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閱讀《有一種工作,叫生活》,讓你悄悄地成為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們能夠讓你悄悄地成為自己。」~from赫曼·赫塞
幾乎一氣呵成讀完這本書~《有一種工作,叫生活》。閱讀的過程中,一直想起德國詩人赫曼·赫塞的這句經典名言:「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們能夠讓你悄悄地成為自己。
這本書是曾彥菁Amazing的第一部作品,字裡行間充滿溫柔的治癒力,文筆清新自然卻不顯生澀,許多發自內心的感悟貼近讀者的心靈故事,對照自己當下的生命狀態,都能產生共鳴,讓人讀了欲罷不能、思緒萬千,是近期內讀過最治癒人心的一本書了。

初識Amazing

Photo by Matt Botsford on Unsplash
一開始,我是在張修修不正常人類研究所Podcast裡面認識了彥菁這位新科暢銷作家。當時就覺得這個女生很特別,不但名字特別(彥菁倒反過來就是「菁彥(驚豔)」,所以英文名字就叫Amazing),思想更特別。
原本在NGO推廣國際志工並擔任領隊的她,對於這份大學時最嚮往的夢幻工作深深引以為傲,並感受到這份工作的價值與意義。然而,過長的工時幾乎佔據她整個生活,讓她漸漸感到力不從心,對於志工服務這件事開始產生懷疑,身體也陸續出了狀況,那種「靈肉分離」、幾乎快要把自己逼入崩潰的狀態,終於讓她在二十六歲那一年,下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辭去全職工作,成為一位自由工作者
Photo by Larm Rmah on Unsplash

書名來自於「有一種生活,叫工作」的反思


Amazing在98行家品味廣播節目中提到,這本書的書名來自於「有一種生活,叫工作」的反思。她認為,與其想要做什麼樣的工作,不如去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她發現愈認真生活,反而有助於工作生產,也了解到,自己在離職後自由工作的一年裡,沒什麼錢花,卻比從前快樂。她說自己是在實踐一種「最低限度的美好生活」,用少少小小的收入,也能創造大大滿滿的幸福。除此之外,她還從俄羅斯暢銷系列書《鳴響雪松:新的文明》~「魔鬼克拉契」的寓言故事中,提出了「現代奴隸制」這樣的想法:
當你想要成為一個符合社會期待的人,就會開始拚命工作賺錢,卻沒有意識到,我們其實是在用自己的「命」,去換取那些我們以為會讓自己快樂的東西,「而要用多少命來換,就掌握在制定遊戲規則的人身上。」

「擺脫現代奴隸制,才能重獲自由。」Amazing如是說。
曾就讀交大「人文社會系」的彥菁,笑稱自己是喜歡到處看、到處學的雜食動物,她說自己「當找到不同東西的相似之處,就會用自我的邏輯串連起來。」我猜想,或許是因為這樣的經歷,開啟了她思想上的光亮,才能讓她寫下對於整個社會的深刻觀察和感受。

「每個人的人生是自己要去在乎的」


Amazing說:「我並不是儲備了勇氣才出發的,而是在過程中漸漸長出了勇氣。
看到這本書的副標題寫著:「離職後我學到的23件事」,或許有讀者會質疑,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她一樣帥氣地離開職場;也或許你目前很滿意自己的工作,完全沒有離職的計畫。對此,Amazing在後記特別補充了一段讓我好有共感的文字: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我的幸運不一定會發生在別人身上,所以我並沒有資格,也没有那個膽量鼓勵大家跟我一樣,勇敢離職去做想做的事,這絕對不適用於每個人。

這本書最想說的是,認識自己是誰,並誠實回應心中的渴望,踏出成為自己的實踐之路。這永遠沒有好壞對錯,也不須與他人比較,因為活在你生命裡的只有你自己,一切的感受,不管是快樂、興奮、痛苦、壓抑,都只有你自己在感受承擔。可是你若在這個過程裡有擔心害怕,願我的文字、我的故事能給你一點點陪伴、一點點力量,那這本書就達成它的任務了。
(p.227)
Photo by Ava Sol on Unsplash
因為自己每週都有寫文記錄生活的習慣,讀了Amazing一路從離開正職工作、學習身心靈療癒課程,最後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文字接案工作者」的成長點滴特別有共鳴,尤其那些歷經迷惘、挫折,進而領悟的生命經驗、自剖般坦白、誠懇的文字,深深觸動了我,也奇蹟似地喚醒了我找回寫文的初衷,前陣子因為隱性壓力而產生的心悸、背痛症狀竟也不藥而癒。讀完她的故事,我希望能把這份深刻美好的感動分享給更多格友,也思考著自己「將帶著什麼樣的神采」,分享更多的故事。

後記


「含金量」很高的一本書,除了作者個人一路走來對於生命經驗的自剖洞察,還分享了她對整個社會現狀的觀察與省思,最後一個章節更收錄了六則她用心採訪而寫下的動人故事,內容感人至深,讓我幾度落淚。
因為某個有趣的機緣,我在臉書和探路客開啟了關於這本書的一次特殊的閱讀體驗~「邊閱讀邊整理書摘,以接力的方式和朋友分享作者那些療癒人心的溫柔話語」,意外得到熱烈迴響,也間接得到作者本人的暖心回饋,從Amazing的「文字魔法」中獲得滿滿能量。
歡迎對這本書有興趣的新格友在文章底下留言,我會再次運用「書摘接力分享」的方式送禮物給大家喔!

延伸閱讀:女人迷專訪曾彥菁Amazing


「你靠什麼謀生,我不感興趣,我想知道你渴望什麼,你是不是敢夢想心中的渴望。你幾歲,我不感興趣,我想知道你是不是願意冒看起來像傻瓜的危險,為了愛,為了你的夢想,為了生命的奇遇。」
(印第安女巫Oriah Mountain Dreamer的詩作〈生活的邀請函〉)

~from《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林格倫生活實踐Lindgrenfan的沙龍
134會員
89內容數
分享一位城市累人在夾縫中閱讀的心得&喜歡的書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泡澡的太陽-avatar-img
2021/10/30
有一種東西叫做窮,窮讓你無法選擇過生活 很感概的看完這本書,但是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不工作沒錢繳房租水電 沒辦法這麼瀟灑 如果有自己的房子還能自給自足,玩玩農家樂,低物質的生活 但是沒有就是沒有 0v0
謝謝泡澡的太陽提出不同的觀點,作者在書裡還有她的臉書也曾針對這樣的反思提出她的看法。不過,今天我想和你分享我的好友在閱讀這篇文章後給予的回饋。她說: 「從書名裡就能推出作者是“認真”生活,就像現在認真工作的我們。如果倒過來,是否能活得如此充實滿足,的確是需要挖掘自己生活的點滴。試想自己能夠過著有文化且低限度的生活如作者般,那也是一種能耐,無論是否有著工作支撐。我曾在某一訪談節目裡,獲得這句話:喜歡自己才是最能持續快樂之泉源。我們一生無論工作或是生活,有時會為了符合別人的期待而努力,除非自己的目標與別人一致,否則汲汲營營後,會有空虛感。若,生活要有質感,那麼生活就要有自己。」 我想,每個人的人生際遇都有所不同,沒有一個人能夠去複製他人的人生和生活方式,但是對我而言,如果能從書中找到一個觀點,讓我能有所啟發,足矣。 (事實上,我也還沒有能耐過最低限度的生活啊!😂)
最近一直被阿茵老師的讀後感而感動, 不只是單純的啟發, 而是感動後有所感觸, 曾經希冀從工作中定義自己與價值, 但發現人生不是單選題, 所以你的第一段話就是指引我一個新的思惟「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們能夠讓你悄悄地成為自己。」太喜歡這句話了, 因為我也是從寫作與閱讀來認識自己、重新定義自己, 而從探友們的文章開啟新的視野!! 收藏並列為書單!! 謝謝阿茵老師👩‍🏫
謝謝凱樂蒂每次都給我正向回饋,真的覺得很幸運,和妳搬到同一個社區。😍😍😍
哇~我也再來留言一次!方格子這邊的提醒好容易就跳過去了,還好我有看到這篇!記得當初茵姐留言給我的話,還把它寫進小本本裡了呢~很喜歡那段話,陪我度過了很多時刻,每次翻到那頁就會想起溫暖的茵姐,謝謝你用屬於你的方式來陪伴我們~🥰🥰🥰
不客氣喔!也謝謝miracle都會記得回來方格子看看我們。^^
當初因為阿茵的介紹,我也買了這本書來看喔!非常感謝你的牽線,讓我遇到一本好書^^
我也是要非常有空的時候才有辦法做分類,會想整理書摘主要是因為~~總覺得有了這些"金句"的加持,會更有勇氣往前走。^^
末冰-avatar-img
2021/10/26
哈,要報到一下,想到了妳當初「勒勒長」的送書摘互動,妙不可言~😍 阿茵總是能以自己的能量來感動他人呢,其實我覺得有天妳也可以像Amazing一樣,將妳本身的能量透過書裡的文字影響更多人~😊
把探路客的溫暖複製過來,一起實驗!^^
一口氣讀完這本書~《高敏感是種天賦:肯定自己的獨特,感受更多、想像更多、創造更多》,每個章節的內容都讓我點頭如搗蒜,有一種~透過這本書,更理解自己,也被了解的感覺。
一口氣讀完這本書~《高敏感是種天賦:肯定自己的獨特,感受更多、想像更多、創造更多》,每個章節的內容都讓我點頭如搗蒜,有一種~透過這本書,更理解自己,也被了解的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李惠貞的書籍《成為企劃人》,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和對人生的指引作用。藉由閱讀,可以找到方向、肯定目標,以及重新定義問題,從而找到心中真正的答案。文章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和學習的企圖心,並提到了作者的其他書籍以及相關書籍推薦。
Thumbnail
「自由」一直都是我所關心的議題,從《越工作越自由》開始,我便在思考自己在人生中所追求的是什麼,是不是該考慮轉職的可能性。之前曾看過《Shopping Design》關於咖啡館的專題,個人非常喜歡,也同時在1月的時候,在引書店的Podcast上聽到這本書的分享(EP.222),從而認識了本書作者。
Thumbnail
在這個人生十字路口,我很困惑,到底什麼是我想做的事呢?這時候看到了《請叫我遊民小姐》這本書,第一眼就被書名吸引。一開始閱讀便停不下來,不知不覺更被遊民小姐的文字療癒,看著他平靜幽默地對在廣告業的鬼故事侃侃而談,到最後如何下定決心放下所有的成就選擇內心真正嚮往的理想生活。
Thumbnail
這是本簡單快樂生活的說明書。作者何俺1991年生,循序漸進地揮別討厭的上班族工作,想盡辦法在有限預算下努力過得開心。本文除整理他實現簡單快樂生活的3大法寶,也提出3種對人生、工作與金錢的再思考。
Thumbnail
前言 世界需要的是「你」,而不是你認為「應該成為」的人 在職涯轉換之際,這本書正是我在翻閱的書籍。 作者是一名美國的職涯規畫師,曾經從公司助理成為了五角大廈中的年輕主管,是她的夢幻職業。然而當她開始工作之後,感受到的種種痛苦和不協調,迫使她思考這是否真為她所追求的。 也因為這段經歷,使他成了
Thumbnail
這本書以「打造夢幻工作、實現自主人生」為主題,從察覺自己真正的興趣開始、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夢幻職涯,並實現自主人生,開啟人生新旅途。本書談到了許多有關生涯規劃以及提升自我能力的方法和建議,並包含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經歷。閱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獲得一些珍貴的啟示和激勵。
Thumbnail
重要他人推薦的書,放進待讀清單,並且很快地看完。之前沒有讀過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但可以感覺得出作者強大的氣場和自信,書的內容上有些重點反覆說明,算輕鬆好讀,經歷也相當特殊,值得一看。 工作確實很難跟自由聯想在一起,即便是SOHO都有雇主,也得自律的規畫專案進度。通常工作也都是為了薪水,下班才是人生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辭職後的生活經驗,提出三點內容:人生所需不多、空出時間是必要、安心待業的五個方法。文章主要介紹了這些內容,並提及作者個人經驗和看法。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李惠貞的書籍《成為企劃人》,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和對人生的指引作用。藉由閱讀,可以找到方向、肯定目標,以及重新定義問題,從而找到心中真正的答案。文章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和學習的企圖心,並提到了作者的其他書籍以及相關書籍推薦。
Thumbnail
「自由」一直都是我所關心的議題,從《越工作越自由》開始,我便在思考自己在人生中所追求的是什麼,是不是該考慮轉職的可能性。之前曾看過《Shopping Design》關於咖啡館的專題,個人非常喜歡,也同時在1月的時候,在引書店的Podcast上聽到這本書的分享(EP.222),從而認識了本書作者。
Thumbnail
在這個人生十字路口,我很困惑,到底什麼是我想做的事呢?這時候看到了《請叫我遊民小姐》這本書,第一眼就被書名吸引。一開始閱讀便停不下來,不知不覺更被遊民小姐的文字療癒,看著他平靜幽默地對在廣告業的鬼故事侃侃而談,到最後如何下定決心放下所有的成就選擇內心真正嚮往的理想生活。
Thumbnail
這是本簡單快樂生活的說明書。作者何俺1991年生,循序漸進地揮別討厭的上班族工作,想盡辦法在有限預算下努力過得開心。本文除整理他實現簡單快樂生活的3大法寶,也提出3種對人生、工作與金錢的再思考。
Thumbnail
前言 世界需要的是「你」,而不是你認為「應該成為」的人 在職涯轉換之際,這本書正是我在翻閱的書籍。 作者是一名美國的職涯規畫師,曾經從公司助理成為了五角大廈中的年輕主管,是她的夢幻職業。然而當她開始工作之後,感受到的種種痛苦和不協調,迫使她思考這是否真為她所追求的。 也因為這段經歷,使他成了
Thumbnail
這本書以「打造夢幻工作、實現自主人生」為主題,從察覺自己真正的興趣開始、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夢幻職涯,並實現自主人生,開啟人生新旅途。本書談到了許多有關生涯規劃以及提升自我能力的方法和建議,並包含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經歷。閱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獲得一些珍貴的啟示和激勵。
Thumbnail
重要他人推薦的書,放進待讀清單,並且很快地看完。之前沒有讀過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但可以感覺得出作者強大的氣場和自信,書的內容上有些重點反覆說明,算輕鬆好讀,經歷也相當特殊,值得一看。 工作確實很難跟自由聯想在一起,即便是SOHO都有雇主,也得自律的規畫專案進度。通常工作也都是為了薪水,下班才是人生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辭職後的生活經驗,提出三點內容:人生所需不多、空出時間是必要、安心待業的五個方法。文章主要介紹了這些內容,並提及作者個人經驗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