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管理的三個誤區與三個迷思 — PM下午茶#3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要追求大市場還是專注小市場?滿足用戶需求就夠了嗎?什麼時候抄才有用?

產品管理的三個誤區與三個迷思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_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產品經理策略」、「產品管理」內容

誤區一、想要滿足最多數人的需求

這應該是最常見的誤區,在做產品時,常常會有個衝動想要挑戰大市場,因為市場等於錢呀!老闆很容易就會想:「這個市場有這麼多目標用戶,在這當中只要能做到1%的市場,我就賺飽了,1%,輕輕鬆鬆吧!」
問題就在於,用戶選擇產品的決策,常常選的是「最」符合需求、「最」能解決她們問題、相似的產品之中「最」便宜的,或是品牌知名度「最」高,他們用起來最安心的。
因為消費者只需要購買「一個」產品,所以會選擇的是他們手中「前幾名」的選項,而不是「各方面都差強人意」的選項,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市場佔有率,並不是「平均分配」,而是有「馬太效應」,前幾名的品牌會吸收大部分的用戶,剩下的品牌很大部分都乏人問津。
馬太效應:來自於馬太福音中的一段「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馬太效應指,大者恆大,資源與光環都會集中到那些早已有很多資源的產品身上
所以,如果你選擇的是一個大市場,會發生兩種事:
  1. 這個大市場裡面的用戶需求其實還是有差異,你的產品不夠專注,就無法打造讓人驚嘆的體驗,只有隔靴搔癢,無法留下印象。
  2. 有很高的機會這個大市場上已經有非常強大的大公司做為先行者了,由於馬太效應,後進者除非有特殊的價值主張,選擇了大公司沒有看到的市場當作主場,專注經營產品與用戶,做出差異,不然常常只有被輾壓的份。

誤區二、有用戶價值,但沒有市場價值

這是我曾犯過的一個錯誤,原本以為是個案,但在這些年我發現,原來有這個傾向的產品團隊還不少。
做為產品經理,我們都知道要專注於滿足用戶需求,但是這個「滿足」,能不能賣錢呢?滿足了以後,自然而然就能賣高價嗎?
其實不一定。我當年的情況是,我們希望打造一個新世代的監控產品,取代公司原有使用介面複雜、流程繁複的產品,當時我們做了很多用戶訪談,也解決了原本產品的許多問題,但是產品推出之後,卻賣不動!
事後發現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用戶雖然對舊系統抱怨連連,但是使用監控系統的用戶,其實不太能決定要用哪一套軟體,而「好不好用」,並不是公司採購的決策要素,對通路商而言,他們不願意多花資源做教育訓練,因此這個產品就變得「叫好不叫座」。
很多時候產品經理非常關注於「用戶」體驗,但是你關注的「用戶」到底是不是會付錢的「客戶」?
即使用戶與客戶是同一個人,你優化的這個體驗,是不是客戶決定要不要購買的關鍵因素?
之前曾聽過一個說法--賈伯斯非常關注要讓用戶拿到完美的產品,因此連電腦裡面的元件排列他都堅持要非常整潔有序,拆開電腦後不能一團亂,你會為此買單嗎?
我敬佩但我不會XD
其實我認為這是屬於Jobs個人的追求完美,用戶不會為了這個安排而多付錢,倒是這個「故事本身」,強化了賈伯斯對產品品質的堅持,這才是用戶會買單的主要因素。

誤區三、有市場價值,但營運與後勤系統無法配合,無法擴大

讓我們先從硬體產品來理解這個問題。產品設計完了,可以做出第一版樣品,「試產」也沒問題,但是就是無法「量產」,也就是大量生產會卡關,這就是無法擴大。
越是創新的產品,從試產到量產中間的不確定性就越大,所以你常會聽見有些產品「良率拉不上來」,意思就是在大量生產的情況下,設計上一些不穩定的因子被放大了,導致無法在產線上用一致的水平產出,而良率拉不上來,意味著有很多的報廢品,成本會大幅攀升,有可能做一台、賠一台,幾乎就是無法上市大量銷售的意思。
做軟體會有這樣的情況嗎?
也是會有的,有些軟體在關鍵技術上還未完善、還有大量技術債,或是在營運後勤流程還沒順暢的情況下,如果貿然大量上市,其實跟丟一顆炸彈到團隊中沒什麼兩樣!
這不只會造成客服與支援人力的負擔,也會佔據開發的資源救火,沒有時間開發新功能,對業務或行銷而言也會「不敢推」,越推只是引回更多的問題,而且原本的忠誠顧客可能反而因此流失,導致團隊長不大。但是堅持把產品做得太完美也會有問題,等一下的迷思我們會討論到。
另外有些營運流程會讓公司先消耗大量的現金流(例如需要先大量投入資金),或是接客製化專案的公司可能面臨「每個專案都能賺,但是每次專案都要重複客製化,無法累積到其他專案」的問題,這種情況公司業績要成長,就要額外投入大量的資源,否則就只能原地踏步了。
以上三種誤區,你的產品有沒有踩過呢?至少我是都踩過XD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三個迷思:

迷思一、只有60分的東西不會有人買單的

可能大家都記得,Jobs剛推出第一台iPhone時,他說蘋果「重新發明」了手機,但你知道第一代的iPhone,其實曾被媒體吐槽到不行嗎?
當時的iPhone有這些問題—
  1. 雖然可以上網,但速度奇慢,開個網頁要花現在的幾十倍時間
  2. 只能綁約AT&T,但是訊號強度很弱
  3. 相機解析度200萬畫素,即使在當時都算是低的
  4. 「不能換電池但電量不足」也是常被詬病的點,自己換電池不是標配嗎?!
  5. 儲存空間也只有4G和8G兩個版本,甚至當年還沒有App store,無法安裝新應用程式
  6. 當年售價499美元(4G)以及599美元(8G),算是非常高價。
但就是這樣的產品,最後也賣了612萬台!
這樣的產品,為什麼大家還會買單,甚至現在iPhone已經成為智慧型手機的霸主了呢?
因為iPhone提供的「方便好用」、「品牌價值與身分認同」這些價值實在太明顯了,所以讓「果粉」願意忍受這些問題,再加上iPhone迭代速度快,很快推出更快、解析度更高、更順暢的新版本—2007年六月開始發售第一代、九月就把8G價格降下來、2008年2月推出16G版本的iPhone 2G、6月推出iPhone 3G,7月韌體也支援了app store,因此還是很快吸納了越來越多的用戶。
因此針對這個迷思,我會這樣回答:
要看產品生命週期在哪個階段:
如果這是個有巨大創新的新產品,還在導入期,市場上還沒有其他類似的競爭者可以同樣滿足顧客需求,那顧客的容忍度就會比較高,也就是「沒魚蝦也好」的想法。
但如果這個產品類型在市場上已經很成熟,有很多競爭者做得比你好,那推出個60分的產品絕對只會被詬病。如果當年Apple推出的是和Blackberry一樣,能上網、有鍵盤的手機,又有這麼多其他問題,只會貽笑大方。
客戶買的是「你提供的價值」,而不是完整的產品。
在你心中,這個產品可能只有60分,因為做為產品經理,最瞭解產品的侷限與問題是很合理的,但是這些不完整的地方,客戶是否真的超級在意,並且沒有替代方案?
例如電量不足,反而促成當年「行動電源」的興起,如果能滿足顧客的核心需求,缺點部份顧客有暫時的替代方案(Workaround),再透過迭代補足,其實先搶佔市場比把產品做得完美更重要。
要有快速迭代的能力
因為新的產品很快就會有競爭者追上來,這時候「沒魚蝦也好」的效應會慢慢減少,市場階段進入快速成長期,如果這個時候無法保持競爭優勢,那很快會被篩選淘汰掉,當年其實是htc先推出智慧型手機的,但今日htc已經被甩到後方,已經不在一個賽場上了。
要注意這邊有強調「60分」,如果產品還不及格,那代表還沒達到MVP(最小可行產品),那貿然上市就會變成上面誤區三的災難,把團隊和客戶信任都炸毀。
而怎麼判斷產品有沒有達到MVP,上市會不會有災難呢?其實可以再借用硬體產品「試產」再「量產」的經驗,先小規模測試,確保營運支撐得起來再放大量,iPhone當年推出也只先在美國銷售,而且跟電信營運商合作,後續幾個月才逐步開放更多市場。

迷思二、功能與流程直接抄競爭者,他們已經做得很好,經過市場驗證,照抄可以減少試錯與研發成本

這是很常見的做法,但如果你已經理解前面的內容與iPhone上市的例子,你就會知道,如果產品已經成熟、你的產品競爭者已經做得很好,也有一定市占率,那抄襲它要嘛你被忽略,或貽笑大方,要嘛你進入了「強者的遊戲規則」中,在幫競爭者強化他產品的價值。
因為消費者已經有一個可以信賴且完整的品牌,如果你提供的產品沒有額外價值,那為什麼消費者要轉換呢?
轉換是有成本的,以手機為例,包含換機成本、學習成本、轉換要花的時間與心力,還有資料遺失的風險,沒有額外價值,為什麼消費者會擔這個成本呢?
這種做法還是有一個成功的機會,就是市場導入期,這時市場成長速度非常快,還沒有人定義贏家規格,目前的廠商在營運或是供貨能力上還無法滿足全部市場的需求,因此做出類似的東西,價格低一點、行銷多做一點、和在地通路商綁定深一點,有機會佔有一席之地。
這也是為什麼,智慧型手機剛出的前幾年,市場是百花齊放的狀態,有些老闆有因此賺一點錢,所以覺得這方法有效,但是這樣的優勢是短暫的,當市場進入成熟期,如果還是靠抄,沒有經營出忠誠用戶,那轉換只是遲早的事。

迷思三、競爭對手有的功能,我也要有

和迷思二有點像,但是角度不太一樣的想法,就是業務常說的「競爭者有XXX,我們也要有,不然怎麼比?」你認同嗎?
這個問題還是要回歸「我們的目標用戶是誰」,還有「這個產品要給目標用戶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競爭者專注與擅長的市場,和我們未必一樣。
我年輕時曾瞄準產業龍頭,比較自己產品的優劣,發現自己產品缺東缺西,就在roadmap中排了許多對應的功能,認為「只要能提供一樣完整的功能,又比競爭者便宜服務好,一定能大賣吧!」
但最後發現,我們的客人根本不買單,還抱怨產品越來越複雜難用,事後研究是因為,競爭者公司的客群是大型專案,主要做利潤高的政府、大企業專案,那些案子有特殊的要求,但是我們這種小公司即使功能都做了,也是進不去的,因為沒有「信任」,為了避免風險,這些大專案只會找產業龍頭做,所以我們做了許多冗餘的功能,反而沒有服務好我們既有的中小企業顧客。
其實這三個誤區與三個迷思,都可以總結為產品經理一種「不自信」的展現,不知道自己產品的核心價值、不明白自己的用戶需要什麼,所以會抄競爭者、產品還沒完美不敢推出、想專注一個很大的市場,撿市占的碎屑就好。
其實這跟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樣的,看著其他人光鮮亮麗,有各種能力,所以報了許多課程,卻沒有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自己的優勢是什麼,反而各種能力在還沒有磨到專精之前,裹足不前,不敢嘗試。
但是其實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一次開多條戰線,卻都想要完美,對一般人來說只會變成作繭自縛的侷限,其實先專注在自己的核心能力,推出60分的產品之後,快速根據反饋進步迭代,更能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自己也會有持續成長的快樂。
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眼中的缺點,其實在他人眼中未必在意,也許根本沒注意到,也許這還是特色!
工程師不是有時會嘴砲:這不是bug這是feature!
也許這麼一想,人生的路會寬敞很多XD
例如當年我開始寫Medium,其實完美主義者如我,至今我對每篇文章都還是沒有這麼滿意,結果居然還有人跟我說,文章很有我的個人特色XD
如果我還在糾結,今天大家就不會看到我這些文章了,如果我力求完美、觀點全面,也許大家會看到篇篇五千字以上的大部頭論文,也許也啃不下去,因此,做你自己,大膽嘗試,和市場對話,快速疊代,做產品、經營Medium,跟經營人生,都是一樣的概念!
對「成為卓越的產品經理」有熱情嗎?明年商業思維學院會推出「產品經理學程」,從產品策略開始,涵蓋產品設計、專案管理、產品數據與增長,到產品行銷。除了產品經理學程以外,商業思維學院也提供豐富的商業基礎知識、聽書、實作,以及多種學程,想知道更多資訊,請在這邊登記:https://lihi1.com/uBf5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40會員
4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vonne Ts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怎麼樣請教專家與前輩,才能讓人知無不言、印象深刻、建立長久關係,在前輩面前有好人緣?實戰教學:請教專家或前輩的正確姿勢。
用產品思維思考職涯策略。 之前我曾在一家新創公司擔任監控軟體的產品經理,有五年的經驗,我手上有兩個offer在抉擇,也給大家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怎麼樣請教專家與前輩,才能讓人知無不言、印象深刻、建立長久關係,在前輩面前有好人緣?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下午茶的第32天,今天要討論的主題是: 實戰教學:請教專家或前輩的正確姿勢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PM基本功 #產品經理工作術問題
我從產品經理的五種追進度血淚史學到的管理方法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下午茶的第30天,今天要討論的主題是: 追太緊很壓迫,追太鬆會掉球,PM該如何追蹤進度?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專案管理 #PM基本功 #產品經理工作術問題,我會用我自己的「追進度進化史」來跟大家分享
要解決專案延遲,就不能只認為是「特定人」的問題,而是要從系統去分析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下午茶的第29天,今天要討論的主題是: 為什麼台鐵會誤點,高鐵不會?談專案延遲的原因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專案管理 #PM基本功 #產品經理工作術問題
拯救delay的三步驟:簡單做、調資源、同步改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三點下午茶的第28天 這一篇文章是針對新手產品經理的「PM基本功」系列的第三篇文章: 專案要爆炸(延遲)了,怎麼救?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PM基本功 #產品經
怎麼樣請教專家與前輩,才能讓人知無不言、印象深刻、建立長久關係,在前輩面前有好人緣?實戰教學:請教專家或前輩的正確姿勢。
用產品思維思考職涯策略。 之前我曾在一家新創公司擔任監控軟體的產品經理,有五年的經驗,我手上有兩個offer在抉擇,也給大家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怎麼樣請教專家與前輩,才能讓人知無不言、印象深刻、建立長久關係,在前輩面前有好人緣?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下午茶的第32天,今天要討論的主題是: 實戰教學:請教專家或前輩的正確姿勢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PM基本功 #產品經理工作術問題
我從產品經理的五種追進度血淚史學到的管理方法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下午茶的第30天,今天要討論的主題是: 追太緊很壓迫,追太鬆會掉球,PM該如何追蹤進度?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專案管理 #PM基本功 #產品經理工作術問題,我會用我自己的「追進度進化史」來跟大家分享
要解決專案延遲,就不能只認為是「特定人」的問題,而是要從系統去分析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下午茶的第29天,今天要討論的主題是: 為什麼台鐵會誤點,高鐵不會?談專案延遲的原因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專案管理 #PM基本功 #產品經理工作術問題
拯救delay的三步驟:簡單做、調資源、同步改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三點下午茶的第28天 這一篇文章是針對新手產品經理的「PM基本功」系列的第三篇文章: 專案要爆炸(延遲)了,怎麼救?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PM基本功 #產品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顧客滿意度是影響產品成功的重要指標,本文探討產品與服務如何提高顧客滿意度,並使用菲利浦.科特勒的產品五層次來思考競爭方式,加強滿意度。 文章提供了從顧客滿意度原理、產品五層次及策略的探討如何加強滿意度。
Thumbnail
曾經我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多、人多我廉」的最後一句話常開玩笑的是「人廉我跑」,也就是當市場上大家都在削價競爭的時候,這塊餅就該放棄了。會講這句話的思維主要還是因為我的行銷邏輯跟面對的客戶,最終還是以品牌建立為主,不是說削價競爭無法成就品牌,只是我比較不想讓我的客戶變成以價格戰為主的品牌。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從「需要」到「想要」的轉變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策略性的創新思維來創造和提升商品的市場價值。他的思考邏輯主要是運用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即人類的行為基本上是根據「需求」賦予動機,有有二個原則:原則一:如果需求被滿足後,就不會再做出行為,且需求是有階級
Thumbnail
在商業裡,面對不同的受眾人,必須思考如何讓產品達到不同的人群,更需要考慮市場競爭、符合法規等課題。
Thumbnail
在行銷策略中運用馬斯洛需求理論可以幫助創造更具吸引力的內容,吸引目標消費者,提高流量和互動。本文探討了馬斯洛需求理論的五個層次,並提供了NIKE和星巴克兩個案例,以實際事例說明如何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行銷。認識消費者的需求層次,分析產品/服務能提供哪些解決方案,善用故事行銷,創造更具吸引力的行銷內容
Thumbnail
《只賣我想要的》作者野崎亙是成功經營日本多個人氣連鎖品牌的幕後推手。他認為與其藉由市場調查來了解消費者的偏好,不如先從釐清自己的需求與想法開始。品牌主必須重視「假如自己是消費者,真的能夠接受那個產品或服務嗎?為什麼會想購買呢?」的答案。只有深入去挖掘消費者的想法作為產品或服務的起點,才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在競爭激烈的商業世界,1人創業的路途充滿了挑戰和機遇。 不少創業者陷入失敗的困局,因爲他們都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市場測試。 市場測試為創業者提供寶貴的洞察,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他們的目標市場,預測需求,並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而一些常見的市場測試的致命錯誤卻可能讓創業者付出沉重的代價。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公司打造成功產品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制定、敏捷開發和數據分析。透過觀察市場需求、建立MVP測試、數據統計與分析,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執行產品策略,提高產品成功的機會。另外,也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方法。
Thumbnail
沒有一樣產品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目標細分市場,將產品或品牌放在目標受眾偏好的定位上。 如果依循行銷學的4P理論(產品、價格、通路、推廣方案)是有順序上的衝突。 不過,4P理論的創始人艾德蒙.傑洛米.麥卡錫(Edmund Jerome McCarthy)當初是這麼說的:「找出一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顧客滿意度是影響產品成功的重要指標,本文探討產品與服務如何提高顧客滿意度,並使用菲利浦.科特勒的產品五層次來思考競爭方式,加強滿意度。 文章提供了從顧客滿意度原理、產品五層次及策略的探討如何加強滿意度。
Thumbnail
曾經我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多、人多我廉」的最後一句話常開玩笑的是「人廉我跑」,也就是當市場上大家都在削價競爭的時候,這塊餅就該放棄了。會講這句話的思維主要還是因為我的行銷邏輯跟面對的客戶,最終還是以品牌建立為主,不是說削價競爭無法成就品牌,只是我比較不想讓我的客戶變成以價格戰為主的品牌。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從「需要」到「想要」的轉變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策略性的創新思維來創造和提升商品的市場價值。他的思考邏輯主要是運用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即人類的行為基本上是根據「需求」賦予動機,有有二個原則:原則一:如果需求被滿足後,就不會再做出行為,且需求是有階級
Thumbnail
在商業裡,面對不同的受眾人,必須思考如何讓產品達到不同的人群,更需要考慮市場競爭、符合法規等課題。
Thumbnail
在行銷策略中運用馬斯洛需求理論可以幫助創造更具吸引力的內容,吸引目標消費者,提高流量和互動。本文探討了馬斯洛需求理論的五個層次,並提供了NIKE和星巴克兩個案例,以實際事例說明如何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行銷。認識消費者的需求層次,分析產品/服務能提供哪些解決方案,善用故事行銷,創造更具吸引力的行銷內容
Thumbnail
《只賣我想要的》作者野崎亙是成功經營日本多個人氣連鎖品牌的幕後推手。他認為與其藉由市場調查來了解消費者的偏好,不如先從釐清自己的需求與想法開始。品牌主必須重視「假如自己是消費者,真的能夠接受那個產品或服務嗎?為什麼會想購買呢?」的答案。只有深入去挖掘消費者的想法作為產品或服務的起點,才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在競爭激烈的商業世界,1人創業的路途充滿了挑戰和機遇。 不少創業者陷入失敗的困局,因爲他們都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市場測試。 市場測試為創業者提供寶貴的洞察,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他們的目標市場,預測需求,並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而一些常見的市場測試的致命錯誤卻可能讓創業者付出沉重的代價。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公司打造成功產品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制定、敏捷開發和數據分析。透過觀察市場需求、建立MVP測試、數據統計與分析,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執行產品策略,提高產品成功的機會。另外,也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方法。
Thumbnail
沒有一樣產品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目標細分市場,將產品或品牌放在目標受眾偏好的定位上。 如果依循行銷學的4P理論(產品、價格、通路、推廣方案)是有順序上的衝突。 不過,4P理論的創始人艾德蒙.傑洛米.麥卡錫(Edmund Jerome McCarthy)當初是這麼說的:「找出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