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在國外,極少連續劇可以一次出現5種語言:客家話、閩南語、國、英、日語。充分凸顯台灣光復初期社會動蕩不安、混亂的狀態。
由於全片國語佔比較少,因此角色的眼神、表情、肢體動作,流露出更多說不出口的情感。從1、2集茶商千金薏心的慧眼,表現出在男人主導的世界裡還是沒有話語權的無奈。
出場次數最多,能說話場合卻最少的角色。多數時刻只能從眼神、琴聲表達命運被安排的不滿。
然而因家族債務問題被退婚後,奶媽一句「做不了人家媳婦,就自己做女主人。」成了改變整個茶廠、家族、以及薏心自己人生的轉捩點:從沈默不語蛻變成儘管害怕,仍勇於承擔家族事業的堅強女性。
本片除了推廣客家、客語文化,還能觀察到的時代趨勢:
女力覺醒:有能力、有膽識,誰說只有男人才能出頭天?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薏心的父親認為女兒少說話、早早出嫁相夫教子就能一生幸福。然而在見識到契作茶農女兒山妹調茶的好手藝後,竟一舉推翻既有成見,破例延攬為自家茶廠的調茶師傅。隨著茶廠債務因政局動蕩瀕臨失控之際,女主角薏心選擇不再沈默,為茶廠、家族的將來在商場、政治各方角力中奮鬥求生。
本土文化復興(台灣版文藝復興?)
台語=閩南語的單ㄧ觀念漸漸轉變。從閩南語為主的《俗女養成記》、《若是一個人》,到先前原住民文化為背景的《斯卡羅》、到現正上檔的《茶金》,在在提醒了我們:台灣文化比我們想得多元且豐富,能透過推陳出新的影視作品重新回顧歷史、進一步了解台灣文化。不用再區分你我是本省還是外省人、閩南客家人,而是這片土地生活的所有人,都是台灣人。
《茶金》是根據近1500頁的長篇小說改編而成。有時間的話,不妨細細品味原著描寫的,那個商場詭譎、瞬息萬變的年代,從政商名流、商業巨賈、到小人物的人生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