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PM如何從需求海淘金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個產品人每週要面對數以百計的待辦事項要進行處理,小則工程文件的調整、大則產品的流程規劃思考,更大的則是去對老闆捧LP(誤)。那在排定這些需求的輕重緩急時,要怎麼讓我們價值被看見、自我能成長、組織能受益呢?
最近一個Jr.PM帶著怨氣跟我說,他覺得自己的努力都沒有被看見,那乾脆就做能被別人看見的的需求就好啦!我則是跟他說:還是要回到做產品的本質,如果做需求也在搶短線,長遠來說對職涯其實是嚴重不利的。
分享一個小故事,那時候剛進公司時,看到某個PM常常被主管、老闆洗臉,也看他常常留的很晚,我不禁納悶是不是要開始面對堆積如山的工作量了。後來過了一段時間熟悉公司業務後,我幾乎準時下班。而且在一年的時間內,主管幫我調了三次薪水。我就在想這中間的差異是什麼?隨著做產品、面對專案的經驗增加後,我大致歸納四個點:自我成長、需求運作方向、資源管理、心態,在面對需求時,如果以上述的概念來做思考,那對於產品人之路的積累會是有極大幫助的。

自我成長

我認為產品人最有趣的地方就像是遊戲修仙練功點技能一樣,如果你有意識去對某一方面技能去刻意練習,就能夠紮實的架構起那部分的經驗與知識,那就像在遊戲裡面不斷打怪練等級一樣,而遊戲裡的怪物就是現實遇到的需求。至於產品人的技能細節可能怎麼點,這個之後再開篇幅來聊。
技能我會把它分成自身欠缺的 和 環境給予的。
先講自身欠缺的,假設今天手上有兩個概念可以執行,一個可以以數據分析持續思考並找出洞見來進行迭代,另一個是針對新用戶的場景規劃,那我們便可以評估自己所缺乏的技能來做進一步思考,因為每個產品人的成長歷程不同,有些是從產品迭代環境中成長來的,有些是開拓新領域來的,但在成長一定階段之後,必然要開始思考自己要培養的,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全面的產品人。
另一個是環境給予的,這邊可能比較傾向於較大方向的選擇。這邊我的概念是公司內不同的組要你 或是 人生的職涯上不同公司要你,這都是一種需求,而在不同的環境內要具備或培養的技能也大不相同,例如新創公司要學習的可能是從0到1組成團隊,或是針對商模的探索;而在大公司內可能是不同資源的調度騰挪、更複雜的商業模式的架設等。這些可能的情況都是我們在面對需求時,必須去揣摩與思考的。

需求運作方向

而需求運作的方向中,分成團隊方向和產品方向,團隊基本上會緊扣著公司高階管理層賦予的使命、願景,而在團隊上產生任務,而這些任務即會成為團隊要前進的方向,而在團隊前進的方向中,實際將使命、願景化為服務模式交付給用戶的即為產品。在產品人日常接觸到的即為團隊與產品,故分拆這兩個主題來做分享。

團隊方向

當高層賦予組織方向後,便是產品人要承先啟後的職務了,這中間會有很多的溝通協調,產品人與高層之前可能還有一個PO,平行方向有對應的業務、行銷、運營,這時要進行該有的溝通協調,了解用戶,確認不同單位的立場,以此來做存異求同的方向討論,這些溝通在需求考量的原因是,如果主要利害關係人都能夠確定,那產品規劃中的突發狀況也許就能少些。有時降到執行端,說實在話除了從相關業務端了解用戶體驗以外,其實有時候大家要的是一個被告知的感覺,但……這一塊就看產品人的政治敏銳度了。

產品方向

這邊我直接舉一個例子,過去我面對兩個方向的運作:一個是週活躍7000人的產品,大約有1500人付費,針對這個產品的功能迭代與優化;另一個是產出新產品,但新產品可能只有500~1000人會進行付費。當時是選擇做了新產品,原因是那時候不是用單一的產品戰略來看待,而是用整個組的視角來看待產品,因為不同的產品在當下的時空背景更有機會接住更多互聯網的流量,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決定先挹注在創造新產品上。其實在選擇上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在產品人的心中,必須要有產品Roadmap來一步一步往前走,而有一個合理的產品戰略,當下才能對需求有所取捨。

資源管理

不管在大公司或新創,通常資源都會壓在老闆最重視或是最影響業績的方向下在運作,如果這邊產品人不是老闆,那基本上就是粗暴狂野的往單方向來進行。但當商業模式穩定或是探索新領域的情況時,產品人有機會騰挪的空間就會比較大。
在商業模式穩定時,PM和RD分配的比例會比較平均,在這樣的情況底下,撥出一些時間從商業上、戰略上去思考有沒有延伸的服務模式可以創造,然後這些架構是否能從既有的資源中去延伸,去做MVP的測試。一個自認95分的構想要花兩個月,和一個自認60分的構想只需要兩個禮拜,這樣一定是選擇60分的構想來快速進行,因為我們不是神,好產品一定是持續迭代而來的,所以在做資源管理時,帶著主觀不要緊,但遇到工程成本時,一定要把主觀放在工程成本之後。
另一種情況是探索新領域,這時候通常會是無RD狀態,而我們所要做的則是看能否將自己的探索切分成幾部分區塊,然後不過於鑽牛角尖、或是去架構沒有客觀事實支持的規劃。產品人的資源總是一個服務模式的發動點,我們應該根據探索到的現況,明確釐清哪邊要再思想上或是實際產品上探索,而這些探索要花多少時間,實際產品建構可能會花多少時間,難點在哪,這些都是產品人在新領域探詢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心態

前面是在思考需求時,可能參考的思考方向,而同時該具備的是不管什麼樣的挫折都願意接受的勇氣,因為產品人接觸到的面向太廣,而隨之而來就是大量的"學習"(ㄒㄧˇ ㄌㄧㄢˇ),因為有些RD會把你當TPM(技術型PM),老闆們會把你當一個產品的執行長,有些業務同仁很仰仗你的邏輯當發動點來做事,然後各種稀奇古怪的需求都會cue到你身上來,同時在經歷完這些挫折之後,還必須要反思哪些是立場上的差異,不太需要更動,哪些是自己確實沒做好的,我們可以持續的變好,然後不斷的錘鍊,不斷的成長,然後把這些"學習"當成家常便飯,我常跟Jr.PM說的一句話就是:產品人就是用洗臉來當成長的人。
然後除了承受挫折外,另一個重要的事就是不要怕當黑臉。產品人在發動需求的時候,其實就代表其他需求被延後。我們要發動一個規劃,就可能代表行銷的一個需求被延宕、客服反應的bug沒打算修,我想好的產品人有時候是冷血的,你可以選擇創造更好的服務模式來給用戶,或是只是在撲滅永遠不會消失的小火。我們可以盡量的溝通,用戰略、用團隊方向,拉主管來做說明,但千萬不要因為不重要需求而使得自己綁手綁腳,最後自己沒了績效組織也沒了成長。

結論

最後簡單說明一下好的需求和壞的需求所造成的影響:

好的需求

  1. 當你思考過而發動的需求,能夠增進你的能力
  2. 而當你的能力越好,就越能取得周遭的人的信任感
  3. 信任感足夠,重要的任務就會交付到你手上
  4. 重要的任務解決後,你就能夠再增加你的能力
所以一切都是由好好思考該怎麼處理需求開始!這樣能夠形成一個正向飛輪。

壞的需求

  1. 當你沒有思考發動的需求,你就只是原地踏步
  2. 而當你原地踏步,或是做一些被唾罵的功能出來,就會讓周遭的人減少對你的信任感
  3. 然後信任感越低,做的事情就越廢,繼續不思考,就連廢的事情都會搞砸
  4. 廢的事情搞砸後,就等著當一個萬年釘子戶或是要被火掉的人
所以認真的、仔細的,好好想一想目前手上的需求應該怎麼排定輕重緩急,我想是一個產品人非常重要的事情之一。
希望大家都能藉由好好的思考需求,來讓自己的產品之路走得更有效率和更有價值!
    0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ill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平庸高階的命定輪迴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產品經理如何找工作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的交易故事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產品PM與專案PM的差異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做出一個產品背後的折騰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PM是什麼?PM職位意思全解|產品經理 vs 專案經理工作內容! — ProjectManager 你最近一定也要聽說科技業PM這個行業在台灣爆火了吧?趁著好時節,有沒有想要跳槽的想法?Hold on Hold on!我覺得在你決定跳槽之前,一定要先看看這篇文章,對你肯定如有臂助,讓你更好去決定!一篇文章就帶你搞懂當下最熱門職業科技業產品經理和專案經理!
    avatar
    ProjectManager
    2024-02-09
    GPT-4與PowerInsights:重塑保險PM的保險產品戰略2023年3月15日,OpenAI發布了GPT-4,這是一款基於更先進技術的ChatGPT。相較於之前的3.5版本,GPT-4在中文處理和應用於具體行業工作中顯示出明顯的進步。這篇文章旨在探討GPT-4結合PowerInsights在保險行業中的應用,特別是對產品經理的工作方式產生的影響。
    Thumbnail
    avatar
    昱勝
    2024-01-03
    保險商品產品PM大哉問:產品該如何產出最有效率?數位轉型勢在必行?!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台灣的保險業也在進行數位轉型。然而,這個轉型並非一帆風順,受限於法規和其他因素,產品研發和效率受到了挑戰。本文將深入探討台灣保險業數位轉型的現況,分析目前市場上常見的保險產品,探討產品研發中的挑戰,以及現今產品經理(PM)所使用的解決辦法,最後探討未來加入大數據的前景。
    Thumbnail
    avatar
    昱勝
    2023-10-10
    產品微笑曲線:PM 是造夢者,也是實踐者|EP36PM 對於產品的想像有多高、PM 對於產品的堅持,是產品開發重要的兩個因素,訂好產品範疇、掌握產品需求,向團隊布達最終的願景,做有限度的妥協,接著全力督促產品團隊向目標前進。
    Thumbnail
    avatar
    張家惟 Evan Chang
    2023-08-31
    [PM]產品視角 內容為王? 還是平台為王?還記得2023奧斯卡最佳電影得獎的「媽的多重宇宙」,當時除了吸引目光的華人演員、楊紫瓊、關繼威之外,就是製片公司A24。 相關報導A24是一間特別的獨立電影製作公司,訴求只拍它有興趣的議題題材,而非傳統的商業大片製作公司。 引發了我的一個思考,內容重要、還是平台重要?
    Thumbnail
    avatar
    Edison's PM Talk
    2023-07-01
    產品管理的三個誤區與三個迷思 — PM下午茶#33要追求大市場還是專注小市場?滿足用戶需求就夠了嗎?什麼時候抄才有用?產品管理的三個誤區與三個迷思
    Thumbnail
    avatar
    Evonne Tsai
    2021-06-02
    從國文老師到軟體產品經理:變成PM之前我做了哪些準備?我在大學時主修教育、雙主修國文,研究所又念了教育行政政策,邊念還邊去兼職新聞與雜誌攝影,後來進了攝影藝廊擔任展場經理、又分別到了兩家新創公司做了活動企劃與App/Web PM,期間還向工業局申請了資料應用的補助計畫,現在我在AI與專利數據公司擔任產品經理。(我們稱Product Owner)
    Thumbnail
    avatar
    Sean Wu
    2021-05-21
    [PM 三點下午茶] 沒PM經驗怎麼轉職成為產品經理?年齡是問題嗎?沒PM經驗怎麼轉職成為產品經理?年齡是問題嗎? 第一個重點:自己為什麼要當PM 第二個重點:自己想當什麼樣的PM、長期的職涯發展規劃是什麼 第三個重點:從「專案管理能力」與「兩隻腳」-行業資源與工作職能當中找到優勢
    Thumbnail
    avatar
    商業思維學院
    2020-10-11
    [PM 三點下午茶] 產品經理如何快速瞭解新公司的產品呢?我是一個剛加入新公司的產品經理,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瞭解新公司的產品呢? 以下是我的三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瞭解產品的使用者旅程以及對應功能 第二個重點:如何瞭解產業?從上游、下游、競爭者、互補品來看 第三個重點:瞭解產品的開發進度、上下游窗口,以及過去的「債」
    Thumbnail
    avatar
    商業思維學院
    2020-10-11
    [PM三點下午茶] 產品經理應該如何抓對預估銷量呢?PM應該如何抓對預估銷量呢? 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要釐清問題是什麼,我覺得與其回答如何抓對預估量,更有價值的是來討論,預估銷量的目的是什麼、估完之後要做什麼事,以下是今天的三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預估銷量的目的 第三個重點:預估銷量,然後呢?
    Thumbnail
    avatar
    商業思維學院
    20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