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留給後人,尤其是讀書人最大的精神遺產。在對抗異族入侵的抗爭中,能激發民族的血性一致對外,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視死如歸,朝代容有更替,但民族之魂不死,終能屢仆屢起,再造宏圖。南宋末年,北元勢大,南宋一心偏安東南,權臣體察上意,朝野瀰漫失敗投降主義,無心抗敵,局勢益形糜爛,只留一個孤臣,自組義軍,苦苦獨撐大局,文天祥在此風雨飄搖,巍巍將傾之際,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分別寫下很多可歌可泣的詩歌,其中之一,臨江軍,為抗元前線,也是三國周瑜墓葬之地,臨景憑弔,撫今追昔,滿眼盡是南渡貪生怕死的臣民,能奮起抗敵者幾人?嘆周郎何在?也不禁英雄氣短,潸然而淚下!
閩南語時間:傖人:北方人倉皇南逃,避難江東,為江東士族所不齒,言語之間,難免出現譏諷之詞,謂其為『傖父』,『傖人』,『傖鬼』,傖ㄘㄤ,為粗鄙之意,另一個深沈的意思是怯懦,無膽之人。ㄘㄩㄥ tshong為文音,白音是ㄘㄥtshng,第二個白音是sng,台語說,『你這個人若會遮凍霜 lí tsí ê lâng ná è tsia̍h tàng sng!』,這字『霜』應該是『傖』,第三個白音是song5,台語說:『你愈妝愈song5』,這字song5,就是『傖』字,教典用『倯』,意思是懶,或愚蠢,跟鄙俗的意思有些差異,不盡相符,況且找不到書證,而這個『傖』字的書證就在古籍與詩詞上,世說新語是一本記錄南北朝時期,時人的言志小說,裡面有大量的口語,包括『傖父』,『傖人』等。我依稀記得小時候要揶揄某人,會在形容詞後面接一個『伯』,譬如愚笨,粗俗,會在背後說,『啊,就是彼個song5 伯啊』,某伯,某伯的叫。『伯』的發音是peh,『父』的發音是pe7,有沒有這個可能就是『傖父』的發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