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男不女到彼岸》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2021年度製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地點:正港小劇場
時間:2021-11-07 14:30
推薦度:★★★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nsysu.TA.performance)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nsysu.TA.performance)

這是老師們野心太大、遠大於其掌控能力,學生還沒有準備好、無法完全體會以至無法到位呈現,而有太多遺憾的一齣年度製作。

我以為學期呈現的目的,是學生將其所學運用於製作上,利用呈現的過程實踐所學。以教育輔導的觀點切入,可歸類於形成性評量或診斷性評量;評量結果是否具參考價值,常常取決於評量題目,而題目怎麼出,則是教育者該思考的問題。

劇本改編的宏大野望

以《不男不女到彼岸》的戲劇構作與劇本翻譯改寫許仁豪老師於節目單中的說明,可知原著劇本《泰瑞西亞斯的乳房》係超現實主義戲劇的開山之作,演出的次數卻不多「我想是挑戰太大,難度不小」,他同時自述翻譯時深感「其文字邏輯跳躍、意象構築繁複,場景破碎而且人物誇張不寫實」。為什麼堅持挑如此困難的劇本,連老師本人在翻譯的過程中都深覺困難重重的劇本,作為學期製作的「題目」讓學生來執行?

原著劇本屬超現實主義已經困難重重,許仁豪老師又加以改編「擴寫第一幕導演獨白,讓戲中戲的設計更為立體、更能產生後設戲劇的反身性思考空間」,時空由一戰改為當代,綜合歌唱與舞蹈,劇名改為《不男不女到彼岸》企圖把男女二元擴化為性別多元......難道不會野心過大、不知取捨嗎?

導演與導演組的責任

真正演出的劇本,並非許仁豪老師翻譯暨改編的版本,其後又經過導演組、郭翊樺及演員集體相當幅度的刪修,達「集體創作」的程度。劇本每經更動,常見主題偏移及複雜化的問題,多次更動又集體創作,除非有強而有力的導演或編劇介入收束、去蕪存菁、重新明確主軸,否則內容發散、失去重心在所難免。

由最終呈現的劇本:無論是妻子脫掉乳房、丈夫穿上乳房並且生了四萬個嬰兒,男警察追求有乳房並生育小孩的丈夫,或是劇末丈夫向妻子抗議其變成男性之後行事做風和其他男性並無不同,終究都只有男女二元的聲音,看不到任何亦男亦女,亦不見哪一個不男不女,題目為《不男不女到彼岸》,而「不男不女」只是一個出現在劇末歌曲《謝幕曲》中,再也找不到其他關聯,顯然在「集體創作」的過程中跑題了,而導演何怡璉老師不覺得/沒發現跑題,或是無力收束主軸回到「更名為《不男不女到彼岸》是想擴化《泰瑞西亞斯的乳房》的性別範圍」的初衷。

影像設計與音樂設計的功課

另外,開演前的影像設計,將眼睛投影在白氣球上,或是背景網幕上投影圓形圖樣內含一隻眼睛,這些畫面與Tony Oursler的作品《Obscura》重疊性真的太高了。縱使本劇中還有其他眼睛的形像,劇中的眼睛應該指涉劇中劇的劇場觀眾或網路上眾鄉民的窺伺及網軍的刺探,以影像投影來呈現他人眼光、偷窺或逼視,絕對不只一種方法,如此相似近乎抄襲,又未於節目單中進行致敬語句或說明挪用理由,十分不適當。而導演及導演組應該發現此一爭議,並且避免之。

再說劇中穿插多首歌曲的部分。宋詞、元曲、戲曲皆講究平仄,且唱唸速度緩慢,皆指向中文的特色:以字形承戴意涵,同音或發音相近的字詞極多,且每個字都是單音,因此不合平仄則發音不正常,又連串字詞發音時間過短將難以分辨詞語內容,聽者容易誤解或聽不懂詞句的意義。西樂或流行歌的歌詞脫離了平仄的規則,當節奏過快,歌詞又不夠口語,很容易讓聽眾聽不懂演唱者到底在唱什麼。編劇、導演及音樂設計諸位老師們,對中文歌曲的邊界與極限顯然不了解,因此《不男不女到彼岸》內的每首歌,若未曾預先讀過歌詞,現場又沒有字幕,泰半不清楚演員唱了些什麼。

演員的口條與發聲練習

畢竟是劇場藝術系的年度呈現。當老師們選了太過複雜的劇本,參與演出的學生演員像沒有靈魂的等身人偶,在對的時間說出對的臺詞擺出對的姿態,而不是體會劇本核心沉入角色進行演出,似乎在所難免。 當老師們對於中文的特色與邊界不理解,面對參與演出的學生演員發聲方式不當(說臺詞不當發聲以致聲音過小,唱歌時不當發聲、合唱時有兩三種發聲方式)、口條不佳(以平日口語對話的語速說臺詞)種種基本功待加強的狀況,也比較能包容學生就是還在學、需要發現缺失加以補強的一群人。更別說對學生演員對觀眾狂丟硬質塑膠球,完全不曾想過被砸到有多痛、打到眼睛多危險(現場真的有觀眾被球砸到)。老師如果沒有相關安全意識,學生當然也不會有。

看得正巧是《不男不女到彼岸》最後一場實體演出。當本戲最終《謝幕曲》音樂響起,臺上所有演員發自內心地開心歡唱。我想所有演職員都鬆了一口氣。我也鬆了一口氣。

----------

出品人:鄭英耀、賴錫三
製作人:陳尚盈、王璦玲
執行製作:董立淇、陳霈蔓
導演:何怡璉
助理導演:唐英哲
導演助理:羅蕙心、林宸安
原著劇本:《Les Mamelles de Tirésias/泰瑞西亞斯的乳房》Guillaume Apollinaire/紀堯姆.阿波里奈爾,1917
戲劇構作與劇本翻譯改寫:許仁豪
演出劇本定稿:許仁豪、何怡璉、導演組、郭翊樺及演員集體創作
舞台與道具設計:曾景濱
舞台道具執行與技術協力:高健鈞
舞台技術人員:祈浩
舞台組:郭又甄、蕭如晴、周禹穠、林子衿、易維萱、黃東權、曾睿亭
肢體設計:周怡
肢體組:林右蕎
服裝設計:吳怡瑱
髮妝設計:鄧雅云
服化組:詹詠甯、葉芷廷、侯嘉玫、趙開雲、沈培恩
影像設計:陳昱榮
影像組:蔡沛庭
音樂設計:劉芳一、何承恩
音響技術統籌與執行:黃尉育
音樂執行:袁暟霖
音樂組:劉昀昀
燈光設計:宋永鴻
燈光技術指導:廖書毅
燈光技術人員:林世杰
燈光組:陳巧容、林禎妤、鍾承澔、蔡瓈萱
視覺設計:古翔宇、陳韻筑 (GHYZ design studio®)
平面組:陳怡君
舞台監督:陸秀儀
舞監組:張語玲、王穎蓁、鍾承紘、張家綾
製作統籌:楊季淑
製作統籌組:陶曉慧
技術指導:周志瑋
技術指導組:宋珮瑄
演出錄影:李昆晏
行政協力:鍾宜春、張菁菁
行政組:林榆芮、黃莉芸
攝影組:劉敬恩、凌子皓
演員:劉欽哲、張玉東、郭信亨、黃喬妮、駱依辰、桂榮呈、鄭祺耀、李柏毅、曾陳箴、劉俊宏、鄭凱瀚、吳書媛(依出場序)
特別感謝:郭翊樺、藍念初、943人聲小劇場、二鋒裝潢有限公司李慶賢、陳江章文化基金會、慶三堂印刷廠有限公司、正修科技大學化妝品與時尚彩妝系李永中系主任、正修科技大學化妝品與時尚彩妝系賴文櫻助理教授、李亭蓁、杜洪嫣、卓佳欣、張元瀚、馮金鳳、黃姿媚、黃筱君、廖予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lvis Lin-avatar-img
2022/10/04
劇名也太有趣了吧!
justone獨-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0/04
劇名還滿不符實的。
寫得好棒好深入!
justone獨-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1/08
謝謝(羞)
avatar-img
justone獨的沙龍
117會員
215內容數
最近看了哪些戲?參觀了哪些展覽?分享你的想法吧!
justone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2
推薦度:★★★★熱門的議題,熟悉易懂的劇情與反轉、出人意表的劇情相互交織,拉高觀眾的接受度。
Thumbnail
2025/03/12
推薦度:★★★★熱門的議題,熟悉易懂的劇情與反轉、出人意表的劇情相互交織,拉高觀眾的接受度。
Thumbnail
2024/10/10
推薦度:★★★☆無明確的情節邏輯線,各個橋段沒有關聯性,情緒起伏安排也十分跳躍鬆散,絕不緊湊。透過置物櫃組織數段時空各異的故事是唯一的亮點。
Thumbnail
2024/10/10
推薦度:★★★☆無明確的情節邏輯線,各個橋段沒有關聯性,情緒起伏安排也十分跳躍鬆散,絕不緊湊。透過置物櫃組織數段時空各異的故事是唯一的亮點。
Thumbnail
2024/06/28
推薦度:★★★九分話唬爛,只有在最關鍵的一分資訊摻入個人記憶、內心獨白、家庭故事、私密歷史、自我認同,是不是揭露自我的好方法呢?依複象公場《打人的狗》看來,應該不是。
Thumbnail
2024/06/28
推薦度:★★★九分話唬爛,只有在最關鍵的一分資訊摻入個人記憶、內心獨白、家庭故事、私密歷史、自我認同,是不是揭露自我的好方法呢?依複象公場《打人的狗》看來,應該不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推薦度:★★★☆參與本戲製作的學生顯然求好心切,拼盡全力,卻也給人用力過頭之感。
Thumbnail
推薦度:★★★☆參與本戲製作的學生顯然求好心切,拼盡全力,卻也給人用力過頭之感。
Thumbnail
推薦度:★★★★☆2500年前四十不惑,對比21世紀四十不立,場上每位40歲男子都成為不想交作業的老男孩,還沒想過長大卻已初現老態。
Thumbnail
推薦度:★★★★☆2500年前四十不惑,對比21世紀四十不立,場上每位40歲男子都成為不想交作業的老男孩,還沒想過長大卻已初現老態。
Thumbnail
台劇(2021),共十集。 一個有黑暗過去的推拿師,一個有家庭陰影的諮商師,幾個年輕人面臨著房子強迫被拆除。 這部果然是我會看的題材(誤。 應該沒有人是完整的吧。 與家人不親密的情感,那些對話、那些動作都好熟悉喔。 人在這個世界上到底要的是什麼呢?隱藏在表面下的都是些什麼呢?這應該沒有標準答案吧,畢
Thumbnail
台劇(2021),共十集。 一個有黑暗過去的推拿師,一個有家庭陰影的諮商師,幾個年輕人面臨著房子強迫被拆除。 這部果然是我會看的題材(誤。 應該沒有人是完整的吧。 與家人不親密的情感,那些對話、那些動作都好熟悉喔。 人在這個世界上到底要的是什麼呢?隱藏在表面下的都是些什麼呢?這應該沒有標準答案吧,畢
Thumbnail
創作載體改變的時候,創作者會經歷什麼?這是高雄文學館第一次嘗試文學改編,選擇了高雄作家沈信宏老師的作品,並且先由在地青年劇團 Ben&Judy表演實驗坊負責讀劇演出演員甄選。抵達這個系列最後的一場讀劇演出之前,讓我們從文學改編的契機說起......
Thumbnail
創作載體改變的時候,創作者會經歷什麼?這是高雄文學館第一次嘗試文學改編,選擇了高雄作家沈信宏老師的作品,並且先由在地青年劇團 Ben&Judy表演實驗坊負責讀劇演出演員甄選。抵達這個系列最後的一場讀劇演出之前,讓我們從文學改編的契機說起......
Thumbnail
今年總計觀賞了17部表演藝術作品,除了舞臺劇、音樂劇、傳統戲曲、舞蹈劇場以外,還有沉浸式娛樂、跨領域製作、互動式劇場及脫口秀演出,算是近年來,涉獵較廣的一年。當然,想必是無法在有限的篇幅內,將17部作品全都詳細回顧一遍。所以大致揀選了幾個面向來和大家聊聊,我在今年看到的精彩好戲,到底都有哪些!?
Thumbnail
今年總計觀賞了17部表演藝術作品,除了舞臺劇、音樂劇、傳統戲曲、舞蹈劇場以外,還有沉浸式娛樂、跨領域製作、互動式劇場及脫口秀演出,算是近年來,涉獵較廣的一年。當然,想必是無法在有限的篇幅內,將17部作品全都詳細回顧一遍。所以大致揀選了幾個面向來和大家聊聊,我在今年看到的精彩好戲,到底都有哪些!?
Thumbnail
✸✸✸以下有雷✸✸✸ ✸✸✸轟隆轟隆✸✸✸ ✸✸✸轟隆轟隆✸✸✸ ▻ 交作業囉!剩你還沒交喔!◅ 一開始是看志祺七七的影片介紹,而後被這齣劇的簡介內容燒到。 內容講述一群40歲左右的大叔與他們的幹話們,身為生理女且未滿30歲的我會跟這齣劇有共鳴嗎?這是我看劇前的疑惑。然而看劇的途中,我卻有兩次哭到喘
Thumbnail
✸✸✸以下有雷✸✸✸ ✸✸✸轟隆轟隆✸✸✸ ✸✸✸轟隆轟隆✸✸✸ ▻ 交作業囉!剩你還沒交喔!◅ 一開始是看志祺七七的影片介紹,而後被這齣劇的簡介內容燒到。 內容講述一群40歲左右的大叔與他們的幹話們,身為生理女且未滿30歲的我會跟這齣劇有共鳴嗎?這是我看劇前的疑惑。然而看劇的途中,我卻有兩次哭到喘
Thumbnail
推薦度:★★★這是老師們野心太大、遠大於其掌控能力,學生還沒有準備好、無法完全體會以至無法到位呈現,而有太多遺憾的一齣年度製作。
Thumbnail
推薦度:★★★這是老師們野心太大、遠大於其掌控能力,學生還沒有準備好、無法完全體會以至無法到位呈現,而有太多遺憾的一齣年度製作。
Thumbnail
2021金馬影展閉幕片《青春弒戀》是導演何蔚庭的作品,以網路VR為題材,是對未來「元宇宙」的一點想像,多視角敘事別出心裁,電影試圖去打造一個變態的愛,只可惜不太成功,細究背後原因這部片匯集了諸多台灣影視作品常有的問題,在角色塑造、配樂、對白上都不甚完整,情節Bug顯得粗糙,成為一部令人失望的負面教材
Thumbnail
2021金馬影展閉幕片《青春弒戀》是導演何蔚庭的作品,以網路VR為題材,是對未來「元宇宙」的一點想像,多視角敘事別出心裁,電影試圖去打造一個變態的愛,只可惜不太成功,細究背後原因這部片匯集了諸多台灣影視作品常有的問題,在角色塑造、配樂、對白上都不甚完整,情節Bug顯得粗糙,成為一部令人失望的負面教材
Thumbnail
排練與正式演出界線的模糊,並和劇情互為內外,所提醒的,回到身為「一個人」的真實:社會跟家庭成為某種「虛擬」關係的個體看待世界的方式,以至於《歡樂時光》法庭場中那樣排演感的荒謬,與可笑地對現實的「出戲感」,這樣具有某種解放意圖。
Thumbnail
排練與正式演出界線的模糊,並和劇情互為內外,所提醒的,回到身為「一個人」的真實:社會跟家庭成為某種「虛擬」關係的個體看待世界的方式,以至於《歡樂時光》法庭場中那樣排演感的荒謬,與可笑地對現實的「出戲感」,這樣具有某種解放意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