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論紛紛】使用復活卡!當代語言復振小故事(台文版)

2021/10/17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主要作者:王浚耀
本篇使用白話字以及教育部推薦用字書寫。

為語言獻上活力——本篇簡介

你可能bat聽過倚險ê動植物會使復育,毋koh你敢知beh消失去ê語言mā會當復活?咱chit-má所講ê語言,有當時背後koh有真濟變遷故事。無論是語言演變 [1],抑是語言轉移 [2],攏佇這个世界ê各種所在bat發生過。以咱台灣做例,就是日語kah華語ê先後影響所致ê本土語言式微;佇外國,嘛有像希伯來語、Basque語、Māori語這類ê例。目前世界上平均每兩个禮拜就有一門語言死去 [3],對咱ê文化多樣性造成bē少衝擊。敢講面對語言ê死亡,kan-na會當目睭金金看著伊斷氣?猶太人、Basque人kah Māori人用實際行動做hō͘你看——只要有心、團結,就有機會kā狀況反輾轉。

按神聖而罕得行向日常而廣泛:希伯來語復振

猶太人佇過去ê兩千年當中,四散tòa佇世界各地,mā因為按呢,in主要佇猶太社群內底講猶太人ê鄉土語(例如Yiddish語)和使用當地語言kah外界來往。欠缺共通語言能力ê情形,致使無kâng地區ê猶太人無法度互相溝通。想像一下,假使有兩个分別佇日本kah美國大漢ê台灣人,in攏無學過台灣本土語言抑是華語,致使溝通無蓋順利,相信你mā會感覺是真礙虐ê代誌。
嚴格來講,希伯來語無算完全死去,是佇日常生活內底消失,因為猶太男性有保留學習、使用希伯來書面語ê傳統,類似歐洲人閱讀拉丁文kah華人閱讀文言文。毋koh猶太人彼陣差不多無kā希伯來語用作日常溝通語言,主要用佇宗教場合,是神聖ê語言,亦因此較欠完整ê希伯來語言能力。
張學謙ê研究指出了希伯來語對長睏 [4] 當中起身ê因素:共通語需求ê產生,加上彼當時歐洲民族主義ê影響,主張「一个國家,一个語言」,hō͘猶太人開始佇Yiddish語kah希伯來語兩个之間選擇,beh揀出一个未來共用ê語言。為著獨立建國ê理想,有一寡猶太人kā希伯來語看做in意識歸屬、愛國ê象徵——按連結過去光榮ê歷史、連結民族ê「靈魂」kah強化社會文化以及政治獨立性這三點來看,希伯來語實現chia--ê功能會較贏Yiddish語。猶太建國主義者kā Yiddish語定義做過去ê象徵,若hō͘人想起來,就會想著以早被迫流落各地、受著迫害kah苦難ê心酸,是粗魯ê語言,bē使用佇科學kah教育;顛倒,希伯來語就hŏng看做猶太人ê文學kah民族語言,會使hō͘人淡化恥辱ê過往。
猶太建國主義者後來koh進一步喝出一个口號:
「新ê猶太人等於講希伯來語ê人。」
這款kā語言kah認同縛做伙ê口號,落尾形成強大ê號召力,hō͘希伯來語成做民族統一、政治動員ê標記,一步一步行向日常化、普遍化ê穩當路途。
講著希伯來語復振ê故事,定定會提著一位代表人物——Eliezer Ben-Yehuda。伊按家己厝內開始執行希伯來語復興,有真濟驚人做法。例如,伊為著hō͘囡仔一个完全希伯來語ê環境,無允准囡仔kah別个囡仔sńg;連厝內貓、狗mā分別飼一公一母,就是為了hō͘囡仔掌握希伯來文ê性別概念。甚至聽講佇囡仔佇beh出世進前,koh堅持愛kā產婆上希伯來語課才會使接生。這種做法看起來有一寡極端兼譀古,毋過伊的確是近代第一个kan-na用希伯來語飼囝ê人,佇歷史上留落一个深刻ê記號。
但是,咱mā愛了解,個人英雄主義並無法度完成語言復振工作,伊背後koh是有足濟人合力推sak,kā這款大工程做hō͘了。除了Ben-Yehuda,koh較濟為著希伯來語恬恬phah拚ê,是學校教師這个群體。規條復興ê路是慢慢仔leh進行,先對學校教育起頭,後來漸漸行出校園,最後湠 [5] 到整個猶太人社區。第一批接收著希伯來語教育ê囡仔隨著不斷學習、大漢,hō͘希伯來語成做第二語言,了後佇全希伯來語ê環境之下培養後一代,達成了產生「以希伯來語作第一語言ê囡仔」這个目標。

教育之力:Basque語復振

佇西班牙kah法國交界ê所在,有一个迒 [6] 過兩國,號做 ”Basque” ê地區。Basque語是一个孤立語言,也就是講,伊kah目前其他已經分類了ê語言攏毋是親情(若講有親屬關係ê例,其中之一是英語kah德語,攏屬於German語族)。歐洲大多數語言屬印歐語系,Basque語ê存在顯得非常特別。毋過,其實Basque語佇Franco獨裁統治時期被禁止佇公共場合使用,一直到1970年代尾才解除,chit-má kah西班牙語kâng款是西班牙Basque自治區(Basque Autonomous Community,簡稱BAC)ê官方語言(法國彼pêng對Basque較無leh重視)。
較特別ê是,雙語教育佇Basque地區並毋是新現象——19世紀尾ê時,一寡學校已經有雙語甚至三語教育模式,到後來才hō͘ Franco政權禁止。1960年代,一寡家長kah教師成功爭取重開用Basque語教冊ê私立學校,一開始官方猶毋承認,但是後來遐ê學生濟kah無法度忽視,致使政府落尾愛接受。1982年,Basque得著官方語言地位了後,對應ê三種語言教學模式mā產生ah,分別號做A、B kah D模式 [7]:
A模式:全西班牙語教學,Basque語是必修第二語言,一禮拜上四到五點鐘。
B模式:Basque語kah西班牙語透濫做教學語言,各佔大約一半。
D模式:全Basque語教學,西班牙語是必修第二語言,一禮拜上四到五點鐘。
家長會使為囡仔揀beh去tó一个模式ê學校,每一種模式佇公立kah私立學校攏有提供,但是會因為某一个所在ê學生對某種模式較無興趣,致使部份地區選擇較有限。根據統計數據,BAC中小學攏是用D模式上濟,A模式上少,顯示Basque語教學上蓋吸引學生,就算部份學生是以西班牙語做母語,mā會揀D模式學校。是按怎D模式hiah-nī有吸引力neh?Che背後其實有bē少原因。有一寡家長是因為家庭內底出現Basque語流失,想beh kā Basque語環境恢復;有一寡家長是認為既然佇Basque生活,入鄉隨俗,應該愛hō͘囡仔學Basque語ê機會;koh有人是因為頭路有相關要求這種較現實ê因素,所以選擇Basque語為主ê學校。
隨著英語這款國際語言ê影響力持續增加,BAC ê本土語言發展mā開始tú著全球化、多語化、移民所紮來ê挑戰。2012年ê研究指出,BAC ê大學開始增加以英語授課ê課程,有可能成做Basque語發展過程ê新挑戰。至於後來敢有對現有語言造成啥物款ê具體影響,咱就等待進一步研究,chhōa逐家繼續探索。

現在進行式:台灣本土語言佇教育上ê復振

Kā目光斡 [8] 轉來咱這pêng。解嚴到今三十四年,咱ê本土語言教育按頂年代國小鄉土母語課程起頭,總算teh-beh佇明年hō͘本土語文正式行入中等教育階段。目前版本ê本土語言課綱總綱規定,本土語言/台灣手語佇國中一、二年是逐禮拜一節ê必修課程,三年改做選修;高中階段是列做部定2學分課程,學校會使另外依照學生需求,規劃4學分選修。
因應beh開始上路ê中學本土語文課程,chit-má各大學佇leh培育相關教育師資,以及hō͘現有支援教師補上學分班,補充教育專業智識,佇未來成做正式ê本土語言老師。教材ê部份,目前猶原較欠缺,需要各方盡緊編寫出版,完成上尾一哩 (mai) 工程。

做伙行落去——goán ê觀點

各種自然語言,在來無所謂原罪,但是因為文化變遷、族群衝突、政治打壓等因素,造成了今日語言發展失平棒ê狀況。其他國家ê經驗當然是非常寶貴,毋koh逐國攏有無仝款ê歷史脈絡,翻頭來看咱台灣ê時需要較想hō͘清楚。
希伯來語是上蓋成功ê復振案例之一,但是當時ê背景是孤一个民族ê團結所引chhōa ê語言連結,kah台灣幾个族群做伙生活佇kâng一國內ê狀況有差別。所以咱beh號召語言運動ê時需要koh較斟酌,聯合各族群ê力量做伙phah拚,鬥陣復原健康ê語言生態。
BAC教育體制mā是真值得咱參考ê對象,毋koh實際執行當中猶原愛考慮師資、教材等等教育資源ê分配敢有公平。毋但按呢,重新hō͘本土語言得著公共性、專業性mā是一項挑戰——BAC ê B模式學校一般是佇數學kah讀寫chia--ê科目揀用西班牙語,顯示佇特定科目內底,主流語言koh是佔較優勢ê位置(可能是資料量等因素造成)。照目前ê總綱來看,本土語文無論佇教學時數抑是必修安排方面,攏和華語文、英語文有明顯差距,需要koh kā改進。以台灣現狀來講,chit-má所達成ê,kan-na有接近BAC ê A模式這款政策。咱向望本土語文會使佇各種領域繼續發揚,未來行向雙語/多語混合以及浸水式教學ê理想環境。
過去幾十年甚至幾百年ê錯誤、失誤,來到現代得著修正,是難能可貴ê代誌。希望日後佇學生、教師、家長、各界專業人士等等ê骨力推廣之下,咱ê本土語言會當徛踮kâng一片土地頂懸ê舞台,漸入佳境。

註解

[1] 語言演變 (Language change):一門語言內底所產生ê語言上ê轉變,例如語序、發音等。
[2] 語言轉移 (Language shift):一門語言佇非語言層面上ê轉變,通常是指hō͘另外一門語言取代,成做某一个族群ê常用語言。
[3] Rymer, R. (2021, May 3). Vanishing voices. Magazine. Retrieved September 26, 2021, from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magazine/article/vanishing-languages.
[4] 長睏,讀作tn̂g-khùn。中文意思:沉睡。
[5] 湠,讀作thòaⁿ (thuànn)。中文意思:擴散。
[6] 迒,讀作hāⁿ (hānn)。中文意思:跨越。
[7] Mài kā我問是按怎B後壁接D,我mā毋知。¯\_(ツ)_/¯
[8] 斡,讀作oat (uat)。中文意思:轉彎。

參考資料

  • 張學謙(2011)。〈如何喚醒沉睡中的語言?希伯來語復振的經驗〉。《台灣國際研究季刊》,7 (4),127-153。
  • Cenoz, J. (2008).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in bilingual and multilingual education in the Basque Country. AILA Review, 21, 13–30. https://doi.org/10.1075/aila.21.03cen
  • Cenoz, J. (2012). Bilingual educational policy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Basque Country. 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25(1), 41–55. https://doi.org/10.1080/07908318.2011.653057
阿耀
阿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