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進入正文前的小提醒:每個人追求的體態不同,這次推薦的兩本書,核心目的是找到自己身體的最佳使用方式,希望在減重與睡眠遇到瓶頸的人,能因爲這兩本書排解心中的疑慮。
點擊可看高清圖片
從前的人因吃不飽而必須屯糧,現今的人先吃過量,再去健身房;在口慾誘惑與身形比較並行的現今,我們衣著之下的體態,折射了我們的選擇。
從前的人沒有太多消遣,現今的人犧牲睡眠換取娛樂、延長工時,體內瘦素分泌減少,造成食慾提升但身體代謝率減緩,於是我們再度回到跑步機上,試著跑掉令人焦慮的數字。

這次推薦的兩本書,適合想減重但持續遇到這些問題的你:
  • 瘦個幾公斤就停滯,接著復胖
  • 少吃多運,卻無法維持在瘦的狀態,過不久就回到原先的體重
  • 長期節食的壓力影響心理狀態
或者想知道答案的你:
  • 熬夜後,隔天補睡回來有幫助嗎?
  • 晚睡晚起但睡眠充足,這樣健康嗎?
  • 晚餐不吃會瘦嗎?
  • 睡眠充足可以減重,是真的嗎?
《我們為何吃太多?》以及《為什麼要睡覺?》都可以解決以上的提問,並且給予超出預期的科學解釋。平時快日出才睡、中午才起床的我,也因此知道這樣並不是「熬夜、不健康」,早睡早起反而違反了我的身體使用方式。
傳統上,把肥胖理解成是某些人選擇了錯誤的生活方式,這讓許多利潤豐厚的行業獲得巨大財富,如瘦身行業、健身運動業、食品工業和製藥業等,都為了維護其既得利益而維持這種觀點。——《我們為何吃太多?》
《我們為何吃太多?》第一章即解決我自己長期以來的疑問:為何這週減了三公斤,下週卻可以胖回四公斤?
節食的時候,身體本能性的認為「主人正面臨險惡的環境」,於是開啟肥胖控制器(瘦素),提高食慾、減少能量消耗、儲存更多脂肪,以因應不可預測的環境改變(飢荒、寒冬)。
這就是為何我們總是胖回原先的體重,因為大腦會帶著身體,為了下一次的飢荒(節食)做準備,他並不知道我們.想.要.瘦.身!
睡眠的力量凌駕於飲食和運動之上。只要一晚睡不好,造成的身心損害程度之大,會使一天沒好好吃東西或運動造成的損害相形見絀。——《為什麼要睡覺?》
肥胖控制器,同時可以在睡眠被剝奪時啟動。於是,飲食與睡眠,他們並不在翹翹板的兩端,更像是兩人三腳的合作關係:目標一致,才能不跌倒!
這兩本書不僅提出極具說服力的實驗案例,也都有提出減重、改善睡眠的解決辦法,對我個人的幫助非常大。
吃與睡,是人類身體上最基本的兩大需求,這兩本書並不會教我們如何快速瘦身、幾點睡最有效,但都推崇「多吃、多睡」這個方法來改善現況。
怎麼可能多吃多睡卻變瘦呢?書裡有解,而且兩本要一起看才有幫助喔!

  • 作者:ANDREW JENKINSON
  • 譯者: 吳國慶
  • 出版社:八旗文化
  • 出版日期:2020/12/30
  • 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 作者: Matthew Walker
  • 譯者: 姚若潔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9/01/30
  • 分類:自然科普、科普叢書

照片版權|韓筠青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K會員
138內容數
身為一位攝影創作者的同時,我喜歡看書更勝於攝影展;對文學、社科、科普、商業、藝術書籍抱有永無止盡的好奇心。唯有閱讀,方能讓我在創作的同時預視畫面中的各種可能性。專欄以書籍推薦為主,不分類別,是我先替大家選好的好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韓筠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書本」成為慾望本體,引發人們的佔有慾、成為悲劇的起因,這樣的故事會長成什麼形狀呢?
本篇選書人,針對數位成癮現象,精選三本推薦:《數位癡呆症》、《不用眼睛,才會看見的世界》、《華氏451度》。
一個人的層次高低並不是來自財富多寡,取決於在面對比自己弱勢的人散發出什麼樣的姿態。——《賣窮》
閱讀到底能不能賺錢,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閱讀跟你會不會賺大錢不一定有關係,但,跟將來會不會更糟糕一定有關係。——《賣窮》
當我們褪去工作、褪去職稱、褪去社交,躺在床上放空時,從心中湧出來的那份力量,就是核心,也就是自己。
當「書本」成為慾望本體,引發人們的佔有慾、成為悲劇的起因,這樣的故事會長成什麼形狀呢?
本篇選書人,針對數位成癮現象,精選三本推薦:《數位癡呆症》、《不用眼睛,才會看見的世界》、《華氏451度》。
一個人的層次高低並不是來自財富多寡,取決於在面對比自己弱勢的人散發出什麼樣的姿態。——《賣窮》
閱讀到底能不能賺錢,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閱讀跟你會不會賺大錢不一定有關係,但,跟將來會不會更糟糕一定有關係。——《賣窮》
當我們褪去工作、褪去職稱、褪去社交,躺在床上放空時,從心中湧出來的那份力量,就是核心,也就是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圖片來源:博客來) 前言──什麼是「巨頭」? 在二十一世紀,人們似乎已經習慣自己擁有做決定的選擇權,大從工作種類與人生目標,小至商品選購與晚餐品項,我們可以從輕易獲得的無數資訊中,眾裡挑一,找到最滿意也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答案──然而,是我們選擇這些事物,還是這些事物「被」送至我們眼前「強迫」我們選
Thumbnail
在二十一世紀,人們似乎已經習慣自己擁有做決定的選擇權,大從工作種類與人生目標,小至商品選購與晚餐品項,我們可以從輕易獲得的無數資訊中,眾裡挑一,找到最滿意也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答案──然而,是我們選擇這些事物,還是這些事物「被」送至我們眼前?
Thumbnail
前幾天都沈迷於這本書中,原來看書名以為是更輕鬆的讀物,但是意外的相當紮實,立論清楚,也給了很多背景知識的深度,但是文字上又是好讀的。最有趣的是作者善用比喻,像是對於omega-3和omega-6兩種脂肪酸在細胞膜上的功能和差異,他就給了超有畫面的兩兄弟比喻。 作者是倫敦減肥手術門診的外科醫生,他對
Thumbnail
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 與其花時間在那邊解決問題,不如花時間探討問題的本質。 花半秒鐘就看透本質事物的人,和一輩子看不清本質事物的人,註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思考問題。
Thumbnail
前幾年看到《POKÉMON 名偵探皮卡丘》真人版大叔配音還長毛的皮卡丘時,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崩潰地喊說這不是皮卡丘,希望片商不要再用新的動畫技術毀了我童年的美好回憶了,但是這次《超夢的逆襲:進化》使用3D動畫技術重製1998年《超夢的逆襲》神奇寶貝依舊可愛,而且3D立體化了,讓人更想要養一隻夢幻
Thumbnail
《辣妹與恐龍》的恐龍到底是什麼樣的恐龍呢?本文將透過觀察恐龍的行為、型態、食性等,根據現有的科學研究,推測該恐龍可能的種類。更重要的是,光是「無法了解恐龍」這點,對於全世界的恐龍迷來說簡直是一種恥辱,不能再忍了。關於辣妹我們知道的夠多了,來聊聊恐龍吧!
Thumbnail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既是面向自己也是面向世界,雖然我知道機會渺茫,但我仍衷心的盼望這部紀錄片能夠入圍明年的奧斯卡,我仍會帶著這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理想,正如同我青春的時候也是帶著這樣的理想站在台灣,站在立法院裡頭,我們都以為自己做不到,我們不敢想像最後失敗的模樣,但是最後,我們做到了。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圖片來源:博客來) 前言──什麼是「巨頭」? 在二十一世紀,人們似乎已經習慣自己擁有做決定的選擇權,大從工作種類與人生目標,小至商品選購與晚餐品項,我們可以從輕易獲得的無數資訊中,眾裡挑一,找到最滿意也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答案──然而,是我們選擇這些事物,還是這些事物「被」送至我們眼前「強迫」我們選
Thumbnail
在二十一世紀,人們似乎已經習慣自己擁有做決定的選擇權,大從工作種類與人生目標,小至商品選購與晚餐品項,我們可以從輕易獲得的無數資訊中,眾裡挑一,找到最滿意也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答案──然而,是我們選擇這些事物,還是這些事物「被」送至我們眼前?
Thumbnail
前幾天都沈迷於這本書中,原來看書名以為是更輕鬆的讀物,但是意外的相當紮實,立論清楚,也給了很多背景知識的深度,但是文字上又是好讀的。最有趣的是作者善用比喻,像是對於omega-3和omega-6兩種脂肪酸在細胞膜上的功能和差異,他就給了超有畫面的兩兄弟比喻。 作者是倫敦減肥手術門診的外科醫生,他對
Thumbnail
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 與其花時間在那邊解決問題,不如花時間探討問題的本質。 花半秒鐘就看透本質事物的人,和一輩子看不清本質事物的人,註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思考問題。
Thumbnail
前幾年看到《POKÉMON 名偵探皮卡丘》真人版大叔配音還長毛的皮卡丘時,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崩潰地喊說這不是皮卡丘,希望片商不要再用新的動畫技術毀了我童年的美好回憶了,但是這次《超夢的逆襲:進化》使用3D動畫技術重製1998年《超夢的逆襲》神奇寶貝依舊可愛,而且3D立體化了,讓人更想要養一隻夢幻
Thumbnail
《辣妹與恐龍》的恐龍到底是什麼樣的恐龍呢?本文將透過觀察恐龍的行為、型態、食性等,根據現有的科學研究,推測該恐龍可能的種類。更重要的是,光是「無法了解恐龍」這點,對於全世界的恐龍迷來說簡直是一種恥辱,不能再忍了。關於辣妹我們知道的夠多了,來聊聊恐龍吧!
Thumbnail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既是面向自己也是面向世界,雖然我知道機會渺茫,但我仍衷心的盼望這部紀錄片能夠入圍明年的奧斯卡,我仍會帶著這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理想,正如同我青春的時候也是帶著這樣的理想站在台灣,站在立法院裡頭,我們都以為自己做不到,我們不敢想像最後失敗的模樣,但是最後,我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