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不僅是孩子我也一起在路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譬喻「自學」這件事。假如爸媽對教育的方式我不喜歡,所以我想改變方式,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自力更生。我不覺得家裡會在金援,而且金援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接受,就必須接受條件,拿就喪失原本離家自主的目的了。這是我的想法。
投資也是,一個出走的特殊廠商,它正在發展,但它可能違法,可能倒閉。有人會投資它嗎?而且是要集合所有人的錢,再決定投給黑森林廠商。這是我個人想法,我決定幫孩子離開學校。脫離社會規範。我也沒有期待它會有什麼資源是適合我們的,因為就是知道沒適合,才選擇離開的。
我認為憲法是在保障人民基本,但人民也必須遵守。實行權利及義務。我沒有按它的規範,執行義務,為何還要拿它的權利?
我的想法,可能有些單一,不過我相信,必須是互惠才能有「社會」,人跟人合作才是。如果我出走,還硬是要求別人也要幫忙,就不符合我的「互惠原則」了。但是我看見大部分的人都希望有補助,獲得政府的幫助,所以我很好奇,大家的想法。是以一種學習了解的心態在提問。
我沒有在遵守社會規範的學習定義,我只是認為學習是長大的必須。我也不想按照規範,我不想再走那一條老路了,安居樂業只是要保護自己,減少對於他人的麻煩,所以配合以免遭到責難而已。按著規矩走,只是為了安全。長大才發現,安全裡面是刻意營造的型態,並不符合現實的生活。
除非政府也是需要有集合個人力量,來達成教育創新的機會。
我相信按照目前的狀態繼續培養自己的小孩,是會成功輔助他發展茁壯,成為獨立自主的人。看見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我也在這之中已收穫了有些成果。如果孩子的案例是政府需要的,這時候政府付給我錢,我認為這就是合理的。只是這筆錢是以補助的名義。如果我要走在政府規則裡,要讓孩子自學,脫離學校體制,我是不是得先證明學校體制不適任。
證明學校體制不符合我個人的孩子呢?
還是要證明我孩子不符合體制呢?
《要評論之前要有證明》
但我的孩子的健康茁壯,不是為了誰,
而是一種個人的理想實現,
如果將心力用來證明這件事,我要如何帶自己的孩子呢?
既然要體制改變,就要提出證明。但這個證明怎麼提,才是難度。大部分的人不覺得好,所以才覺得教改有毛病。所以證實了,目前教改的證明,沒有足以讓所有在憲法裡的人滿意。那是不是這才是教改生病的原因。
這一切對我來說都太難了,我現在只想專心的照顧我的孩子長大。因為我認為補助之下必定會「產生配套」措施,而且自學難度也會跟著提高。
我才不要因為補助這樣樂天的想法,讓自己的路更艱難。
如果沒有紮實的自學想法及能力,面對目前正在走的法令。這絕對是不明智的做法。這條路,社會已經走在路上。教育,必須推陳出新,教育必須符合時代需求做改變。補助只是噱頭,真正要做的是後面沒有被看見的工作。
如果盲目的看見這個亮麗的招牌,走有進去會是什麼樣的摩擦出現?
既然決定,個人自學的路,就要更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哪裡。個人需要的是資訊的接收並篩選,並不是小孩自學,而是要扭轉家長的思維,重新啟動學習的態度。
還有這個法令,所有個人自學及團體自學都能受惠嗎?
還是會造成更大的反彈,教改很難了,現在又有實驗教育,教育經費有這麼龐大嗎?台灣國際力量在哪裡,有辦法創造嗎?會不會淪落泡沫的想像…在支持之前,我想並須要有所了解,至少要知道可能會遇見的問題。在了解的前提之下,這才是真正值得開心,這才是真正的支持,而不是盲目跟風。
最終,一個健全社會必須是每個人撐起來的,每個人都要有足夠的素養在心中萌芽。《為什麼要自學?》這就是答案,每個人都應該被重視,每個人的力量都是無限大
畢業了反而學的更多,不是因為有厲害的老師,而是因為察覺到自己的位置。所以每個人必須自學,只是在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有老師有教室,還有定期評量,檢視自己的定位在哪裡。只有離開舒適區才能夠探索,而才能夠找到自己。所以才選擇毫無保障的自學之路,沒有人能夠證明未來會不會因此幸福快樂。
我知道它快到了,必須要更小心。
如何讓自己更堅強,才是真正要走的道路…
提起進入黑暗的勇氣,那兒總有驚奇的世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69內容數
對書中內文有所感受並紀錄,為了幫助自己加深對於文字印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蝦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舒適宜人的氣溫,昨日傍晚,我們一起漫步在寬闊的草坪之上。下公車,沒有看見地圖,索性就靠直覺探索這個未知的區域。我們花了將近一個小時是要來這裡,為了要看舞蹈表演,但是因為不熟悉這裡,所以迷路了,不過也因此來到這片草原之上,還因此看見了那龐大的動物。牠站在草原,溫和而善良,很多人都被牠吸引,但也因為牠的
公園的新朋友一起合照 昨天接孩子下課,站在校門口,等待的過程中,看見形形色色的人們,忙忙碌碌。看著他們心中產生新的體悟,如果生活都是一直保持在「正常」的狀態,還會有彩虹的精采嗎?我想混亂、挫折勢必才能產生新的契機,就如同風暴過後的森林,生機盎然,新生萌芽。 風暴過後,你已經是新的自己! 最近好忙碌,
山頂聊天的孩子,跟陌生的登山客 自己不能預知未來,但可以透過旁人來觀察,藉著觀察預測到因果之間的變幻。如果一個善帶孩子思想的環境,孩子便能友愛待人;如果一個以權力威嚇孩子的環境,孩子便此暴力。因為孩子就像白紙,雖然靈魂投身在世,但一切的學習便要從這個物質實像開始練習。練習運用身體生活起居,練習表達,
有時候,應該說大部分時候,我的孩子就像一隻小猴子,活潑好動。他是如此充滿生命力。我們從來不會擔心一隻猴子會從樹上掉下來,因為牠是如此自然而生。 他也是,他只是和我們都不一樣,從他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他的生命就與我分道揚鑣,他就是他,我們只是他人生中短暫的過客。也無須將我的人生套用在一個獨立體,他生活成
檢我們會有補助嗎?我們沒用到學校的師資,不給我們補助真的不合理。 我想知道為什麼大家覺得不合理。 覺得爸媽的方式我不喜歡,所以我想改變方式,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自力更生。我不覺得家裡會有金援,而且金援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接受,就必須接受條件,拿就喪失原本離家自主的目的了。投資也是,一個出走的特殊廠商,
完如果長期自學的孩子,要怎麼評量他的學習成效,是需要有一個標準,才能說出表現是否優良。如果以一個單一的條件,就有可能判定失準。 既然社會學校都常以評量作為升級的標準,以眼睛看見的為依據,這樣的效果就說明了許多人逃學的理由。生命沒有寫出一條路,直白的遵循它。而社會為了管理,所以為了制度而創立了制度,原
舒適宜人的氣溫,昨日傍晚,我們一起漫步在寬闊的草坪之上。下公車,沒有看見地圖,索性就靠直覺探索這個未知的區域。我們花了將近一個小時是要來這裡,為了要看舞蹈表演,但是因為不熟悉這裡,所以迷路了,不過也因此來到這片草原之上,還因此看見了那龐大的動物。牠站在草原,溫和而善良,很多人都被牠吸引,但也因為牠的
公園的新朋友一起合照 昨天接孩子下課,站在校門口,等待的過程中,看見形形色色的人們,忙忙碌碌。看著他們心中產生新的體悟,如果生活都是一直保持在「正常」的狀態,還會有彩虹的精采嗎?我想混亂、挫折勢必才能產生新的契機,就如同風暴過後的森林,生機盎然,新生萌芽。 風暴過後,你已經是新的自己! 最近好忙碌,
山頂聊天的孩子,跟陌生的登山客 自己不能預知未來,但可以透過旁人來觀察,藉著觀察預測到因果之間的變幻。如果一個善帶孩子思想的環境,孩子便能友愛待人;如果一個以權力威嚇孩子的環境,孩子便此暴力。因為孩子就像白紙,雖然靈魂投身在世,但一切的學習便要從這個物質實像開始練習。練習運用身體生活起居,練習表達,
有時候,應該說大部分時候,我的孩子就像一隻小猴子,活潑好動。他是如此充滿生命力。我們從來不會擔心一隻猴子會從樹上掉下來,因為牠是如此自然而生。 他也是,他只是和我們都不一樣,從他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他的生命就與我分道揚鑣,他就是他,我們只是他人生中短暫的過客。也無須將我的人生套用在一個獨立體,他生活成
檢我們會有補助嗎?我們沒用到學校的師資,不給我們補助真的不合理。 我想知道為什麼大家覺得不合理。 覺得爸媽的方式我不喜歡,所以我想改變方式,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自力更生。我不覺得家裡會有金援,而且金援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接受,就必須接受條件,拿就喪失原本離家自主的目的了。投資也是,一個出走的特殊廠商,
完如果長期自學的孩子,要怎麼評量他的學習成效,是需要有一個標準,才能說出表現是否優良。如果以一個單一的條件,就有可能判定失準。 既然社會學校都常以評量作為升級的標準,以眼睛看見的為依據,這樣的效果就說明了許多人逃學的理由。生命沒有寫出一條路,直白的遵循它。而社會為了管理,所以為了制度而創立了制度,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想申請自學卻無從下手嗎?沒關係由我這個在家自學生手把手教你(聽起來好像推銷喔XD),棕枝想申請自學我們需要來了解自學是什麼?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越來越覺得「自主學習」這個說法很奇怪。 每一種學習都是「自主」的,因為學習者如果不願意,再怎麼強迫都學習不來的。而意願絕對都是「自主」的,自己決定的。 從瑟谷模式教育,到夏山學校,到蒙特梭利,在在都顯示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跟教導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有信任關係,才有可能去聆聽對方想說什麼
Thumbnail
離職至今即將邁入第五年,陪著孩子自學也已經過去好幾年,回頭若要說說自學到現在為止,最最要緊的是什麼?我腦海中閃過的大概會是「賦能和賦權」吧!
Thumbnail
【自我反骨一下】我們家小孩就是讀第一志願,「我就是想送孩子進第一志願」啊!!反駁一下,上一篇文章的「自我看法」。真的很矛盾!! . 雖然許多人認為教育改革應該集中在老師和家長的觀念轉變上,但反對意見認為,第一志願的價值和家長的選擇不應被簡單地否定。事實上,沒有家長不想將孩子送往第一志願
Thumbnail
我們家兩個小朋友是沒上過學校課後班,和安親班的,可能從嬰兒襁褓時期,就是為娘的我親力親為,不假手他人照顧,所以,一路陪伴,也沒想過可以把學校課業這塊外包。 然後,拜網路之賜,與其他全職照顧者交流,才發現原來就算是全職媽媽,也不乏把孩子送給他人顧功課的例子。而會把孩子往外送的說法,我聽過以下幾種
Thumbnail
成年後的孩子是否應搬離家獨立生活?首先要學習不要再以小孩的身分與父母相處。 權衡個人需求和家庭期望,在尊重家庭的同時,也走向個人的成長和獨立。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放手,不放養:離家出走、不想上學也可以?用準大人的視角一起生活,讀懂他們不說、不問、不談的心裡話 作者從實務經驗得到的心得,提出以VSAI來建構解析孩子成長獨立的過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想申請自學卻無從下手嗎?沒關係由我這個在家自學生手把手教你(聽起來好像推銷喔XD),棕枝想申請自學我們需要來了解自學是什麼?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越來越覺得「自主學習」這個說法很奇怪。 每一種學習都是「自主」的,因為學習者如果不願意,再怎麼強迫都學習不來的。而意願絕對都是「自主」的,自己決定的。 從瑟谷模式教育,到夏山學校,到蒙特梭利,在在都顯示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跟教導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有信任關係,才有可能去聆聽對方想說什麼
Thumbnail
離職至今即將邁入第五年,陪著孩子自學也已經過去好幾年,回頭若要說說自學到現在為止,最最要緊的是什麼?我腦海中閃過的大概會是「賦能和賦權」吧!
Thumbnail
【自我反骨一下】我們家小孩就是讀第一志願,「我就是想送孩子進第一志願」啊!!反駁一下,上一篇文章的「自我看法」。真的很矛盾!! . 雖然許多人認為教育改革應該集中在老師和家長的觀念轉變上,但反對意見認為,第一志願的價值和家長的選擇不應被簡單地否定。事實上,沒有家長不想將孩子送往第一志願
Thumbnail
我們家兩個小朋友是沒上過學校課後班,和安親班的,可能從嬰兒襁褓時期,就是為娘的我親力親為,不假手他人照顧,所以,一路陪伴,也沒想過可以把學校課業這塊外包。 然後,拜網路之賜,與其他全職照顧者交流,才發現原來就算是全職媽媽,也不乏把孩子送給他人顧功課的例子。而會把孩子往外送的說法,我聽過以下幾種
Thumbnail
成年後的孩子是否應搬離家獨立生活?首先要學習不要再以小孩的身分與父母相處。 權衡個人需求和家庭期望,在尊重家庭的同時,也走向個人的成長和獨立。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放手,不放養:離家出走、不想上學也可以?用準大人的視角一起生活,讀懂他們不說、不問、不談的心裡話 作者從實務經驗得到的心得,提出以VSAI來建構解析孩子成長獨立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