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重點與收穫】
- l 為什麼致志於賺錢的人生目標不能使人達到生命的真正滿足與幸福?
- l 世上唯一不受「邊際效益」(Marginal Utility)的遞減而變質的是什麼?
- l 「善經濟」是什麼?跟我們有什麼關係?有什麼好處與價值值得鼓吹?
- l 「為何」─里恩選擇了將善循環的理念放置到生涯規劃中去實踐?
- l 一個只提倡人們競逐著「獲得」而奪取的社會後果將是怎樣的地獄?
「以賺錢作為驅動力,不可能達到生命的真正滿足與幸福。以消費來滿足慾望,也永遠無法獲致快樂。
人必須把自我對於無限追求的驅力,放在「給予」,而非「得到」。把人追求無限的驅力放在得到什麼,那就是永遠的追逐,與永無止盡的空虛。」
─摘錄自何日生《善經濟》:
為什麼給予、布施的喜悅不會「邊際效應遞減」?
「為什麼」,人類會選擇做惡?為什麼,人類社會中大大小小的爭戰還是此起彼落的在發生,或「被」發生?
為什麼,都到了21世紀了,還是有所謂的饑荒?以及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與日俱增的環境污染問題、土地的荒漠化、維生資源的日益稀缺與變質(例如漁業的濫捕、工業化養殖的畜牧業在生態循環的毒素─抗生素、生長激素、瘦肉精等反饋到人類社會中),以及即便得知了真正導致全球暖化的主因,甚至已提出了解決之道,但人們卻依然故我?
這絕對是一個無比複雜,且嚴肅的大哉問;但或許衍生出複雜現象的每個行為背後,都只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單純念頭。在這篇文章中,我將為您深入淺出地剖析這些大哉問;從個體微觀層次的「心念」─思維邏輯與價值觀、心態,開始逐步分析─人心的敗壞、沉淪的「原因」─乃是源自每一個日常中,我們所下的微渺「決定」。
「請保持你心中的光!
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借著你的光走出黑暗;
請保持你的善良!
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借著你的善良走出絕望;
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
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借著這個信仰走出迷茫;
請相信"相信"的力量!
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因為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
請保持對這個世界最大的善意
因為你所做的一切最終都會循環到自己身上」
─村上春樹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來自這種時刻。」
為什麼行善能讓我們感到滿足,甚至讓人富足呢?
世上幾乎所有事物都會因為「邊際效益」(Marginal Utility)的遞減而變質;不管一塊蛋糕再怎麼好吃,第一口的美味程度絕對遠勝於第二塊蛋糕;而在我們吃了第三塊蛋糕以後,蛋糕本身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吃的人的滿足程度卻變了,這就是所謂的效益遞減;而唯有行善,不會因為邊際效益遞減的法則所影響;更有人是越付出就越是快樂呢?
「求就是不足,求越多表示內心的不足越大」
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
行善在各種形式的給予中,並不會因為付出而減損行善的動機,其背後的喜悅是真切而踏實的解釋─是因為我們在行善的時候,因為付出,從而讓愛的能量獲得滋養與成長;但索取或欲望的本質,在於匱乏;正如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認為「求取就是不足而欠缺的狀態,向外求取的越多,即表示我們在內心的不足與匱乏程度」的這段話詮釋了欲望與求取之物間的關係與本質;因為求取─正代表著欠缺與匱乏的不足;人也求得越多,其實心理的匱乏感就越大,就像是地獄的餓鬼胃袋一樣永不饜足。
「人一旦有了動機,就會無限制地擴大它的範疇。對於無限的追求,是人的天性與必然的驅力。
政治上追求權力的無限擴張,事功上追求偉大的成就,信仰上追求永恆的生命,企業上追求極大化的利益與版圖,慾望上追求無限制的消費,都是人對於無限性的驅力。
這驅力專注在「要」什麼,專注在「得」到什麼?就會無限制地擷取、掠奪、占據,但是「得」與「要」帶來的結果是永遠的失落。因為再多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再多的權力都有相對抗的力量,再多的金錢都是局限的,再長的生命都是有盡頭的。」
─摘錄自《善經濟》:
為什麼給予、布施的喜悅不會「邊際效應遞減」?
文:何日生
與之相反的是,將利他與公益的「結果」,當成是行為的「目標」,不僅僅只是讓人心理快樂,更因為創造了利他與公益的價值,而獲得了社會性的認同、肯定,進而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正向連結關係,例如人格的品性、聲譽受到信任與肯定;而這種信任的關係與肯定聲譽則會帶來更多可能性的機會,例如更好的職涯發展機會、貴人運、財富等。
在行善之中,將因正能量的播種而收穫善果;將因為付出,而收獲喜樂,受他人認同、社會肯定,並為自己帶來更多正能量的回饋;而若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到因果法則與人我天地間─萬事萬物在生態學(Ecology)視角下彼此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連動關係的話,就會捨棄追求微不足道甚至是極其有害的個人私利。
為什麼里恩「如此」看重企業在投入生產時的動機、過程與結果?
在遊走社運,長年觀注並獻身在改革運動文化中的里恩,從宏觀層面的社會科學、宇宙業力法則或佛教思想中的業報論、能量觀,或微觀層次的認知治療法(cognitive_therapy)理論、潛意識論,甚至是難以被科學檢證的言靈觀 等;都能論證出心念跟行為,以及在行為之後的「影響」;若能深刻知悉諸理,其實我們在舉手投足,或一個念頭閃現之時,都在為自己、他人或整個世界─種埋下了因與果的種子;而萬事萬物皆逃離不開因果法則與業力的支配與影響。
若我們只以本位主義的「框架」作為思考的「立場」,則會從自私自利中,孕育出極端的惡;而各種降生在維繫體制運作中的惡,早已是我們有如浸淫在水中的魚般,習不察焉地淪為「平庸之惡」(The Banality of Evil) 的幫兇,而渾然不知所覺。
正是因為在資本主義的環境與文化價值是鼓吹人們競逐個體私利的極大化,人們才會因此而變得更加地自私自利,且從這樣個體式的自私自利中,衍生出種種社會層次的問題。
就像臺灣的食品業在2013年後爆發出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正是立基於「無知」與「自私」的盲點,因而困限在「本位」的立場中,所造致成的「共業」。簡單來說,消費者貪小便宜、更求快速、效率,既要求食品的賣相要美觀,口感要Q彈,還得俗又大碗的消費觀等─「市場壓力」;助長了不肖廠商抄捷徑走「險路」來滿足市場的「需求」。
拿火鍋店來說,為了降低製作的時間,與投入人力的「成本考量」,店家為求拼速度與效率,以迎接市場大量而快速的「消費需求」,加快出餐速率;就曾爆出不肖業者透過人工化學合成的調味粉方式來泡製火鍋湯。在大陸更有黑心火鍋店家在火鍋中添加罌粟殼、罌粟粉,企圖讓顧客產生成癮的依賴性。
而最臭名昭彰的案例要屬「鼎王」`了,曾有網友這樣形容─「鼎王=唬爛王」、「根本是頂級欺騙消費者的技術」;不僅其所宣稱─花砸了重金高達千萬元所打造而成的製鹽工廠,經過繁複工法,甚至還不惜成本,加入法國松露的「塩之鑽」─都被一一踢爆;既沒有千萬元所打造的製鹽廠,而聲稱以中藥材及天然蔬果所熬煮成的湯頭,居然是由味精、大骨粉,與十多種粉末所調製,速泡而成的;還被檢驗出含有3種致癌性且被禁用的農藥及汞、鎘等重金屬成份。
在這經典的案例中,鼎王這種以生產者、資本家的本位立場,極盡能事地想要極大化自身利益的思維邏輯─欲以廉價,甚至低劣的食材,標以高價來賣消費者,從中賺取暴利,並涉及廣告的不實與誇大,其實都是因為自私自利的思維所致。
有鑑於此,里恩期許自己能透過善理念的篩濾、揀選具有真正良善、利他理念或價值的好人、好事─來創建出正能量共振的善循環生態圈;在企業經濟的利己性與人民生活的幸福權益間做「平衡」。
里恩相信,若在生產動機到消費動機的過程與其結果都涵蘊著善念的話,不僅有利於平衡各方面因利益之本位的框架而導致的問題,例如企業為追求利潤,無所不用其極地要縮減成本的支出,造致的cost down,讓消費者的權益受害─如黑心食品、污染環境、剝削壓榨侵損勞工權益等事理的「根源」,皆是肇因於「行為動機」上的價值觀「扭曲」,才導致的問題。
里恩期盼著,能以自身的實踐作為一種示範與引領,期以此能形成善循環的生態,甚至以此建樹出善的價值觀與利他的行為準則,力挽自私自利的狂瀾淹噬彼此的未來…
「把瞭解的事實告訴大家,是一種道德;
把明白的常識告訴大家,是一種責任;
把知道的真相告訴大家,是一種正義;
把目睹的罪惡告訴大家,是一種良知;
把聽到的謊言告訴大家,是一種博愛;
把親歷的苦難告訴大家,是一種告誡;
把追求的真理告訴大家,是一種奉獻。
把面臨的風險和不幸告訴大家,則是一種善念。
社會責任是一種全民責任,它需要每個人來擔當,
沒有任何人可以找理由選擇沉默。
只有對國家民族滿懷深沉摯愛的人,才會批評社會的陰暗面;
只有懷揣光明的人,才會去發現和揭露生活中的齷齪;
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一種責任,一種現代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副院長趙思運教授
「不要因人微言輕 就放棄發聲;
不要因謊言充溢 就無視真相;
不要因人心向惡 就湮滅良善;
不要因遍地黑暗 就拒絕發光。
不要以為沉默是金, 更不要以為苟且可安,
當我們賴以生存的時空淪為一派死寂,
你的每一次沉默和苟且都是為黑暗助桀
唯有當我們能相互協助彼此,將彼此視為主體來尊重,才能在生態系統中創造真正的和諧與共鳴。善經濟的理念應立基於共生關係下的相互尊重;在求取「共存」以後,方能「共榮」。
善經濟不只是要消極的平衡各方權益上拉扯的矛盾關係,對能友善萬物、生態,能維持環境永續,讓人類及其社會與其他的生靈萬物、自然、生態間求取和諧的共鳴的機會,更要主動地去創造、去實踐,以播下具有善經濟的「種子」。
而社運型文字行銷師這樣的職稱與踐行的位向,則是透過我的專長,結合我的價值觀所做的嘗試;儘管微渺,但我相信若能積沙則必能成塔;只要我不放棄,將理念實踐在日常的生活中,定然有其開花結果之日。
生命的目標是什麼?這個問題我常會想起,對里恩來說,不應該是賺錢,賺錢只是為了應付滿足生活所需的工具,而工具不應該取代目標。賺錢不會等同於獲得幸福;真正的幸福來自於我們真心為彼此創造或共同渡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小至待人接物,大至─將這樣的思維邏輯與價值觀的理念放到一個人的職涯規劃中,努力地試圖去實踐它。
「善經濟,就是從利他的角度從事經濟活動
以善的動機、善的方法,達到善的結果」
「利他,讓人類找到共贏、共榮之道。」
─摘錄自《善經濟》:為什麼給予、布施的喜悅不會「邊際效應遞減」?
文:何日生
里恩衷心期盼我們都能以樹立良好價值的守門人身份的義理,來篩濾,將在動機、過程與結果中,符合善,或具有利他、公益型價值的好人好事予以傳頌其故事,成為新時代的運動;並讓這樣的踐行理念號召,讓更多企業或好人好事得到存續發展的機會。
「不要因為別人的德行, 而丟失了自己的善良。
他的因果他在承擔, 你的善惡你要負責。」
─語源索達吉堪布(Sodargye),著名的藏傳佛教弘法上師。
「如果人只是為了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的人、出色的詩人,但他決不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謀取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地發揮作用而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卡爾.馬克斯(Karl Marx),摘自《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重新修改自2021/9/30
#業界第一位導入社運理念的文字行銷師
#盼能與您一同共創正能量的「善循環」經濟
#匯集正能量徵募夥伴
#建立善經濟循環生態
#人人貢獻美好價值
#共創美好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