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的抗拒,長輩討抱前先詢問孩子意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孩子表達抗拒時,礙於人情壓力,我不敢輕易請對方將孩子放下,平時尊重孩子的我成了最壞示範。事後,我向孩子道歉,並答應永遠將他的感受擺在第一位,同時思考父母的不作為,將對孩子造成長遠的影響。
隨著疫情趨緩,前些日子帶孩子回母校拜訪恩師。老師們一見到我的孩子,便極為熱情地想要擁抱他,其中一位老師沒有詢問孩子的意願,便抱起了孩子,孩子當下很抗拒,但我卻沒有做出制止的動作,事後反省自己沒有盡到保護孩子的義務。

父母信任,不代表孩子信任

身為父母的我們有時會忘記,即使是自己信任的人,對孩子來說可能存在不同感受,我和我的老師認識良久,但老師對孩子而言卻是陌生人,當老師抱起孩子時,我忽視了孩子抗拒陌生人的反應,自以為他能接受,這樣的我,豈不是成了小時候時,總要求孩子見到人要打招呼、甚至讓大人們擁抱或親吻的長輩?

孩子被迫接受,來自陌生人的善意

孩子害怕陌生人,是人類本能反應,也是自我保護的機制,若孩子對陌生人沒有任何防備心,反而容易讓陌生人有機可乘。一旦忽視孩子的感受,孩子可能會覺得:「我不認識這個人,但爸爸、媽媽卻要我親近他,如果我沒照做,他們可能會生氣」。
家長不知道的是,這樣的行為間接教導孩子壓抑自己的感受,積極回應別人的需求,即使那是不舒服的感覺。社會上許多受害者在遭受別人的侵犯時,不敢拒絕甚至不敢反抗,因為在大人的管教下,尊重自己的感覺是不被允許的,錯誤的教育嚴重影響孩子對自我身體界線的認知。

孩子說「不要」,大人應給予尊重

每個人都有能夠容忍對方碰觸自己身體的限度,叫做「身體界線」,它會因對象、時間、年齡、性別的不同而有所改變,但都由個體自己決定。孩子對陌生人表達抗拒,代表他不願意陌生人侵犯他的身體界線,家長不能因為他只是個孩子,便漠視他的回應。
此外,任何人(不論是熟人或陌生人)在接觸孩子前,都應先取得孩子的同意,不能在沒有孩子的允准下就觸碰他的身體,只要孩子表達不喜歡、不要,家長或親友就應該給予尊重。
事後,我向孩子道歉,認為自己當時沒有盡到保護他的責任,並告訴孩子,未來我會先請對方取得他的同意,才讓對方接觸,將他的感受擺在第一位;面對熱情的親友時,也會請對方循序漸進地向孩子示好,等孩子願意進行進一步的接觸後,才與孩子一起同樂。

愛孩子,就不該勉強孩子

家長是保護孩子的最初防線,在執行時,老一輩的可能會覺得你的孩子怎麼那麼難搞、碰一下都不行,甚至質疑你的教養方式,面對這樣的聲音,家長要知道自己在履行保護孩子的職責,我們希望孩子學會尊重自己的身體,不因他人的言語壓力而作出勉強自己的行為。身為愛孩子的長輩們,也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願,不以強迫、威嚇或誘騙等方式與孩子親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孩子的存在為家庭帶來歡笑與感動,卻也時刻隱藏著一觸即發的不悅。當孩子持續犯錯,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心與包容,若願意放下姿態理解孩子的心,便開啟了親子之間最深刻的信任關係。
放眼望去,全世界都在讚揚母親的偉大,「母親」這個角色著實很偉大,卻也帶給女性許多束縛。我曾一度追求完美母親的假象,無時無刻陪著孩子玩耍,終於,我意識到我失去了自我,變得悶悶不樂,才明白,當個平凡母親,就很好。
孩子的存在為家庭帶來歡笑與感動,卻也時刻隱藏著一觸即發的不悅。當孩子持續犯錯,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心與包容,若願意放下姿態理解孩子的心,便開啟了親子之間最深刻的信任關係。
放眼望去,全世界都在讚揚母親的偉大,「母親」這個角色著實很偉大,卻也帶給女性許多束縛。我曾一度追求完美母親的假象,無時無刻陪著孩子玩耍,終於,我意識到我失去了自我,變得悶悶不樂,才明白,當個平凡母親,就很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成年人對孩子的犧牲行為可能只會加強孩子的自我中心觀點。成年人應該展現真實的情感和溝通需求,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觀點和感受。不需要做萬能的父母,適時表現脆弱對雙方都有好處。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這時候你心中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請先放下覺得孩子怎麼那麼沒禮貌的感覺,而強迫他一定要和對方打招呼;大人要做的反而是去理解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的感覺,是多麼不好意思、害怕;並以感受來說明友善的向他人問好,那
Thumbnail
在公共場合,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習的機會,遇到孩子過於活躍時,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立刻制止?或許,透過溫柔指導和正面溝通,我們可以教會他們更多。 以身作則,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孩子最直接的教育。當我們在他人面前謙卑示範,孩子學習到的,遠比單純的「不要」來得多。 一起探索如何在肯定中引導,讓孩子學會
Thumbnail
有些人就是要你遵照他的意思,那是他生活的重心,你要做的不是對抗,因為身經百戰的他會卯盡全力要你屈服,在這過程他會充滿幹勁與自信,因為那是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時刻,可是你在與他對抗的過程或耗損太多元氣最後傷痕累累,你不會贏,拖延越久內耗越多,最後你只落得滿盤皆輸更或者得罪一堆人。
Thumbnail
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強調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並反對以期望與束縛來約束孩子的成長。父母應具有不打不罵的智慧,並要面對孩子犯錯時運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透過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成年人對孩子的犧牲行為可能只會加強孩子的自我中心觀點。成年人應該展現真實的情感和溝通需求,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觀點和感受。不需要做萬能的父母,適時表現脆弱對雙方都有好處。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這時候你心中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請先放下覺得孩子怎麼那麼沒禮貌的感覺,而強迫他一定要和對方打招呼;大人要做的反而是去理解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的感覺,是多麼不好意思、害怕;並以感受來說明友善的向他人問好,那
Thumbnail
在公共場合,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習的機會,遇到孩子過於活躍時,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立刻制止?或許,透過溫柔指導和正面溝通,我們可以教會他們更多。 以身作則,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孩子最直接的教育。當我們在他人面前謙卑示範,孩子學習到的,遠比單純的「不要」來得多。 一起探索如何在肯定中引導,讓孩子學會
Thumbnail
有些人就是要你遵照他的意思,那是他生活的重心,你要做的不是對抗,因為身經百戰的他會卯盡全力要你屈服,在這過程他會充滿幹勁與自信,因為那是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時刻,可是你在與他對抗的過程或耗損太多元氣最後傷痕累累,你不會贏,拖延越久內耗越多,最後你只落得滿盤皆輸更或者得罪一堆人。
Thumbnail
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強調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並反對以期望與束縛來約束孩子的成長。父母應具有不打不罵的智慧,並要面對孩子犯錯時運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透過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