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bleBob 是一位神祕而罕見現身的創作者,長年活躍於圖像藝術與漫畫的交界處。他的作品不僅挑戰傳統漫畫的形式與語言,也經常帶領讀者進入一種介於夢境與現實、混沌與秩序之間的地帶。自 2008 年起,他便與致力於藝術漫畫實驗的法比聯合出版社 Frémok 展開合作,創作出多部風格獨具的作品。DoubleBob 長期鑽研蠟筆、複寫紙、絹印等非典型媒材,並以手繪筆觸為主要語言,作品中可見其對人性、精神狀態與身體感知的深刻探問。在他目前出版的三部小書《Base / Zone》、《Mes Locataires(我的房客)》與中,我們不難看出他一貫的創作特徵:脆弱卻激烈、混亂卻有機,拒絕規則,卻又構築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敘事與圖像邏輯。
DoubleBob 的《Base / Zone》是一部徹底顛覆漫畫語彙的實驗圖像小說,體現了 Frémok 長年以來致力於跨域藝術實踐與媒介重構的出版理念。此書不僅挑戰敘事線性與角色辨識等傳統閱讀習慣,更深化了漫畫作為視覺敘事與思辨工具的潛能。
Frémok 作為歐陸另類漫畫場域的中堅出版社,自創立以來即試圖模糊漫畫與當代藝術、詩學、甚至哲學的界線。DoubleBob 自 2008 年起便與其展開合作,其創作深受絲網印刷與非典型材質實驗影響,體現出圖像創作的物質性與過程性。在《Base / Zone》中,這樣的精神再次得到昇華:全書以鉛筆在複寫紙上繪製,原稿痕跡未經修飾即被保留,呈現出一種如夢似幻、未完成般的視覺張力。印刷過程中保留的藍灰色底紋,更賦予畫面一種「幽微的神祕性」,如同 Walter Benjamin 曾說的光暈效果。
在形式上,本作回應了美國漫畫家和漫畫理論家 Scott McCloud 對於「漫畫語言本質」的探問,卻更進一步地將敘事碎片化,逼使讀者拋棄慣常的邏輯閱讀模式。章節結構以「基地」(Base)與「區域」(Zone)為起點,進行開放性重組,並融入角色扮演、電子遊戲、生存指南等多種文化文本的語彙,使作品在結構上更近似於法國哲學家德勒茲所言的「樹根莖狀結構」,而非線性敘事。
視覺語言上,角色形象曖昧難辨、性別模糊,頻繁出現的貓與死亡符號如同重複的記憶印痕,形成一種符號學上的斷裂敘事。這也使得《Base / Zone》更接近一種圖像詩學的實踐,而非敘述邏輯主導的故事文本。其非線性的閱讀方式亦回應了當代藝術中的參與式觀看經驗,讀者在此不再是被動接收者,而是需主動構築意義的共同參與者。
最終,《Base / Zone》不僅是對於漫畫語言的徹底解構,更是一種關於虛構與現實、遊戲與死亡、永恆與短暫之間邊界的形上學提問。它提醒我們:漫畫不只是講故事的工具,而是一種不斷發問與不斷變形的思想載體。對於當代圖像敘事的未來想像而言,這是一部極具開創性與批判意識的重要作品。
《Mes Locataires(我的房客)》中,DoubleBob 運用強烈的圖像語言與非線性敘事策略,對傳統漫畫美學進行顛覆。他結合自動書寫、潛意識圖像與精神分析象徵,創造出具高度物質性與混沌詩學的視覺與敘事風格。這種創作方式要求觀者重新思考漫畫的本質,進而進入一種更深層的感知經驗。
此種實驗性在2018年由比利時出版社Frémok達成出版。Frémok一直以來致力於拓展漫畫與繪畫、詩、哲學之間的界線,而此書可視為其代表作之一。DoubleBob 將身體比擬為房屋,內部劃分為六個空間,各容納兩位「房客」,共十二個象徵性角色反覆出現與消失,最終回歸至一種分裂中的秩序。這不僅回應了精神分析中「自我」與「他者」的互涉,也成為潛意識投射與身份解構的隱喻。
作品小巧如掌的書籍形式,亦非純粹形式遊戲,而是一種介入觀者觀看方式的美學策略。這種「口袋書」尺寸使其閱讀經驗趨於私密,讓人聯想到精神病患的日誌或藝術家的自述筆記,強化其作為「精神縮影」的象徵意味。DoubleBob 更在發票簿等具秩序象徵的紙張上作畫,藍色筆繪出的鬼魅般人物在紅線間扭動、翻滾,形成強烈的感官衝擊。筆觸粗暴直接,幾無修飾,展現出自動書寫與即興表現的特質,讓圖像成為情感與精神狀態的延伸。
在詮釋層面,《Mes Locataires(我的房客)》刻意迴避封閉的象徵系統與單一詮釋線索,轉而實踐一種圖像現象學的創作策略。圖像與身體、情感之間的流動關係,以及觀者在觀看中所產生的共鳴,才是作品的核心。DoubleBob 拒絕為讀者提供固定框架,他的創作是反敘事、反形式主義的,更是一場對主體性與感知結構的徹底鬆動與挑戰。
《Quelques minutes après que le temps s'arrête(QMAQLTSA)(幾分鐘之後,時間停止了)》
《QMAQLTSA》是一項介於圖像書、藝術裝置與私密書寫之間的實驗性出版計畫,由匿名創作者 DoubleBob 執行,並由比利時獨立出版社 Frémok 推出。此計畫自 2021 年以自費訂閱形式發行,後經 Frémok 再版,成為一件包含地圖、路線圖與七冊小書的特殊盒裝出版品,無論在形式或內容上,都展示出極高的實驗性與詩意潛能。
該作品盒內所收錄的七冊小書,從「第 0 分鐘」至「第 6 分鐘」依序命名,涵蓋多樣的主題與語氣,分別為:《時間停止後的幾分鐘》、《口袋裡的太陽》、《與魚和狗共處的幾分鐘》、《花之腦文》、《詩:角度/停格時間》、《虛無的呼喚》與《最後的一分鐘》。每一冊小書皆可視為對時間、存在、語言與視覺表達間關係的探索,並融合詩、日誌、速寫與技術圖式等多重元素,創造出難以歸類的敘事風格。
DoubleBob 在創作中刻意淡化作者性,透過圖像中的面具作為自我遮蔽的象徵,拒絕構建個人神話。雖然作品源於個人生活與思索,但並非自傳,而是藉由模糊敘述主體來開放讀者對作品的多元詮釋空間。
在形式上,《QMAQLTSA》不僅挑戰漫畫的傳統敘事與格線結構,更進一步解構圖像文本與閱讀節奏的既定關係。DoubleBob 曾表示:「我對分類沒有興趣,也不認為那是必要的。」這種創作姿態體現了他對藝術形式流動性與異質性的高度自覺。作品未以「漫畫家」自居,也不接受將其歸類為漫畫、詩、表演或藝術書,顯示出他對形式邊界的反叛。
此外,本作品強調感知的多重層次。搭配由音樂家 Lurkwarm 創作的聲音配樂,讀者可進入一個由金屬質感與電子音響交織而成的沉浸式閱讀場域,讓閱讀經驗跨越視覺,延伸至聲音與空間的感知。整體而言,《QMAQLTSA》不僅是閱讀物,更是一種跨媒介的存在體驗。
盒中附帶的地圖與路線圖,並非單純的導讀工具,而是作者自我探尋過程的可視化表現,圖面猶如孩童時代在課本邊緣所繪的私密世界,荒謬卻又富有奇異魅力,強調內在心理地景的主觀重建。
DoubleBob 在創作過程中常進行「沒有目的地」的筆觸練習,並讓線條自由發展,尋找潛在的情節與形象。這種創作方式接近直覺行動,猶如在霧中前行,唯有時間與凝視才能使形象顯現。
至於《QMAQLTSA》名稱的真正含義,儘管其字母組合像密碼般難以解讀,作者卻從未解釋。他認為命名本身並非傳達具體語意,而是為了保留閱讀中的未定性與想像空間。
總體而言,《QMAQLTSA》不僅是七本手繪小書的合集,更是文本、圖像、聲音與物件設計相結合的當代敘事藝術實驗。其形式與內容的緊密互文性,以及對傳統出版與閱讀邏輯的挑戰,使其成為當代圖像敘事領域中一項突破性的作品。這項創作嘗試讓每一分鐘都成為值得被感知與保留的時刻,並在碎裂與不確定中,提出關於觀看、書寫與存在的深刻命題。
DoubleBob 的作品深刻挑戰了漫畫與圖像敘事的邊界,不僅顛覆了傳統形式與結構,也為當代圖像藝術開辟了嶄新的視野。無論是《Base / Zone》中的非線性敘事,還是《Mes Locataires(我的房客)》與《QMAQLTSA(幾分鐘之後,時間停止了)》中對潛意識與身份的探討,DoubleBob 的創作總是充滿實驗性與詩意。他拒絕為作品設定固定框架,鼓勵觀者在充滿碎片與混亂的視覺語言中,主動尋找意義並參與其中。透過不斷模糊形式與內容的界線,DoubleBob 不僅重新定義了漫畫的可能性,也探索了時間、空間、存在與感知之間複雜的交織。這些作品無論在形式或思想層面,都對當代圖像敘事及視覺藝術的未來構想提供了寶貴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