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會考2:疾病擬人展VISUALIZING DISEASES @ 駁二大義區C7當代館

2021/10/16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圖片來源:https://pier2.org/upload/others/files/JVV6828.jpg)
「疾病擬人」這四個字,給你什麼樣的聯想?在你腦海中,或許會浮現有如日本特攝劇裡的怪獸一般:巨大化、長了手腳的病毒與細菌?又或許擬人的疾病是長得如同你我的一般人,默默參和在芸芸眾生裡,就像夜裡的吸血鬼、變身前的狼人,惟有透過性格偏好分析,才能發現他們與眾不同之處、是某種疾病的化身?
每個人的想法皆不相同。
將「疾病擬人」這個題目交給策展人、服裝設計師、漫畫家、手作甜點飾品設計師、及藝術家,果然得到不同的成果與答案。
航班已到達、落地中、延遲......希望擬人的疾病沒有在臺灣定居的打算。
  • 策展人看疾病:國際恐怖份子
策展人張珮瑜在展場入口左側,以航班起飛時地與落地時間,分別標示了重大傳染病如鼠疫、狂犬病、退伍軍人症、屈公病等最初被發現或記錄的時間、地點,以及首度境外移入臺灣的年分。
就算我們無緣得見這些疾病的擬人後的形貌,透過航班表,仍可獲得一些基本概念:這些疾病都不是臺灣本地人,而且都熱愛跨國旅行。由於臺灣是座海島,他們必須透過特殊管道--飛機、船舶--才能到達臺灣。
《變異》(部分)Fish Kuang+CHUCK LEE,2021。
  • 服裝設計師看疾病:身著華服的名模
服裝設計師Fish Kuang與CHUCK LEE視擬人疾病為名模貴客,為他們量身訂製能突顯「個人特色」的專屬華服,
比如專屬於水痘的禮服,於胸前有3排點狀發光的亮帶,暗示「帶狀疱疹」亦是由水痘病毒引起。又比如,鼠疫的專屬洋裝,搭配風格強烈的面具,有如老鼠的尖嘴,也像是病媒跳蚤用以吸血的尖長口器,長桿狀造型亦暗示鼠疫病原為鼠疫桿菌。
現場5組模特,身著全套由頭飾、臉飾衣著到鞋子完整造型設計,搭配置於燈箱內的巨幅時尚海報,組成參展作品《變異》。
《COVID-19》蚩尤,2020。《這。不會考2:疾病擬人展》現場展示參與「疾病擬人計畫」漫畫家的設計手稿。
  • 漫畫家看疾病:年齡性別全面擬人
漫畫家與服裝設計師,看似都以造型展示擬人疾病的特色,然而兩者還是不同。服裝設計師著重於服飾配件材質的選擇及搭配,而漫畫家則將年齡、性別、性格納入設計範圍,更像是為疾病量身寫就角色劇本。好發於兒童時期的疾病,如水痘,以孩童面貌擬人,能母子垂直傳染的疾病,如茲卡病毒,通常化身為女性。
根據《這。不會考2:疾病擬人展》官網,本展是基於疾病管制署「DISEASE疾病擬人」創作計畫發展而成,策展人擷取「流行病學」字面上的「流行」2字,結合當代「流行文化」,讓藝術家、服裝設計師、漫畫家及手作甜點飾品設計師深入認識法定傳染病,並進行創作。
《腸病毒》羅培珊,2019。以布偶象徵「手足口病徵」,男童形象暗示此病好發於兒童。(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ier2art/photos/
pcb.10159481440245040/10159481436590040)
蚩尤、羅培珊、ALOKI、Say HANa等4位漫畫家,共提供29疾病擬人創作參與《這。不會考2:疾病擬人展》。策展人將這些疾病加上紫、藍、紅、綠、黃等色塊與符號,表示感染途徑分別為空氣&飛沫、糞口、血液、接觸與蟲媒。現場並展示漫畫家手稿。
美中不足的是,除了加上色塊底圖,提供簡易預防照顧衛教單之外,本展並未進一步與疾病本身的醫療公衛資訊相連結。受限於展示空間,現場也未標示各個疾病擬人創作的緣由,亦無聯結相關說明的QR code。我們只能看到一尊尊美形男女,卻未必能與疾病有所聯想。想深入了解這些擬人疾病年齡性別特徵配件與疾病本身的關係,必須自行上Facebook查詢疾病管制署或駁二藝術特區專頁,才能進一步了解各位漫畫家的創作理念。
《土壤蛋糕》Mr. Pocket手作甜點飾品&Mr. Navision湛藍視覺,2021。
  • 手作甜點飾品設計師看疾病:餐如其人
手作甜點飾品設計師的專長是製作有如真實食物的飾品,他們為各位擬人疾病量身打造適合的擬真餐點。比如鉤端螺旋體的傳染途徑為接觸傳染,藏身泥土裡等待接觸傷口的機會,手作甜點飾品設計師便讓鉤端螺旋體在土壤蛋糕上露營。又比如5種病毒性肝炎有些透過糞口傳染,有些透過血液傳播,手作甜點飾品設計師讓擬人的病毒性肝炎共食一鍋火鍋,佐餐酒為血腥瑪麗。
《43251》溫晉豪,2019,多媒體,12:20。
臺北市2019年死亡人數為43251人,平均每12分20秒即有1位臺北人離世。
  • 藝術家看疾病:死亡的聲音與顏色
藝術家溫晉豪與邱群所提供的參展作品《43251》及《41712》,與其他參展作品相較,既不談疾病亦不擬人,顯得有些突兀。配合駁二藝文特區官網的介紹解說,比較能解答參觀者的疑惑:依策展人原初發想,此作品該是《這。不會考2:疾病擬人展》中〈序曲〉的一部分,作為本展覽的引言,主談人終其一生與死亡周旋,再帶出流行病常是歷史上造成大量死亡的原因之一。
到了展覽現場,《43251》及《41712》卻被安置於展場最後一個展區,有如〈跋〉的概念。看完諸多危險致死的傳染病,將有關「死亡」創作當作結語,再適合不過。
《Death and the Abbot》Hans Holbein The Younger,1538。
展覽現場仍然保有「序」就在入口的過道上,策展人張珮瑜以文字說明策展理念,佐以小漢斯.霍爾班(Hans Holbein The Younger)的版畫投影。小漢斯.霍爾班以誇飾熱鬧情緒飽滿的構圖,描繪14世紀至16世紀襲捲歐洲的鼠疫/黑死病,成為張珮瑜策畫此次特展的靈感泉源。
私以為策展人真心想將《43251》及《41712》與自己的序相結合成為「序曲」,然而《43251》及《41712》獨特性與完整性太高,沒有空隙結合策展人的理念,最終各自成為「跋」與「序」,讓《這。不會考2:疾病擬人展》以死亡之舞為始,以死亡之曲為終。
《41712》溫晉豪+邱群,2021,多媒體,12:36。
臺北市2020年死亡人數為41712人,平均每12分36秒即有1位臺北人離世
《43251》及《41712》是《這。不會考2:疾病擬人展》中我最喜歡的一組作品。這兩件作品以音樂、影像、文字解說,佐以字幕機播放臺北市、新北市及全國死亡相關統計數字。
音樂部分,以節奏模仿死前的心搏變化,以樂曲模仿幻聽,亦將真實的心跳聲、哮喘聲、呼吸器的吸排氣聲、氧氣管的咻咻聲編入樂曲中;畫面部分,模擬死前視覺變化,包含顏色變得暗淡,閃動、扭曲、雜訊、幻視、色塊顏色不均、死前因腦部不正常放電而看見閃光;文字部分,以醫學針對死前種種生理變化的紀錄,配合瀕死經驗者自述,相互佐證。
2020年雖受COVID-19侵襲,當年度臺北與全國死亡總數卻略微減少。
螢幕相對處、觀眾席後方的牆上,8個LED字幕機穩定地訴說著臺北市、新北市與全國2020年死亡相關數字統計,死因、分布地區,比率升高與降低。
冰冷的死亡數字、醫學紀錄,近乎怪力亂神的瀕死經驗,在溫晉豪與邱群的巧手編結下,竟成了兼具知性與感性的動人作品。
《43251》及《41712》的長度分別為12分20秒與12分36秒,呼應臺北市於2019年與2020年平均12分20秒與12分36秒有1人死亡,並不意味著作品中文字描述的死亡進程會在死前13分鐘內發生。死亡不只一個狀態,也不只發生在一個轉瞬,從意識錯亂到真正死去,可能長達數週。《43251》及《41712》無意完全複製真實,只想讓參觀者在略長於10分鐘,現代人開始感到有些坐立難安的時間長度,讓參觀者親身感受死亡是「一段過程」。
16世紀小漢斯.霍爾班描繪的鼠疫死神,自14世紀起風風火火收割生命達3世紀,隨著「自然群體免疫」死亡率漸漸降低;21世紀,疫苗技術進步,然COVID-19仍透過快速變異影響你我生活作息,不知何時才是盡頭?
----------
展期|2021.10.8–2022.2.6
地點|駁二大義區C7當代館
官網|https://pier2.org/exhibition/info/945/
策展單位|駁二當代館
策展規劃設計|張珮瑜
參展單位|一步工作室、溫晉豪&邱群、蚩尤、羅培珊、ALOKI、Say HANa、Fish Kuang+CHUCK LEE、Mr. Pocket手作甜點飾品+Mr. Navision湛藍視覺
視覺設計|一步工作室
主視覺圖繪製|蚩尤
整體視覺設計|一步工作室(田修銓)
展覽空間設計、展場平面設計|有用設計
動態影像設計|王世玲
技術支持|范智昆 (智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陳韋達(城市科大數媒系教授)、林寶鳳、黃梓軒、城嘉鴻(循光視覺行銷有限公司)、陳緯驊
時尚造型模特|烏龍茶米娜、力郭
造型彩妝設計|劉綠茶、Duncan Chen
造型髮型設計|Veson Yang(FOUND HAIR)、Chi Lin(黑鵝摩沙HAIRMOSA.LAB)
合作Coser|逆海熊、荒天墨
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駁二藝術特區
特別感謝|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3會員
182內容數
最近看了哪些戲?參觀了哪些展覽?分享你的想法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