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行業現狀:老師摸魚,學生往死裡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看到了一篇關於教育行業內卷的文章,其實我很早就想說說這個問題了。
關於教師的水平良莠不齊,我小學開始就覺得很多老師水平根本不行,所以毫無聽課興趣。目前的教育行業大部分老師除了完成自己的考核指標,就啥也不會了。一堆只會念ppt的,念課本的。普通話都不過關,甚者都懶得備課,和學生一起摸魚。目前這個情況,如此低效的上課只能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大部分老師根本不懂教育方法,老師只會自己做題、展示自己的學歷。其次,考教資簡單到令人髮指,好像隨便拉一個掃地阿姨都能完成似的。我真不知道這樣有什麼用。不止大學教育水,整個應試教育都很水。
事實上,如果只是局限於普通教育,那麼99%的人都絕不可能成為頭部人才。除了1%的上層階級和少數一部分自學人才。在審視教育之前,我們不難發現這個現狀。
常聽老師們說的一句話就是:“現在學生是一屆不如一屆”。實際上,真實情況是,老師也是一屆不如一屆。老師水平越差,教得學生越差,這些水平一般的學生再當老師,教出更差的學生,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邏輯閉環。
上那麼水的課還不如自己上網找優秀的教學視頻來自學,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奇怪的是,應試教育越水,整個行業現狀就越卷,普通教育越爛,精英就學得越好。就單拿英語來說,能考雅思托福GRE的都來參加英語高考殺魚。初高中就能考研的比比皆是。底下的學生越摸魚,上面的精英就越是贏在起跑線上。似乎胎教都已經變成了爭奪的地盤。
這種怪異現象充斥了整個教育行業。但解決起來一直是個難題。我認為,如果要擺脫這個怪圈,首先就要放棄這種低效無意義的學習。
這裡我提供兩個解決方案:
一、學生自己準備充分條件在家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擺脫傳統應試的束縛,制定高效計劃。收集並精確篩選不同專業的優秀教師的課程。這裡需要大家自己做準備工作,對老師進行精確定位分析,了解清楚他們不同授課風格。並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的老師。進行自學之後直接參加考試。
二、整個教育界需要進行徹底的應試改革。建立自由開放的高等院校,用最高要求篩選老師,對老師進行魔鬼訓練。培養一批真正擁有教育能力而非只會做題考核的優秀教師集結起來,並採用全天網絡直播錄播授課方式,將教育資源的獲得難度大大降低,也可供學生挑選適合自己的老師,做到因材施教。一方面解決了師資低質的問題,大大縮短教育時間,學生完全可以不需要十二年高考;一方面也解決了城鄉教育壟斷的問題,使全國每個學生都能學到最優質高效的內容,消除階級固化。
這兩個方案實施起來是非常困難,但是我真的希望我們的教育能真正改革,而不是越來越水。據我了解,由於老師水平差而不想听的學生比例非常高,包括我本人也是其中之一。我們無法改變現狀的情況下, 只能選擇盡量自學。
高效自學是目前這個互聯網時代的最優解。自學省時省力還省錢,唯一區別就是學習毅力和眼光的差距。但這是有如此多缺點的應試中最有希望的辦法了,只有自學才有機會脫離卷不起來又不能不捲的怪圈。擺脫了學校很多無意義的工作,甚至還有時間來反思一下自己人生的意義,拒絕盲目跟風內耗。
目前大家解決以上問題所採用的方式都是卷學生,期望在老師水平越來越差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的天賦和自學能力越來越強。但這是不現實的。我們每個人不可能都是達芬奇、特斯拉,學生在卷,老師也要卷。老師如果如此平庸,是教不出好學生的。而很多老師說自己可以教出清華北大的優秀學生,很可能只是因為學生水平本身就高,學生在正常上課以外自學帶來的提升並不等於老師自身水平高。而這一點,我們是很難判斷的。
可以說,一般是通過受眾越普遍、數量越多、成果越多、吸收越快這些指標來衡量其教學水平高低。受眾越普遍,指學生初始水平越差、學習預備條件越原始。教一個文盲總比教大學教授要困難。數量越多,指教授學生總量越巨大。成果越多,指教育學生產出成功率越高。吸收越快,指學生從初始水平提升到最終水平的速度越快。
舉個例子,同樣教學生,一個教小資的優秀學生,一個教五保戶的差學生。排除學生自身天賦及努力程度等差異因素,假設這些條件相類似,那麼當然五保戶的差學生教起來比小資的艱難得多。所以如果一個教師教出的足夠大量的五保戶差學生985大學錄取率能夠達到90%以上,那麼這將說明該教師教學水平的優異程度是相當高的。
我舉的例子可能相當誇張、要求之高一般很難達到,但這足以形像地說明,目前這樣的優秀老師少之又少。我們需要這樣的老師來填補教育事業的空缺。
985學生越來越多,考研的人越來越多,老師越來越多,但是質量越來越差,差得令人心驚肉跳。求量不求質的結果,只能是普通人越來越平庸,階級固化越來越嚴重。時代在進步,但是階級固化依然無處不在。如果不能做出足夠的改變,未來的孩子只能越來越絕望。
avatar-img
5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青爻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我所記錄的是我本人在今年三月對於疫情所帶來的磁場波動的預感紀錄。發布於知乎平台。然而由於各種原因被莫名屏蔽。因此紀錄在此。
本文闡述由電影《信條》所得到的一點對時間的啟示:過去和未來並不存在 ,我們永遠活在當下。而我也將解釋那麼多年來對佛教因果論的誤讀,其中存在很多庸俗理解。文中個人拙見,敬請指證。
中國各地爆發了大規模遊行示威,抗議中共的清零政策。然而,這種運動真的有效果嗎?未來防疫會怎麼進行?中國的局勢會怎麼變動?有沒有可能因此提早政變?這篇文將簡單做個概述。
事物鑒別這個東西被我奉為教旨,到底是為什麼那麼重要?我今天想談一談關於甄別法的一些話題。我始終認為,這個東西比一切都重要。沒有認知,就喪失了真理存在的可能性。我們不能掌握真理,但我們可以看到真理碎片。
今天我所記錄的是我本人在今年三月對於疫情所帶來的磁場波動的預感紀錄。發布於知乎平台。然而由於各種原因被莫名屏蔽。因此紀錄在此。
本文闡述由電影《信條》所得到的一點對時間的啟示:過去和未來並不存在 ,我們永遠活在當下。而我也將解釋那麼多年來對佛教因果論的誤讀,其中存在很多庸俗理解。文中個人拙見,敬請指證。
中國各地爆發了大規模遊行示威,抗議中共的清零政策。然而,這種運動真的有效果嗎?未來防疫會怎麼進行?中國的局勢會怎麼變動?有沒有可能因此提早政變?這篇文將簡單做個概述。
事物鑒別這個東西被我奉為教旨,到底是為什麼那麼重要?我今天想談一談關於甄別法的一些話題。我始終認為,這個東西比一切都重要。沒有認知,就喪失了真理存在的可能性。我們不能掌握真理,但我們可以看到真理碎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古代與現代學習的價值,以孔子及當代教育者的觀點為基礎,強調學習並不僅僅是應對考試,更是追求知識與探索世界的動力。透過吉田隼人的成長故事,揭示了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的重要性,並探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視他人的努力與貢獻,築建更和諧的社會。文章引發讀者對學習、工作及生活態度的深入思考。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學習教練學如何幫助學習者在面對現代教育挑戰時,實現自主學習、提升批判性思維、區分能力、及建立情緒智商。學習者通過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不僅能夠靈活應對變化,還能有效選擇學習資源和發展自我修正能力。透過這些方法,促進終身學習的習慣,使學習成果具實際意義,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
Thumbnail
現代教育體系面臨著許多根深蒂固的問題,主要包括教育模式的滯後性、知識內容的過時性及市場選擇的困境。這些挑戰使得學生在面對未來的複雜挑戰時,缺乏必要的應變能力、創新思維和實踐技能。因此,必須重新思考學習者和培訓者的角色,以應對技術快速變化所帶來的需求。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高三升學陸續放榜, 班級裡"準大學生"愈來愈多, 學生上課收聽率愈來愈差、學習狀態愈來愈鬆散。 上課時老師一人自導自演、自說自話、自問自答的情景愈來愈常見。 孩子們現實地認為所學與所考上科系"無關" + 畢業學分數已足夠 + 已經有大學可念了,就紛紛棄課程而去。 『那我何必還要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孩子在不良環境下的潛在影響,以及家長對孩子教育環境選擇的重要性。透過孟母三遷的故事,探討搬家是否真的是最好的選擇,並進一步思考家長在教育方面的責任。
Thumbnail
在育兒的旅程中,我們常常面臨一個難題:該直接給出答案,還是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這個問題其實不只是一個教育方式的選擇而已,它更是一種對孩子未來能力培養的投資。 因為當我們給予孩子答案時,雖然立刻解決了問題,但這種做法卻可能在無形中削弱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心。所以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古代與現代學習的價值,以孔子及當代教育者的觀點為基礎,強調學習並不僅僅是應對考試,更是追求知識與探索世界的動力。透過吉田隼人的成長故事,揭示了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的重要性,並探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視他人的努力與貢獻,築建更和諧的社會。文章引發讀者對學習、工作及生活態度的深入思考。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學習教練學如何幫助學習者在面對現代教育挑戰時,實現自主學習、提升批判性思維、區分能力、及建立情緒智商。學習者通過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不僅能夠靈活應對變化,還能有效選擇學習資源和發展自我修正能力。透過這些方法,促進終身學習的習慣,使學習成果具實際意義,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
Thumbnail
現代教育體系面臨著許多根深蒂固的問題,主要包括教育模式的滯後性、知識內容的過時性及市場選擇的困境。這些挑戰使得學生在面對未來的複雜挑戰時,缺乏必要的應變能力、創新思維和實踐技能。因此,必須重新思考學習者和培訓者的角色,以應對技術快速變化所帶來的需求。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高三升學陸續放榜, 班級裡"準大學生"愈來愈多, 學生上課收聽率愈來愈差、學習狀態愈來愈鬆散。 上課時老師一人自導自演、自說自話、自問自答的情景愈來愈常見。 孩子們現實地認為所學與所考上科系"無關" + 畢業學分數已足夠 + 已經有大學可念了,就紛紛棄課程而去。 『那我何必還要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孩子在不良環境下的潛在影響,以及家長對孩子教育環境選擇的重要性。透過孟母三遷的故事,探討搬家是否真的是最好的選擇,並進一步思考家長在教育方面的責任。
Thumbnail
在育兒的旅程中,我們常常面臨一個難題:該直接給出答案,還是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這個問題其實不只是一個教育方式的選擇而已,它更是一種對孩子未來能力培養的投資。 因為當我們給予孩子答案時,雖然立刻解決了問題,但這種做法卻可能在無形中削弱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心。所以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