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趨勢想法
資本主義機器運轉,如同亞當斯密所說”屠夫、釀酒者和麵包師傅,並不是因為想到我們的晚餐要吃喝什麼,才去做這些東西;他做這些事時,其實只想到自己的利益”,人類充其量只是想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貪婪),其運作模式就是在模仿製造一個真的人,加強人的功能,車子、輪船及網路是手腳,手腳的發展完整後,再接下來就是頭腦的革命,頭腦需要記憶(雲端)和運算(GPU),預期5-10年可以建構完成。
想法如何轉成錢
相關產業可以區分為硬體(台積電)、軟體(微軟)和半軟半硬(AAPL)的公司,照上述邏輯推論,應該會先硬後軟,前5年會在硬體公司表現較好,後5年到軟體公司,但發酵時間真的可以如預期?很明顯至今,隨著QQQ破新高382,顯示軟體公司題材已經開始發酵了(軟體公司的想像空間比硬體公司來的大,比益比也會調整的高EX.89年的微軟本益比63倍、思科196倍),本來預期在2025才會發酵的公司,提早到今年發酵,讓我們再陷入思考如何可以確定的賺到”經濟成長的錢”。
如何可以確實賺到錢(如何克服時間差?)
科技業(軟體業)發展變化萬千,無為而治,用QQQ去捕捉其演化是最佳解方,設計的太細節,反而有所限制,而且人生就幾十年,錯在早買或晚買(時間差),而無法獲利,時間就過去,無法回頭,必須減少”沒賺到的風險”。
結論
上帝的演化機制勝過人類的先知(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