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老師,你誤會了!好學生不是你教出來的,壞學生才是。學生成績好的原因?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前言

常聽到老師們在談論學生時會說

  • 某某學生很受教
  • 某某學生是我的得意門生
  • 某某學生很不上進
  • 某某學生沒有天份

聽到這些話真心讓人無言。

到底有什麼依據認為學生的好表現是因為老師教得好?

但面對那些表現不好的學生就認為是學生的資質不好,而不是老師教得不好?

老師,你誤會了!

不是因為你很會教才會有「好學生」

但因為你很不會教才會有「壞學生」

什麼是好學生?

這是個微妙的問題,可能對社會大眾來說是

  • 成績表現好
  • 聰明有天份
  • 很乖很聽話

然而,這些「優點」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話可以解讀成

  • 成績表現好→是書呆子
  • 聰明有天份→很會考試
  • 很乖很聽話→沒有主見

這些不就是進了職場以後,老闆口中「只會唸書、有高文憑沒用、沒有獨立思考」的人嗎?

如果是這樣,這些在求學時期的好學生,真的是我們期待的好學生嗎?

什麼是壞學生?

以一般的邏輯思維,可能會是

  • 成績表現差
  • 沒天份又不努力
  • 調皮搗蛋

同樣也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 成績表現差→是老師教得爛
  • 沒天份又不努力→是老師不會教
  • 調皮搗蛋→是老師上課很無趣

這樣講可能稍微偏頗,但我認為一個學生的在校表現不佳,老師要負起最大的責任。

學生成績好的原因?

一樣的上課時間、內容、形式,甚至是坐在同一間教室的學生,為什麼會有不一樣的學業成績表現?

或者是說,為什麼有些學生的成績就是比較好,有些學生的成績就是比較差?

不可否認,一定跟每個學生的理解程度有關,但理解程度又是受到什麼影響呢?

認知模式

一百種學生就有一百種教法,所謂的因材施教,就是在說明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不一樣的,以現在的心理學發展對應上的名詞,我認為是「認知」。

認知:指通過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像等心理活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即思維進行信息處理的心理功能。-維基百科

翻成白話就是,一個人「如何」從外界接收資訊,重點是接收的過程、方式(How)。

每個學生的接收方式都不同,有些人可能比較擅長用視覺圖形,有些人可能擅長用聽講的方式。

傳通學校教學的方式比較偏向聽講、研讀、書寫的方式,所以認知模式比較偏向這邊的人就會比較有優勢。

但如果有些學生比較擅長視覺圖形、工具操作、口語表達的話,這些優勢在以考試為重的學校就會一點都派不上用場。

相關閱讀:為什麼要考試?考試制度為何難以改變?如何看待考試分數?

家庭背景

富人小孩進台大的機率是窮人的6倍

這邊我指得不是家庭基因,而是「生活經驗

家庭的經濟狀況允許父母給小孩更多的經驗,例如:旅行、玩具、才藝班。

傳遞學科的知識表現方式都太過於抽象,離學生的生活都有一段距離,沒有學習動機或是興趣其實是很正常的。

而豐富的生活經驗能夠幫助到學生在面對學習課本內容時,可以將抽象的內容聯想到具體的經驗,例如:有去過歐美國家跟外國人互動過的孩子,會對於學好英文更有動力。

這篇文章整理了近年的統計數據,探討「家庭收入與孩子進入大學是否相關?」

【數字說話】教育能翻轉人生嗎──高教的反向重分配現象

教養態度

父母的教養態度給予小孩更多對世界探索的機會,例如:親子伴讀、親子共學、戶外活動、生活觀察。

擁有頂尖的教育資源不是良好學習環境的必要條件,畢竟市場上自稱是頂級教師的人很多,然而真正理解學生需求的少。

我的觀點是,只有父母才是真正全程陪伴孩子成長的人,也是最能夠成為孩子導師的角色。

其實「教育很花錢」是一個現代父母蠻大的迷思,可能是被坊間的才藝班補習班的學費給嚇到,其實生活即學習、家長即導師。

父母的教養態度才是決定孩子發展得關鍵因素,

也可以說,父母就是孩子成長的天花板。

相關閱讀: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3個步驟陪孩子探索學習興趣

老師的角色

既然學生的課業表現最主要是跟家長有關,那為什麼還要老師呢?

我給我自己的定位是,在我能夠施力的地方盡力。

相較家長,無論是從學理或是從教學經驗來看,對學生的認知模式我有更多的掌握。

這就是我能夠施力的地方,我盡可能地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適合的學習難度、擅長的學習型態。

我也同時會讓家長知道我在為學生做的學習設計,讓家長可以配合或是修正自己教養的方式。

至於我無法改變的部分,其實也無所謂。

畢竟這些也都是陪伴學生成長的重要歷程,

而我,只是陪學生走一段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健凱的沙龍
4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學生「成績很差」,這是一個問題嗎?這是誰要擔心的問題? 教室「環境髒亂」,這是一個問題嗎?這是誰要擔心的問題?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老師或父母,覺得學生「成績很差」,這是老師、父母的"認知",如果當事人孩子,自己"不覺得自己成績很差",或是自己"不覺得成績很差有什
Thumbnail
學生「成績很差」,這是一個問題嗎?這是誰要擔心的問題? 教室「環境髒亂」,這是一個問題嗎?這是誰要擔心的問題?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老師或父母,覺得學生「成績很差」,這是老師、父母的"認知",如果當事人孩子,自己"不覺得自己成績很差",或是自己"不覺得成績很差有什
Thumbnail
現代教育行業陷入了怪圈,老師水平越來越次,對學生要求卻越來越高。最後學生累死,老師還認為是學生難帶,他們總說:“學生真是一屆不如一屆了”。 實際上,老師自己的水平才更重要。要讓學生學好,老師至關重要。 在這篇文章里,我將給出兩點關於現代教育現狀改革的建議。歡迎大家指正。
Thumbnail
現代教育行業陷入了怪圈,老師水平越來越次,對學生要求卻越來越高。最後學生累死,老師還認為是學生難帶,他們總說:“學生真是一屆不如一屆了”。 實際上,老師自己的水平才更重要。要讓學生學好,老師至關重要。 在這篇文章里,我將給出兩點關於現代教育現狀改革的建議。歡迎大家指正。
Thumbnail
在特教生不斷攀升的情況下,要因不同特教生的特質而給予不同的評鑑方式,確實是蠻吃力的。但在少子化的結構性問題下,我認為在這種後段班、求生存的大專院校教學,必定會更容易接觸到更多特教生。我想,認真思考要用什麼樣的評鑑方式,才能讓特教生在求學過程中確實獲益,也不至於讓他們價值觀偏差,會是未來需要持續努力的
Thumbnail
在特教生不斷攀升的情況下,要因不同特教生的特質而給予不同的評鑑方式,確實是蠻吃力的。但在少子化的結構性問題下,我認為在這種後段班、求生存的大專院校教學,必定會更容易接觸到更多特教生。我想,認真思考要用什麼樣的評鑑方式,才能讓特教生在求學過程中確實獲益,也不至於讓他們價值觀偏差,會是未來需要持續努力的
Thumbnail
教師節,現今的民主之下,似乎老師受到尊重也褪去不少!總覺得有股活該!誰教你笨!傻得來教我…的感受。事實上身為老師有種只求平安,不求麻煩上身的意味了!不知這是誰的問題…   關於所謂「好老師」,大部份的人幾乎都是以「人格特質」為標準。這樣就引發生出了一些有趣的新思路: 1.是否能勝任老師這個職業有關
Thumbnail
教師節,現今的民主之下,似乎老師受到尊重也褪去不少!總覺得有股活該!誰教你笨!傻得來教我…的感受。事實上身為老師有種只求平安,不求麻煩上身的意味了!不知這是誰的問題…   關於所謂「好老師」,大部份的人幾乎都是以「人格特質」為標準。這樣就引發生出了一些有趣的新思路: 1.是否能勝任老師這個職業有關
Thumbnail
圖片 卡內基:「能力會在批評中萎縮,而在讚賞下綻放花朵。」教育的本質是為了成就孩子未來的快樂。比起處罰責罵,還有別的點子,提升教育品質,不打擊孩子。 成為老師不是要展現自己的知識含量,而是要增加學生的心理質量,孩子需要的不是永無止境的挫折,而是一句「加油!你可以!老師陪著你。」如此而已。
Thumbnail
圖片 卡內基:「能力會在批評中萎縮,而在讚賞下綻放花朵。」教育的本質是為了成就孩子未來的快樂。比起處罰責罵,還有別的點子,提升教育品質,不打擊孩子。 成為老師不是要展現自己的知識含量,而是要增加學生的心理質量,孩子需要的不是永無止境的挫折,而是一句「加油!你可以!老師陪著你。」如此而已。
Thumbnail
如果學習的過程不容許錯誤,那算什麼學習?
Thumbnail
如果學習的過程不容許錯誤,那算什麼學習?
Thumbnail
 有個關於有效學習的理論認為,學生要能學得好,是他的心智要能夠融入老師的心智當中,換句話說,若是能設身處地去設想老師心裡所想的內容,建構類似的概念,他的理解就愈和老師一樣。同樣的,老師若能想像學生的思考脈絡,也就愈能以學生能理解的方式來說明。  因此,厲害的好老師不是似乎很認真,講得口乾舌燥,而是老
Thumbnail
 有個關於有效學習的理論認為,學生要能學得好,是他的心智要能夠融入老師的心智當中,換句話說,若是能設身處地去設想老師心裡所想的內容,建構類似的概念,他的理解就愈和老師一樣。同樣的,老師若能想像學生的思考脈絡,也就愈能以學生能理解的方式來說明。  因此,厲害的好老師不是似乎很認真,講得口乾舌燥,而是老
Thumbnail
# 13《學得更好》(中):作為教師,我怎麼讓學生學得更好?你是否曾經想過這樣子的問題呢?本篇透過整理書中的一些細節,重新建構成四個教學上的大重點,希望在閱讀完後能夠提供給教育者們不一樣的思考方向。
Thumbnail
# 13《學得更好》(中):作為教師,我怎麼讓學生學得更好?你是否曾經想過這樣子的問題呢?本篇透過整理書中的一些細節,重新建構成四個教學上的大重點,希望在閱讀完後能夠提供給教育者們不一樣的思考方向。
Thumbnail
一直以來,對於教改,我們總是放許多心血在方法和制度層面。但今天,筆者想跟各位談談的是在教育上扮演極大重要角色的人物-老師。 到底老師,應該是什麼樣子,又或者,怎樣,才稱得上好老師?
Thumbnail
一直以來,對於教改,我們總是放許多心血在方法和制度層面。但今天,筆者想跟各位談談的是在教育上扮演極大重要角色的人物-老師。 到底老師,應該是什麼樣子,又或者,怎樣,才稱得上好老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