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imawag:淺談西拉雅語文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西拉雅「語」文學



這篇文章所要談論的,並不是廣義的「西拉雅文學」,也不只是「西拉雅語」,而是「使用西拉雅語書寫的文學作品」。

所謂西拉雅文學的範疇並不限縮於語言的使用,無論是使用台語、華語或其他任何語言,只要內容涉及到「泛西拉雅經驗」之關懷,就能算是西拉雅文學。而我在此所指的西拉雅「語」文學則相反過來:必須以西拉雅語作為情感、故事的絕對載體,去釋放所有內容的可能性。這兩種文學以全然不同的路線,共同構成屬於當代的西拉雅想像。

因西拉雅語是一復振語言,九成的學習者仍在基本的字詞、構句中掙扎,要他們(或者我們)進一步去「寫作」,實屬不易。雖然如此,我卻要提出:西拉雅語文學的可能性正是在這樣曖昧模糊、掙扎變動中萌生的,無論是初學者或流暢的使用者,都絕對有能力與立場去創作。


當代西拉雅文學濫觴:挪亞方舟



與西拉雅語音樂劇《挪亞方舟》搭配出版的繪本

與西拉雅語音樂劇《挪亞方舟》搭配出版的繪本

西拉雅語得以復振,有賴17世紀傳教士留下的羅馬字化翻譯文本:馬太福音、約翰福音⋯⋯等,以及後續使用此書寫系統的簽約文書、近代的田野資料等,詳細脈絡不在此多做贅述。我想指出一個事實:西拉雅人原本並不是一個基督宗教社群(對比西方社會),但他們所使用的語言,在進入當代復振過程之中,卻變得必然與基督宗教文本密不可分。

2002年,一部全西拉雅語音樂劇《挪亞方舟》在多重力量交會之下,於世界歷史中登臺;繪本《Ta Avang ki Noe-an西拉雅挪亞方舟》也伴隨著誕生。以在地文化、生命情境作為根基,以基督教符碼作為隱喻,用新生的西拉雅語重新詮釋經典的挪亞方舟故事,在「末日裡保全生命」的敘事裡獲得再生的力量,西拉雅人在這樣的故事裡彷彿成為建造方舟的「義人共同體」,並且終要回歸人與自然共融有愛的世界中。

此部作品雖為改編,且當時正值復振初期,對語言的掌握仍有不成熟之處,卻是當代西拉雅語文學的濫觴,從此奠定西拉雅語文學的道路。

內頁美麗的插圖與故事

內頁美麗的插圖與故事

復振之路:以詩歌為載體



在後續二十年裡,主導西拉雅語復振行動的臺南市西拉雅文化協會,多以「音樂」作為傳播、教學的工具,包含小品的童謠、古調、聖詩,以及民謠和合唱作品。這些作品以「歌詞」的形式出現,通常具有明確的教育、對話目的——向他群、我群輸出特定的語言、文化、歷史想像,並藉此產生群體凝聚力。

萬正雄長老的作品〈Taywan, Tagipurug像天空之星〉以簡樸的文字,藉由「觀看天空之星」這樣超越時空的經驗,將台灣歷史、西拉雅祖先與當代的我們連結起來。


Taywan, tagipurug 台灣的住民

Mamumuan yan, Siraya 我們的祖先,西拉雅

Mikakwa ayalam hina 永遠在那與我們同在

mama ki atatalingey tu vuluvulum 像天空之星


此曲收錄於2020年發行的專輯《Mururawa Siraya西拉雅在唱歌》。專輯中另有兩首曲子入圍當屆傳藝金曲最佳作詞獎,最後由〈來行這條路〉獲獎。

此曲收錄於2020年發行的專輯《Mururawa Siraya西拉雅在唱歌》。專輯中另有兩首曲子入圍當屆傳藝金曲最佳作詞獎,最後由〈來行這條路〉獲獎。

Edgar L. Macapili老師的作品〈Pasubuga akey像鷹飛騰〉入圍24屆傳統藝術類金曲獎最佳歌詞。他用四段歌詞描寫一個文化繁盛、衰退、隱身、再興的過程,並期許西拉雅能如老鷹一樣自由、美好地翱翔天際。在此附上二、四段主歌與副歌部分歌詞:

Wagi gapit 日升

Nimukwa ta raruma 他者來了

Nimukun ta neni ki su 以他們的語言說話

Niamag apa ki tnamsing 也宣揚他們的信念

Nanang nimeyrang 以他們的名字為傲

Asi manino ta kawagan 生命不是自由的

Asi mariyang ta kawagan 生命不是美好的

Wagi matub 日落

Pasubuga, Akey 讓老鷹飛吧

Pasawvulum, Akey 讓老鷹翱翔


Wagi gapit 日升

Gapita ka pasusua 起身吧!讓我們說話

Tatuga ki tnamsing 展望吧!用我們的信仰

Pakulangaga ki nanang 呼喊吧!以我們的名字

Pakavahaw ki rig使我們的靈魂更新

Manino ta kawagan 生命是自由的

Mariyang ta kawagan 生命是美好的

Wagi matub 日落

Pasubuga, Akey 讓老鷹飛吧

Pasawvulum, Akey 讓老鷹翱翔

手繪西拉雅語詩歌譜〈Ramag ki nay ta imumi 你們是世上的光〉

手繪西拉雅語詩歌譜〈Ramag ki nay ta imumi 你們是世上的光〉

語言建造文學,文學釋放語言



除了以上例子,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的國家出版品得獎作品——《Sulat ki Su ka Maka-Siraya西拉雅語繪本》五冊,有完整架構及原創故事,也非常值得一讀。如前述所說,西拉雅語雖然仍在成長中,卻已有多元的作品產生,礙於篇幅,無法一一舉例。

筆者身為萬正雄長老的孫女、Edgar老師的女兒,有幸浸淫於可能性相對高的創作環境之中。因從小就對於詩詞、散文創作有所興趣,我也期許自己能夠接棒西拉雅文學的發展,開創其他可能的題材:愛情、奇幻、寫實⋯⋯。希望終有一天,西拉雅語不只是橫躺在文獻裡、資料中,成為被研究的客體,而能跳脫特定的敘事限制,實在地成為「正常化」的語言,以各式各樣的手法,傳達天馬行空的思想、感覺、觀點。

西拉雅語不是專屬於任何人的語言,它與我們一樣,還在茁壯,只要學習者願意將靈魂投入這個既古老又新鮮的身體裡,就能共同造就文學盛宴。


參考資料:

一、西拉雅語繪本《Ta avang ki Noe-an西拉雅挪亞方舟》(萬淑娟、Edgar L. Macapili編著,胡惠鈞繪圖,2002)

二、西拉雅語兒童繪本&語言教材《Sulat ki Su ka Maka-Siraya》(萬益嘉、施朝凱、黃駿、鄭雅怡、萬淑娟合編,2010)

____原文刊載於臺灣教會公報週刊第3637期11/8-11/14之特別企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ed-avatar-img
2021/11/17
哇,這很專業!!
Lici/穗穗-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1/18
謝謝!
avatar-img
Lici/穗穗的沙龍
24會員
15內容數
花最少的錢跟力氣,做最美最特別的婚禮。
Lici/穗穗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2
本講稿寫於2019年,受林浩立老師邀情,於年底清大人社人類學學程說明會 進行分享;2021年,受方怡潔老師邀稿刊於《人類學視界》第28期青年專題;2022年九月入學人類所之前,再次修改。這一次有大量文字置換、段落調動,希望透過這種再書寫,重新回顧我對人類學的種種感覺。
Thumbnail
2022/10/12
本講稿寫於2019年,受林浩立老師邀情,於年底清大人社人類學學程說明會 進行分享;2021年,受方怡潔老師邀稿刊於《人類學視界》第28期青年專題;2022年九月入學人類所之前,再次修改。這一次有大量文字置換、段落調動,希望透過這種再書寫,重新回顧我對人類學的種種感覺。
Thumbnail
2022/06/05
當我選擇在婚禮上與我未來的丈夫「彼此洗腳」,即意味著:我們願意建立關係,我們願意彼此服侍,我們願意干涉對方的生活,我們願意相互信任,我們願意在主裡相愛,並讓眾人指認我們是祂的學生,最重要的是,我們因著對方為我們所做的潔凈,都成為了新人。
Thumbnail
2022/06/05
當我選擇在婚禮上與我未來的丈夫「彼此洗腳」,即意味著:我們願意建立關係,我們願意彼此服侍,我們願意干涉對方的生活,我們願意相互信任,我們願意在主裡相愛,並讓眾人指認我們是祂的學生,最重要的是,我們因著對方為我們所做的潔凈,都成為了新人。
Thumbnail
2022/04/09
Su是西拉雅語「文字」、「話語」之意,Masusu是「說話」之意,而Sasulat則是「書本」,將su重疊變成「SUSU」,語意上耐人尋味,唸起也與華語「書書」相似,以此作為年度書籍頒獎典禮名稱,為我當年讀的各式書籍做簡單的回顧,也藉這種方式跟我少少的網友分享好看的書!
Thumbnail
2022/04/09
Su是西拉雅語「文字」、「話語」之意,Masusu是「說話」之意,而Sasulat則是「書本」,將su重疊變成「SUSU」,語意上耐人尋味,唸起也與華語「書書」相似,以此作為年度書籍頒獎典禮名稱,為我當年讀的各式書籍做簡單的回顧,也藉這種方式跟我少少的網友分享好看的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還原歷史」的寫作策略與「創作倫理」的社會責任之間,我們是否只能選擇後者、只能呈現當代的立場而必須全然否決歷史的立場?也許在「倫理」之餘,我們可以留給「創作」更多說話的空間。
Thumbnail
在「還原歷史」的寫作策略與「創作倫理」的社會責任之間,我們是否只能選擇後者、只能呈現當代的立場而必須全然否決歷史的立場?也許在「倫理」之餘,我們可以留給「創作」更多說話的空間。
Thumbnail
一、作品文本 林修澈〈民族文學VS國家文學〉 「國家是由民族組成,國家文學就是民族文學。語言是民族構成的重要因素,用他民族語言表現是比較罕見的例外,多民族國家是世界範圍內常態。」國家文學就是民族文學,但民族文學並不完全等於國家文學,作者林修澈老師在書中利用不同國家、民族的例子,包括西方國家美國、
Thumbnail
一、作品文本 林修澈〈民族文學VS國家文學〉 「國家是由民族組成,國家文學就是民族文學。語言是民族構成的重要因素,用他民族語言表現是比較罕見的例外,多民族國家是世界範圍內常態。」國家文學就是民族文學,但民族文學並不完全等於國家文學,作者林修澈老師在書中利用不同國家、民族的例子,包括西方國家美國、
Thumbnail
如果今天殖民者及其後裔全數退出台灣,台灣也就沒有原住民族可言了。每一個非原住民的台灣人存在的本身,都造就台灣原住民的存在。沒有加害人,就沒有被害人。這不是任何人喜歡不喜歡,樂意不樂意的問題,單純是個事實問題。
Thumbnail
如果今天殖民者及其後裔全數退出台灣,台灣也就沒有原住民族可言了。每一個非原住民的台灣人存在的本身,都造就台灣原住民的存在。沒有加害人,就沒有被害人。這不是任何人喜歡不喜歡,樂意不樂意的問題,單純是個事實問題。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文化到底是什麼?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說得模模糊糊。其實無法說全,無法說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著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細節,這些細節的源頭來處,我統稱它叫文化。
Thumbnail
文化到底是什麼?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說得模模糊糊。其實無法說全,無法說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著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細節,這些細節的源頭來處,我統稱它叫文化。
Thumbnail
我認為有本土關懷認同 ê 教會會當成做「語言 siū」ê 基地,這是一 ê 真符合時代方向 kap 信仰精神 ê 行動。
Thumbnail
我認為有本土關懷認同 ê 教會會當成做「語言 siū」ê 基地,這是一 ê 真符合時代方向 kap 信仰精神 ê 行動。
Thumbnail
因西拉雅語是一復振語言,九成的學習者仍在基本的字詞、構句中掙扎,要他們(或者我們)進一步去「寫作」,實屬不易。雖然如此,我卻要提出:西拉雅語文學的可能性正是在這樣曖昧模糊、掙扎變動中萌生的,無論是初學者或流暢的使用者,都絕對有能力與立場去創作。
Thumbnail
因西拉雅語是一復振語言,九成的學習者仍在基本的字詞、構句中掙扎,要他們(或者我們)進一步去「寫作」,實屬不易。雖然如此,我卻要提出:西拉雅語文學的可能性正是在這樣曖昧模糊、掙扎變動中萌生的,無論是初學者或流暢的使用者,都絕對有能力與立場去創作。
Thumbnail
臺灣風雨飄盪四百年,從原住民的母土,經歷數個外來政權走到中華民國,這塊土地上的紛擾、真相,可能隨著時間逐漸被人們淡忘,但仇恨、心結與集結而成的意識並不如此,甚至在黨國時代教育體制所形成的威權遺緒下,反而日益壯大,成為人們理解民主、多元想像的隱形阻礙。
Thumbnail
臺灣風雨飄盪四百年,從原住民的母土,經歷數個外來政權走到中華民國,這塊土地上的紛擾、真相,可能隨著時間逐漸被人們淡忘,但仇恨、心結與集結而成的意識並不如此,甚至在黨國時代教育體制所形成的威權遺緒下,反而日益壯大,成為人們理解民主、多元想像的隱形阻礙。
Thumbnail
原住民,深根台灣的人。現在的他們,正有著文化危機的問題,原住民語本是台灣最久遠的語言,可是在這個銜接國際的世代,他們的文化,變得弱勢許多,而在這樣困窘的情況下,又有甚麼是政府能保障的,又有什麼是原住民自己能做到的。
Thumbnail
原住民,深根台灣的人。現在的他們,正有著文化危機的問題,原住民語本是台灣最久遠的語言,可是在這個銜接國際的世代,他們的文化,變得弱勢許多,而在這樣困窘的情況下,又有甚麼是政府能保障的,又有什麼是原住民自己能做到的。
Thumbnail
時代都有自己的故事主題,都市原住民的書寫會是待展的路線,或許在民族議題之中討論複數的個人議題。
Thumbnail
時代都有自己的故事主題,都市原住民的書寫會是待展的路線,或許在民族議題之中討論複數的個人議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