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我的那些|你也有「公園恐懼症」嗎?兩歲兒與他人的互動,會讓你怕怕?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談公園恐懼症前,我想談談社會化,回顧以前自己的成長,似乎總在每一次的不可以中,才開始明白,原來很多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漸漸地,從他人的表情,以及口氣,開始慢慢地去把自己原始的野性,調成一個能在社會裡與他人共處的性格。
若非自己有了孩子,我並未如此覺察所謂社會化是這樣存在的,當孩子漸漸大了,因為家中只有一個孩子,於是為了讓他能多認識他人,開始會帶他去公園,或是去別人家作客,藉此去增加他與同齡小孩的認識,我們發現,因為他平常都是跟大人相處,因此與大人的距離,幾乎不太需要溝通就能快速拉近,但相反地,那些同齡孩子,對他來說就像是從未見過的野生動物,會讓他產生極大的好奇心,想要去靠近,於是,就開始有動手推人、拉人、甚至太激動就變成咬人的行為了。
這樣的行為,都是我們雙方家長不願意見到的,但當面對到其他家長的指責時,其實,最應該消化這些資訊的卻是自己,我曾經很受傷,坦白說,那些刺耳的話,就像不知從那掉下的隕石,絲毫無聲地在我心中撞出一個大洞,整個人空空地,難道我真的育兒是失敗的嗎?可是,我心裡深處是知道自己孩子的本質,他並不是一個蠻橫無理的流氓,只是一個太想靠近卻不知道怎麼與他人共處的孩子啊。
我想,自己是幸運的,在人生遇到這種強烈低潮時,總會有人出現,提醒著我,這些都是自然過程,而我們只要本於初心,去跟孩子好好溝通,那麼事情會自然而然地往大家都舒服的場面發生的。
願,我的孩子很快地就能溫柔地融入其他孩子的世界,開心地自在玩著。
其實,孩子到了兩歲,剛好處在一種看似了解卻又不太了解的模糊地帶,這個時候,無論如何,就是盡量地說,可是他們的理解,並不是真的能如預期地跟上我們的速度,所以被我號稱人生光明燈的好朋友L友人和我說:「把重點濃縮成兩個字,當你解釋完一長串後,就跟他說重點就是這兩個子,然後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去把這件事示範跟做提醒。」
就像他,想到的是與他人之間的距離,其實就是尊重兩個字,要懂得尊重他人身體,他人物件,更要同時懂得尊重自己,所以在每一次的相處之中,都可以用這兩個關鍵字去喚醒他的提醒,並在每一天試著跟他來回討論,如此久而久之,相信他自己就會越來越能理解。
我自己,還在這條路上,像是永無止盡的遊戲關卡似的,目前,我正在克服公園恐懼症,努力地透過關鍵字的引導,用生活,用自己,與孩子建立尊重的連結,並期許有一天,可以再發一篇文,跟大家說,我們真的成功了,我的孩子可以在任何場合,都和其他孩子輕鬆地完成一片,我不再需要小心翼翼,擔心孩子是否會莫名地去推別人,而是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尊重彼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與孩子之間的相處,不應用教育二字框架著,而是回到人與人之間,心的交流,放下原本思維,與孩子成為自然而然地相處,會發現,原來無形之中,問題不在只是問題,而是一份邀請,邀請你加入未知的領域,好好地探索,好好地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還沒有孩子前,我看見別人的孩子,不太會主動伸手要抱抱,我多半會觀察,等待孩子願意靠近後,我才會開始互動,其實,原本我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直到有了自己的孩子後,我發現那是因為我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個體的尊重。
禮物,之所以貴重,不在於金錢本身,而是那份心意,想著那個人的需求,然後挑選一份適合他的禮物,在合適的日子裡,送到他手裡,只要光想著,他收到的喜悅,那份感動就足矣了。
有孩子以前,我對打工換宿的概念,只限於個人的行為,直到有了孩子後,因為還想要繼續完成這個未盡的夢想,所以,開始在思考是否還有沒有別的可能性。
親愛的孩子,今天是你的兩歲生日,一如往常地,你還是比我早醒來,暗暗的房間裡,你露出燦爛的微笑,宛若太陽般的閃耀,照亮了我全身細胞,此刻再怎麼想賴床,似乎也無法繼續了。
在參加PATH 身解構 • 心還元 所舉辦「讓孩子成為自己- 頭薦骨療育講座系列」的線上講座前,我其實對於頭薦骨沒有任何概念,只是純粹被讓孩子成為自己這幾個字吸引而來。
這陣子,有時孩子玩一玩,會突然跑到我後面,硬是把我往前推,嘴裡喊著:「開!開!開!」意思就是要我讓開,留點空間給他。我以為,他只是要借過,沒想到,接下來,他把小小的手,放在我肩膀上,輕輕地開始按摩!
在還沒有孩子前,我看見別人的孩子,不太會主動伸手要抱抱,我多半會觀察,等待孩子願意靠近後,我才會開始互動,其實,原本我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直到有了自己的孩子後,我發現那是因為我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個體的尊重。
禮物,之所以貴重,不在於金錢本身,而是那份心意,想著那個人的需求,然後挑選一份適合他的禮物,在合適的日子裡,送到他手裡,只要光想著,他收到的喜悅,那份感動就足矣了。
有孩子以前,我對打工換宿的概念,只限於個人的行為,直到有了孩子後,因為還想要繼續完成這個未盡的夢想,所以,開始在思考是否還有沒有別的可能性。
親愛的孩子,今天是你的兩歲生日,一如往常地,你還是比我早醒來,暗暗的房間裡,你露出燦爛的微笑,宛若太陽般的閃耀,照亮了我全身細胞,此刻再怎麼想賴床,似乎也無法繼續了。
在參加PATH 身解構 • 心還元 所舉辦「讓孩子成為自己- 頭薦骨療育講座系列」的線上講座前,我其實對於頭薦骨沒有任何概念,只是純粹被讓孩子成為自己這幾個字吸引而來。
這陣子,有時孩子玩一玩,會突然跑到我後面,硬是把我往前推,嘴裡喊著:「開!開!開!」意思就是要我讓開,留點空間給他。我以為,他只是要借過,沒想到,接下來,他把小小的手,放在我肩膀上,輕輕地開始按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孩子與孩子在公園裡交會,不同的教育方針也於此處相互碰撞。孩童們並不總是知道自己身上乘載的規約,氣氛允許,他們想要一起玩。在遊戲中,他們理當要有著一樣的規則,但在遊戲的邊界,有人的衣服是不能弄髒的、有人不能朝別人丟東西(弄到別人眼睛怎麼辦)、有人原來就認識且交好、有人想要融入社群。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從小孩到成人,每個人都帶著與生俱來的獨特性。然而,社會與教育環境常常壓抑這種獨特性,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空間和尊重,讓他們展現自我。父母、老師和社會應該理解和支持孩子,在教育上倡導多元化和包容性。這樣,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揮最大的潛力,成為自己期望的那種人。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在公共場合,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習的機會,遇到孩子過於活躍時,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立刻制止?或許,透過溫柔指導和正面溝通,我們可以教會他們更多。 以身作則,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孩子最直接的教育。當我們在他人面前謙卑示範,孩子學習到的,遠比單純的「不要」來得多。 一起探索如何在肯定中引導,讓孩子學會
Thumbnail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孩子與孩子在公園裡交會,不同的教育方針也於此處相互碰撞。孩童們並不總是知道自己身上乘載的規約,氣氛允許,他們想要一起玩。在遊戲中,他們理當要有著一樣的規則,但在遊戲的邊界,有人的衣服是不能弄髒的、有人不能朝別人丟東西(弄到別人眼睛怎麼辦)、有人原來就認識且交好、有人想要融入社群。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從小孩到成人,每個人都帶著與生俱來的獨特性。然而,社會與教育環境常常壓抑這種獨特性,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空間和尊重,讓他們展現自我。父母、老師和社會應該理解和支持孩子,在教育上倡導多元化和包容性。這樣,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揮最大的潛力,成為自己期望的那種人。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在公共場合,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習的機會,遇到孩子過於活躍時,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立刻制止?或許,透過溫柔指導和正面溝通,我們可以教會他們更多。 以身作則,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孩子最直接的教育。當我們在他人面前謙卑示範,孩子學習到的,遠比單純的「不要」來得多。 一起探索如何在肯定中引導,讓孩子學會
Thumbnail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