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i看”ICU重症醫療現場“一書感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一本讀起來很溫暖的書,尤其在這段緊張的日子,最近阿金醫師又出了第二本書,雖然才剛開始看,但只讀到推薦序的我,已被文字感動的淚流滿面。。。。。

raw-image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遇到的問題,不論你想知道或不想,而ICU幾乎就是死亡的防守線,過了,重回人間(但可能有後續照護問題),不過,怎麼做可以讓病人“善終”,這是阿金醫師一直在書中強調,他認為要做一個有溫度的醫師,醫病關係才會健全。也才能讓每個臨終的病人,無罣礙的離開,留下來的人,可以走出傷痛或內疚。

這本書不厚,專心看,1~2小時內可以看完,但是我卻花了將近一倍時間。常常因為書中一段內容而淚流不止,只能蓋上書,緩和一下情緒。邊看書也回想起當年,那時,爸爸在醫院待了3個月,其中1個多月是在加護病房,每天就等著2次探病時間進去陪他,等著每天早上主治醫師巡房時,向他請教目前狀況。所以看到這本書小故事,有更深刻的體會。尤其醫師寫著除了救病人也要救家屬這段內容,讓我終於放下當年覺得沒有好好陪伴爸爸遺憾。

書裡有一個章節寫著“當生命走到盡頭,會用另一個形式開始”。我很喜歡這句話,讓對於親屬離世感到難過的人,稍稍可以釋懷,他們只是換另一種形式陪伴在我們身邊。生命的消逝不等於離去,只要我們能把他們在世時的樣子、笑容。。。記在心裡,那他們就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就像電影『可可夜總會』裡的一句台詞,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人記得你。

這幾年,家中陸續有長輩離世,看多了,自認也不避諱談死亡,再加上2020年的疫情,人生,永遠不知道是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向生命中重視的人說出心裡的感受,不要留下遺憾。


後記:

有一次和L見面,我問他:如果以後死了,要埋在哪?

L楞了一下說:還沒想到耶~你呢?

我:我想要海葬,這樣可以天天看海。

L:那一定要在太平洋,海水比較乾淨,還有洋流。

我:對呀,這樣每年就隨著洋流到處玩。啊你記得要來看我喔!😂

最後L給我的白眼,回我:好,先告訴我你愛吃什麼,帶著去看你😂😂😂

和好友說話就是可以這樣口無遮攔啊。。。。。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ye-avatar-img
2021/11/16
簽名檔的小Adai好可愛!(是我的個性使然嗎?😅😅😅)
Adai-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1/16
哈哈,謝謝
avatar-img
Adai的沙龍
62會員
124內容數
愛吃美食/喜歡和好友小酌/每年都要昏頭一次報名半馬/聽說很會練笑威/朋友說不管想聊什麼找我就對了,因為什麼都能聊/最近還被封了一個最有可能成為邪教教主候選人😆 歡迎大家有空來逛逛 聯絡我:amandachiang0511@gmail.com
Ad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03
雖然超市方便,但許多人仍然愛好傳統市場,這裡充滿了生氣活力與人情味。每個週末走進市場,感受熟悉攤販的熱情,挑選新鮮的食材,享受豆花的甜美,這些都讓生活多了一份儀式感。此外,市場中的互動與交流不僅增添了購物的樂趣,還能讓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幸福。走進傳統市場,就是走進人與人之間溫暖的連結。
Thumbnail
2024/11/03
雖然超市方便,但許多人仍然愛好傳統市場,這裡充滿了生氣活力與人情味。每個週末走進市場,感受熟悉攤販的熱情,挑選新鮮的食材,享受豆花的甜美,這些都讓生活多了一份儀式感。此外,市場中的互動與交流不僅增添了購物的樂趣,還能讓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幸福。走進傳統市場,就是走進人與人之間溫暖的連結。
Thumbnail
2024/06/21
當年在家防疫期間,每天都會調一杯酒來放鬆心情,最近又到了FB頻頻出現當年調酒的回憶,看著照片和文字,無法想像當時是怎麼自創這些調酒及說明,但也為那時候有點緊張的生活,帶來一些樂趣和動力 那就先來分享第一杯調酒:光陰 《光陰》 光陰~日月的推移,而日月又可以叫陰陽。 太極~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狀
Thumbnail
2024/06/21
當年在家防疫期間,每天都會調一杯酒來放鬆心情,最近又到了FB頻頻出現當年調酒的回憶,看著照片和文字,無法想像當時是怎麼自創這些調酒及說明,但也為那時候有點緊張的生活,帶來一些樂趣和動力 那就先來分享第一杯調酒:光陰 《光陰》 光陰~日月的推移,而日月又可以叫陰陽。 太極~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狀
Thumbnail
2024/06/17
這篇文章將分享孔子和Johnnie Walker之間的奇妙聯繫,帶給讀者一些輕鬆的笑聲和趣聞。
Thumbnail
2024/06/17
這篇文章將分享孔子和Johnnie Walker之間的奇妙聯繫,帶給讀者一些輕鬆的笑聲和趣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在這本書上,得到了寬慰」 󠀠 嗜書如命,儘管家裡來還有很多還沒看完 但是遇上了還是會買下 現在很少有機會跟時間可以把整本書在一天看完 󠀠
Thumbnail
「我在這本書上,得到了寬慰」 󠀠 嗜書如命,儘管家裡來還有很多還沒看完 但是遇上了還是會買下 現在很少有機會跟時間可以把整本書在一天看完 󠀠
Thumbnail
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你想在哪裡度過呢?最後的願望又是什麼呢?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也會對一個人造成很大的影響,你是否想像過自己變老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樣的心境呢?在知道自己所剩不多的日子裡,你又會如何安排自己的臨終,你相信有面帶微笑、不留遺憾的告別嗎?
Thumbnail
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你想在哪裡度過呢?最後的願望又是什麼呢?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也會對一個人造成很大的影響,你是否想像過自己變老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樣的心境呢?在知道自己所剩不多的日子裡,你又會如何安排自己的臨終,你相信有面帶微笑、不留遺憾的告別嗎?
Thumbnail
出差到南部,高鐵、接駁車上無聊剛好翻閒書,來回就看完一本,短篇臉書式的文章故事,讀起來輕鬆寫意,中斷也不影響。 看完第一本,這本書的內容類似,但更強調醫療處置的家人面。ICU無疑是醫院最接近太平間的部門,而老病死離的近也是常情。人難免一死,只是死的效果太強烈,以致於是個難解的議題。而且即便每個人都要
Thumbnail
出差到南部,高鐵、接駁車上無聊剛好翻閒書,來回就看完一本,短篇臉書式的文章故事,讀起來輕鬆寫意,中斷也不影響。 看完第一本,這本書的內容類似,但更強調醫療處置的家人面。ICU無疑是醫院最接近太平間的部門,而老病死離的近也是常情。人難免一死,只是死的效果太強烈,以致於是個難解的議題。而且即便每個人都要
Thumbnail
熟悉的眼神、熟悉的死亡氣味、熟悉的家屬焦慮 彌留的空氣裡,是沉重的氣壓 在學生時代接觸安寧療護之後 照護生涯中的總強調 如果人,不懂好好生活,又如何能好好離去? 如果家屬不願意讓個案成為自己,尊重他的想法意願? 那又如何是真的愛他呢?
Thumbnail
熟悉的眼神、熟悉的死亡氣味、熟悉的家屬焦慮 彌留的空氣裡,是沉重的氣壓 在學生時代接觸安寧療護之後 照護生涯中的總強調 如果人,不懂好好生活,又如何能好好離去? 如果家屬不願意讓個案成為自己,尊重他的想法意願? 那又如何是真的愛他呢?
Thumbnail
『緬懷死亡是為了離開的人,但最終仍是安慰送別者的場合』在得知阿公罹癌以後,我常想那一天什麼時候會來臨,我準備好了嗎?是什麼樣的天氣、時間和處境,我不知道他想要怎麼告別,也無從得知起了。我只希望親人可以謝謝宇宙賜予的福份,不要哭天搶地、不要悲嘆惋惜,因為我們和他已經如此幸運,我想歡送他的一生。
Thumbnail
『緬懷死亡是為了離開的人,但最終仍是安慰送別者的場合』在得知阿公罹癌以後,我常想那一天什麼時候會來臨,我準備好了嗎?是什麼樣的天氣、時間和處境,我不知道他想要怎麼告別,也無從得知起了。我只希望親人可以謝謝宇宙賜予的福份,不要哭天搶地、不要悲嘆惋惜,因為我們和他已經如此幸運,我想歡送他的一生。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讀起來很溫暖的書,尤其在這段緊張的日子,最近阿金醫師又出了第二本書,雖然才剛開始看,但只讀到推薦序的我,已被文字感動的淚流滿面。。。。。 善良、正向、溫暖是我的選擇,也能是你的~ by陳志金醫師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讀起來很溫暖的書,尤其在這段緊張的日子,最近阿金醫師又出了第二本書,雖然才剛開始看,但只讀到推薦序的我,已被文字感動的淚流滿面。。。。。 善良、正向、溫暖是我的選擇,也能是你的~ by陳志金醫師
Thumbnail
#嗑書系列3:「比句點更悲傷」  利用兩天的時間,快速的將本書閱讀完畢,「比句點更悲傷」,講得是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作者,在每日處理公務(接體)之中的各種故事,搭配他上一份長照員的工作,讓他雖然才三十初頭,卻已經看見更多人生百態,特別是人生「尾聲」的故事,作者的工作環境,使他看事情的角度更廣和全
Thumbnail
#嗑書系列3:「比句點更悲傷」  利用兩天的時間,快速的將本書閱讀完畢,「比句點更悲傷」,講得是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作者,在每日處理公務(接體)之中的各種故事,搭配他上一份長照員的工作,讓他雖然才三十初頭,卻已經看見更多人生百態,特別是人生「尾聲」的故事,作者的工作環境,使他看事情的角度更廣和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