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我是個文藝青年,直到幾年前跟朋友去了德國柏林,才打破我的個人幻想。⠀
柏林有一個區域叫做博物館島,顧名思義就是有很多博物館的地方,在台灣時故宮也沒去過幾次,但到了國外任何東西都覺得新奇。⠀
我忘了為什麼我們沒有申請語音導覽,也許是當時才剛畢業吧,沒什麼錢。本來想說應該可以逛一整天,沒想到不到兩小時我們就逛完3-4棟,可想而知過程就是走買看花,走出博物館時,有種,恩我剛剛到底看了什麼的感覺。⠀
//
雖然如此,偶爾我還是會去看看畫展,想說可以陶冶一下性情也挺不錯的,多去美的環境總是好的吧!⠀不過呢,在台灣看畫展阿,看人頭的時間總是比看畫的時間多,甚至連看解說牌的時間也比看畫的時間多。⠀
因為文字讀需要時間,而影像立刻就進到腦海裡,語言有距離圖像沒有,有研究指出,不管是在多厲害的博物館或美術館裡,大多數人觀賞一幅畫的時間不到30秒。⠀
我想,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文藝青年的招牌就快拆了
應該去找些藝術類的書來看看。但你也知道,這種需求沒有急迫性,自然會被其他書插隊,很巧的是,幾天前有朋友跟我說她最近想找藝術跟歷史類的書來看,問問我有沒有推薦的。⠀⠀
我當下回答她說,藝術類的書籍我比較少涉獵,偶爾有看過幾本設計的書,但如果專門講藝術史的倒是沒有,這類型的書應該蠻無聊的吧!⠀
結果,我立刻被我自己打臉。⠀⠀
我意外找到一本非常非常有趣的書-《印象派,看不懂就沒印象啊啊》,光是書名就很搞笑,一看不得了,是那種看了會笑到噴飯的那種!⠀
作者對於印象派各個畫家都有幫他們下一個關鍵字,例如:莫內睡蓮、雷諾瓦乳房、竇加舞女,你覺得你個人的註冊商標是什麼呢?⠀
原來莫內為了追求愛情被父親掃地出門,所以只能到戶外畫畫省錢、現代藝術之父塞尚的不對稱的畫作在當時被當作垃圾,但他認為那只是別人不懂得欣賞、高更開始畫畫原來是因為失業,找不到自己的風格只好跑去大溪地。⠀⠀
枯燥的藝術史在作者顧爺筆下,變成一齣宛如八點檔的戲劇,非常生動有趣,原來那些常見的畫作背後有這麼多故事。
我延伸還想到很多可以討論的問題,像是藝術家如何突破體制進一步創業?藝術史、音樂史、科技史之間的關聯?如何從畫作構圖中學寫作?等等。⠀
現在這個既不能出國也不能看展的日子,翻翻這種介紹畫作的書或是看線上畫展,想像一下國外的景致也許可以緩解出國癮(還是會心更癢)你覺得呢?
最後說一個有趣的故事
大家也許聽過梵谷悲慘的故事,他生前只賣出一幅畫,而且還是他弟弟買的,可是為什麼後來他的畫作可以廣為人知連他跟他弟弟往來的書信都能出版成書?⠀
背後的幕後功臣其實是他的弟媳,在梵谷跟他弟弟死後,她把梵谷上千幅的畫作整理後想辦法行銷賣出去,10年內讓梵谷的畫轟動畫壇。⠀
雖然有的人看不慣她的行為覺得她為了私利竟把兄弟間書信往來都包裝成商品,但站在後人的角度,非常感謝她讓我們看到這麼多美麗的畫作!⠀
當我看到書中寫,梵谷的心願是,「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畫,並能夠通過我的畫感受到我的內心。」我內心覺得非常激動,原來他是抱持著這樣的心情在作畫的阿,難怪他的作品有如此強烈的生命力!⠀
想收到更多分享歡迎訂閱凱妮絲人生升級電子報,每週與你分享好書及好電影,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從中找到可以執行的方法,讓生活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