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昭明文選》選了〈出師表〉呢?
昭明文選是南朝梁召明太子蕭統當主編,集合了文士們共同編輯的文選,這是目前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會被昭明文選選上的篇章,必須要能「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也就是要寫得有內涵又有文采,就像我們今天的大考作文一樣,必須能清楚地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而且能適當的運用流暢的文字。
昭明文選選了出師表,現今教育部選的十五篇古文推薦中,也有出師表,到底出師表的魅力是什麼呢?
我們先來仔細看看昭明文選的標準吧!
「若賢人之美辭,忠臣之抗直,謀夫之話,辨士之端,冰釋泉湧,金相玉振。所謂坐狙,丘議稷下,仲連之卻秦軍,食其之下齊國,留侯之難八難,曲逆之吐六奇,蓋乃事美一時,語流千載,概見墳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雖傳之簡牘,而事異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
👉聖賢說過的名言佳句,忠臣對國家社會的正直告白等,這些都是非常棒的言談,但是那些話被千古傳誦,也被寫在史書之中,那些話雖然很棒,但是還是不屬於文藝類的作品,所以不收錄那些文章。
簡單而言,昭明文選不收經、子類的文章(不收聖賢的那些大道理,也不收思想家的文章),至於和歷史有關的呢?如果具備文藝性質的話,那麼就收錄吧。且看下面這段敘述:
至於記事之史,繫年之書,所以褒貶是非,紀別異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贊論之綜緝辭采,序述之錯比文華,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故與夫篇什,雜而集之,遠自周室,迄于聖代,都為三十卷,名曰文選云耳。」
👉史書裡面有一些褒貶判斷,而且主要用來記錄史事,當然還是和純文學作品有些不同,不過如果是贊、論的話,倒也有許多很有文采的篇章,也就是那些「事出於沉思,亦歸乎翰藻」的好文章。那麼昭明文選就會收錄啦。
昭明文選總共選了十九篇「表」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之前,昭明文選也提供了關於「表」這種文體的介紹:
「表者,明也,標也,如物之標表。言標著事序,使之明白,以曉主上,得盡其忠,曰表。三王已前,謂之敷奏。故尚書云敷奏以言,是也。至秦并天下,改為表。總有四品:一曰章,謝恩曰章;二曰表,陳事曰表;三曰奏,劾驗政事曰奏;四曰駮,推覆平論,有異事進之曰駮。六國及秦、漢兼謂之上書,行此五事。至漢、魏已來,都曰表。進之天子稱表,進諸侯稱上疏。魏已前天子亦得上疏。」
「表」的重點在於「言標著事序,使之明白,以曉主上,得盡其忠」要能清清楚楚的說明自己想說的話,讓上位者聽得明白。(基本上就是寫一封讓總統看了能接受並了解狀況的意見函寄去總統信箱的意思)
「陳事曰表」,表的重點在於說明事情。
再搭上昭明文選的標準「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也就是說,一個好的「表」,就是要能夠用感動最上位者的優美文辭,說明自己的想法以及傳達想要表達的事情。
那麼我們回到諸葛亮出師表,是否達成這個標準呢?
一、有沒有說明清楚事情? 有,諸葛亮明確表達要「廣開言路」、「執法公正」、「親賢遠佞」這幾個要點。並且說明自己要出師了!(國家交給攸之他們了,我要去打仗了!)
二、有沒有優美的文辭? 有,諸葛亮的這篇文章文辭優美感人到他自己都哭了,呈現了各種忠誠之心。(要感動別人之前先感動自己)
透過這樣的對照,有沒有把昭明文選和出師表的重點都記起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