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大家都在努力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會有補助嗎?我們沒用到學校的師資,不給我們補助真的不合理。

我想知道為什麼大家覺得不合理。

覺得爸媽的方式我不喜歡,所以我想改變方式,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自力更生。我不覺得家裡會有金援,而且金援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接受,就必須接受條件,拿就喪失原本離家自主的目的了。投資也是,一個出走的特殊廠商,它正在發展,但它可能違法,可能倒閉。有人會投資它嗎?而且是要集合所有人的錢,再決定投給黑森林廠商。

我認為憲法是在保障人民基本,但人民也必須遵守。實行權利及義務。我沒有按它的規範,執行義務,為何還要拿它的權利?

我一直相信,必須是互惠才能有社會,人跟人合作才是。

我的想法,可能有些單一。如果我出走,還硬是要求別人也要幫忙,就不符合我的互惠原則了。這是我的個人想法,但是我看見大部分的人都希望有補助,所以我很好奇,大家的想法。

我是以一種學習了解的心態在提問。

按著規矩走,只是為了安全。長大才發現,安全裡面是刻意營造的型態,並不符合現實的生活。我沒有在遵守社會的教育規範,我只是認為學習是長大的必須。我也不想按照規範,一切只是要保護自己,所以配合以免遭到責難而已。

除非,政府的實驗教育的計畫需要有集合個人力量,來達成教育創新的機會。

我相信按照目前的狀態繼續培養自己的小孩,是會成功輔助他發展茁壯,成為獨立自主的人。我也在這之中已收穫了有些成果。如果我的案例,是政府需要的,這時候政府付給我錢,我認為這就是合理的。只是這筆錢是以補助的名義。

如果我要走在政府規則裡,要讓孩子自學,脫離學校體制,我是不是得先證明學校體制不適任。《要評論之前要有證明。》既然要體制改變,就要提出證明。但這個證明怎麼提,才是難度。大部分的人不覺得,所以才覺得教改有毛病。所以證實了目前教改的證明,沒有足以讓所有在憲法裡的人滿意。這是不是這才是教改生病的原因?

這一切對我來說都太難了,我現在只想專心的照顧我的孩子長大。因為我認為補助之下必定會產生配套措施,而且自學難度也會跟著提高。我不想因為「補助」,讓自己的路更艱難。如果沒有紮實的自學想法及能力,面對目前正在走的法令。這絕對是不明智的做法。我知道它快到了,必須要更小心。

如何讓自己更堅強,才是真正要走的道路…

所以我看見大家很開心的說『要有補助了!』其實是很擔憂的,因為我自己的互惠原則,所以可能讓我的保護意識升高。所以我需要聽別人為什麼想要補助的看法。

這條路,社會已經走在路上。教育,必須推陳出新,教育必須符合時代需求做改變。補助只是噱頭,真正要做的是後面沒有被看見的工作。如果盲目的看見這個亮麗的招牌,走有進去會是什麼樣的摩擦出現?

既然決定,個人自學的路,就要更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哪裡。個人需要的是資訊的接收並篩選,並不只是小孩自學,而是要扭轉家長的思維,重新啟動學習的態度。

還有這個法令,所有個人自學及團體自學都能受惠嗎?還是會造成更大的反彈,教改很難了,現在又有實驗教育,教育經費有這麼龐大嗎?台灣國際力量在哪裡,有辦法創造嗎?會不會淪落泡沫的想像…

在支持之前,我想並須要有所了解,至少要知道可能會遇見的問題。在了解的前提之下,這才是真正值得開心,這才是真正的支持,而不是盲目跟風。

最終,一個健全社會必須是每個人撐起來的。

每個人都要有足夠的素養在心中萌芽。為什麼要自學?這就是答案,每個人都應該被重視,每個人的力量都是無限大。畢業了反而學的更多,不是因為有厲害的老師,而是因為察覺到自己的位置。

所以每個人必須自學,只是在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有老師有教室,還有定期評量,檢視自己的定位在哪裡。所以才選擇毫無保障的自學之路,沒有人能夠證明未來會不會因此幸福快樂。

只有離開舒適區才能夠探索,而才能夠找到自己。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蝦米的沙龍
4會員
69內容數
對書中內文有所感受並紀錄,為了幫助自己加深對於文字印象。
黃蝦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10
我聽見…後方傳來一陣陣怒吼聲。
Thumbnail
2024/06/10
我聽見…後方傳來一陣陣怒吼聲。
Thumbnail
2024/06/09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喜歡去森林裡,聽見不是人的聲音,那究竟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4/06/09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喜歡去森林裡,聽見不是人的聲音,那究竟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3/03/21
這些靠近神的故事,讓旁人能『理解』我在說什麼。
2023/03/21
這些靠近神的故事,讓旁人能『理解』我在說什麼。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最大的困難是家長認不認同,很多孩子自己想自學但是家長不認同,但是18歲之前一定要家長同意,很大的世代差異,就像用手機一樣,現在的小孩一出生就在3C時代,但家長不是這樣長大的,家長就會把自己的經驗套在小孩身上,我小時候也是這樣長大的為什麼你不可以?但是世代變化太大了不應該這樣類比。
Thumbnail
最大的困難是家長認不認同,很多孩子自己想自學但是家長不認同,但是18歲之前一定要家長同意,很大的世代差異,就像用手機一樣,現在的小孩一出生就在3C時代,但家長不是這樣長大的,家長就會把自己的經驗套在小孩身上,我小時候也是這樣長大的為什麼你不可以?但是世代變化太大了不應該這樣類比。
Thumbnail
譬喻「自學」這件事。假如爸媽對教育的方式我不喜歡,所以我想改變方式,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自力更生。我不覺得家裡會在金援,而且金援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接受,就必須接受條件,拿就喪失原本離家自主的目的了。
Thumbnail
譬喻「自學」這件事。假如爸媽對教育的方式我不喜歡,所以我想改變方式,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自力更生。我不覺得家裡會在金援,而且金援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接受,就必須接受條件,拿就喪失原本離家自主的目的了。
Thumbnail
檢我們會有補助嗎?我們沒用到學校的師資,不給我們補助真的不合理。 我想知道為什麼大家覺得不合理。 覺得爸媽的方式我不喜歡,所以我想改變方式,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自力更生。我不覺得家裡會有金援,而且金援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接受,就必須接受條件,拿就喪失原本離家自主的目的了。投資也是,一個出走的特殊廠商,
Thumbnail
檢我們會有補助嗎?我們沒用到學校的師資,不給我們補助真的不合理。 我想知道為什麼大家覺得不合理。 覺得爸媽的方式我不喜歡,所以我想改變方式,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自力更生。我不覺得家裡會有金援,而且金援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接受,就必須接受條件,拿就喪失原本離家自主的目的了。投資也是,一個出走的特殊廠商,
Thumbnail
孩子出生時,我就決定要全心全意照顧他。抱著他,喝奶,牽著他走路,喊著他記得要回家,領著他騎腳踏車,走進各式各樣的演藝會場。沒有教具、沒有托嬰、沒有幼稚園,常有人會問我,如果是這樣你不會擔心嗎?問題很多種,但都是以自己的經驗來判斷未來的不可預測,一切是空談,希望他們能「真正」的關心孩子的需求。 什麼是
Thumbnail
孩子出生時,我就決定要全心全意照顧他。抱著他,喝奶,牽著他走路,喊著他記得要回家,領著他騎腳踏車,走進各式各樣的演藝會場。沒有教具、沒有托嬰、沒有幼稚園,常有人會問我,如果是這樣你不會擔心嗎?問題很多種,但都是以自己的經驗來判斷未來的不可預測,一切是空談,希望他們能「真正」的關心孩子的需求。 什麼是
Thumbnail
如果我們不去學校,學習會是什麼樣子? 臺灣就有這麼一群學生選擇離開體制,在家自學。你肯定冒出成千上萬個問號:自學生都閒閒的待在家裡,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嗎?少了跟同儕互動的機會,人際會有困難嗎?他們可以上大學嗎?回到體制內跟不上別人怎麼辦? 這篇文章將帶你認識這另類的學習樣貌,看自學生如何離開常軌航行。
Thumbnail
如果我們不去學校,學習會是什麼樣子? 臺灣就有這麼一群學生選擇離開體制,在家自學。你肯定冒出成千上萬個問號:自學生都閒閒的待在家裡,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嗎?少了跟同儕互動的機會,人際會有困難嗎?他們可以上大學嗎?回到體制內跟不上別人怎麼辦? 這篇文章將帶你認識這另類的學習樣貌,看自學生如何離開常軌航行。
Thumbnail
這也許是最讓人掙扎到底要不要離開的地方了? 2020.4.6  如果說今天在台灣歷史的時間軸上會被畫上小圈圈做個註記或什麼的話,我好像也只能想到清明連假剛結束,明明已經籠罩在新冠肺炎的恐慌下一堆人還在放假到處趴趴走以至於大家更恐慌、政府不斷發細胞簡訊提醒自主健康管理、新聞聳動的強調接下來又創新一波疫
Thumbnail
這也許是最讓人掙扎到底要不要離開的地方了? 2020.4.6  如果說今天在台灣歷史的時間軸上會被畫上小圈圈做個註記或什麼的話,我好像也只能想到清明連假剛結束,明明已經籠罩在新冠肺炎的恐慌下一堆人還在放假到處趴趴走以至於大家更恐慌、政府不斷發細胞簡訊提醒自主健康管理、新聞聳動的強調接下來又創新一波疫
Thumbnail
自學雖然是你家的事,你的孩子卻不是你的孩子。面向狂傲不驥的自由的挑釁,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不要乖順地步入那良夜。請不要辜負孩子對爸媽的信任,辜負這自學的大好青春。
Thumbnail
自學雖然是你家的事,你的孩子卻不是你的孩子。面向狂傲不驥的自由的挑釁,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不要乖順地步入那良夜。請不要辜負孩子對爸媽的信任,辜負這自學的大好青春。
Thumbnail
可喜的是,不論是那一類型的自學家長,都不願輕易將學習問題單獨丢給學校解決,也就是家長堅定的擔當起求生、求知、求解的自學榜樣,所以孩子可從爸媽的身教中得到自學的最佳示範,爸媽則是因材施教,是為孩子制定最適性學習計畫的執行教練,親子一同從困頓中,逐漸釐清對教育、對未來的想像。
Thumbnail
可喜的是,不論是那一類型的自學家長,都不願輕易將學習問題單獨丢給學校解決,也就是家長堅定的擔當起求生、求知、求解的自學榜樣,所以孩子可從爸媽的身教中得到自學的最佳示範,爸媽則是因材施教,是為孩子制定最適性學習計畫的執行教練,親子一同從困頓中,逐漸釐清對教育、對未來的想像。
Thumbnail
我所認識的自學生多半不是天才資優生,也不是需要補救教學的孩子,而是他們的父母選擇了這條非常適性發展的道路,因而只好捨棄學校教育。若不是朝向這樣的信念前進,誰會想要這麼自找麻煩的花錢、花時間把孩子帶在身邊自己教呢?
Thumbnail
我所認識的自學生多半不是天才資優生,也不是需要補救教學的孩子,而是他們的父母選擇了這條非常適性發展的道路,因而只好捨棄學校教育。若不是朝向這樣的信念前進,誰會想要這麼自找麻煩的花錢、花時間把孩子帶在身邊自己教呢?
Thumbnail
我們總共提出過三次自學申請,每次都會遇到同一位委員的「指教」,到後來甚至明白的告訴我們,國小、國中自學也就罷了,到高中就要回學校玩真的了⋯他的意思是說,國中小的自學都是玩假的嗎?
Thumbnail
我們總共提出過三次自學申請,每次都會遇到同一位委員的「指教」,到後來甚至明白的告訴我們,國小、國中自學也就罷了,到高中就要回學校玩真的了⋯他的意思是說,國中小的自學都是玩假的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