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靈魂的藝術巨人|紀念梵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梵谷 隆河的星夜
美國七○年代民歌手唐‧麥克林(Donald Richard McLean,1945-)為向荷蘭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致敬,曾創作〈Vincent〉一曲,不知是否被梵谷對藝術的狂熱所感動,這首曲子當年風靡一時,至今猶傳唱不絕,備受舉世大眾所喜愛。同時,有數不清的現代心靈,在梵谷留下的畫作中,得到了安慰與勇氣,梵谷不愧是十九世紀末的「藝術巨人」。
然而,梵谷是一位悲劇性的畫家,命運困蹇多舛,感情一再受挫,畫作又乏人問津,端賴其弟西奧接濟度日。儘管藝術對梵谷來說,不只是愛,更是信仰或哲學,他的眼睛裡,永遠藏著孤獨與驕傲,他的心情幾乎無人了解,於是他用畫筆點燃靈魂,紓解內心的矛盾,以平衡真實生活中所遭受的種種挫折。
梵谷在巴黎時期,曾接受印象派與新印象派的洗禮,晚期喜採迴旋式畫法,以奔放四射的構圖和筆觸,表現出畫家內心世界的不安與苦惱,觀之令人震撼不已。遺憾的是,當時社會回報他的卻是冷漠無情,最終使得精神狀況極不穩定的,失意的梵谷舉槍自戕,結束短暫的生命,得年三十七,怎不令人心酸?關於梵谷的一生,《梵谷傳》及《梵谷書簡全集》言之甚詳。
諷刺的是,梵谷逝世之後,他所留下的畫作,超過八百幅,還有一千二百幅以上的素描,不斷引起後人的驚歎和讚賞,逐漸被大家所重視。如今荷蘭人莫不以梵谷為榮,荷蘭政府也為梵谷成立了美術館。當梵谷逝世屆滿百年,荷蘭政府更廣向外國蒐借畫作,隆重舉行紀念展,並進一步制定政策,補助尚未成名的畫家,藉以彌補良心的虧欠。此外,梵谷名作如《星月之夜》、《向日葵》、《有烏鴉的麥田》……等,早已躋身於全球最廣為人知、拍賣價格最昂貴的藝術作品行列,動輒數千萬,乃至上億美金,可是對梵谷來說,這能減輕一絲當年的痛苦嗎?能減少一點昔日的憂傷和寂寞嗎?
記得曾有一幅名為「接吻」的當代普普藝術畫作,看來媚俗,跟一般漫畫無異,居然以六○五萬美元在紐約公開拍賣售出,引起一陣議論;畫家固然大樂,但我不免為收藏家的藝術眼光打上一個大問號。想想梵谷燃燒的痛苦靈魂,我內心多麼希望,收藏家們能夠具備長遠的藝術眼光,超越通俗的市場取向,以免再出現第二個令人心痛的梵谷,造成整個世界的遺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5會員
1.3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星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經常在信函開頭看見「敬啟者」三字,許多人只知道「敬啟者」為書信套詞,反正是表示恭敬之意,也就很少去探究其真正的涵義了。因此,許多人對「敬啟者」,便有了想當然耳的錯誤看法。 「敬啟者」的「敬」是「恭敬」,殆無疑義,但「啟」和「者」可就常被弄錯了。
中國造字十分奧妙,一字一字用心去看,每有全新的體會,於是更加欽服古人造字用字之智慧,代表「儒道釋」思想的「仁仙佛」即為一例。 儒家思想自西漢董仲舒獨尊儒術以來,一直是中國學術思想的主流。儒家主張仁道思想,希望人人修身養性,乃至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受人尊敬的「仁人君子」。「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何謂「
華人家裏通常都備有「農民曆」,以便隨時查考行事之吉凶;對此,有人不以為然,認為是迷信。實則農民曆記錄了先人智慧的結晶,以其所載一年二十四節氣而言,用以表明氣候變化和農事的關係,乃「農民曆」的最大特色,絕不可等閒視之。 農曆一年十二月,每月的月首是「節氣」,月中為「中氣」,全年二十四節氣,春季有「立春
網路無遠弗屆,手機人手一支,進入21世紀之後,以世俗價值為導向的年輕人在該書寫時每每透過手機,該訴說時卻又往往借用「即刻書寫」、「天涯若比鄰」的電子信件,所謂「雪中誰寄錦書來」、「尺素表寸心」、「家書抵萬金」之寫信行為,已不復得見。據統計,國內郵局每月處理的郵遞信函當中,真正具有「通信性質」的函件,
原打算在花蓮市自由行,到北濱公園和南濱公園騎自行車,但豔陽炙熱難耐,只得放棄,轉而前往「遮蔭歷史與藝文的松林幽境」──美崙山松園別館。途經署立花蓮醫院旁的明禮路,路旁兩排高大「瓊崖海棠」佳木,綠蔭成廊,令人驚豔,徘徊而流連,久久不忍離去。 越過美
風 未曾拜訪華岡的人,初次踏上這片青碧的土地,必被這兒熱情的山風所驚。 你來了,山風便好奇地在全身四周打轉,流竄,頻頻在你耳邊訴說她的名字,大膽地狂吻你早已受驚的臉頰。然而對於待慣了的人,山風也是不減一絲熱情,就像不吹得你寬大的衣袖啪啪作響,便不足以表示她的關切似的。 儘管走進屋,她依舊把未鎖緊的門
經常在信函開頭看見「敬啟者」三字,許多人只知道「敬啟者」為書信套詞,反正是表示恭敬之意,也就很少去探究其真正的涵義了。因此,許多人對「敬啟者」,便有了想當然耳的錯誤看法。 「敬啟者」的「敬」是「恭敬」,殆無疑義,但「啟」和「者」可就常被弄錯了。
中國造字十分奧妙,一字一字用心去看,每有全新的體會,於是更加欽服古人造字用字之智慧,代表「儒道釋」思想的「仁仙佛」即為一例。 儒家思想自西漢董仲舒獨尊儒術以來,一直是中國學術思想的主流。儒家主張仁道思想,希望人人修身養性,乃至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受人尊敬的「仁人君子」。「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何謂「
華人家裏通常都備有「農民曆」,以便隨時查考行事之吉凶;對此,有人不以為然,認為是迷信。實則農民曆記錄了先人智慧的結晶,以其所載一年二十四節氣而言,用以表明氣候變化和農事的關係,乃「農民曆」的最大特色,絕不可等閒視之。 農曆一年十二月,每月的月首是「節氣」,月中為「中氣」,全年二十四節氣,春季有「立春
網路無遠弗屆,手機人手一支,進入21世紀之後,以世俗價值為導向的年輕人在該書寫時每每透過手機,該訴說時卻又往往借用「即刻書寫」、「天涯若比鄰」的電子信件,所謂「雪中誰寄錦書來」、「尺素表寸心」、「家書抵萬金」之寫信行為,已不復得見。據統計,國內郵局每月處理的郵遞信函當中,真正具有「通信性質」的函件,
原打算在花蓮市自由行,到北濱公園和南濱公園騎自行車,但豔陽炙熱難耐,只得放棄,轉而前往「遮蔭歷史與藝文的松林幽境」──美崙山松園別館。途經署立花蓮醫院旁的明禮路,路旁兩排高大「瓊崖海棠」佳木,綠蔭成廊,令人驚豔,徘徊而流連,久久不忍離去。 越過美
風 未曾拜訪華岡的人,初次踏上這片青碧的土地,必被這兒熱情的山風所驚。 你來了,山風便好奇地在全身四周打轉,流竄,頻頻在你耳邊訴說她的名字,大膽地狂吻你早已受驚的臉頰。然而對於待慣了的人,山風也是不減一絲熱情,就像不吹得你寬大的衣袖啪啪作響,便不足以表示她的關切似的。 儘管走進屋,她依舊把未鎖緊的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梵谷充滿戲劇性的人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他雖飽受精神疾病與內心黑暗的折磨,但他的畫作卻洋溢著對生命的熱情。從不在躁狂或精神失控時作畫,而總是在平靜與喜悅的時刻創作,因為他心中始終懷抱著希望。
Thumbnail
1853年,荷蘭著名畫家梵谷誕生。然而,在成為舉世聞名的藝術家之前,他的生活曾經經歷了多次轉折。早年,梵谷在伯父的安排下,進入歐洲最大藝術品交易公司工作,但這段經歷並未讓他找到人生方向。後來,他因宗教熱情投入傳教工作,甚至前往採礦區為工人宣講信仰。然而,直到27歲,梵谷才開始全心投入藝術創作。
Thumbnail
今天終於來富邦美術館了,不過沒想到竟然排滿了人龍,估計是因為《梵谷:尋光之路》即將閉展與本身人氣。約莫排了30分鐘才入場。 如果說對於梵谷的印象,大概始於《星夜》這幅畫,還有那首可以朗朗上口《Vincent》。一開始會覺得梵谷的畫很特別,但是後來讀了《梵谷傳》後,認識這位孤寂的流星,就這麼
Thumbnail
後印象派大師-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並於1890年7月29日舉槍自殺,享年37歲。梵谷一生懷才不遇、因憂鬱症而創造出不少經典作品。他的繪畫風格色彩鮮艷、大膽、筆觸勾畫俐落,影響了後續的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
Thumbnail
梵谷博物館 荷蘭遊記第二篇   這次來荷蘭,很大的原因是想看梵谷的畫——如果有人跟我說,那是因為梵谷很有名,所以我才喜歡他的畫,我也不能反駁什麼,但我也的確知道對於梵谷的畫,我深受吸引。   我還記得國小的時候,7-11的I-cash在鄉下地方還很潮,我明明用不到,但不知道從哪裡買到一張星
Thumbnail
梵谷一生飽受精神疾病所折磨,當他鬱積的情緒累積到一定飽和點時,便會在畫作出現似漩渦波動般旋轉纏繞的線條,是潛意識裡企圖從緊張不安中獲得抒解,想突破困境的心理投射,他在瘋狂和理性中拔河,即使多次生命轉折影響畫風變化,他的畫自始至終保持構圖上的工整,雖簡化但不抽象,雖扭曲但符合邏輯。
Thumbnail
作為群體,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埋葬梵谷。 沒錯,創作的門檻變低了、管道變多了、各樣媒材的作品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你不再需要傾家蕩產才能買到一管靛藍油畫顏料...
Thumbnail
在藝術史中除了梵谷,貝多芬擁有另一雙讓我們惋惜的耳朵。然而比起畫家如何失去聽覺,失去聽覺的音樂家無疑擁有著本質上的悲劇。失去耳朵是否讓梵谷完成繪畫藝術追求,我們不可得知;但失去耳朵,確實成就貝多芬走向樂聖的命運。阿布〈貝多芬〉正藉音樂家之名為詩,賦詠音樂家悲劇時刻,讓貝多芬音樂命運,成為文字可見。
Thumbnail
什麼是藝術?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Thumbnail
最擅長表現向日葵的藝術大師,莫過於梵谷。向日葵也被認定是梵谷的自畫像,正因向日葵會追光拜日,最能表達象徵梵谷所追求的藝術與信仰。向日葵之於他,不只表達了向上天仰望的虔敬姿態,並代表一種渴望如農人般務實播種的精神。本文將提及他的向日葵畫作的特色、天啟一般的神秘風格,以及自梵谷的藝術世界回神的心得。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梵谷充滿戲劇性的人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他雖飽受精神疾病與內心黑暗的折磨,但他的畫作卻洋溢著對生命的熱情。從不在躁狂或精神失控時作畫,而總是在平靜與喜悅的時刻創作,因為他心中始終懷抱著希望。
Thumbnail
1853年,荷蘭著名畫家梵谷誕生。然而,在成為舉世聞名的藝術家之前,他的生活曾經經歷了多次轉折。早年,梵谷在伯父的安排下,進入歐洲最大藝術品交易公司工作,但這段經歷並未讓他找到人生方向。後來,他因宗教熱情投入傳教工作,甚至前往採礦區為工人宣講信仰。然而,直到27歲,梵谷才開始全心投入藝術創作。
Thumbnail
今天終於來富邦美術館了,不過沒想到竟然排滿了人龍,估計是因為《梵谷:尋光之路》即將閉展與本身人氣。約莫排了30分鐘才入場。 如果說對於梵谷的印象,大概始於《星夜》這幅畫,還有那首可以朗朗上口《Vincent》。一開始會覺得梵谷的畫很特別,但是後來讀了《梵谷傳》後,認識這位孤寂的流星,就這麼
Thumbnail
後印象派大師-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並於1890年7月29日舉槍自殺,享年37歲。梵谷一生懷才不遇、因憂鬱症而創造出不少經典作品。他的繪畫風格色彩鮮艷、大膽、筆觸勾畫俐落,影響了後續的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
Thumbnail
梵谷博物館 荷蘭遊記第二篇   這次來荷蘭,很大的原因是想看梵谷的畫——如果有人跟我說,那是因為梵谷很有名,所以我才喜歡他的畫,我也不能反駁什麼,但我也的確知道對於梵谷的畫,我深受吸引。   我還記得國小的時候,7-11的I-cash在鄉下地方還很潮,我明明用不到,但不知道從哪裡買到一張星
Thumbnail
梵谷一生飽受精神疾病所折磨,當他鬱積的情緒累積到一定飽和點時,便會在畫作出現似漩渦波動般旋轉纏繞的線條,是潛意識裡企圖從緊張不安中獲得抒解,想突破困境的心理投射,他在瘋狂和理性中拔河,即使多次生命轉折影響畫風變化,他的畫自始至終保持構圖上的工整,雖簡化但不抽象,雖扭曲但符合邏輯。
Thumbnail
作為群體,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埋葬梵谷。 沒錯,創作的門檻變低了、管道變多了、各樣媒材的作品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你不再需要傾家蕩產才能買到一管靛藍油畫顏料...
Thumbnail
在藝術史中除了梵谷,貝多芬擁有另一雙讓我們惋惜的耳朵。然而比起畫家如何失去聽覺,失去聽覺的音樂家無疑擁有著本質上的悲劇。失去耳朵是否讓梵谷完成繪畫藝術追求,我們不可得知;但失去耳朵,確實成就貝多芬走向樂聖的命運。阿布〈貝多芬〉正藉音樂家之名為詩,賦詠音樂家悲劇時刻,讓貝多芬音樂命運,成為文字可見。
Thumbnail
什麼是藝術?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Thumbnail
最擅長表現向日葵的藝術大師,莫過於梵谷。向日葵也被認定是梵谷的自畫像,正因向日葵會追光拜日,最能表達象徵梵谷所追求的藝術與信仰。向日葵之於他,不只表達了向上天仰望的虔敬姿態,並代表一種渴望如農人般務實播種的精神。本文將提及他的向日葵畫作的特色、天啟一般的神秘風格,以及自梵谷的藝術世界回神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