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學之前--自學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一段時間,我都以為自學是親子一同踏上尋找天賦的旅程,爸媽必須拋開從小受教的經驗,重新學習幫助孩子找到適合學習的方法,也就是學習如何學習。
但我們做了些什麼,總不免發現自己的作為已經干擾了學習的進行,實際上,孩子若是真的進入學習狀態,似乎也不需要人幫忙了,這讓我感到困惑,爸爸卻很肯定這樣的結果,決定不再教孩子學東西,確定自在學堂就是讓孩子自己學的計畫。
這些年來,我並不是沒有懷疑,也覺得這樣會不會太放任、太沒有計畫啦?然而爸爸一直都是很篤定的操盤,只要孩子做好必修的課程,其它時間都是自主運用。這樣的生活,實在是好自在呀~
直到孩子也到了分享自學經驗的時候,孩子說:「自學是一種制度,是學生可以選擇要不要學、學什麼、跟誰學的自由。」我才恍然大悟⋯
是啊,申請自學七年後的今天,我會不假思索的回答,「自學,就是一場完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實驗。自學,就是關於自由的學習,思考如何才能人人平等,實踐真正的自由。自學,是一個人向外、也向內,為得到自由不斷的詰問。」
相對於學校完全安排好的課程進度,自學生就像是時間的暴發戶,漫溢的時間在手,他會是珍惜生命實現夢想,還是會難逃人性的弱點,揮霍了大好青春,辜負了自由呢?
我們的實驗看到孩子天真的走向自由,有與之和諧共處的純粹,也有與之為敵的抗爭,更有與之失衡的逃避;尤其是從來都受到學校上課節奏制約的姊姊,九年級才開始自學,要能掌握突然湧現的時間金幣,的確是一個劇烈的轉變與誘惑。
所以每當人們提到進入實驗教育的排毒期,我們都會心地把眉頭一皺,感同身受。但排毒期究竟是在排什麼毒呢?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失去後重返自由的考驗。
也許有些爸媽會認為,孩子年紀還小,長大之後才能發展成熟,具有足夠的自制能力。我們的感覺倒是比較支持自由人格是習慣的養成,就跟肚子餓要吃飯一樣,吃飽了就不會再吵著要更多。被抽離自由的病態呈現的第一個問題不是放縱,反而會是迷惑:孩子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不是餓了,也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吃飽,也許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卻不敢肯定自己想要什麼,聽起來真是很荒謬,到高中、大學卻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也被迫在進入成年定義之前快速進行自我探索,實在是太勉強彼此,有很多孩子也會因此逃離學習、親子關係和成人世界的責任,變成繭居一族。
自制力的魔鬼細節除了主體意識的覺醒,還有學習品味的層次,以及病態心理的依賴現象。品味關係銜接學科能力的基礎,病態心理則是逃避自由,失去自主權的成癮現象。
歷史告訴我們,自由人並不是隨波逐流的放任不管,而是必須積極入世的向自由爭鬥,不斷向內在價值詰問的過程。我們的自學也就是在孩子的自覺和爸媽的權衡取捨之間,找尋一個變動的平衡,找尋一個以誠實學習、踏實過日子為磚石所構築的安心。
那麼,天賦自會在其中澄澈浮現,學習動機自會隨之伴生,學習方法自會隨之量身打造,學習資源是因人成事,學習效益極大化是可預見的結果。有趣的是,這樣的發展順位似乎跟計畫式的教與學正好相反,是我們特別需要提醒大家思考的問題。
爸媽在規範與放任之間要先補修學分,在兒童人權與天賦自由的功課要先做好,理性與感性的理想才能兩全其美。所想跟所做的事情若總是背道而馳,將會很難走到想去的地方。
自學雖然是你家的事,你的孩子卻不是你的孩子。面向狂傲不驥的自由的挑釁,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不要乖順地步入那良夜。請不要辜負孩子對爸媽的信任,辜負這自學的大好青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1會員
5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翠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爸媽以為讓孩子放在劣質的環境,可以訓練他們的耐受力,卻沒有想過,一個從未呼吸過新鮮空氣的孩子,只有永遠喪失健康的身心,而不能判別什麼是「正常」的環境品質,以及安心可信賴的人際互動。
這個社會對個人的選擇總是有很多不同的意見,無論這些意見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善意,基本上我們都會藉著這樣一個旁觀的角度,藉著這樣一面反省的鏡子,或多或少意識到我們在別人眼中的樣子,也許會採取微調修正,也許反而更加信心堅定,在穩定中保持自學的彈性
可喜的是,不論是那一類型的自學家長,都不願輕易將學習問題單獨丢給學校解決,也就是家長堅定的擔當起求生、求知、求解的自學榜樣,所以孩子可從爸媽的身教中得到自學的最佳示範,爸媽則是因材施教,是為孩子制定最適性學習計畫的執行教練,親子一同從困頓中,逐漸釐清對教育、對未來的想像。
我所認識的自學生多半不是天才資優生,也不是需要補救教學的孩子,而是他們的父母選擇了這條非常適性發展的道路,因而只好捨棄學校教育。若不是朝向這樣的信念前進,誰會想要這麼自找麻煩的花錢、花時間把孩子帶在身邊自己教呢?
按照我們的觀察,自學生所做的,既不是「有紀律的規劃」,也不是「天賦的大爆發」,而是比較像「邏輯性的學習科學」。
在實驗教育過程中,孩子讓我們學習到,原來揪課是最沒有效率的學習方法。許多爸媽一開始都會熱心奔走揪團,共組讀書會,最後卻因為小孩的時間、興趣、認同漸漸失去交集,最後常不了了之。
爸媽以為讓孩子放在劣質的環境,可以訓練他們的耐受力,卻沒有想過,一個從未呼吸過新鮮空氣的孩子,只有永遠喪失健康的身心,而不能判別什麼是「正常」的環境品質,以及安心可信賴的人際互動。
這個社會對個人的選擇總是有很多不同的意見,無論這些意見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善意,基本上我們都會藉著這樣一個旁觀的角度,藉著這樣一面反省的鏡子,或多或少意識到我們在別人眼中的樣子,也許會採取微調修正,也許反而更加信心堅定,在穩定中保持自學的彈性
可喜的是,不論是那一類型的自學家長,都不願輕易將學習問題單獨丢給學校解決,也就是家長堅定的擔當起求生、求知、求解的自學榜樣,所以孩子可從爸媽的身教中得到自學的最佳示範,爸媽則是因材施教,是為孩子制定最適性學習計畫的執行教練,親子一同從困頓中,逐漸釐清對教育、對未來的想像。
我所認識的自學生多半不是天才資優生,也不是需要補救教學的孩子,而是他們的父母選擇了這條非常適性發展的道路,因而只好捨棄學校教育。若不是朝向這樣的信念前進,誰會想要這麼自找麻煩的花錢、花時間把孩子帶在身邊自己教呢?
按照我們的觀察,自學生所做的,既不是「有紀律的規劃」,也不是「天賦的大爆發」,而是比較像「邏輯性的學習科學」。
在實驗教育過程中,孩子讓我們學習到,原來揪課是最沒有效率的學習方法。許多爸媽一開始都會熱心奔走揪團,共組讀書會,最後卻因為小孩的時間、興趣、認同漸漸失去交集,最後常不了了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活動邀請曾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透過分享個人故事,讓大家瞭解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真實面貌,並激發對自學的興趣。參與者可自由設定標題,探討為何選擇實驗教育、學習資源的尋找、當前學習內容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自學人的經歷透過文章與他人分享,並提升對自學的認識。
Thumbnail
你想申請自學卻無從下手嗎?沒關係由我這個在家自學生手把手教你(聽起來好像推銷喔XD),棕枝想申請自學我們需要來了解自學是什麼?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越來越覺得「自主學習」這個說法很奇怪。 每一種學習都是「自主」的,因為學習者如果不願意,再怎麼強迫都學習不來的。而意願絕對都是「自主」的,自己決定的。 從瑟谷模式教育,到夏山學校,到蒙特梭利,在在都顯示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跟教導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有信任關係,才有可能去聆聽對方想說什麼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對於孩子的學習態度,你是否曾感到無助?現代家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完成功課,培養自律與責任感。 不妨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出發,當孩子滿懷熱情想要創造某個東西時,你會怎麼做?透過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我們可以啟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這不僅關乎功課的完成,更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真的放手讓孩子自主決定,這種主動性是有效學習的基礎,尤其孩子中學到大學這個階段,真的是成長學習最迅速的時候,只要有動機,在各個方面進步的速度是令人吃驚的,從一次次的旅行中,看到孩子的成長,我們也就放心讓孩子單飛了!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活動邀請曾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透過分享個人故事,讓大家瞭解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真實面貌,並激發對自學的興趣。參與者可自由設定標題,探討為何選擇實驗教育、學習資源的尋找、當前學習內容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自學人的經歷透過文章與他人分享,並提升對自學的認識。
Thumbnail
你想申請自學卻無從下手嗎?沒關係由我這個在家自學生手把手教你(聽起來好像推銷喔XD),棕枝想申請自學我們需要來了解自學是什麼?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越來越覺得「自主學習」這個說法很奇怪。 每一種學習都是「自主」的,因為學習者如果不願意,再怎麼強迫都學習不來的。而意願絕對都是「自主」的,自己決定的。 從瑟谷模式教育,到夏山學校,到蒙特梭利,在在都顯示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跟教導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有信任關係,才有可能去聆聽對方想說什麼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對於孩子的學習態度,你是否曾感到無助?現代家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完成功課,培養自律與責任感。 不妨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出發,當孩子滿懷熱情想要創造某個東西時,你會怎麼做?透過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我們可以啟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這不僅關乎功課的完成,更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真的放手讓孩子自主決定,這種主動性是有效學習的基礎,尤其孩子中學到大學這個階段,真的是成長學習最迅速的時候,只要有動機,在各個方面進步的速度是令人吃驚的,從一次次的旅行中,看到孩子的成長,我們也就放心讓孩子單飛了!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