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練習的效果

2021/10/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最近閱讀的《超速學習》這本書中,作者提到要完成一個超速學習的歷程,並取得具體的成果,有一個重要的法則:反覆練習。
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很可能會碰上某個學習障礙或瓶頸。如果這時候你選擇忽略這個瓶頸,直接跳到下個步驟,你以為整體學習時間會因此縮短。但最後卻發現,這個你沒有去處理的瓶頸,會不斷的在你整個學習過程中去影響你整體的速度。
作者借用化學界的一個觀念「速率決定步驟」來描述這種情況:一個完整的化學反應,是由一連串多個化學反應步驟組成。最終這個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時間總量,取決於每個步驟反應的時間長短。
所以,要完成超速學習,就要集中時間和心力,把過程中可能的瓶頸盡快解決,最終才會產生一個成效極佳的學習成果。
作者認為可能的瓶頸例如:學習英文時的單字量不足。音樂彈奏中某個技巧的生疏,例如某個小調的16分音符上行音階。數學計算中的運算能力或代數能力。籃球場上的罰球線準度等等。
反覆練習的過程似乎和之前提過的直接學習觀念有所衝突。直接學習不是要我們直接進入高強度的學習現場嗎?
沒有錯,超速學習者通常必須要先到直接學習的現場,在得到高強度的回饋,並發現自己的瓶頸和弱點之後,此時即可針對這些瓶頸,來做反覆練習直到技巧純熟。再回到直接學習的現場,去驗證自己所做反覆練習的成果,是否能幫助到學習現場的整體表現。直接學習和反覆練習可以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接下來我認為很有意思的是,作者在篇幅中提到一個非常吸引人的故事。班傑明・富蘭克林一生身兼許多角色:企業家、投資家、科學家、外交官,以及美國開國之父。然而使他可以在許多領域發揮巨大影響力的,則是他一直有一個作家的身份。
作為一個科學家而言,富蘭克林的數學並不好,然而他卻能夠在撰寫科學文章時,把科學細節描繪得生動有趣,讓門外漢或哲學人士都看得懂並覺得受用無窮。
後來他也成為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者。
在富蘭克林的自傳中提到,在他小時候,他父親聽見他和人們辯論,認為他的論點缺乏說服力。他在得知自己的弱點之後,他決定找方法來改善。
首先,他在閱讀他喜愛的雜誌《旁觀者》後寫下筆記,幾天後再一次讀筆記,就根據記憶來重建雜誌某篇幅的內容。之後在來比對自己的邏輯、用字遣詞、文法跟雜誌有什麼落差,就能從錯誤中不斷地借鏡學習。
再來,他知道自己字彙量不夠,他也做一些練習,把散文刻意改成有韻律的詩詞。
在說服的策略方面,他接觸了蘇格拉底的方法論:不使用直接反駁和積極辯論的方法,而是用一種探究問題的方式,最終讓對方意識到自己邏輯上的錯誤。他成為一個謙卑的探究者和懷疑論者。
最後,他也嘗試揣摩一些虛構角色,想像他的的生活。並以他們的想法和價值觀點出發來寫作。這使他能夠靈活的以各種活潑的筆調來撰寫風格迥異的文章。
最終,他的寫作和說服能力,為他在許多領域帶出巨大的影響力。這中間的每個步驟,都可看見他反覆練習的痕跡。
這讓我想到新約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在路加福音1:1~4説:「提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
路加原是一位醫生,懷抱著希望外邦人信主的負擔。他花了許多時間和精神在訪查和研究上。
他考究了耶穌的生平事蹟、教會的誕生、以及彼得和保羅的宣教旅程。最終以豐富的情感、流暢的筆觸、以及關懷世界的溫度,把耶穌的福音用他的筆,栩栩如生地描繪來。並且能夠以時間次序加以安排,讓人一窺福音全貌。讓許多外邦人有機會相信耶穌。至今也深深地影響著我們這些非猶太人的世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Lee, Yi.
Lee, Yi.
一位長老教會牧師,試著在生活中聽見上帝說話的聲音;也試著將所閱讀的書籍,跟基督教信仰來對話!期盼以說話、寫作使世界更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