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把一些文章或作品,放在一些平台或部落格發表的經驗?還是你曾錄製一段影片或是編寫一首音樂放在Youtobe上?不知道點閱率是否令你滿意,或是讓你感到沮喪?
你有沒有注意到網路上有些超人氣的作品,隨隨便便點閱率就破十萬、百萬、有些更是用千萬和億來計算的!會不會怨嘆網路的世界實在太不公平了!
其實在實體的社會中也常出現這種現象。
例如某天,你身邊的朋友人手一杯,都是同一家店的飲料,這間店過去三個月在大街小巷瘋狂的開連鎖店!或是某間餐廳、某個麵包、某個小攤位,外面大排長龍,人氣指數破表。還是某些書突然變成全球最熱門的暢銷書?
但當你實際排隊購買了這些商品並且品嚐後,你覺得口味是蠻新鮮的,但是倒不至於一面倒的完勝市場上其他同質性的商品。但要如何解釋這種社會現象呢?
在《多模型思維》一書中提到一個模型,叫做偏好依附模型!我為什麼在網路點閱這首歌,可能不是因為這首歌最好聽,而是因為我看到已經有一萬個人聽這首歌,而且按了很多個讚。它又剛好被推到搜尋頁面的頂端。於是我受到了社會效應的影響,也認為這首歌一定很好聽。
同樣的,市場中的暢銷書、一系爆紅的飲料品牌、餐廳,甚至是3C商品,都可能被這種偏好依附所影響。
所以市場上,那些有高市佔率的公司,擁有非常大的優勢繼續佔據市場,那些製程大幅領先的公司也讓其他的新公司不容易再超越。
這時,如果我們把偏好依附模型繪成一個XY圖,會呈現一種名叫長尾分佈的曲線。
長尾,會沿著Y軸水平方現不斷延伸,形成長長的尾巴。X軸代表事情發生的機率,Y軸則代表數值大小。像是點閱率、市佔率、銷量等都可以是數值。市場上那些發生的機率很小,而且久久出現一次的事件,卻可以是數值巨大到讓我們不容忽視的情況,就會形成長尾。
長尾也可用於預估巨大災難發生的機率,即便機率是一百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地震或水災,我們也不該輕視它。
《多模型思維》的作者斐吉,引用了社會學家莫頓根據新約聖經馬太福音所提出的「馬太效應」,認為大者恆大、贏家通吃的局面。
馬太福音25:29說:「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段經文是講一個領受上帝恩賜的僕人,要好好使用恩賜榮耀上帝,如果得到恩賜卻埋起來,這個恩賜會被上帝奪回去,給另一個能善用恩賜的僕人。
所以,以後當你看到一些驚人的成功,你會知道,除了他們的產品真的有些獨到之處以外,其實背後還有很多的因素,某些時勢創造英雄。若加上一些有影響的人物給予肯定、推薦。將產生一種分布不均勻的社會現象。
我想到民數記11:21~22的經文:「摩西對耶和華說,這與我同住的百姓,步行的男人有六十萬,你還說,我要把肉給他們,使他們可以吃一個整月。難道給他們宰了羊群、牛群,或是把海中所有的魚,都聚了來,就夠他們吃嗎?耶和華對摩西說,耶和華的膀臂豈是縮短了嗎?現在要看我的話,向你應驗不應驗?」
這段故事背景,是當摩西帶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後,進入一望無際的曠野。他們懷念過去在埃及當奴隸時有肉可以吃,所以抱怨連連。
這時候耶和華上帝要行一個神蹟,讓所有人有肉可以吃。但是摩西不太相信這件事會發生。
儘管發生的機率非常低,但是上帝吹起一陣大風,把海上的鵪鶉都颳來他們的帳篷四周圍,讓上百萬的百姓日日夜夜,抓也抓不完。但是上帝同時對百姓的貪婪非常生氣。
我們如何定義我們人生中的成功呢?有時我們渴望的成功好像離我們很遙遠,但這件事對上帝來說一點都不困難!上百萬的點閱率或五億冊的銷售量等等,對上帝而言都是輕而易舉的!問題是,我們對上帝有信心嗎?以及,點閱率發生之後,我們會把榮耀歸給上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