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理再往上晉升的道路是什麼?這篇是電商產品經理的自問自答,由自身來剖析成長之路,並綜合《俞軍產品方法論》的「產品經理的選拔與成長」章節,一起拆解晉升、成長、價值。
誰適合看這篇文章?
✔ 對產品經理、產品企劃、產品策略、產品規劃有興趣的朋友
⠀⠀
在進到產品經理這個職位之前,我有稍微思考一下未來職涯之路,到底要成為獨立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還是往管理者(People Manager)的方向前進?兩條路各自會有哪些階層要爬,後來發現 Peter Su 的這篇《產品經理職涯階梯》整理得相當清楚。
但有了階梯圖,開始冒出更多疑問,像是:
⠀⠀
後來又漸漸理解到不同公司的 PM 晉升辦法:
⠀⠀
因此有些同事會升等比較快,通常是晉升面談或之前轉職就展現以下特質:
⠀⠀
我目前頭銜對外是「產品經理」,曾經也執著在如何更快升等到「資深產品經理」,但後來想想,最重要的還是「績效、能力、潛力」三者的累積:
⠀⠀
⠀⠀
⠀⠀
「績效、能力、潛力」這三件事要怎麼累積?以我自身待過 3 間公司的產品團隊回頭來看,高速成長有幾個元素:
⠀⠀
⠀⠀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沒有適當的產品規劃機會,產品經理也無法表現他的產品規劃能力或累積協調經驗。
不論是從 0 到 1 的新創、新市場、新產品線、或是新組成的戰鬥團隊,只要該團隊正處於高速成長的狀態,都值得產品經理嘗試。
但加入成長型產品團隊要怎麼培養自身產品能力?我發現是「決策機會」。
意思是身為產品經理,在成長型產品有各種做大大小小決策的機會,包含 Bug 需不需要修、Roadmap 要放哪些、功能要做到多細等,但做決策再往前思考一點,其實是仰賴產品經理對於產品的熟悉程度,例如:
每天有各種問題需要產品經理來決策,這些問題都會需要紀錄「你根據誰提供給你的什麼資料,而做出這個判斷?」,不論是對的或錯的決策,在未來的團隊檢討會議,滿常會被一一檢視。
雖然非常現實和殘酷,但好處是這些經驗最終都可以作為成長的養分,也能做為求職很好的行為面試材料(Behavioral Question)。
⠀⠀
⠀⠀
最理想的開發環境是「有開發人力、有充裕時限、有排好的開發順序」,但實際上不太可能,資源限縮常包含幾個層面:
這時也考驗產品經理的「協調能力」,不論是跟利害關係人延後上線時間、或是和其他開發團隊借人、或是調整其他開發順序,都需要產品經理到處去談判。
這個過程無法一蹴可及,常常會在溝通過程不斷被打槍,包含:
乍看無解的題目,能否提出「折衷辦法」就是產品經理每天要做的事之一,我們無法每次都做最正確的選擇,只能做當下最平衡的選擇,肯定會有些人或功能被犧牲,而我們是不是可接受。
⠀⠀
⠀⠀
產品經理的價值=經驗等級×平台匹配度×智慧等級
《俞軍產品方法論》裡提到:
⠀⠀
因此思考自身在公司的定位時,也可以用上述公式確認一下自己是哪一種。
⠀⠀
再回到這篇想探討的「產品經理要追求職級嗎?」,現階段的我會想累積「績效、能力、潛力」,在累積個人成長同時,也檢核自己是否符合下一職級的要求條件。
⠀⠀
⠀⠀
有時候自問自答系列有滿有趣的,剛好可以挖掘自己內心對產品經理的看法。
如對這系列文章興趣可以再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