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上海:膚淺的會議旅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飛機降落浦東機場在即,我從機窗下鳥瞰陸地,燈火燦燦。我沒辦微信,也沒有支付寶,只結匯了少量RMB現金,就這樣來到上海。
扣除機場巴士、地鐵卡儲值,與抵達當晚的旅館房租跟押金,旅費所剩無幾。等著次日退房之後,把押金取回,與參加工作坊將會拿到的一筆出席費,支應在上海六天的開銷。
photo by Cathy Tsai
兩天的會期,主辦單位招待的,盡是大魚大肉的宴席,與會師長們啖著正值季節的陽澄湖大閘蟹,我卻一隻都沒吃。席間的應付性的寒暄社交,與不斷端上桌的菜餚,撐爆的只有腦袋與眼睛,至於生理上的,則空虛了兩天。
從晚宴脫身而出,走回燕園賓館的路上,買了小店家的上海生煎包與水果,回房配著鳳凰衛視裡的黃子佼與戴佩妮,才覺得有確實吃過一餐。

學術發表的任務結束,正值周日下午,搭著地鐵來到熟悉的南京東路(咦?),展開上海外灘朝聖。走出地鐵站,被人群牽引著往前走,完全不擔心迷路,一抬頭就看見了和平飯店。
photo by Cathy Tsai
漫步熙攘的步行街,扛棒上的趙雅芝,依然凍齡在當年港劇「楚留香」與「上海灘」的面孔;而扛棒下,擠滿點單民眾的店家之一,是來自台灣的繼光香香雞,一時分不清,我究竟身處香港,還是台灣?欸,不對!這裡是上海灘。
photo by Cathy Tsai
入夜之後,萬國建築群亮起了金碧般的燈光,「夜上海」的旋律隱約在我耳邊響起。19世紀,上海開埠之後,東西方各路旅人,野心家、革命家、資本家,與形形色色的知識人、官僚等人群,由此走向世界,也在此展望東亞變局。村松梢風以旅滬期間的現代性體驗,將摩登都市意象的上海,賦予了「魔都」的稱號。
photo by Cathy Tsai
黃埔江畔,十里洋場,徘迴在21世紀的夜上海,腦海浮現的,盡是百年前在老上海活動過,各領風騷一時的人物。王韜、包天笑、康有為、梁啟超、高杉晉作、德富蘇峰、芥川龍之介、川島芳子、李香蘭…….,欸等一等,剛剛魯迅好像跟我擦身而過。
倉促體驗過外灘遺留的百年風華,與潮水般不斷湧入此地的遊人。離開前,鑽進不起眼的巷子,讓平價的清真餐廳,端出的牛肉麵與羊肉串,填滿腸胃的空虛。

離滬前一天,造訪了虹口。無腦的走進魯迅公園,遇到紀念館的休日,撲空的剛剛好。
photo by Cathy Tsai
公園一隅,聚集大批幫下一代相親的爺奶婆媽,撐開置地的小洋傘,貼滿子女的相片與個資,等待意者上前詢問,秤斤掂兩。我無意將眼前的這一幕,按下快門留念,只是手機震動,掏出口袋查看訊息,卻被大媽們誤以為要拍下他們的人肉交易現場,氣急敗壞的搖手,口氣兇狠的想制止我。
話說,在紀念魯迅的公園搞這齣,這樣也行喔?
photo by Cathy Tsai
上海開埠之後,虹口逐漸成為旅滬日籍僑民的居留地,加以魯迅曾留學日本,在這座公園周邊,遇見說日文的觀光客與導覽,似成此地的日常。魯迅坐像的不遠處,舉著JTB小旗幟的本地導遊,正在跟日籍遊客介紹,魯迅晚年在虹口的生活,以及民國時期的虹口公園,成為魯迅紀念公園的經過。把耳朵稍微拉長,頻道切換成日文,偷偷跟在日本團後面聽解說。
最後,導遊指著身後的虹口足球場,戲謔式的說著自國的足球實力,比起日本實在是不怎麼樣。糟糕,聽到這,我不爭氣的偷笑了。
photo by Cathy Tsai
當晚,我在浦東新區的商旅,去電給AIR CHINA,確認預辦登基事宜:
「為什麼從浦東到台北不能先值機呢?」
「您要回浦東才能先值機,出國的班機是不能值機的。」
「喔!我這叫『出國』是吧!真是太感謝你了!」
不知道這位客服,後來是否安好?
回程之際,沒買手信,將退回的地鐵卡金額,拿來搭了一次磁懸浮,剩下的幾張毛澤東,在桃機被換成了台幣。除了會議文件,盡量不留下其他物理性的紀念,連台胞證都是抵達浦東之後,在航廈才辦理的一次性落地簽,因為,預計此後不會有常來中國的機會。
欸,不是!你怎麼對祖國這樣的沒有愛呢?
本文最初發表於Matters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愛嚕貓的狗奴,很魯蛇的自由寫作者,2018年定居方格子,在這裡寫旅行史、遊記與魯蛇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義遺址作為文化資產的一部分,這些觸及死亡、傷痛;挑戰國家威權,暴力,與殖民歷史記憶的所謂「暗黑遺產」(Dark Heritage)/「艱難遺產」(Difficult Heritage)的調查、整理與研究,涉及文資保存的理想與實際,則是更為複雜的議題。
中文與日文裡,都有「趣味」這個詞彙,前者意指「有趣」,後者則多指「興趣與嗜好」,且可以引申為有正面意義,值得持續培養起且有益身心發展的喜好事物。近代臺灣的興趣休閒與遊憩文化,是在日治時期逐漸萌芽發展,在此之前,傳統的休閒娛樂,往往與農業社會的歲時節日、宗教慶典習習相關。
近代以降,北海道總是與間宮林藏等人的「北方探險」、維新之後的「帝國北門」,或是現代影視作品(例如吉永小百合主演的「北方三部曲」),被賦予遼遠、邊陲,有待文明開化的意象。不過,若從生物遷移與族群交流的多樣性來看,北海道實則曾經扮演著北東亞細亞地區十字路口的重要角色。
約人或被約出國這件事,如果發生在2000年代的後半以降,我一定不可能答應。那個還是「衝組」的年紀,並不存在旅途考驗友情的覺悟。
循著風穴售票處旁的路標,走進那個被影視作品拿來當場景,現實世界也存在著很多「噂」,與諸多獵奇、試膽者趨之若鶩,想來一探究竟的青木原樹海。
跟風一下東奧的話題。因為某羽球國手在東京下榻的商旅與大倉飯店的便當照,引發台灣諸多真假日旅達人的贊否兩論。看到大倉飯店,勾起了逆旅小倉的回憶,想到自己寫過的一篇遊記。
不義遺址作為文化資產的一部分,這些觸及死亡、傷痛;挑戰國家威權,暴力,與殖民歷史記憶的所謂「暗黑遺產」(Dark Heritage)/「艱難遺產」(Difficult Heritage)的調查、整理與研究,涉及文資保存的理想與實際,則是更為複雜的議題。
中文與日文裡,都有「趣味」這個詞彙,前者意指「有趣」,後者則多指「興趣與嗜好」,且可以引申為有正面意義,值得持續培養起且有益身心發展的喜好事物。近代臺灣的興趣休閒與遊憩文化,是在日治時期逐漸萌芽發展,在此之前,傳統的休閒娛樂,往往與農業社會的歲時節日、宗教慶典習習相關。
近代以降,北海道總是與間宮林藏等人的「北方探險」、維新之後的「帝國北門」,或是現代影視作品(例如吉永小百合主演的「北方三部曲」),被賦予遼遠、邊陲,有待文明開化的意象。不過,若從生物遷移與族群交流的多樣性來看,北海道實則曾經扮演著北東亞細亞地區十字路口的重要角色。
約人或被約出國這件事,如果發生在2000年代的後半以降,我一定不可能答應。那個還是「衝組」的年紀,並不存在旅途考驗友情的覺悟。
循著風穴售票處旁的路標,走進那個被影視作品拿來當場景,現實世界也存在著很多「噂」,與諸多獵奇、試膽者趨之若鶩,想來一探究竟的青木原樹海。
跟風一下東奧的話題。因為某羽球國手在東京下榻的商旅與大倉飯店的便當照,引發台灣諸多真假日旅達人的贊否兩論。看到大倉飯店,勾起了逆旅小倉的回憶,想到自己寫過的一篇遊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莫名地,我的上海之旅去了三個當地之最。設計師視角有時拍照奇奇怪怪,像是在做工地記錄一般...
十多年前的畢業旅行第一次踏上基隆,到時已夜幕深沉,高掛霓虹。吃飽飯便迫不及待找了家網咖上網打遊戲,接著回去熬到大半夜,對這裡的印象僅剩夜色下繁華的廟口夜市,與瀰漫空氣的海腥。 後來來過幾次,也是匆匆作為長途行旅的休憩站,從沒見過她白晝下的面目。若非信宿在此工作的友人家,很難得有充裕的時間可以駐
Thumbnail
眼見為憑,還真是有其道理 自己的工作不能前往大陸,只能透過一些新聞報導側面了解大陸的發展。 在一些資訊的洗腦下,我承認...以前對於上海的印象很不好,覺得上海就是只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個獨裁不民主的國家的背景下,人民一定很勢利眼、消費超級貴,服務跟香港一樣,去店裡消費好像遇到仇人一樣,一副給
Thumbnail
我在Jodd Fair 1.0 旁邊的商場看到的「室內夜市」賣的食物很像出租屋樓下的美食街;在同一層的大創看見了香港也找到的煮飯杯。 我覺得這個夜市比較新和燈火通明,跟去過的兩個不同。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Thumbnail
上海,永遠的東方明珠,雖然經歷抗戰時期、文革時期和多年共產鎖國,但,上海那不可忽視、隱藏不住的生命力,在開放後,如雨後春筍般破土、成長。 這一篇不是續集的開始,是結束也是開始。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多多包涵。
假使講,問上海人啥是上海,有點年紀的上海人必定會告訴儂, 那個南京東路上還閃著霓虹燈的上海是上海。 實際上,格辰光交關上海的商業街是閃著霓虹燈的,燈紅酒綠的夜上海是很多上海人的“鄉愁”。 看迭個《繁花》電視劇,上海人是真格會落眼淚水的,為了曾經的生活,為了自己,當然也為了那個上海。 迭個也是“鄉
Thumbnail
高雄的瑞豐夜市在星期一、三裡沒有營業,沒有什麼人潮,僅有零星的路人圍著街邊寥寥幾攤的小吃買食,冷清清地卻是愜意,自己總喜歡在那樣的夜裡,買份四十元的石頭餅當晚餐後的甜點。糖香肆意的幸福銅板價。 物價其實在疫情前的幾年裡已經蠢蠢欲動,許多食材物料人力的成本逐步攀高,用銅板價能買到的物美價廉已經愈來愈
Thumbnail
寒流來襲的第一天南下高雄,就遇上溫煦的冬陽,下了左營高鐵站,我和女兒變成了人體衣帽架,羽絨外套和毛帽都穿不住了。 住宿地點在高雄火車站,離捷運只要走路三分鐘,因此一進捷運,站就先買了二日通行卷,打算好好地利用看球賽的空檔旅遊。 第一場球賽是12點南山男籃對南湖,地點在高雄巨蛋,我們九點多辦好飯店Ch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莫名地,我的上海之旅去了三個當地之最。設計師視角有時拍照奇奇怪怪,像是在做工地記錄一般...
十多年前的畢業旅行第一次踏上基隆,到時已夜幕深沉,高掛霓虹。吃飽飯便迫不及待找了家網咖上網打遊戲,接著回去熬到大半夜,對這裡的印象僅剩夜色下繁華的廟口夜市,與瀰漫空氣的海腥。 後來來過幾次,也是匆匆作為長途行旅的休憩站,從沒見過她白晝下的面目。若非信宿在此工作的友人家,很難得有充裕的時間可以駐
Thumbnail
眼見為憑,還真是有其道理 自己的工作不能前往大陸,只能透過一些新聞報導側面了解大陸的發展。 在一些資訊的洗腦下,我承認...以前對於上海的印象很不好,覺得上海就是只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個獨裁不民主的國家的背景下,人民一定很勢利眼、消費超級貴,服務跟香港一樣,去店裡消費好像遇到仇人一樣,一副給
Thumbnail
我在Jodd Fair 1.0 旁邊的商場看到的「室內夜市」賣的食物很像出租屋樓下的美食街;在同一層的大創看見了香港也找到的煮飯杯。 我覺得這個夜市比較新和燈火通明,跟去過的兩個不同。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Thumbnail
上海,永遠的東方明珠,雖然經歷抗戰時期、文革時期和多年共產鎖國,但,上海那不可忽視、隱藏不住的生命力,在開放後,如雨後春筍般破土、成長。 這一篇不是續集的開始,是結束也是開始。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多多包涵。
假使講,問上海人啥是上海,有點年紀的上海人必定會告訴儂, 那個南京東路上還閃著霓虹燈的上海是上海。 實際上,格辰光交關上海的商業街是閃著霓虹燈的,燈紅酒綠的夜上海是很多上海人的“鄉愁”。 看迭個《繁花》電視劇,上海人是真格會落眼淚水的,為了曾經的生活,為了自己,當然也為了那個上海。 迭個也是“鄉
Thumbnail
高雄的瑞豐夜市在星期一、三裡沒有營業,沒有什麼人潮,僅有零星的路人圍著街邊寥寥幾攤的小吃買食,冷清清地卻是愜意,自己總喜歡在那樣的夜裡,買份四十元的石頭餅當晚餐後的甜點。糖香肆意的幸福銅板價。 物價其實在疫情前的幾年裡已經蠢蠢欲動,許多食材物料人力的成本逐步攀高,用銅板價能買到的物美價廉已經愈來愈
Thumbnail
寒流來襲的第一天南下高雄,就遇上溫煦的冬陽,下了左營高鐵站,我和女兒變成了人體衣帽架,羽絨外套和毛帽都穿不住了。 住宿地點在高雄火車站,離捷運只要走路三分鐘,因此一進捷運,站就先買了二日通行卷,打算好好地利用看球賽的空檔旅遊。 第一場球賽是12點南山男籃對南湖,地點在高雄巨蛋,我們九點多辦好飯店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