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高中文言文比例年年有爭議,但是你知道高中畢業後會主動去讀古文經典的學生比例有多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先回答標題的提問:不會有人因為高中時讀了幾十篇古文,就從此愛上古文經典;也不會有人在接下來的人生中,會主動去讀這些沒有註解就宛如天書的經典,所以比例為趨近於零!相信受過台灣高中國文教育的人,大部分人應該都會回答這個令人傷心的答案;因為問題是問「主動」,所以就算是大學念中文系、歷史系等相關科系的學生,也是因為課程需要而去讀古文經典,沒有「主動」的成份,所以比例依舊是趨近於零!來看看108課綱中,對於高中國語文教育「閱讀」的學習表現其中一項:
5-Ⅴ-5 主動思考與探索文本的意涵,建立終身學習能力。
基本上對於古文文本來說,完全無法達成這項學習表現,因為就學時只是用應付的態度來學習這些古文,光要了解文義就已經很吃力了,好不容易高中畢業,當然是直接還給老師,怎麼可能回頭去讀這些天書,對這些天書「建立終身學習能力」呢?在學習效果不彰的現實下,就面臨了以下兩個選項:
  1. 投入更多的教學時數來「挽救」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2. 減少文言文的比例,把寶貴的時數保留給其他課程內容
對於眾多「中國文化的捍衛者」堅持第一個選項,不停的出來抗議文言文比例逐年降低,基本上我是很感冒的,因為這些「中國文化的捍衛者」,只會在乎課程內文言文的比例,但是這些學生畢業後是否會對這些古代經典保持興趣、是否會想進一步研讀這些古代經典,就完全不關心了,他們只在乎表面上的比例與時數,並不在乎離開學校之後什麼都還給老師的殘酷現實。目前教育界看起來是採用第二個選項,逐年降低文言文的比例,但是也很難確定政黨輪替之後,教育界會不會改變這個方向。
行文至此,應該會有人開始懷疑我,是不是真的沈溺在經典閱讀中?支持經典閱讀(尤其是中國古代經典)的人不就應該支持提高文言文的比例嗎?我承認從學生時代開始,我就會去讀詩經、楚辭、史記、老子、莊子、紅樓夢…等中國古代經典,但是有個重點我一定要強調:
學校教古文的方式,枯燥到令人作嘔
先考你大量的題解、注釋、字音字形、…等死人骨頭知識,再加上一些難看到不行的文章,尤其是韓愈、歐陽修這些古文八大家的作品,要不是為了考試,根本不可能頭殻壞掉主動去讀這麼枯燥的文章。我認為當年學校國文教育的思維,還不脫「陶冶中華文化」這頂大帽子,尤其在考試領導教學的現實下,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像飼料雞一樣吸收到最多的「國學」,似乎是效率最高的不二法門。所以把好好的食材做成飼料直接灌食,成了多年來國文教育最令人髮指的粗暴手段,完全褻瀆了「讀書」這個講求精緻的文化活動。到了現在,還有某些學校的學生為了一字不差的背注釋而叫苦連天,看起來過了幾十年,台灣的國文教學品質還是很令人擔心。所以,我反對提高文言文的比例,這樣的課上得越多只是越折磨學生,對於經典的推廣只會造成反效果。
為什麼會去讀中國古代經典?原因很多,有人打了「三國志」相關的電玩或是看了相關的動畫,就可能會去讀「三國演義」;有人參觀廟宇或參加廟會活動,對於中國傳統神明產生興趣,就可能會去讀「封神演義」;有人因為看了「楚漢傳奇」這樣的歷史劇之後,對於那段歷史產生興趣而去看「史記」;有人因為看了張愛玲原著改編的電視電影,而開始讀這位經典文壇女神的作品之後,也開始對於她愛不釋手的「紅樓夢」和「金瓶梅」產生興趣;因為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而開始去讀「詩經」的人應該不少,因為小說中直接引用了以下偉大到不行的詩句: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邶風.擊鼓)
讀書是文化的活動,在文化昌盛的情形下,我們很自然的就會去接觸相關的文本。電影的興起把美國文化帶往全世界,動畫的興起也把日本文化帶往全世界,所以看過「大亨小傳」的電影而去讀原著的影迷、因為「文豪野犬」動畫而去讀太宰治「人間失格」的動畫迷,都是因為文化的因素而開始閱讀,這是最自然不過的文化薫陶。現代台灣所接觸的文化非常複雜而多元,除了較強勢的美、日、韓、中,還有東南亞的印尼、越南、泰國,以及歐洲的英、法、德…等等。要在這樣百花齊放的環境中,期待我們的下一代會因為多讀了一些古文而對中國產生無限的嚮往?期待我們的下一代會因為多讀了一些古文而開始拼命讀論語、史記、老子、韓愈?我真的很難了解這些「中國文化的捍衛者」腦袋裏到底裝了什麼?
最後來談談我自己接觸中國古代經典的歷程。因為從小就有閱讀的癖好,在零用錢不足的情況下,當年能夠買到最便宜大本的書,就是這些不需要版權費的中國古代經典(同時期還有很多便宜大本的西洋古典小說可以選擇,但是因為當時自己的文化素養不夠無法產生共鳴,所以就沒有特別想讀)。我先從比較容易理解的小說讀起,像是「水滸傳」、「西遊記」都是很令青少年開心的戰鬥系故事,「三國演義」的語言較偏文言,但是因為故事太熱血,所以也很順利的讀完了。當年蔡志忠的中國經典漫畫也推了我一把,老子、莊子都是從漫畫開始讀的,而鄭問的漫畫「刺客列傳」也讓我因為好奇而開始讀「史記」,因為被「項羽本紀」震撼到無以名狀,所以存零用錢把商務印書館全套的「史記今註」一本一本的買回家研讀。因為是「今註」,沒有完整的白話翻譯,所以遇到難以理解的字句,就必須靠查字典來解決,當時文化大學出了一套「中文大字典」的縮印本,我忘了用什麼荒唐的理由去說服我父親買了一套,不知不覺中,我就有能力去讀我有興趣的古文經典。「聊齋誌異」有很多白話版本,但是我就是要去買世界書局出的古文版,因為稍微查一下字典就可以暢讀無阻,讓我很有成就感。這樣的中國經典熱一直持續到我成年之後,開始閱讀其他文化的重量級作品才稍稍冷卻。
回想我的中國經典熱時期,因為是課外的興趣,沒有人規定我要讀什麼人的作品,也沒有人規定我要先讀題解、注釋、作者簡介才能開始讀本文,我會去讀這些作品,完全是因為他們「好看」、「精彩」這麼直接了當的理由!因為這段珍貴的自由閱讀經驗,讓我對於執著於文言文比例、執著於用教條及權威來約束下一代的「中國文化的捍衛者」的無良行為感到無比憤怒,扼殺下一代的閱讀興趣以及閱讀品味,就是在扼殺我們自己引以為傲的精彩多元文化。市面上有很多高水準的古籍今註今譯可以選擇,對中國經典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研讀這些今註今譯,完全不需要學校的國文課進行各種「嚴格」的古文訓練。國文課本的選文應該以「品質」為最高原則,文言文比例這種不符時代潮流的規定,早就應該要被掃進時代的灰燼中,在如此多元、如此現代的台灣,國文教育還要被文言文比例綁手綁腳,不會覺得太悲哀了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的就是一部衰亡史,在衰亡的過程中創造價值,是人生中最矛盾也最有趣的使命
「女性主義本來就不只是在拯救女性」這個觀念是以前上課時聽到的,「俗女養成記」也巧妙的運用了這個觀念來塑造嘉玲爸這個角色
福澤諭吉不只是萬元大鈔上的人物,他的人生奮門史才是超越金錢、最精彩的寶藏
父親節想到關於爸爸的點點滴滴…
處於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在重新溫習二千多年前的老子道家哲學之後,發現了「無為」為「躺平」之母,特別寫這篇文章來記錄我的發現
因為現存的藍綠國家認同,都無法對台灣目前的國際地位做出完整且合理的解釋,所以要支持這些有問題的國家認同的話,就必須犧牲部分的理性來說服自己相信這些國家認同,如此便陷入非理性對抗的藍綠政治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的就是一部衰亡史,在衰亡的過程中創造價值,是人生中最矛盾也最有趣的使命
「女性主義本來就不只是在拯救女性」這個觀念是以前上課時聽到的,「俗女養成記」也巧妙的運用了這個觀念來塑造嘉玲爸這個角色
福澤諭吉不只是萬元大鈔上的人物,他的人生奮門史才是超越金錢、最精彩的寶藏
父親節想到關於爸爸的點點滴滴…
處於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在重新溫習二千多年前的老子道家哲學之後,發現了「無為」為「躺平」之母,特別寫這篇文章來記錄我的發現
因為現存的藍綠國家認同,都無法對台灣目前的國際地位做出完整且合理的解釋,所以要支持這些有問題的國家認同的話,就必須犧牲部分的理性來說服自己相信這些國家認同,如此便陷入非理性對抗的藍綠政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古文新讀:國文課堂之外的文學魅力】     傳統的國文課堂中,我們一定惠要求學生背誦和理解經典古文,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他有不可取代性,並且所有人都可以從中獲取自己可得的智慧和箴言,但是現實情況,通常在學習的當下,我們可以得到一群更不喜歡國文的孩子。
Thumbnail
直至如今中年的我進到每一間傳統書局、獨立書店、連鎖書店,我還是會喜歡看那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兒!那些讓人對世界眼睛一亮的玩意兒!或者其實不是書先吸引人,而是那樣與生活緊扣的一切,帶人進入了書的世界!
Thumbnail
學校中的圖書區總是有著各式各樣的繪本, 提供給孩子借閱或是一起分享內容, 而每一階段也可以看出孩子喜歡的內容主題。 這兩週的時間,孩子因為方案課程有帶了與課程討論有關的繪本、 資料書來學校分享,放在展示區提供借閱的同時, 似乎也開啟了「我可以分享自己喜歡的繪本給同學」的開關
Thumbnail
常言道「開卷有益」,許多家長都鼓勵小孩養成閱讀習慣,對此我總是笑而不語。畢竟我當年就是藉此理由偷看許多不合宜的作品。 無可否認,閱讀是良好的活動,也是學習的重要渠道,不過開卷是否有益就真的有待商榷。即使是經典童話故事也埋藏著許多血腥殘忍的橋段啦。
Thumbnail
前文提到自己不再翻閱的書籍就會爽快捐贈出去,而近年實行這規則也十分順利。 但為何書櫃仍會年年爆滿?主因是我珍藏的書籍一直佔用了七成位置。 說穿了,第二項條件:是否捨得永別,就是給自己的灰色地帶。那我到底珍藏了什麼書籍? 稍稍研究過書櫃,我的珍藏大致可分為四類: 一、學習戰友 比方中學的教材
Thumbnail
國中國小寒假開始,您們家的孩子計畫讀哪些課外書呢? . 本週國中國小寒假開始,您們家的孩子計畫讀哪些課外書籍?邀你一起來分享一些孩子們的好書吧! . 「家長說課內都讀不完了,還看什麼閒書!」、「學生成績退步你要負責嗎?」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而培養閱讀能力也依賴日常閱讀習慣的建立,如何說
Thumbnail
108課綱強調素養教育,素養與閱讀息息相關。文章介紹了作者對閱讀重要性的看法,以及他為青少年創辦閱讀場所的初衷。而他也反對將閱讀素養和考試掛鉤,認為閱讀應是一種單純的樂趣。該文章內容主要關注素養教育及閱讀。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古文新讀:國文課堂之外的文學魅力】     傳統的國文課堂中,我們一定惠要求學生背誦和理解經典古文,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他有不可取代性,並且所有人都可以從中獲取自己可得的智慧和箴言,但是現實情況,通常在學習的當下,我們可以得到一群更不喜歡國文的孩子。
Thumbnail
直至如今中年的我進到每一間傳統書局、獨立書店、連鎖書店,我還是會喜歡看那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兒!那些讓人對世界眼睛一亮的玩意兒!或者其實不是書先吸引人,而是那樣與生活緊扣的一切,帶人進入了書的世界!
Thumbnail
學校中的圖書區總是有著各式各樣的繪本, 提供給孩子借閱或是一起分享內容, 而每一階段也可以看出孩子喜歡的內容主題。 這兩週的時間,孩子因為方案課程有帶了與課程討論有關的繪本、 資料書來學校分享,放在展示區提供借閱的同時, 似乎也開啟了「我可以分享自己喜歡的繪本給同學」的開關
Thumbnail
常言道「開卷有益」,許多家長都鼓勵小孩養成閱讀習慣,對此我總是笑而不語。畢竟我當年就是藉此理由偷看許多不合宜的作品。 無可否認,閱讀是良好的活動,也是學習的重要渠道,不過開卷是否有益就真的有待商榷。即使是經典童話故事也埋藏著許多血腥殘忍的橋段啦。
Thumbnail
前文提到自己不再翻閱的書籍就會爽快捐贈出去,而近年實行這規則也十分順利。 但為何書櫃仍會年年爆滿?主因是我珍藏的書籍一直佔用了七成位置。 說穿了,第二項條件:是否捨得永別,就是給自己的灰色地帶。那我到底珍藏了什麼書籍? 稍稍研究過書櫃,我的珍藏大致可分為四類: 一、學習戰友 比方中學的教材
Thumbnail
國中國小寒假開始,您們家的孩子計畫讀哪些課外書呢? . 本週國中國小寒假開始,您們家的孩子計畫讀哪些課外書籍?邀你一起來分享一些孩子們的好書吧! . 「家長說課內都讀不完了,還看什麼閒書!」、「學生成績退步你要負責嗎?」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而培養閱讀能力也依賴日常閱讀習慣的建立,如何說
Thumbnail
108課綱強調素養教育,素養與閱讀息息相關。文章介紹了作者對閱讀重要性的看法,以及他為青少年創辦閱讀場所的初衷。而他也反對將閱讀素養和考試掛鉤,認為閱讀應是一種單純的樂趣。該文章內容主要關注素養教育及閱讀。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