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改編】讀劇演出|目前狀況不宜脫身|沈信宏V.S楊馨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創作載體改變的時候,創作者會經歷什麼?

抵達這個系列最後的一場讀劇演出之前,讓我們從文學改編的契機說起。

對於一位純文字的創作者而言,最初的慾望是什麼?他為什麼要嘗試改編?在這個系列中,沈信宏親自對學員們揭露他書寫的問題意識:「我想知道,這樣處境的女性,為何選擇不離開?」從《雲端的丈夫》、《歡迎來我家》到《成為男人的方法》,一道關於自身性別建構與認同的軌跡就這樣畫成了。他是如此疑惑,卻又註定無法知道答案,這成為一種無限逼近說服,卻又沒有絕對目的的質問。

在這個過程中,當沈信宏以第一人稱書寫女性角色的時候,許多讀者讀到文字,甚至認為是女性所書寫。然而,即便作者成功對這個世界發射一個完整的訊號,創作者並不是解答之人,他只是在不知不覺中,邀請所有的讀者一起來理解、參與他的問題。

那麼,我們又會觸及到一個問題,他邀請的對象是誰?

沈信宏〈兩個女人的故事〉中凝聚了這種性別議題的能量,其中,對於愛好文字的讀者,應當滿意於文字帶來的成果,所以,一般讀者對於改編不同的形式,並不會有期待,但是對於議題,可能會觸動,甚至也許,會有動怒的讀者(無論是哪個方向)。在高雄文學館的媒合下,本來就喜愛文學閱讀的楊馨媛,是從這時進場。楊馨媛本來就是一位文學閱讀的愛好者,同時,她對於自己作為女性的狀態和樣貌,也有意識的觀察和產生掙扎。

過去,編導楊馨媛因為閱讀文學作品,在腦中擷取和創造的那些畫面,或許正是促使她成為劇場工作者的原因,而又是在她獲得可以運用的劇場資源之後,才終於透過累積的創作能量,嘗試轉化她曾經感知的文學。楊馨媛當然也持續發展自己原創的劇本作品,但她心中也埋藏改編文學作品成為劇場演出的渴望。而〈兩個女人的故事〉的議題性,就同時從兩邊包抄。這個過程中,她很清楚知道這次的目標,並不是以〈兩個女人的故事〉為靈感,而是要讓這個作品在轉換過程中,可以讓大家得到某種共通的體會。

raw-image

文學改編,應該要為載體轉換時的美感再現服務嗎?透過異位性對話系列,我們確知並非僅有一種改編方向。這一次,我們要嘗試的不僅是,讓體驗的對象,從文學讀者,成為戲劇觀眾,也想讓這整個過程,成為一個在地的事件。

高雄文學館想推動「文學的地方想像」,如何用文學,帶動創作的可能性,並且凝聚有著共同想像的群眾,一起期待某種實驗能夠發生,就是關於這件事。於是,本次企劃,除了演出,先安排了小說和劇本創作者,將改編作品成為劇本的過程,設計成體驗工作坊。希望透過這個前置作業,讓參與的人,包含,卻不僅止於純粹觀眾身份。

raw-image
當文學在不同載體間變形,我們會獲得什麼體驗?

於是,高雄文學館先邀請文學創作者和劇場創作者,將這樣的體驗轉換成連貫的書寫工作坊,到最後的讀劇演出,這就是「目前狀況不宜脫身」全系列的樣貌。從經驗書寫到小說創作,從原文的解讀,到如何不偏移核心的創造一個與小說不同的工作場景。為了打造能夠為劇場所用的劇本,編劇將學習為「可以被演出的劇本」負起責任,了解解劇場中接力的創作過程。

「什麼是可以被演出的劇本?」

劇本和小說不同,比起背景的鋪墊、氛圍的營造,更需要把主要概念題取出來,從數個不同的時間地點揀選具代表性,將之壓縮在一個時空裡面、用最重要的角色、最關鍵的對話來進行。對於沈信宏老師而言,小說創作,尤其是以自身的問題意識進行挖掘,最困擾的事情就是「繁瑣」。因此,創作就像是帶著問題過日子,透過問題的篩網,收集更多日常的細節,再將這些細節,全部用以對最核心的角色提出疑問。

而對於編劇楊馨媛來說,基礎劇本形式,除了需要關注的是對話的目的和功能。文學改編的初學者很快會發現,小說原作蘊含的議題是很豐富的,場景也會自由的不斷跳躍。但是,這個篩選過程,不同於小說創作者是從「繁瑣」的日常中滔金,編劇從原文,要找到可以串起所有細節的關鍵場景。也就是說,人物每次吵架、每次對話、每個情緒,都有它相似的地方,我們需要呈現的是最「關鍵」的那一次,讓人們可以想像它反覆在不同的情境底下持續發生。

所以從原作改編時,楊馨媛建議初階劇本書寫的學員,在小說諸多片段中,選擇跟自身生命經驗最有呼應的事情來作嘗試。一齣戲,不一定要完全再現小說中出現的每一個場景,選擇最有感覺的事件,可以集中,使得身為讀者,挖掘到的議題,能夠更聚焦、更清晰。只不過,這樣一來,就出現文學改編的第一個差距,也就是,編劇和原作者會選擇的關鍵場景,以及讀者心目中的關鍵,不一定會完全重疊。

不過,對於帶領進階劇本書寫工作坊的朱賢哲來說,他提供的是對於劇場「開放」的觀念,創作是相對自由的一件事、戲劇更是共同創作的組成,所以他更希望帶著大家發現,透過討論、透過共同工作,我們是如何處理創作過程中的疑難雜症。

raw-image
raw-image

書寫工作坊之後,透過讀劇演出,學員們,或者觀眾們,則看見專業編劇在確實和原作者工作過後,磨合的成果,回味原作和劇本的差距,也許就更能拆解楊馨媛的編導作品如何成形!而對於議題感興趣的部份參與者,也期待這段穿梭不同載體之間的嘗試,文學閱讀、書寫創作、讀劇體驗,可以真的帶來描述困境的勇氣,透過進出不同載體的能力,辨認自己正身處怎樣的「舞台」,即使不能脫身,文學賦予我們描繪「目前狀況」的能力。

讀劇演出,作為強化劇本文字的呈現形式.....

這是高雄文學館第一次嘗試文學改編,選擇了高雄作家沈信宏老師的作品,並且先由在地青年劇團 Ben&Judy表演實驗坊負責讀演員甄選。結果,剛好本次錄取的讀劇演員,都是來自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的戲劇青年。

raw-image

不同於2020年參與「源紀百載」系列的紀實劇本工作坊、三場前導讀劇演出,以及最後評選學員作品於空間劇場呈現,當時的目標是在地文獻如何結合生命經驗;「目前狀況不宜脫身」系列的學員,同樣經歷三場次工作坊,但體驗過程,想做到的是讓學員重新審視形塑自己的日常,進而對作品的議題產生共鳴。

導演視角:演出空間、讀劇形式和演員的運用?

本場劇演出的空間,選在高雄文學館二樓文學沙龍。

不同於平常舉辦大型活動的空間使用方位,導演楊馨媛沒有使用文學沙龍的投影幕、書牆當作背景,而是採取和高雄文學館建築平行的方向,以兩側對稱的方式,將高雄文學典藏圖書室的門口作為舞台背景。文學沙龍中六座移動書櫃,集中在文學討論室前方,設置成一個「ㄇ字型」的工作檯,在上面架設投影機,演出的部分段落,影像會向前投射在典藏室大門和演員身上。

raw-image

而典藏圖書室的前方,擺放了六張和觀眾席同樣的椅子。四位演員們坐定椅上,輪流走向前,到舞台中心(雖然並沒有高起的基座,只是一個與其他區域無異的地面),面對觀眾唸出自己的台詞。

raw-image
raw-image

編導更利用空的座位,設定演員前往舞台區與走回座位的過程,自然產生錯落的走位,並盡可能讓這些走位與角色的關係相符。此外,也讓演員在手上拎著攜帶型的小道具,或者,在座位上準備可以弄出聲響的物件、象徵角色轉換的服裝飾品,還有,部份聲響不是由演員唸出,而是在空間用喇叭播放出來。

raw-image
raw-image

讀劇沒有正式舞台布景,又是一般演出本來就會經歷的過程,那是不是就不需要彩排,讓演員直接上場呢?不是的,為了讓演員們對於角色設定有更好的把握,呈現出導演楊馨媛最想要的設定,必須嘗試非常多次,並且對於字句的表現進行微調。例如,彩排過程中,可能會聽到導演說:「剛剛那一句,請給我一個無奈一點的版本」……以及,本次演出還有對於燈光投影技術點的要求,這些都需要事先準備。讀劇演出包含了一個不在角色群中的聲音角色「舞台指示」演出,由Ben and Judy表演實驗坊的另一位負責人朱賢哲擔任;他也在同系列中,擔任工作坊講師。

raw-image

對於觀眾體驗,則是在讀劇現場,準備了〈目前狀況不宜脫身〉劇本本事。並由此延展出許多不同的體驗形式:觀眾可以先觀看劇本文字,跟原作小說的閱讀感受互相比對;也可以在演出開始前,先行體驗尚未經歷讀劇時,自己對劇本文字的理解、想像;或者,先把小說和劇本的原始文本都放在一邊,單純先欣賞演員演出;最後,就是對照小誌,在讀劇演出時,順著演員的演繹,沿著劇本順讀。

raw-image
演員視角:小說和劇本的比較?

對於作品的消化,幾位演員們因為先經歷演員甄選,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先讀劇本,才回頭看沈信宏〈兩個女人的故事〉原作小說。

對於演員來說,收到劇本,再決定如何演繹之前,需要做角色功課,自己先決定自己設定的角色、想體現的形象,再用這個設定,貫穿每一次彩排,再依據導演指示,調整細節,或者換一個不同的設定來與其他演員彼此碰撞、嘗試。於是,小說原作,就像一整份更完整、更豐厚的角色功課。角色的生命歷史,甚至是一些個性選擇的小細節,都可以在小說中找到答案。

raw-image

演員們也紛紛回饋,在兩個作品中,感受到劇本和小說的差異。閱讀沈信宏的〈兩個女人的故事〉,主要是透過情境和氣氛的包圍,讀者除了陷入對女性處境的同情,也會得到一個空間,在那個保有距離感的空間,會讓自己以回溯充滿既視感的生活、回憶起過往的類似情境,體驗「受困」的時空。然而編劇楊馨媛的創作風格,是將氛圍化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透過一個又一個對話和互動關係,用人與人的關係,編織角色之間,因為資訊落差而產生「狹隘」的視野。

本次演出的觀眾,有一位重要的特別來賓,就是原作沈信宏老師。

raw-image

演出之後,就是座談,主持人特別讓沈信宏老師率先發表他對讀劇演出的感受。沈信宏對於飾演母親女老師的演員最富感情,因為角色原型轉化自自己的妻子,每一句對話,都讓他想起自己的太太,因而觸動。此時,觀眾提問,一般想像中,編劇面對改編是否成功,應該會戰戰兢兢,那麼在〈兩個女人的故事〉的工作過程,原作者和改編者之間,彼此有沒有擦出什麼「火花」呢?

raw-image

沈信宏表示,由於編劇在改編會議時提出的初稿,就讓他感覺到有抓取到作品的核心,現在看到現場演出,又更為生動了,非常感動。所以彼此之間並沒有爭執不下,如果一定要提出差異,就是他自認為自己的作品比較生活化,而編導楊馨媛的風格,其實在抽象場景的轉換上,更具詩意的特色。

raw-image
raw-image

也許正是因為原作者的支持,楊馨媛在彼此的契合度中,也稍微開展出一些自己想嘗試的元素。演後座談時,特別介紹幾個特殊的場景:

其一,年輕女老師與男友的遠距離戀愛,加上小說中手機在過去和未來兩個時間點的份量感,讓導演使用投影呈現視訊戀愛的段落。其二,年輕女老師在地上一顆一顆的擺石頭,成為一個不太完美的半圓,那其實是原作小說中,在一片氤氳之間,兩位女主角在時空的縫隙看見對方的橋段之轉化,透過這個神祕感的儀式,以及具體存在的石頭質地,那些石頭就象徵著女主角的墊腳石,一步一步帶她通往未來。

其三,則是使用原作者書寫時參考的學校,拍攝國小附近街道的投影,用實景帶出年輕女老師的生活感,而第二次使用投影,則是三個角色彼此在台詞與台詞之間,繞行並追著對方形成不規則的三角形動線。這部份,則是在回應原作中,作者提到丈夫的時間永遠預支了母親女老師的時間,即使母親女老師再怎麼斤斤計較生活節奏,她的時間,仍會因為加諸在身上的新增任務,被無情奪走。

raw-image

也許就是這樣生活化的故事,讓我們不確定,究竟是讀劇還是自白呢?在日常的舞台上不宜脫身,讀劇演出散場之後,我們也就各自「很快回到正常生活」(註)。

註:這是小說中的最後一句話,也是本次劇本的最後一句台詞。

raw-image

演員介紹
  • 羅培文⋰⋰飾演 母親女老師

28歲,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畢業,目前斜槓藝術與服務業,野我劇場團員。對於這次演繹角色的生活感,她給出一個比喻:買一瓶很貴的香水,味道有前調中調後調,即使到了後調,發現味道像屎,因為可惜,還是會堅持地把它噴完。看哪,這就是我們每天都在發生的事吧!

  • 陳芃秀⋰⋰飾演 年輕女老師

耳東陳、草凡芃、秀才的秀,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畢業,畢業後到台北發展。也許是因為小的時候跳舞,擔任導演的時候,對於由演員身體構成的肢體畫面、位置、質感,都會特別有感覺。

近期還有參與嚐劇場的原創作品《 #抓住星星的野人阿爾迪》,故事是關於一座人煙稀少的博物館,管理員守護博物館的文物以及價值,也正面臨著經營與典藏轉型的壓力......這不正是文學館目前努力的方向嗎?透過戲劇聚焦,也許大家一起來想像,我們想達成的未來,是什麼模樣吧!

  • 張恩⋰⋰飾演 男友/老公

張恩誠,張笑笑,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畢業,曾是本次編劇/導演楊馨媛的同班同學。選角時感受到他可以被討厭的能力,於是讓他來駕馭本次作品中的男性角色。2016-2019年原本都在高雄的勝利國小擔任表演藝術老師。教師的工作雖然讓他有穩定的收入,同時也限制他嘗試許多演員甄選的機會,終於下定決心回歸自由接案劇場工作者,沒想到遇上疫情爆發。目前除了接案演出,也兼職uber eats外送員。

在閱讀原作的時候,想像角色的狀態是如何變成這樣,那些沒有說出口的壓力,積累導致的不耐煩,最後到放棄溝通....,對於這種結果,他也同時體會到男性的受困。

  • 蔣永瀚⋰⋰飾演 郵差/小孩/主播

蔣永瀚是本次最年輕的演員,高雄人,長子,目前狀況是個即將從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的學生,還在準備畢業製作,畢製參演《男人與他斷掉的左手,偶而還有不聽使喚的肚子--來自非洲的復仇者們》,這個獲得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的劇本,啟發自新聞,同樣來自對於生活經驗的觀察出發,闡述創作者對社會現象的觀察,預計在12月第一週開演。也許因為自帶喜感,經常參與情境喜劇的演出。本次雖然飾演男性角色,讀原作〈兩個女人的故事〉感受最深的還是兩位女性角色的痛苦。

原作介紹

2020年由寶瓶文化出版的《歡迎來我家》,是作者沈信宏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沈信宏擅長以家庭為劇場舞台,編造集結無數荒謬情節:人可以在家裡隱形,可以施暴、復仇,將彼此置之死地,日復一日地拋棄、消耗、遺忘,正因為是家和家人,才能身心放鬆地殘虐,讓各種表演、話術與欺瞞、暴力與冷血都有了歸屬感。

其中,本次選擇改編的作品,是帶有奇幻色彩的〈兩個女人的故事〉,以偏鄉流浪幼兒園教師為形象的女主角,時間的神秘性、家庭身份與角色的選擇和轉換,將生活中的冥思時刻裂開縫隙,兩個女人的命運在時空中交錯,形成銜尾蛇的無限永恆循環。

作者介紹
  • 原作小說⋰⋰沈信宏

1985年生,高雄人,曾獲國藝會與文化部創作補助、打狗鳳邑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林語堂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作品入選106、107、108年《九歌年度散文選》。著有散文集《雲端的丈夫》,本書《歡迎來我家》是第一本小說集,其中〈誰〉得到2017年第十屆林語堂文學獎參獎。現為高雄龍華國中教師,與妻子一起經營臉書專頁「我是信宏爸爸,偶爾媽媽」。

  • 劇本改編⋰⋰楊馨媛

MA in Acting, 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表演導演組,現為表演藝術工作者、戲劇教師、Ben and Judy表演實驗坊藝術總監。

近年簡歷:愛慕劇團 《愛慕,chill!(:不完成)》演員、響座劇場《親愛的魔神仔》表演指導、Ben and Judy表演實驗坊 《再說一次》創作者、前草創創生活節 x 愛慕劇團 《十月銀座街》演員、2019鹽夏不夜埕 x 響座劇場《夏夜夢遊》導演、響座劇場《信號》演員。

製作團隊
  • 原作小說|沈信宏
  • 劇本改編|楊馨媛
  • 工作坊講師|沈信宏、楊馨媛、朱賢哲
  • 讀劇導演|楊馨媛
  • 主辦單位|高雄文學館
  • 企劃專員|藍念初
  • 執行團隊|Ben and Judy表演實驗坊
  • 視覺設計|GHYZ design studio®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學的地方想像的沙龍
26會員
45內容數
2023/08/19
......廣義而言,寫論文、做研究本身也可以是將檔案「轉譯」的過程,只不過它比較不需要顧及社會大眾的理解,而是專注在「研究」本身。如果要將檔案「轉譯」,向社會大眾推廣某一個過去被官方掩蓋的事件,甚至是還原事件真相,「檔案轉譯」就必須以社會大眾能夠直接理解的語言來呈現。
Thumbnail
2023/08/19
......廣義而言,寫論文、做研究本身也可以是將檔案「轉譯」的過程,只不過它比較不需要顧及社會大眾的理解,而是專注在「研究」本身。如果要將檔案「轉譯」,向社會大眾推廣某一個過去被官方掩蓋的事件,甚至是還原事件真相,「檔案轉譯」就必須以社會大眾能夠直接理解的語言來呈現。
Thumbnail
2023/08/16
本組聲文專欄,你聽到的聲音,乃是受到對話意識牽制的當下所產出,文字部分亦然:聲音創作者自由即興,文字創作者則透過電腦打字與之對話,電腦的文字投影在兩人所處空間。文字創作者打出文字之前,會觀察計時器,記錄啟動書寫的確切時間(單位:00分00秒),再寫入文字部分,文字段落結束的時間則不特別記錄。
Thumbnail
2023/08/16
本組聲文專欄,你聽到的聲音,乃是受到對話意識牽制的當下所產出,文字部分亦然:聲音創作者自由即興,文字創作者則透過電腦打字與之對話,電腦的文字投影在兩人所處空間。文字創作者打出文字之前,會觀察計時器,記錄啟動書寫的確切時間(單位:00分00秒),再寫入文字部分,文字段落結束的時間則不特別記錄。
Thumbnail
2023/08/16
本組聲文專欄,你聽到的聲音,乃是受到對話意識牽制的當下所產出,文字部分亦然:聲音創作者自由即興,文字創作者則透過電腦打字與之對話,電腦的文字投影在兩人所處空間。文字創作者打出文字之前,會觀察計時器,記錄啟動書寫的確切時間(單位:00分00秒),再寫入文字部分,文字段落結束的時間則不特別記錄。
Thumbnail
2023/08/16
本組聲文專欄,你聽到的聲音,乃是受到對話意識牽制的當下所產出,文字部分亦然:聲音創作者自由即興,文字創作者則透過電腦打字與之對話,電腦的文字投影在兩人所處空間。文字創作者打出文字之前,會觀察計時器,記錄啟動書寫的確切時間(單位:00分00秒),再寫入文字部分,文字段落結束的時間則不特別記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創作載體改變的時候,創作者會經歷什麼?這是高雄文學館第一次嘗試文學改編,選擇了高雄作家沈信宏老師的作品,並且先由在地青年劇團 Ben&Judy表演實驗坊負責讀劇演出演員甄選。抵達這個系列最後的一場讀劇演出之前,讓我們從文學改編的契機說起......
Thumbnail
創作載體改變的時候,創作者會經歷什麼?這是高雄文學館第一次嘗試文學改編,選擇了高雄作家沈信宏老師的作品,並且先由在地青年劇團 Ben&Judy表演實驗坊負責讀劇演出演員甄選。抵達這個系列最後的一場讀劇演出之前,讓我們從文學改編的契機說起......
Thumbnail
靈感:妄想若要變成血肉生命,他就必須要與時間撞擊四肢身軀,並且用高低起伏的字句呻吟,而或愛恨而或悲喜,溢滿撒出塵埃落定?再而風帆揚起。
Thumbnail
靈感:妄想若要變成血肉生命,他就必須要與時間撞擊四肢身軀,並且用高低起伏的字句呻吟,而或愛恨而或悲喜,溢滿撒出塵埃落定?再而風帆揚起。
Thumbnail
文字工作者都是演技派 翻譯和演戲有異曲同工之妙。尤其是譯小說得入戲才能有手感,譬如中二的戲不能用文言文,歷史劇不能太白話,不然讀者很快就出戲了。我曾經譯過需要少女心噴發的書,但偏偏我是歐吉桑靈魂,所以要拿出洪荒之力來演。
Thumbnail
文字工作者都是演技派 翻譯和演戲有異曲同工之妙。尤其是譯小說得入戲才能有手感,譬如中二的戲不能用文言文,歷史劇不能太白話,不然讀者很快就出戲了。我曾經譯過需要少女心噴發的書,但偏偏我是歐吉桑靈魂,所以要拿出洪荒之力來演。
Thumbnail
沈信宏所言「成為你自己,接納自己所有的東西,不被他人評價所影響。」或許是我們一生的功課,但,當國家(黨)出面干預「男人該是什麼樣子」,這對性平進程的大開倒車,絕對值得我們戒慎恐懼。
Thumbnail
沈信宏所言「成為你自己,接納自己所有的東西,不被他人評價所影響。」或許是我們一生的功課,但,當國家(黨)出面干預「男人該是什麼樣子」,這對性平進程的大開倒車,絕對值得我們戒慎恐懼。
Thumbnail
散文集《當我們重返書桌》選錄多位作者作品,吸引我們重返書桌,專注閱讀。書名靈感改自收錄的其中一篇——李欣倫〈如同她們重返書桌〉,有趣的是,這本散文集正是通過一次次的觀照、探問,帶讀者重新思考「我們」與「他/她們」之間的界線。
Thumbnail
散文集《當我們重返書桌》選錄多位作者作品,吸引我們重返書桌,專注閱讀。書名靈感改自收錄的其中一篇——李欣倫〈如同她們重返書桌〉,有趣的是,這本散文集正是通過一次次的觀照、探問,帶讀者重新思考「我們」與「他/她們」之間的界線。
Thumbnail
前文 劇本跟小說都在講故事,但是後者卻更考驗編劇對視覺化的功力。 【小說】 可以用很多譬喻(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到年少——簡媜《水問》)甚至用到更深層的語文功力五感摹寫(陽光好亮,透過葉隙叮叮噹噹擲下一大把金幣——張讓《夏天燃起一把火》)。 可以寫心聲(酒在肚裡,事在心裡,
Thumbnail
前文 劇本跟小說都在講故事,但是後者卻更考驗編劇對視覺化的功力。 【小說】 可以用很多譬喻(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到年少——簡媜《水問》)甚至用到更深層的語文功力五感摹寫(陽光好亮,透過葉隙叮叮噹噹擲下一大把金幣——張讓《夏天燃起一把火》)。 可以寫心聲(酒在肚裡,事在心裡,
Thumbnail
......聲響可以作為自己新的語言,而後你們又回來發出練習過後的這種語言,我不認為這就是事件的結束,但這開啟了時間,也就是,由妳、你們以及其他事物創造了屬於我的時間。
Thumbnail
......聲響可以作為自己新的語言,而後你們又回來發出練習過後的這種語言,我不認為這就是事件的結束,但這開啟了時間,也就是,由妳、你們以及其他事物創造了屬於我的時間。
Thumbnail
是什麼原因讓所有的人認為「寫作」非得要得到什麼樣的目的和成就呢?是什麼樣的思想,讓所有像是閱讀、寫作,都必須擔負著多麼偉大的意義呢?
Thumbnail
是什麼原因讓所有的人認為「寫作」非得要得到什麼樣的目的和成就呢?是什麼樣的思想,讓所有像是閱讀、寫作,都必須擔負著多麼偉大的意義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