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Y.M.O》 | 你知道坂本龍一組過團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提到音樂家坂本龍一,定會想到他曾為電影打造許多經典樂曲,例如在大島渚電影《俘虜》裡出現的那首〈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或是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獲奧斯卡獎的電影《末代皇帝》內的主題曲〈The Last Emperor〉等,坂本龍一的音樂極具有畫面感,每每聆聽都能觸動心情,令人難以忘懷。但是你知道嗎?年輕時的坂本龍一,可是組過相當前衛的電子樂樂團呢!

《Yellow Magic Orchestra 》成員有:高橋幸宏(左)、細野晴臣(中)及坂本龍一(右)

《Yellow Magic Orchestra 》成員有:高橋幸宏(左)、細野晴臣(中)及坂本龍一(右)

序幕

一切要從1977年坂本龍一自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畢業說起,當時坂本到處接案,因緣際會下結識了在《Happy End》已有知名度的細野晴臣(現今日本知名音樂家)。並在隔年收到細野的邀約,和他及高橋幸宏三人組了電子合成樂團,將其命名為《Yellow Magic Orchestra 黃色魔力樂團》,簡稱《YMO》。團名的概念是:「這一種既不是White Magic白魔法,也不是Black Magic黑魔法,全是黃色人種創作的電子合成樂。以人種來詮釋音樂魔法的說法來講即為「黃種神奇」(Yellow Magic)。」

YMO生長於戰後年代,那樣的時空背景深深影響到他們後來的音樂。二戰後日本投降,美國對日本進行改革,不管是政治、經濟或是文化層面上都實施了很多西化政策,出生那時的日本人自小就接觸到西洋文化,甚至與西方同步。音樂領域更是如此,藍調、搖滾等新潮音樂紛紛進入了日本,融入日常。因此明明生活在東方,西洋樂曲卻成了YMO的養分,例如樂團部分概念就是受到德式搖滾(Kraut rock)和德國電子樂《電力站 Kraftwerk》等音樂的啟發,結合了電腦及合成器,企圖拓展未來感的曲風。

德國電子樂《電力站 Kraftwerk》Das Model


為什麼使用電腦呢?在紀錄片《終章》內坂本龍一給過解釋,他說電腦能生成比用鋼琴演奏速度還快且複雜曲子,就算不會彈琴,也可以實現腦海中的旋律。細野晴臣也提過電腦使得音樂更有層次且豐富。所以YMO樂團結合了這些新舊元素,從中走出自己的獨特性,甚至在後來被定位為Techno-pop 的先驅。

樣貌上,我覺得YMO和現今各種的男團相比絲毫不遜色,每個人都有其風格,其中坂本龍一還因為學歷最高,被團員戲稱為「教授」。

《Yellow Magic Orchestra 》

《Yellow Magic Orchestra 》

形成

整個來龍去脈我有點忘了,但我先試著找了高橋幸宏,我跟幸宏是以前就認識的朋友,他那時正在玩一個叫"Sadistic Mika Band"的團,但還是飛奔來找我,像射出的箭一樣衝過來,眼神充滿了雀躍的光芒。就這樣,我也找了坂本龍一,我是透過常在錄音室見到的編曲家,才知道他的,他雖然一副不情願的樣子,但還是來了。他說他沒有玩團的經驗。我要他把我當墊腳石,用這個機會進軍世界,就這樣說服了他。—紀錄片《搖滾師匠:細野晴臣》
接著,細野拿出一本大概B5大小的筆記本,啪地一聲打開。筆記本裡畫著富士山爆發的樣子,上面還寫著團體的名字「Yellow Magic Orchestra」(黃色魔力樂團,簡稱YMO)
聽了YMO的構想後,我一點也不驚訝,當下的反應像是這種事沒什麼大不了,照著去做也無妨。我心裡雖然非常尊敬細野,不過再怎麼說,那時我相當狂傲不羈,不可能有人一約我組團,我就興沖沖地答應。如同前面所說,我當時回答細野:「我會以個人工作優先,不過有時間的話,倒也是可以試試。」—P.130 取自書 坂本龍一《音樂使人自由》

成團如此偉大的時刻,其實是一群人在暖桌邊吃著飯糰邊拍板定案的,坂本龍一一度還彆扭的回應對方,幸好對方不計較,不然現今就沒機會聽到如此有趣的音樂了。在樂團裡,細野晴臣負責貝斯、合成器;高橋幸宏則擔任主唱和爵士鼓;而坂本龍一以彈奏電子琴為主。值得一提的是,高橋幸宏和細野晴臣都是在非專業體系下自學音樂,他們擅長爵士樂與流行音樂。坂本龍一則不同,他是受正規的音樂教育,小時候先學古典樂和鋼琴,大學時期主修電子音樂及民族音樂。相較之下,背景相似又是好友的高橋幸宏和細野晴臣間較有默契,坂本龍一雖然可以提供不同的素材,偶爾還是會感到格格不入,所以在自傳裡他提到自己會偷偷將曲目記下來,私下買唱片來聽。

對於三個人一起創作,坂本龍一比喻就像三個名畫家聚在一起畫一幅畫,每個人都很有自己的主見,有時會讓創作變困難,但又能激發非獨立一人能完成的好作品。

《Yellow Magic Orchestra 》

《Yellow Magic Orchestra 》

啟程

不過YMO在1978年11月25日所發行的首張專輯《Yellow Magic Orchestra》,在日本未受好評。認識的音樂人評價他們的音樂調性太冷。反而是受到美國的A&M副社長Tommy LiPuma賞識,赴美重製專輯,並在國外幫樂團《The Tubes》暖場演出後,才意外地得到國外觀眾熱烈的回響。其作品之所以能受到西方人歡迎,主要是細野與高橋很了解1950到1960年代的西洋流行音樂,其豐富的知識成為YMO創作的元素,讓外國的觀眾從中得到共鳴。

首張專輯《Yellow Magic Orchestra》融合了電玩音效及東洋曲風,美版封面是帶有科技裝扮的藝妓設計。專輯初期的概念,是將美國作曲家Martin Denny的〈Firecracker〉改編成電子樂曲版本,所以專輯內收錄了〈Firecracker〉的同名曲。

YMO - Firecracker


另外,坂本龍一非常喜愛法國導演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的作品,專輯裡由他製作的〈Tong Poo 東風〉、 〈 La femme chinoise 中國女人〉及〈 Mad Pierrot 狂人板耶洛〉等樂曲,都是以導演的電影來命名。我喜歡專輯這首〈La femme chinoise〉,樂曲搭配著法語旁白,後段歌聲部分由高橋幸宏演唱。

La femme chinoise 中國女人


從西方「逆輸入」回日本

1979年9月25日發行YMO第二張專輯《Solid State Survivor》專輯封面相當大膽前衛,靈感取自於小澤征爾先生去北京指揮的交響樂團時,姿態端正的團員們。所以封面上他們有樣學樣地剪了Techno cut的髮型,身穿紅色中山裝,正經卻故意叛逆。同年10月,他們從倫敦展開世界巡演,得到更多國家的讚賞,這將YMO推上了巔峰,使他們受到日本媒體高度的關注,回國時掀起日本的潮流。

〈Technopolis〉和〈Rydeen(高橋作曲)〉爲專輯《Solid State Survivor》中的代表作。專輯內還有首由坂本龍一所演唱的〈Behind the Mask〉,大概很符合「Rock & Roll」的動感元素,多年後,麥可.傑克森與艾瑞克普頓(Eric Clapton)都翻唱了這首歌。

Behind the Mask


ERIC Clapton 翻唱的〈Behind The Mask〉版本:

ERIC CLAPTON - "Behind The Mask" (HD) 1987


YMO - Solid State Survivor (Budokan 1980)

另有一首與專輯同名的〈Solid State Survivor〉,節奏明快,聽東方人做出西洋味道的樂曲,真的很有意思。


衝突

YMO除了參與所屬的樂團活動,團員也各自進行其他事業。誠如前面所說,YMO就像三個畫家一同繪製一幅畫,為了成就藝術,衝突在所難免。大概是累積了許多不滿,1980年坂本龍一在製作第二張個人專輯《B-2 Unit》的同時,展開了『反 YMO』行動,把YMO當作競爭對手,幾個月的時間裡幾乎不與人接觸,全心投入個人專輯創作。加上細野晴臣想做一張不同以往的專輯,求好心切下,樂團氣氛格外消沉。

不滿的情緒也呈現在YMO在1981年主打「一張由團員撰寫歌詞」的第四張專輯《BGM》中的一首〈CUE〉上,這是一首高橋幸宏和細野晴臣二人私下創作的歌,完全不讓坂本參與,只讓他負責打鼓的部分,坂本龍一說這應該是他們二人對我的報復。音樂很好聽,不過可以在演出裡,感受到擊鼓的坂本散發著滿滿的怨氣(笑)。

Y.M.O/YELLOW MAGIC ORCHESTRA-CUE-1981


和解與散開

一掃前張專輯的各種爭端和陰霾,團員間把話說開,同年(1981年)11月齊心製作了第五張專輯《Technodelic》,不只加入了坂本龍一現代音樂的想法,還使用了松武秀樹與村田研治的取樣器LMD-649,在那時屬於新穎的音樂手法,坂本龍一自評這是張發揮了百分之二百分的專輯。完成這張專輯後,樂團也漸漸步入尾聲。不知道是不是知道樂團即將告一段落,心境感到自由,後期演出他們都不太在乎形象,更搞怪了。〈Taiso〉的MV裡,就被他們一臉正經實行運動操的模樣惹得哈哈大笑,這MV很魔性,我反覆聽了好幾遍。

Yellow Magic Orchestra — Taiso


解散前的最後一年(1983年),YMO發行了《Naughty Boys》和《Service》兩張專輯,《Naughty Boys》的曲風更是大轉變,改走流行路線,以塑造「可愛的中年偶像」為主題,風格俏皮,在〈君に、胸キュン。〉錄像裡,這群大叔真的超解放的。不知道他們現在回看會不會不忍直視,在我看來,這部和〈體操〉的MV根本是黑歷史。不過《Naughty Boys》當年賣得很好,還上過Oricon 公信榜。另張專輯《Service》與1980年發行第三張的專輯《增殖》類似,樂曲間會穿插搞笑旁白,旁白部分是由三宅裕司帶領的SET(Super Eccentric Theater)負責。

YMO「君に、胸キュン。」(MUSIC VIDEO)

〈君に、胸キュン。 為你心動〉由松本隆作詞,是佳麗寶化妝品的廣告歌曲,收錄於專輯《Naughty Boys》裡。


Yellow Magic Orchestra - 過激な淑女 收錄在《Naughty Boys》


YMO - You've Got to Help Yourself 收錄在《Service》


解散復合再解散再復合

解散後,坂本龍一陸續參與許多電影演出和配樂的製作,電影《末代皇帝》就是在這期間拍的,並在1990年時移居於紐約。但YMO的關係就像藕斷絲連的夫妻般,分分合合,合合分分。1993年時,公司替他們決定YMO「復活」計畫,發行的專輯《Technodon》,音樂錄製在紐約進行。那時在紐約居住一段時間的坂本龍一,主觀地「紐約不吃那套」將自己的喜好和知識加諸到他人身上,執意要在音樂內加入House的素材。於是到三人在東京巨蛋舉行復活公演時,氣氛差到了極點,連看都不想看對方一眼。

1993年東京巨蛋復活公演

1993年東京巨蛋復活公演

直到2002年,高橋幸宏和細野晴臣,拋下坂本龍一,兩人組了Sketch Show,才有了轉變。得知消息的坂本龍一既羨慕又失落,試圖和他們修復關係,幫Sketch Show協作了幾首的作品。所以Sketch Show首張專輯《Audio Sponge》內有二首樂曲〈Wonderful To Me〉、〈Superme Secret〉是由坂本龍一創作及演奏的。

Sketch Show-Wonderful To Me


Sketch Show - Loophole (2003) FULL ALBUM

私心推薦Sketch Show 的第二張專輯《Loophole》也超好聽。


經過這麼多風風雨雨,邁入老年的YMO關係如老夫老妻一樣。隨著坂本投入更多心力後,2003年恢復了三人組合,Sketch Show更名為《Human Audio Sponge》,2007年以麒麟啤酒的廣告再次攜手演出,將Human Audio Sponge和YMO合併成HASYMO。並於2008年6月15日前往倫敦皇家節慶音樂廳舉辦表演,這也是當初YMO第一次世界巡迴「Trans Atlantic Tour」的首站,彷彿宣告三人重新回到原點再出發。

HASYMO

HASYMO

三人一起合作畢竟還是很有趣,不管怎麼說,他們二人都是極為優秀的音樂人,因此一起合作時,我能夠獲得刺激,也感到很快樂。雖然三人各有不同的音樂背景,但是我們有非常相似的一點,就是對於過往的經歷都沒有太大的興趣。雖然我覺得人執著於過去也不是壞事,不過YMO的三個人都不屬於那樣的類型。我們一直都在思考現在要如何才有趣,或是未來該怎麼做才會變得有趣。這大概是一種貪心吧,即使我們已有了點年紀。 年輕時有很多地方和不來,不過或許就是因為上了年紀,才能夠再次與他們二人共同創作音樂。如果真是因為年紀的因素,我會覺得上了年紀真是一件好事。雖然我不是保羅‧尼贊,不過我還是想大聲地說,年輕不見得就是好事。—P.254 取自 坂本龍一的傳記《音樂使人自由》
變成這樣確實是不可思議,因為我並沒有特別規劃,大家自然而然就聚在一起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肯定有甚麼原因吧。我們應該要聚在一起,於是就這麼發生了。所以這真的是,就真正意義上的即興演奏吧。—紀錄片《搖滾師匠:細野晴臣》

上面截錄不同資料裡坂本龍一和細野晴臣對三人重聚的看法,個人很喜歡這樣的對照,年輕時YMO會解散,隱約透露出其原因是坂本龍一和細野晴臣在創作理念的不合。尤其是坂本龍一的自傳裡,每當提及細野晴臣都會帶著尊敬的距離感,即使已合作多年,感覺兩人並不是很親近。直到看到坂本龍一拍得啤酒廣告(有中譯字幕記得開哦),才證實我所想,坂本龍一親口承認自己不是很擅於應對細野晴臣,真是太誠實了,真可愛(笑)。

網路上曾看到一句很精闢的評語:「感覺那個年代的音樂,才來自未來。」現在聽YMO的音樂,並不會覺得退流行,尤其他們總奮力突破自己或前人做過的東西,每張專輯幾乎都呈現不同面貌,真的讓我驚嘆。忍不住想,像他們這樣願意投入大半輩子與音樂相伴的人,大概也不多了。



他究竟有多愛音樂?

最近看了2017年上映的紀錄片《坂本龍一:終章》,影片裡六十多歲的坂本龍一,沒了年輕氣傲,談吐謙虛且沉穩。不過鏡頭裡的他,率性地留著白髮,並身著一襲黑,依舊那麼很有個性。也許是查覺生命有限,他開始回饋家鄉、關心世界,用擅長的音樂去反應社會的問題。

對於創作,一反早年YMO裡所追求的先進和未來感,他改提倡自然。他說:「像鋼琴這種東西,人類按照自己的認知強制調音,這是不自然的,雖然對於人類說是自然。但對大自然說,這是非常不自然的狀態,我能夠感受到非常強烈的對抗感。」所以在他後期的作品裡,比起使用正確的樂器演奏,他更著重聲音的原色。會發現在他的音樂裡可以有走調的鋼琴、人聲或是水聲,因為對他來說萬物皆是音樂。

而他到底有多愛音樂,又會留下甚麼樣永恆的創作,我想《終章》裡的畫面已給了答案,每當聽到傾心的聲音,那刻,他笑得如孩子般純真。

《坂本龍一:終章》劇照

《坂本龍一:終章》劇照

Ryuichi Sakamoto - 〈Fullmoon〉 from 《async》

最後,想分享坂本龍一在專輯《async》所做的一首樂曲〈Fullmoon〉,裡面的獨白是取自電影《The Sheltering Sky》的台詞,獨白是由作者Paul Bowles親自朗讀,後面加入各國語言反覆訴說相同的話語,這首反應著坂本龍一生病後的心境,有興趣可以聆聽一下。

〈Fullmoon〉獨白內容:

我們所痛恨的就是如此可怕的準確性
但因為我們不知道死亡何時到達
所以會把生命當成一座永不乾枯的井
然而,所有事物都只出現一定的次數,並且很少,真的
你會想起多少次童年中某個特定的下午
某個深深成為你生命一部分的下午
如果沒有它,你甚至無法想像自己的人生
也許四或五次吧,甚至可能沒有這麼多
你會看到滿月升起幾次呢?
也許二十次
然而這些都看似無窮
——保羅.鮑爾斯(Paul Bowles),1949年的作品《The Sheltering Sky 遮蔽的天空》

Ryuichi Sakamoto -〈Fullmoon


Ryuichi Sakamoto -〈Zure〉

這首我也喜歡,有寂寥飄渺之感。



每篇文字都是自己所愛而寫,若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小額贊助,不限金額都是給予我繼續寫下去的鼓勵,謝謝 :)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黃色魔術交響樂團
[2]坂本龍一 自傳《音樂使人自由》
[3]紀錄片《坂本龍一:終章》
[4]紀錄片《搖滾師匠:細野晴臣》
[5]Y.M.O 1978-2003年專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靜的星空-avatar-img
2021/11/05
這篇長知識了~
平凡女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1/06
謝謝😊
萬物皆音樂~~~讓我想到小說<<蜜蜂與遠雷>>描述的原始樂音。感謝分享好文,這篇必收藏!!!
平凡女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1/02
謝謝鼓勵😊,我有聽過《蜜蜂與遠雷》這本書,我以為裡面只講古典樂之類的故事,沒想到也描述原始音樂,我找機會要看一下這本書😆
過客收藏家-avatar-img
2021/10/25
終於把歌都聽完了!《Behind The Mask》蠻好聽的,但我現在偏好《Wonderful To Me》這種曲風,所以很喜歡《Loophole》! 這篇有17分鐘長欸,真的每篇都是嘔心瀝血寫出來的,好奇妳寫了多久?
平凡女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0/26
對你的認真比個讚👍🏼(感動,我正在看《俘虜》了,坂本龍一真的看起來是本色演出,我知道他英文口說已經盡力😂😂😂,但我替他尷尬一下。他大概因為YMO有些知名度,導演才有機會看上他的容貌找他演,他很喜歡導演,所以導演提出邀請就答應了,不過他跟導演談條件說配樂由他來做。 寫這篇時有看到他一個訪談,他自己也說看到自己在俘虜的演技,真的是”差到快從椅子掉下來的程度”🤣,所以有他出現的畫面,他努力用配樂彌補。 題外話,因為正在看電影,我覺得異色瞳的大衛鮑伊好帥😆
avatar-img
我那治不好的文青病.JUN
54會員
33內容數
一個任性又平凡的接收者,容易對作品有執念,發起文青病時跟神X病差不多,於是創作這個空間釋放。不定期更新,喜歡反覆論證感觸,不喜表面文。內容主觀,但尊重每部作品,會將作品特點分享出來參考。若喜歡文字,歡迎小額贊助,所有支持都是我寫下去的動力,謝謝。合作邀約zward0515@gmail.com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23 年,對許多「黃色魔術交響樂團YMO)」的樂迷來說是悲傷的一年。YMO 中,最年長的是細野晴臣(Haruomi Hosono,ほそのはるおみ),最容易傳出健康問題的則是坂本龍一(さかもとりゅういち,Sakamoto Ryūichi);不料,團內看起來最有活力的「忙內」高橋幸宏(たかは
Thumbnail
2023 年,對許多「黃色魔術交響樂團YMO)」的樂迷來說是悲傷的一年。YMO 中,最年長的是細野晴臣(Haruomi Hosono,ほそのはるおみ),最容易傳出健康問題的則是坂本龍一(さかもとりゅういち,Sakamoto Ryūichi);不料,團內看起來最有活力的「忙內」高橋幸宏(たかは
Thumbnail
坂本龍一的「音樂使人自由」一書裡頭曾經提及七八零年代許多日本知名設計師如三宅一生、高田賢三、川久保玲、山本耀司皆已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當然,還有無數日本享譽國際的藝術家(如草間彌生、村上隆)漫畫家(手塚治蟲、鳥山明)、建築師(丹下健三、坂茂)更讓全世界見識到日本獨特的美學文化。 1978年,細野
Thumbnail
坂本龍一的「音樂使人自由」一書裡頭曾經提及七八零年代許多日本知名設計師如三宅一生、高田賢三、川久保玲、山本耀司皆已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當然,還有無數日本享譽國際的藝術家(如草間彌生、村上隆)漫畫家(手塚治蟲、鳥山明)、建築師(丹下健三、坂茂)更讓全世界見識到日本獨特的美學文化。 1978年,細野
Thumbnail
本文描述作者對樂壇巨匠坂本龍一的感覺,透過他多年來演繹為人熟識的作品展示坂本龍一的轉變,用年青時的激情與生命後期恬淡的詮釋作出對比。
Thumbnail
本文描述作者對樂壇巨匠坂本龍一的感覺,透過他多年來演繹為人熟識的作品展示坂本龍一的轉變,用年青時的激情與生命後期恬淡的詮釋作出對比。
Thumbnail
4月2日晚間,朋友們陸續傳來教授坂本龍一過世的消息;朋友問:「你是不是很難過?」但其實老實說,我已經有心理準備。 去年底,教授再次舉辦線上鋼琴演奏會時,坦言:「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或許更早一點,2021年初當他再次罹癌的消息傳來時,我有點不願意去正視這個消息;只希望他能再次戰勝病魔。 回憶起年少時第
Thumbnail
4月2日晚間,朋友們陸續傳來教授坂本龍一過世的消息;朋友問:「你是不是很難過?」但其實老實說,我已經有心理準備。 去年底,教授再次舉辦線上鋼琴演奏會時,坦言:「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或許更早一點,2021年初當他再次罹癌的消息傳來時,我有點不願意去正視這個消息;只希望他能再次戰勝病魔。 回憶起年少時第
Thumbnail
昨日在市集擺攤,結束前滑了滑手機,看到坂本龍一逝世的消息。 在這個醫學發達的時代,本以為他應是能度過難關,活得更久的,這些怎麼聽都像是新的音樂,讓人覺得他還可以陪伴我們更久,可是他離開了。 他的音樂總有一種神奇的質地,潔淨得像來自未來,總是能夠一聽再聽。
Thumbnail
昨日在市集擺攤,結束前滑了滑手機,看到坂本龍一逝世的消息。 在這個醫學發達的時代,本以為他應是能度過難關,活得更久的,這些怎麼聽都像是新的音樂,讓人覺得他還可以陪伴我們更久,可是他離開了。 他的音樂總有一種神奇的質地,潔淨得像來自未來,總是能夠一聽再聽。
Thumbnail
《坂本龍一:終章》開頭,是2012年12月,坂本龍一到岩手縣陸前高田的小鎮,為當地人演奏,當地許多人在海嘯中喪生。他們說,聽了坂本龍一的演奏,終於可以安心睡覺了。 坂本龍一對社會的關懷,也付諸於行動上:2011年日本海嘯和福島核洩漏後,坂本龍一發現了一架被海嘯吞噬過的鋼琴。鋼琴雖然完全走音,他卻認為
Thumbnail
《坂本龍一:終章》開頭,是2012年12月,坂本龍一到岩手縣陸前高田的小鎮,為當地人演奏,當地許多人在海嘯中喪生。他們說,聽了坂本龍一的演奏,終於可以安心睡覺了。 坂本龍一對社會的關懷,也付諸於行動上:2011年日本海嘯和福島核洩漏後,坂本龍一發現了一架被海嘯吞噬過的鋼琴。鋼琴雖然完全走音,他卻認為
Thumbnail
細野晴臣:「如今才知道他對海外音樂人的影響之大,明白了原來高橋幸宏是個巨星。 」 上回介紹完高橋幸宏的生平和音樂特色後,這次將用「推薦+解說」的方式帶各位來趟作品巡禮。 謹以此文紀念永遠的流行巨星。
Thumbnail
細野晴臣:「如今才知道他對海外音樂人的影響之大,明白了原來高橋幸宏是個巨星。 」 上回介紹完高橋幸宏的生平和音樂特色後,這次將用「推薦+解說」的方式帶各位來趟作品巡禮。 謹以此文紀念永遠的流行巨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