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揣Cháu-chhōe】Tī島嶼盛放:與新二代ê對話(台語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作者:王俞雯
文字編輯:林紀甄、林佳瑩
翻譯者:林紀甄、林佳瑩(本篇以台語白話字書寫)

科技因為時代ê演進愈來愈發達,國家和國家之間ê聯絡變kah真方便,予台灣成做一个融合多元民族ê社會。最近這幾冬,台灣社會kah經濟穩定,koh有包容多元民族ê風氣,予真濟外籍人士選擇來台灣揣頭路,抑是透過婚姻ê方式來台灣發展,變做這塊土地上懸ê新住民。根據移民署ê統計[1],新住民到今已經佔台灣總人數ê 2.4%。另外,對內政部ê資料[2]內底會當估算,新住民二代人數有40外萬,in已經是台灣民族當中真重要ê一部份。這寡人對家己ê身分有啥物款ê看法和體會leh?本期「走揣」總共訪問五位新住民二代,其中四位ê母親是越南籍,一位是中國籍。阮會透過受訪者分享ê故事,chhōa逐家熟識你毋知影ê新二代。


raw-image

和伊ê親密接觸

應該ài按怎說明一个新二代成長ê過程? 兩个無仝國家ê交織(kau-chit)kah接觸會產生啥物款ê經歷?可能是奇幻,可能親像戲劇,mā有可能真平凡,紲--落來予阮來看新二代ê生活到底是啥款……。

新二代ê母親離鄉背井來到台灣,in欲融入台灣社會ê第一个問題tio̍h是語言。不管是想欲kah別人接觸、擴展家己ê交友圈,抑是行入家庭,kap配偶(phòe-ngó͘ ) ê家庭建立密實(ba̍t-cha̍t) ê連結,語言一定是in頭一个必須ài拍破ê壁。這寡新住民tú到台灣ê時所面對到ê語言困境,對囡仔ê角度來看會是啥款leh?

「從小,媽媽就跟著我們上輔導班。」真濟新二代lóng有仝款ê經驗。母親就像紅嬰仔,tī啥物都毋知ê時陣去體會另一塊土地ê一切。這幾冬,雖然有真濟地方政府為tio̍h予新住民khah緊融入台灣社會,設立專門ê語言課程。毋過,根據筆者bat接觸過ê新住民來kóng,真少有人去參加這種課程,五位受訪者ê母親內底,mā干焦有一位上過。為啥物明明有學語言ê資源,soah無法度推廣出去leh?in tī學語言ê時koh有拄著啥物困難?其中一部分ê原因阮會tī後壁討論。

因為無參加課程,有一寡新住民tio̍h用非常「台灣味」ê方式來學語言。小文ê母親是對中國來--ê,小文kā阮講,雖然母親會曉講華語,毋過父親ê家庭tī台灣khah庄腳ê所在生活,厝裡koh是leh做買賣生意,平常時溝通kah應對人客lóng是以台語為主,母親一開始感覺這是真大ê挑戰。後來,母親聽姊妹ê建議,透過「八點檔」來學台語。所以tī小文細漢ê時陣,《愛》、《娘家》、《夜市人生》這寡電視劇就親像眠床邊ê故事,母親看一擺tio̍h對伊講一擺,伊tio̍h ná聽母親無啥輾轉ê台語,ná進入夢鄉。

雖然講台灣ê語言無啥物困難,毋過對其他對越南來ê母親來講,文字絕對是比對話koh khah麻煩ê問題。阿華kah阿賢tio̍h有相像ê困擾,in leh用通訊軟體kah母親聯絡ê時,因為母親看無漢字,所以干焦會當用通電話ê方式,毋過總是有無法度講電話ê狀況,這个時陣tio̍h只會當盡量發揮「sticker」ê功能。其實除了語言以外,新二代tī母親身上mā看到kah台灣無仝ê文化。

新二代自細漢接收兩个無仝國家ê文化,會當直接感受到兩爿ê差異(chha-ī)。舉家庭結構做例,傳統越南家庭是查某人來hōaⁿ家,台灣傳統是查埔人來做一家之主。Tī訪談當中,筆者mā發現越南kap台灣ê價值觀有一寡出入。阿豪認為台灣人往往「延遲享受」,習慣艱苦頭,快活尾;越南人ê觀念是隨時把握機會,享受chit-má有ê幸福,阿豪ê阿嬤認為食穿無欠tio̍h是in希望ê生活,無親像台灣大部分家長要求囡仔ài一直追求koh khah懸ê成就,越南阿嬤ê想法是「有夠」tio̍h好。這兩種價值觀源自各國家特殊ê文化歷史脈絡,雖然有真大的差異,毋過並無好䆀。

母親適應台灣社會kah學習ê過程,是新二代成長經驗內底真特別ê景象。新二代開始進一步去了解母親原生國家文化ê時,兩種無仝文化ê衝擊和融合,予in ê心和母親倚作伙。這是兩个文化ê對話,mā是in和母親ê親密接觸。

彼寡刻薄ê閒話

一直有leh關注新住民議題ê學者夏曉鵑,tī〈從「外籍新娘」到「新住民」走了多久?〉[3]內底寫tio̍h,新住民往過lóng予人看做是「低劣他者」,而且「外籍新娘」這个稱呼背後其實是隱含歧視。為tio̍h改善這个問題,夏曉鵑tī機緣之下,推sak婦女新知基金會主辦「『請教我﹍』讓新移民女性說自己徵文活動」。後來沓沓仔有新住民協會真拍拚leh推動正名運動,一直到2012年,移民署署長tī新住民座談會表示,了後會將外籍配偶稱呼做「新住民」。

過去,新住民定定會受著各種眼光,台灣人對新住民ê存在koh tiâu tī負面ê刻板印象和不實ê指控內底。阿豪對這件代誌有真深ê體會,伊kā阮分享,台灣ê親人無希望母親學台灣語言,因為過去台灣媒體ê報導kah厝邊隔壁ê想法,lóng對新住民學語言有khah䆀ê印象,阿豪ê親人tio̍h認為,若是母親學華語tio̍h會學䆀--khì,甚至會綴(tòe)人走。阿豪ê母親tī無形中,予這款印象來束縛,變做這个家庭ê附屬品,連阿豪表示想欲學母親原生國家語言ê時,厝裡人雖然無反對,soah表現出毋免學退步國家語言ê態度。

不會有人願意看自己的母親被人輕視,但是輕視她的人卻又是我的親人,這種矛盾的心理,在心中也成了一個疙瘩。

「買來--ê」、「會綴人走」甚至是「退步國家」,這寡長期貼tī新住民身上ê負面印象,mā tī新二代大漢ê過程中造成影響。小文除了自細漢聽家己ê母親hŏng叫「大陸妹」,koh因為父母年歲差真濟,tio̍h有阿叔阿伯講父親是leh「飼兩个查某囝」,這種話tī阿文ê心內產生真大ê排斥(pâi-thek)伊soah無能為力。

除了台灣社會對新住民ê負面印象,這款歧視往往會延續到新二代身上。阿豪tio̍h ba̍t 予學校老師嫌講「發展遲緩」;穿越南傳統服裝去學校,老師soah恥笑「像狗戴ê帽仔」。阿賢自細漢mā hŏng認為新二代khah戇,無法度綴tio̍h其他同學ê程度。李美賢、闕河嘉ê研究指出,tī 2005到2007這个期間,媒體對新二代使用ê「顯著詞彙」大部分是kah「問題」、「輔導」相關,tī這個時期新二代定定予人連結遲緩兒議題,社會kā in建構做特別需要協助輔導ê對象[4]。

看見東南亞ê時刻

近年來,隨著台灣政府推sak新南向政策,開始相連紲推行以新住民為對象ê計畫,人才ê交流是這个計畫ê重心之一,主要以培養新住民ê囝兒做主要方向,予社會漸漸看tio̍h新住民二代ê優勢,in mā成做新南向政策內底主力ê人才。

四位母親是越南籍ê受訪者lóng對這个機會有真明顯ê感受。阿豪就有參加移民署主辦ê「新住民海外培力計畫」ê經驗,透過這个計畫,他轉去到母親ê故鄉開始研究越南文化,發現越南tī殖民脈絡內底和咖啡產業ê連結,使越南人ê生活中有真深ê咖啡文化,差不多逐頓lóng會啉tio̍h咖啡。政府推動新住民計畫毋但培養南向ê人才,mā予新二代重新認捌tio̍h母親ê原生國家,有得tio̍h正面ê效果。

受訪者mā有講tio̍h東南亞國家近幾冬真快速ê成長和改變。阿豪表示,參加海外培力計畫ê時,發現越南已經kah家己以前看tio̍h ê無仝--ah,有ê城市愈來愈發展;阿華mā講, 甚至伊感覺越南tī一寡方面比台灣進步真濟,會使看tio̍h東南亞國家沓沓仔lóng leh 起行;另外一位受訪者阿嘉講,厝裡人mā因為感受tio̍h新南向政策ê商機,非常贊成阿嘉學越南語。

雖然台灣chit-má真看重新住民二代人才ê培養,以前予人看做真退步ê國家mā受tio̍h重視,但是阿豪講tio̍h,台灣應該開始對新住民做「轉型正義」。夏曉鵑mā tī《新二代留聲機》專欄講tio̍h:「2002年被教育部擔憂『人口素質』的國小入學生,2016年當他們20歲成年時,卻突然被視為人才、『新南向種子』。」[5]這予伊感覺真莫名其妙。新住民和新二代所受著ê輕視和偏見袂使tio̍h按呢hŏng掩khàm,過去貼tī in身軀頂ê歹印象,mā應該受著正義ê彌補,無論是新住民友善機制抑是新南向政策,lóng應該更加尊重新住民和新二代ê主體性。

走揣認同和歸屬

新二代tī現今社會中定定是隱形(ún-hêng)ê存在,咱身軀邊可能lóng會有一兩个新二代ê朋友,毋過定定是tī開講ê時才發現原來伊是新二代,in可能完全無機會接觸tio̍h母親原生國家ê文化,也袂主動提起家己是新住民囝兒ê這个身份,對家己母親ê原生國家不管是生理抑是心理上ê距離lóng是遙遠--ê,對in來講彼是一个生份ê國家,致使in對新二代這个身分無啥物感覺。阿華就有講著,干焦tī國小老師欲登記母親國籍ê時,才感受tio̍h家己ê特殊身份,一直到大漢了後,政府舉辦真濟有關新二代ê推廣活動,予伊有khah濟接觸母親原生國家ê機會,才對這个身份產生新ê體會。

其中,小文ê經歷真特別,tī伊成長ê過程中,bat有一段時間tòa tī母親ê原生國家。後來,伊慢慢發現兩地文化無仝ê所在,生活習慣mā無相仝。Tī中國ê時,伊感覺台灣更加予伊有歸屬感,這時ê小文對母親ê國家是非常排斥--ê,感覺家己無法度變做遐ê一份子。毋過,轉來台灣了後,koh不時懷念過去tī中國ê點點滴滴,才知影家己對彼个所在毋是完全無認同感。小文表示,伊bat感覺真迷惘,思考家己到底屬於佗位?

一直到有一工,伊看tio̍h一句話——「有幸福的地方就是家鄉」。雄雄kā伊點醒,啥人講家鄉干焦會使有一个leh?只要會使感受著溫暖、歸屬感ê所在就會使成做家鄉。

阿豪mā tī訪談中分享一个有關越南家人ê故事。伊ê外媽tī伊準備欲離開越南ê時kā伊叫--ê,牽起伊ê手,kā家己指頭仔頂ê手指pak落來,掛tī伊ê指頭仔頂,提醒阿豪以後一定ài koh轉來,伊相信這kha手指會kā伊chhōa轉來越南,予伊會記得tī越南,伊猶閣有一个厝。

新二代這个身份tī無仝人ê身軀頂會有無仝ê解說。對毋bat去過母親原生國家ê新二代來講,in tī台灣出世、tī台灣大漢,「新二代」只是一个a-í-nó͘-khò͘[6] ê身份。毋過mā有人像小文仝款,bat對家己ê身份迷惘,tī兩个家鄉ê歸屬感中搝拆[7]。猶koh有真濟新二代只是猶無機會去了解另外一个家鄉,去感受另外彼頭ê溫暖。

新二代 ê N種模樣

透過新二代ê目睭,阮看tio̍h身為新住民ê母親tī社會頂ê搝拆和困境,不管是語言抑是文化,lóng是需要克服ê挑戰;阮看tio̍h社會對新住民和新二代觀感ê轉變,對負面印象到新南向政策ê人才培養,其中ê落差真明顯;阮mā看tio̍h新二代對家己身分ê驚惶和接受。

Tī網路頂有真濟有關新二代ê文章,定定講著新二代有悲慘ê經歷,抑是咱tī無了解新二代ê時陣去看著遮ê文章,可能會認為新二代lóng bat受著社會ê凌勒(lêng-le̍k)和壓迫,但是tī訪談中阮發現,其實每一位新二代lóng有無仝款ê成長經歷,毋是逐个人lóng有因為新二代ê身份受著傷害。受訪者lóng有講著,tī生活中除了幾个長輩以外,同學、朋友之間leh鬥陣其實lóng無特別予家己感受tio̍h新二代這个身份,逐家mā袂因為新二代這个身份對家己有無仝ê看法抑是對待。

新二代ê模樣無應該予任何一篇採訪抑是報導所定義,咱所採訪ê五位新二代就展現出完全無仝款ê生活經驗,有--ê看著台灣家庭和新二代母親之間ê衝突和妥協;有--ê感受著做一个新二代ê優勢,對家己ê特別感覺驕傲;有--ê tī台灣和母親ê原生國家之間游疑不定,最後揣tio̍h屬於家己對身份ê解說……。

雖然有仝款ê身份,毋過每一位新二代lóng是無仝ê個體,in ê故事等待in家己去書寫。


[1]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全球資訊網,110年8月外籍配偶人數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按證件分。
[2]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110年8月縣市出生按身分及生母生父原屬國籍(按登記)(9701) 。
[3]夏曉鵑,〈從「外籍新娘」到「新住民」走了多久?〉,獨立評論@天下,2018.01.31,取自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65/article/6576。
[4]李美賢、闕河嘉,〈台灣「東南亞新二代」的形象建構〉,《傳播、文化與政治》,第七期,2018.6,頁153-159。
[5]夏曉鵑,〈聽見新南向主旋律外的聲音〉,《新二代留聲機》,獨立評論@天下,2021.06.21,取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31/article/11032。
[6]a-í-nó͘-khò͘ :混血兒,源自日本語「あいのこ(合の子)」。
[7]搝拆(khiú-thiah):拉扯。


相關文章

【走揣Cháu-chhōe】在島嶼綻放:與新二代的對話(華語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耀的沙龍
4會員
48內容數
《開講》由一群成大台文系學生創立,是一份語言多元、議題開放且無懼立場的刊物。 「阮想欲做一塊廟埕,予大家來開講。」 我們期許在《開講》的書寫與閱讀中,每一位參與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果不能,就自己開創:動筆、khui-tshuì,作伙來開講。
阿耀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7/09
作者:郭柏賢、王浚耀 2030,英語萬歲? 但是事實敢真正是按呢?英語成做雙語敢就是the̍h--tio̍h國際競爭力ê通行證?台灣敢真正chiah--nih需要雙語政策?
Thumbnail
2022/07/09
作者:郭柏賢、王浚耀 2030,英語萬歲? 但是事實敢真正是按呢?英語成做雙語敢就是the̍h--tio̍h國際競爭力ê通行證?台灣敢真正chiah--nih需要雙語政策?
Thumbnail
2022/07/09
作者:郭柏賢、王浚耀 2030,英語萬歲?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英語成為雙語就是得到國際競爭力的通行證了嗎?台灣真的如此迫切需要雙語政策嗎?
Thumbnail
2022/07/09
作者:郭柏賢、王浚耀 2030,英語萬歲?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英語成為雙語就是得到國際競爭力的通行證了嗎?台灣真的如此迫切需要雙語政策嗎?
Thumbnail
2022/06/12
作者:王禹雯、顏詩庭 一、前言 二、台灣新電影與文學作品改編 總結來說,在八零年代文化生產者兼具作家、影人、評論者的多重身分況普遍,並且文化圈內流通互動頻繁的獨特情境下,產生了上述的文學改編盛況,而這在進入2000年代後歷經全球化市場經濟、網路科技發展等等劇烈變遷下已不復見,詳細討論請見下節。
Thumbnail
2022/06/12
作者:王禹雯、顏詩庭 一、前言 二、台灣新電影與文學作品改編 總結來說,在八零年代文化生產者兼具作家、影人、評論者的多重身分況普遍,並且文化圈內流通互動頻繁的獨特情境下,產生了上述的文學改編盛況,而這在進入2000年代後歷經全球化市場經濟、網路科技發展等等劇烈變遷下已不復見,詳細討論請見下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前言 新住民、新移民、外籍配偶等群體需要我們提供多項服務,目前在台灣需要個案服務、通譯服務、諮詢服務以及新住民子女轉銜適應其他的支持和協助。相關的台灣以及外籍配偶等等法規知識和常見問題有資訊上的斷層需要我們協助,所以在台灣同時組織許多志工以及社會公益活動。 目前大環境以及全球化新時代的來臨,人口
Thumbnail
前言 新住民、新移民、外籍配偶等群體需要我們提供多項服務,目前在台灣需要個案服務、通譯服務、諮詢服務以及新住民子女轉銜適應其他的支持和協助。相關的台灣以及外籍配偶等等法規知識和常見問題有資訊上的斷層需要我們協助,所以在台灣同時組織許多志工以及社會公益活動。 目前大環境以及全球化新時代的來臨,人口
Thumbnail
寫於2006-09-07 這是在知識+看到的一個問題:如果自己的媽媽是外籍新娘,會不會覺得很自悲? 當時我心有感觸的回答: 有研究指出, 混血的小孩不論是智商或外表都比一般小孩要來的優良(只要有好好培養的話), 因為他們擁有兩種血統的基因, 而且因為父母是不同國籍, 所以小孩一生下來就可以學會兩種語
Thumbnail
寫於2006-09-07 這是在知識+看到的一個問題:如果自己的媽媽是外籍新娘,會不會覺得很自悲? 當時我心有感觸的回答: 有研究指出, 混血的小孩不論是智商或外表都比一般小孩要來的優良(只要有好好培養的話), 因為他們擁有兩種血統的基因, 而且因為父母是不同國籍, 所以小孩一生下來就可以學會兩種語
Thumbnail
家鄉並非一個人的居住地而已,而是一個能理解他的地方。
Thumbnail
家鄉並非一個人的居住地而已,而是一個能理解他的地方。
Thumbnail
《準台北人》是陳又津在身份進行空間跨越的一種紀錄。寫了關於父親,關於母親,關於三重,關於與她類似的新移民二代的身份追尋與認同。在《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中提到,地方的概念是流動的,與之有類似屬性的是身份建立,恆久的身份難以存在,多半時候順應外力因素刺激,我們不得不接受改變為求生存。
Thumbnail
《準台北人》是陳又津在身份進行空間跨越的一種紀錄。寫了關於父親,關於母親,關於三重,關於與她類似的新移民二代的身份追尋與認同。在《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中提到,地方的概念是流動的,與之有類似屬性的是身份建立,恆久的身份難以存在,多半時候順應外力因素刺激,我們不得不接受改變為求生存。
Thumbnail
根據移民署ê統計,新住民到今已經佔台灣總人數ê 2.4%。另外,對內政部ê資料內底會當估算,新住民二代人數有40外萬,in已經是台灣民族當中真重要ê一部份。這寡人對家己ê身分有啥物款ê看法和體會leh?本期「走揣」訪問五位新住民二代,文章透過受訪者分享ê故事,chhōa逐家熟識你毋知影ê新二代。
Thumbnail
根據移民署ê統計,新住民到今已經佔台灣總人數ê 2.4%。另外,對內政部ê資料內底會當估算,新住民二代人數有40外萬,in已經是台灣民族當中真重要ê一部份。這寡人對家己ê身分有啥物款ê看法和體會leh?本期「走揣」訪問五位新住民二代,文章透過受訪者分享ê故事,chhōa逐家熟識你毋知影ê新二代。
Thumbnail
根據移民署資料統計,新住民已佔台灣總人口的2.4℅。另外,從內政部資料中可推估,新住民二代的人口數高達40餘萬人,他們已經成為台灣民族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在這之中,他們又對自己的身分,有什麼樣的看法與體會呢?本期「走揣」採訪了五位新住民二代,文章將以他們的分享為基礎,帶大家認識你所不知道的新二代。
Thumbnail
根據移民署資料統計,新住民已佔台灣總人口的2.4℅。另外,從內政部資料中可推估,新住民二代的人口數高達40餘萬人,他們已經成為台灣民族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在這之中,他們又對自己的身分,有什麼樣的看法與體會呢?本期「走揣」採訪了五位新住民二代,文章將以他們的分享為基礎,帶大家認識你所不知道的新二代。
Thumbnail
咱有時陣會使佇課本頂面看tio̍h台灣各族群ê分布圖,為tio̍h考試才kā伊背起來,毋koh你敢有思考過,是按怎族群會按呢分布?各族群ê語言kah伊ê方言別有啥物款ê差異,koh為啥物會有按呢ê無kāng?
Thumbnail
咱有時陣會使佇課本頂面看tio̍h台灣各族群ê分布圖,為tio̍h考試才kā伊背起來,毋koh你敢有思考過,是按怎族群會按呢分布?各族群ê語言kah伊ê方言別有啥物款ê差異,koh為啥物會有按呢ê無kāng?
Thumbnail
離開時會想念,相聚時會歡笑。 面對乖迭的生命,她時而柔軟,時而堅毅,20年前從越南薄遼嫁來台灣桃園,現在龍東路上賣著好吃的牛肉米線,她用心維繫家庭,努力工作,認真生活,她是楨姐,Đặng Tú trinh,一位對愛充滿韌性的母親。
Thumbnail
離開時會想念,相聚時會歡笑。 面對乖迭的生命,她時而柔軟,時而堅毅,20年前從越南薄遼嫁來台灣桃園,現在龍東路上賣著好吃的牛肉米線,她用心維繫家庭,努力工作,認真生活,她是楨姐,Đặng Tú trinh,一位對愛充滿韌性的母親。
Thumbnail
《家:因你綻放的夢想》是鄒佳晶製作的第一部影片。原本和爸爸較為疏離的她,因為一場車禍而改變了想法,她決定透過蘭花走進父親的世界。
Thumbnail
《家:因你綻放的夢想》是鄒佳晶製作的第一部影片。原本和爸爸較為疏離的她,因為一場車禍而改變了想法,她決定透過蘭花走進父親的世界。
Thumbnail
優秀的新住民和新二代不在少數,很多新二代家庭並非弱勢,新住民不應該被貼上弱勢的標籤或連想,只是看到學校的幾個實例,心有所感寫下此文。
Thumbnail
優秀的新住民和新二代不在少數,很多新二代家庭並非弱勢,新住民不應該被貼上弱勢的標籤或連想,只是看到學校的幾個實例,心有所感寫下此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