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不惑之年」|停止過度學習|《為了遇見40歲更好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2020.08.29
增修/2021.11.22
「不脫皮的蛇,只有死路一條。」~尼采(p.21)
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捨棄自己原先有所堅持或還做不到的事
作者在書中提到,人到四十歲,「精力」、「體力」和「智力」都會減半。 而四十到四十九歲的人被稱為「夾心世代」,因為他們被夾在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中間動彈不得,當肩上背負的擔子愈來愈重卻無法有所突破時,就會感到精疲力盡,這就是這個階段的人會面臨到的現實。
至於要如何學會「捨棄」(整理人生)呢?首先,要鼓起勇氣、下決心,然後把三十幾歲以前的「習慣」、「想法」、「興趣嗜好」、「資產」、「人際關係」和「運用時間的方式」重新整理一遍,篩選出「要的東西」(對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和「不要的東西」,最後再把「不要的東西」丟進垃圾桶。如此一來,或許就能擁有孔子所謂「四十而不惑」的自信了。
知易行難,讀完書要有所行動,還是需要策略的!這本書先告訴你需要捨棄哪些東西,例如:
❌對自己的「過度自信」
❌自我的堅持
❌不自覺就想看手機的習慣
❌不必要的自尊心或羞恥心
❌「七成」收納在衣櫃裡的服裝
❌百分之百誠實的人生
❌過度的責任感
❌什麼事都想做的習慣
❌和「愛抱怨的人」往來
❌想要討人喜歡的念頭
❌先入為主的成見
再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透過自身的體驗,帶領讀者從「念頭」、「習慣」、「時間的分配」開始改變,藉以提升工作效率、建立重要的人際關係,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來分享一下書中列出的43項「不要的東西」中,對現在的我而言最容易做到的部分⬇️,其他的就給自己時間慢慢消化實踐吧!

想要成長的話,請停止和「愛抱怨的人」往來

📝我們的腦中有一種叫做「鏡像神經元」的細胞。鏡像神經元的別名又稱「模仿細胞」。我們看電視劇或電影時會感到悲傷或情緒激動,都是因為鏡像神經元在運作的關係。

相反地,如果周圍的人都很「正面積極」的話,他們的行動或思想就會傳染給我們,讓我們也變得一樣正面。

如果我們花很多時間,跟動不動就抱怨、看什麼事都不順眼的人在一起,這種行為就會透過鏡像神經元傳染,害得自己也想開始發牢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工作如此,人生亦然。(p.160)
作者提出的「模仿細胞」運作讓我心有戚戚焉,某部分來說,一年前開始寫部落格,正是因為厭倦了充斥在臉書的各種情緒化及聳動、不友善的言論。相反地,自從加入探路客部落格平台,再延續到現在的方格子,透過以文會友、稍微保有神秘美感的距離,反倒讓我從許多格友正向的回饋中獲得滿滿能量,然後....就在不知不覺中,赫然發現自己這一年來,陷入憂鬱的次數變得愈來愈少,整個人活力充沛,積極又正向,比起從前,變得更能轉彎思考,也因此在面對新工作挑戰時,幾乎不曾抱怨,漸漸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這實在是從前多愁善感的那個我始料未及的改變啊!
Photo by Nick Fewings on Unsplash

我,樂於迎接不惑的四十歲,你呢?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分享一位城市累人在夾縫中閱讀的心得&喜歡的書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作者提到,人人都是風格獨具的好萊塢編劇,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腦海中播映自己寫的劇本,而這些無休無止意識的聲音儘管靜默,卻喋喋不休,會在私底下不斷以各種觀察、評論、分析的形式轟炸我們。蘇珊.大衛為此寫下了一個有趣的公式: 喋喋不休的內心話+雜七雜八的融合式思維+情緒感染力= 你上鉤了!
從小我就習慣獨處,剛上小一就練習自己搭公車上學、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中學時期為了學音樂,開始脫離父母的羽翼,藉由住校生活學習獨立,無數個與琴聲相伴的夜晚,讓我在孤獨中滋養了因升學壓力而逐漸乾涸的心靈。
幾乎一氣呵成讀完這本書~《有一種工作,叫生活》。閱讀的過程中,一直想起德國詩人赫曼·赫塞的這句經典名言:「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們能夠讓你悄悄地成為自己。」
一口氣讀完這本書~《高敏感是種天賦:肯定自己的獨特,感受更多、想像更多、創造更多》,每個章節的內容都讓我點頭如搗蒜,有一種~透過這本書,更理解自己,也被了解的感覺。
作者提到,人人都是風格獨具的好萊塢編劇,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腦海中播映自己寫的劇本,而這些無休無止意識的聲音儘管靜默,卻喋喋不休,會在私底下不斷以各種觀察、評論、分析的形式轟炸我們。蘇珊.大衛為此寫下了一個有趣的公式: 喋喋不休的內心話+雜七雜八的融合式思維+情緒感染力= 你上鉤了!
從小我就習慣獨處,剛上小一就練習自己搭公車上學、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中學時期為了學音樂,開始脫離父母的羽翼,藉由住校生活學習獨立,無數個與琴聲相伴的夜晚,讓我在孤獨中滋養了因升學壓力而逐漸乾涸的心靈。
幾乎一氣呵成讀完這本書~《有一種工作,叫生活》。閱讀的過程中,一直想起德國詩人赫曼·赫塞的這句經典名言:「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們能夠讓你悄悄地成為自己。」
一口氣讀完這本書~《高敏感是種天賦:肯定自己的獨特,感受更多、想像更多、創造更多》,每個章節的內容都讓我點頭如搗蒜,有一種~透過這本書,更理解自己,也被了解的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教你預防老化、安然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書籍。 ​ 作者和田秀樹是精神科醫師, 在高齡醫療領域三十多年了。 非常多產,在台灣出版著作超過九十本。 這本書給樂齡族三十八個建議, 我待會下方會提到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作者說外貌、腦功能、健康要三者兼顧, 最關鍵是要防止情緒老化。
Thumbnail
隨著年齡增長,我開始不再喜歡去強迫自己接受或處理許多事情。以前,我會逼著自己去面對、去解決,但現在,許多事情我寧願擱在一旁,等有空再說。 很多時候,原本就不是自己該插手的事情,結果一旦插手了,問題反而更多。這幾年,我深刻體會到「強摘的果實不會甜」這句話的真理。
Thumbnail
相信我,凡夫中的醉夢者,年過四十,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苦痛煩惱只會愈來愈多。 因為,年紀愈大,你失去的東西,只會愈來愈多,尤其是平靜和快樂。 例如,你會失去童年時的純真,失去享受平靜的能力,失去夢想,失去親人,愛情和友情,失去健康,失去感受平靜和擁有快樂的能力。 如果你也是凡夫中的醉夢者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明白每個人的心靈都有「復原力」,好好增強感受著個部分並學習如何妥善利用「後設認知」,能夠幫助我們在工作、學習、人際關係、自我探索上達到更高程度的發展,以及更舒服的順應在這些關係裡。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於是我,又解開了自己人生中,一件本來令自己焦慮不已的事!而這,大概就是中年的現象之一吧!不是釋懷,不是放下,而是某種懂得的透徹!做自己,當然好!但問題是,人得想通「自己」是什麼模樣!而不只是起身對抗!
心隨念走 身隨緣走 人不能靠心情活著 而是靠心態活著 內心豐盈的人 會用心過生活 將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充滿智慧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中老去 人不是慢慢變老 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人變老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 第一根白髮開始 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 才能活成不怕老
Thumbnail
你丟掉的不是東西,而是造成你人生不幸福的原因,清除之後,就能將偏差的人生軌道調整回來。 #丟掉50樣東西找回100分人生 我的父母親那一代,屬於嬰兒潮世代,很多都有收集東西的特別需求。 也許是因為他們的上一代生活在物資缺乏、靠著配給度日的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他們平常省吃簡用慣了,而父
Thumbnail
原來我們很多成年人一直都用錯方法學習了! 多數人都會有以下的迷思:人上了年紀之後記性不好,所以學習也會沒效率。但是我們人的大腦在30歲之後,要用的是不同的「大人式學習法」。邁入中年之後,大腦在理解、判斷等能力會達到巔峰,此刻不再是依賴青少年時期的「學生腦」,而是要轉為運用「大人腦」。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教你預防老化、安然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書籍。 ​ 作者和田秀樹是精神科醫師, 在高齡醫療領域三十多年了。 非常多產,在台灣出版著作超過九十本。 這本書給樂齡族三十八個建議, 我待會下方會提到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作者說外貌、腦功能、健康要三者兼顧, 最關鍵是要防止情緒老化。
Thumbnail
隨著年齡增長,我開始不再喜歡去強迫自己接受或處理許多事情。以前,我會逼著自己去面對、去解決,但現在,許多事情我寧願擱在一旁,等有空再說。 很多時候,原本就不是自己該插手的事情,結果一旦插手了,問題反而更多。這幾年,我深刻體會到「強摘的果實不會甜」這句話的真理。
Thumbnail
相信我,凡夫中的醉夢者,年過四十,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苦痛煩惱只會愈來愈多。 因為,年紀愈大,你失去的東西,只會愈來愈多,尤其是平靜和快樂。 例如,你會失去童年時的純真,失去享受平靜的能力,失去夢想,失去親人,愛情和友情,失去健康,失去感受平靜和擁有快樂的能力。 如果你也是凡夫中的醉夢者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明白每個人的心靈都有「復原力」,好好增強感受著個部分並學習如何妥善利用「後設認知」,能夠幫助我們在工作、學習、人際關係、自我探索上達到更高程度的發展,以及更舒服的順應在這些關係裡。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於是我,又解開了自己人生中,一件本來令自己焦慮不已的事!而這,大概就是中年的現象之一吧!不是釋懷,不是放下,而是某種懂得的透徹!做自己,當然好!但問題是,人得想通「自己」是什麼模樣!而不只是起身對抗!
心隨念走 身隨緣走 人不能靠心情活著 而是靠心態活著 內心豐盈的人 會用心過生活 將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充滿智慧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中老去 人不是慢慢變老 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人變老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 第一根白髮開始 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 才能活成不怕老
Thumbnail
你丟掉的不是東西,而是造成你人生不幸福的原因,清除之後,就能將偏差的人生軌道調整回來。 #丟掉50樣東西找回100分人生 我的父母親那一代,屬於嬰兒潮世代,很多都有收集東西的特別需求。 也許是因為他們的上一代生活在物資缺乏、靠著配給度日的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他們平常省吃簡用慣了,而父
Thumbnail
原來我們很多成年人一直都用錯方法學習了! 多數人都會有以下的迷思:人上了年紀之後記性不好,所以學習也會沒效率。但是我們人的大腦在30歲之後,要用的是不同的「大人式學習法」。邁入中年之後,大腦在理解、判斷等能力會達到巔峰,此刻不再是依賴青少年時期的「學生腦」,而是要轉為運用「大人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