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不惑之年」|停止過度學習|《為了遇見40歲更好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2020.08.29
增修/2021.11.22

「不脫皮的蛇,只有死路一條。」~尼采(p.21)
raw-image

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捨棄自己原先有所堅持或還做不到的事

作者在書中提到,人到四十歲,「精力」、「體力」和「智力」都會減半。 而四十到四十九歲的人被稱為「夾心世代」,因為他們被夾在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中間動彈不得,當肩上背負的擔子愈來愈重卻無法有所突破時,就會感到精疲力盡,這就是這個階段的人會面臨到的現實。

至於要如何學會「捨棄」(整理人生)呢?首先,要鼓起勇氣、下決心,然後把三十幾歲以前的「習慣」、「想法」、「興趣嗜好」、「資產」、「人際關係」和「運用時間的方式」重新整理一遍,篩選出「要的東西」(對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和「不要的東西」,最後再把「不要的東西」丟進垃圾桶。如此一來,或許就能擁有孔子所謂「四十而不惑」的自信了。

raw-image

知易行難,讀完書要有所行動,還是需要策略的!這本書先告訴你需要捨棄哪些東西,例如:

❌對自己的「過度自信」
❌自我的堅持
❌不自覺就想看手機的習慣
❌不必要的自尊心或羞恥心
❌「七成」收納在衣櫃裡的服裝
❌百分之百誠實的人生
❌過度的責任感
❌什麼事都想做的習慣
❌和「愛抱怨的人」往來
❌想要討人喜歡的念頭
❌先入為主的成見

再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透過自身的體驗,帶領讀者從「念頭」、「習慣」、「時間的分配」開始改變,藉以提升工作效率、建立重要的人際關係,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來分享一下書中列出的43項「不要的東西」中,對現在的我而言最容易做到的部分⬇️,其他的就給自己時間慢慢消化實踐吧!

想要成長的話,請停止和「愛抱怨的人」往來

📝我們的腦中有一種叫做「鏡像神經元」的細胞。鏡像神經元的別名又稱「模仿細胞」。我們看電視劇或電影時會感到悲傷或情緒激動,都是因為鏡像神經元在運作的關係。

相反地,如果周圍的人都很「正面積極」的話,他們的行動或思想就會傳染給我們,讓我們也變得一樣正面。

如果我們花很多時間,跟動不動就抱怨、看什麼事都不順眼的人在一起,這種行為就會透過鏡像神經元傳染,害得自己也想開始發牢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工作如此,人生亦然。(p.160)

作者提出的「模仿細胞」運作讓我心有戚戚焉,某部分來說,一年前開始寫部落格,正是因為厭倦了充斥在臉書的各種情緒化及聳動、不友善的言論。相反地,自從加入探路客部落格平台,再延續到現在的方格子,透過以文會友、稍微保有神秘美感的距離,反倒讓我從許多格友正向的回饋中獲得滿滿能量,然後....就在不知不覺中,赫然發現自己這一年來,陷入憂鬱的次數變得愈來愈少,整個人活力充沛,積極又正向,比起從前,變得更能轉彎思考,也因此在面對新工作挑戰時,幾乎不曾抱怨,漸漸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這實在是從前多愁善感的那個我始料未及的改變啊!

Photo by Nick Fewings on Unsplash

Photo by Nick Fewings on Unsplash

我,樂於迎接不惑的四十歲,你呢?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布恣芽朵-avatar-img
2021/12/01
抱怨,真的是很可怕的魔鬼,不知不覺侵蝕著心,讓自己變得不快樂,心情不好,還會產生連鎖反應。
布恣說得真好,好一個"聽的權利",我昨天也跟我朋友說:"以後我不要再聽到你抱怨那個人了!你要減少提到他的次數,不要讓自己老是沉浸在負面的能量之中。"
皓清-avatar-img
2021/11/24
感覺……我有好多要捨棄的……現在要慢慢來改變自己了!
皓清:一起實踐斷捨離啊!加油!
的確,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慢慢成為同類的人
我認識的人當中,最正向積極的就屬老丹了!😂
光是這一點「不自覺常常看手機的習慣」, 不光是40不惑, 我覺得30歲甚至20歲都很難捨棄啊
「自律才能獲得自由」啊!好多人都成了手機的奴隸!我自己進步最多的是,現在很少滑臉書了!
泡澡的太陽-avatar-img
2021/11/22
我覺得四十歲還好耶,還是可以努力學習,至於自我的堅持我覺得反而應該繼續堅持下去,畢竟你都堅持半輩子了
我在上一篇文章也提過,同一本書,對照讀者不同的生命經驗,體悟也會有所不同。可能我一直都太過努力,甚至到差點逼死自己的地步吧!看到這兩句「不要過度學習」、「不要太過自我堅持」,心有戚戚啊!
avatar-img
林格倫生活實踐Lindgrenfan的沙龍
134會員
89內容數
分享一位城市累人在夾縫中閱讀的心得&喜歡的書摘。
2021/11/27
「暫時放下一切」是和家人朋友商討後下的重要決定,我推掉了新學期所有的演講邀約、不得已離開了我最深愛的班級,也在學校的支持下,請假半年在家休養。 而今,過了三年,回顧那段日子,很慶幸自己當初勇敢地「華麗轉身」,如今才能重拾健康和幸福。果然,「生病是一種偽裝的祝福」,這是我從這本書學到最重要的事。
Thumbnail
2021/11/27
「暫時放下一切」是和家人朋友商討後下的重要決定,我推掉了新學期所有的演講邀約、不得已離開了我最深愛的班級,也在學校的支持下,請假半年在家休養。 而今,過了三年,回顧那段日子,很慶幸自己當初勇敢地「華麗轉身」,如今才能重拾健康和幸福。果然,「生病是一種偽裝的祝福」,這是我從這本書學到最重要的事。
Thumbnail
2021/11/18
作者提到,人人都是風格獨具的好萊塢編劇,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腦海中播映自己寫的劇本,而這些無休無止意識的聲音儘管靜默,卻喋喋不休,會在私底下不斷以各種觀察、評論、分析的形式轟炸我們。蘇珊.大衛為此寫下了一個有趣的公式: 喋喋不休的內心話+雜七雜八的融合式思維+情緒感染力= 你上鉤了!
Thumbnail
2021/11/18
作者提到,人人都是風格獨具的好萊塢編劇,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腦海中播映自己寫的劇本,而這些無休無止意識的聲音儘管靜默,卻喋喋不休,會在私底下不斷以各種觀察、評論、分析的形式轟炸我們。蘇珊.大衛為此寫下了一個有趣的公式: 喋喋不休的內心話+雜七雜八的融合式思維+情緒感染力= 你上鉤了!
Thumbnail
2021/10/30
從小我就習慣獨處,剛上小一就練習自己搭公車上學、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中學時期為了學音樂,開始脫離父母的羽翼,藉由住校生活學習獨立,無數個與琴聲相伴的夜晚,讓我在孤獨中滋養了因升學壓力而逐漸乾涸的心靈。
Thumbnail
2021/10/30
從小我就習慣獨處,剛上小一就練習自己搭公車上學、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中學時期為了學音樂,開始脫離父母的羽翼,藉由住校生活學習獨立,無數個與琴聲相伴的夜晚,讓我在孤獨中滋養了因升學壓力而逐漸乾涸的心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40歲是夾心世代,為了過得更好,40歲之後請捨棄一半的事務,開始人生卸載:刪去「目前擁有的東西」,留下「對自己來說真正必要的」
Thumbnail
40歲是夾心世代,為了過得更好,40歲之後請捨棄一半的事務,開始人生卸載:刪去「目前擁有的東西」,留下「對自己來說真正必要的」
Thumbnail
擁抱你的隨心所欲,今天也要問候自己過得好不好 果敢的整理組織成長的關係,整理不必要的關係,讓自己更輕盈,顛覆我就是這種人的想法,一個人的行動、個性、才能與喜好都會經歷變化,停止去做非做不可的事,這些都是我們定義的,下意識的習慣行為。
Thumbnail
擁抱你的隨心所欲,今天也要問候自己過得好不好 果敢的整理組織成長的關係,整理不必要的關係,讓自己更輕盈,顛覆我就是這種人的想法,一個人的行動、個性、才能與喜好都會經歷變化,停止去做非做不可的事,這些都是我們定義的,下意識的習慣行為。
Thumbnail
40歲以後的中壯年,很適合閱讀這一本書。在體力、精力、智力如同負斜率曲線逐年下降時,做任何事情,都應量力而為,並思考著等為自己帶來的實質效益。 並且改變一下自己之前習慣的生活,迎接40遂以後的自己。就像是迄今仍活耀於日本足壇的名將-三浦知良,他擁有變化對應力,主要是落實在以下
Thumbnail
40歲以後的中壯年,很適合閱讀這一本書。在體力、精力、智力如同負斜率曲線逐年下降時,做任何事情,都應量力而為,並思考著等為自己帶來的實質效益。 並且改變一下自己之前習慣的生活,迎接40遂以後的自己。就像是迄今仍活耀於日本足壇的名將-三浦知良,他擁有變化對應力,主要是落實在以下
Thumbnail
說實在的,在我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裡,我經常會想:「這些觀念要是到了40歲才知道的話,這個人沒問題嗎?」基本上這本書不看也可以啦!
Thumbnail
說實在的,在我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裡,我經常會想:「這些觀念要是到了40歲才知道的話,這個人沒問題嗎?」基本上這本書不看也可以啦!
Thumbnail
是巧合?最近看到2本談論40歲的書,《為了遇見40歲更好的自己》、《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以 內政部公布「109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1.3歲來說,40歲算是過了人生的一半。
Thumbnail
是巧合?最近看到2本談論40歲的書,《為了遇見40歲更好的自己》、《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以 內政部公布「109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1.3歲來說,40歲算是過了人生的一半。
Thumbnail
要如何學會「捨棄」呢?首先,要把三十幾歲以前的「習慣」、「想法」、「興趣嗜好」、「資產」、「人際關係」和「運用時間的方式」重新整理一遍,篩選出「要的東西」(對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和「不要的東西」,最後再把「不要的東西」丟進垃圾桶。如此一來,或許就能擁有孔子所謂「四十而不惑」的自信了。
Thumbnail
要如何學會「捨棄」呢?首先,要把三十幾歲以前的「習慣」、「想法」、「興趣嗜好」、「資產」、「人際關係」和「運用時間的方式」重新整理一遍,篩選出「要的東西」(對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和「不要的東西」,最後再把「不要的東西」丟進垃圾桶。如此一來,或許就能擁有孔子所謂「四十而不惑」的自信了。
Thumbnail
首發日:2021.09.21     最後更新日:2021.09.21 作者:中谷彰宏 譯者:楊孟芳 出版日期:2012/05/228 ISBN(國際標準書號):9789862169414 作者: 本書是為了下列三種人而寫。 1.該做的事太多,無法隨心所欲的人 2.無法決定自己真正想做什麼的人
Thumbnail
首發日:2021.09.21     最後更新日:2021.09.21 作者:中谷彰宏 譯者:楊孟芳 出版日期:2012/05/228 ISBN(國際標準書號):9789862169414 作者: 本書是為了下列三種人而寫。 1.該做的事太多,無法隨心所欲的人 2.無法決定自己真正想做什麼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