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了又怎樣呢?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還記得在歐洲唸書的那年,在開學前一周的午餐聚會,同學說亞洲人成績都很好,你一定也是考試隨便都拿90分以上吧。殊不知四堂課中,我有三堂都補考才過......為什麼呢?一切都是導因於不敢參與呀~

當時學校的的課程採問題導向(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方式學習,8周就會結束兩堂主修課程,8-12人一組,每周各一堂課進行三小時討論,每周都有1個主題和10-15篇的指定文章,只需要挑選自己有興趣的文獻唸就好(但前提是每篇文章都至少有一位小組成員看過)。課堂中三小時的討論,沒有講師(lecturer)只有主持人(facilitator; 由教授或博士後研究員擔任)。前一周小組內會討論出該周的學習目標(learning objectives),回家針對學習目標從文獻中找答案,課堂時間學生自由分享課前所看的文獻內容,主持人只引導討論方向,不做任何評論。七個星期後,直接進行期末考。

問題導向學習的精隨在於彼此分享所學,去補足沒能唸到的文獻部分,用最省時間的方式,透過討論去找出不同文獻的研究方法及結果的差異,來獲取最多的資訊。以及透過陳述的方式,去重新組織大腦內的知識,並加深對內容的記憶。跟台灣習慣的學習方式很不同,必須從被動的接受資訊轉換為主動的求知,因此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是這個方法要成功的必備要素。但是,因為太過於害怕在課堂上講錯,所以90%以上的時間,我還是被動的訊息接受者。對於每周面對大量英文文獻又快速的討論步調,7周的時間我根本消化不良。第一次的考試,幾乎都以不及格收場。

我常打趣地說英文最好的,其實是菜市場的阿姨們!只要帶國際學生去菜市場,阿姨們就會一擁而上積極地展現台灣人的熱情以及順便推銷自己的產品。菜市場阿姨大多不見得有我們現在程度的教育背景,可是,你會發現阿姨們特別敢講,也沒有人在管什麼文法!她們講得其實也還不賴,看在我們眼力超有自信,不是嗎?而外國人也沒覺得會聽不懂阿姨們要說的是什麼。仔細想想,這不就是我們學語言希望達到的境界嗎?溝通!

我的口語變得流暢,並不是因為在學校做簡報或寫報告,而是從我在餐廳打工賺學費的時期開始。在餐廳,我無暇顧及句子的完整性、文法拼字的正確性。只要能幫客人點餐結帳、能把客人的需求讓相關人員聽懂,能收到過活的小費就好。前期都是偷聽偷學同事講的句子,對著自己的客人說。也常常模仿客人說的單字的音,轉述給同事,再試圖找出正確的品名。好一陣子,我都幫客人向酒吧點了Masca Milk,即便從沒在餐廳見到牛奶過,我的印尼同事還堅持就是milk沒錯。後來去查才發現原來是Moscow Mule(莫斯科驢子;一款用銅杯裝的調酒)呀。我們家前後兩位酒保從沒糾正過我、也從沒上錯飲料(笑)。我也沒有因為英文講得不好,小費就拿得比別人少。所以並不是要完全正確的英文,才能溝通。當然,正確的英文可以讓你展現更專業的樣貌,特別是商務上。但就生活上,並非必須,先求有再慢慢來求好。

你會發現語言好的人,往往都是敢講的人。他們不怕犯錯,因為犯錯才能知道自己哪邊可以更好。你也不需要擔心有人會嘲笑你。因為就像是我們碰到會說中文的外國人,總是覺得他們很厲害,所以我們在國外即便只能說一點點,也沒有人會苛責。對自己要有自信,不管講對講錯,開口講就對了。不要害怕犯錯,只要犯錯後知道要怎麼修正,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那你就會慢慢進步。

有個8歲的小女孩曾經反駁我對她說"Practice makes perfect"這句話。她說沒有人是完美的,只要盡力做到最好就夠了。Practice doesn’t make perfect, but practice will make you better.所以,不要讓你的自尊心阻礙了你的學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就是單純地過著生活的沙龍
1會員
4內容數
大家總是羨慕他人英文好,但...你花了時間和努力? 學英文有方法但是沒有捷徑,你願意花多少功夫,決定你的英文程度。 有環境的確可以讓語言進步得比較快,但不是把人丟在當地就會有進步。 你不需要很有錢,你需要的是毅力跟方式。
2022/02/09
英文,並不是拼音語言(phonetic language),所以大多數的時候你沒有辦法透過單純拼音的方式,就能正確地說出英文單字的音。
2022/02/09
英文,並不是拼音語言(phonetic language),所以大多數的時候你沒有辦法透過單純拼音的方式,就能正確地說出英文單字的音。
2021/11/25
成人的英文學習法幾乎都是採語言,從背誦單字和講解文法著手。但這樣的方式往往因為太過無聊或是太過抽象,使大多數的人學到一半就放棄了。而且這樣的學習方式需要耗費很多的精力去背誦和理解。在上了一天的課或一天的班後,我想大多數的人也負荷不了額外增加的腦力消耗,自然也很難學好英文。如果這種語言學習的模式,讓你
2021/11/25
成人的英文學習法幾乎都是採語言,從背誦單字和講解文法著手。但這樣的方式往往因為太過無聊或是太過抽象,使大多數的人學到一半就放棄了。而且這樣的學習方式需要耗費很多的精力去背誦和理解。在上了一天的課或一天的班後,我想大多數的人也負荷不了額外增加的腦力消耗,自然也很難學好英文。如果這種語言學習的模式,讓你
2021/11/19
我不是在國外長大,但我也的確在國外待了一段時間... 聽到我有留學經歷,普遍的反應多是"真羨慕你,我也想出國念書,這樣我英文也會跟你一樣講得很好吧"。然而,你只是看到了你想看的那部分。
Thumbnail
2021/11/19
我不是在國外長大,但我也的確在國外待了一段時間... 聽到我有留學經歷,普遍的反應多是"真羨慕你,我也想出國念書,這樣我英文也會跟你一樣講得很好吧"。然而,你只是看到了你想看的那部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學習的過程不犯錯才怪 就是有這些錯誤的累積才會進步 從不完美走向完美的道路 路上有風有雨但有這樣的過程才能稱得上人生吧 沒嘗過苦頭的人 又怎麼能體會人生的甘呢?
Thumbnail
學習的過程不犯錯才怪 就是有這些錯誤的累積才會進步 從不完美走向完美的道路 路上有風有雨但有這樣的過程才能稱得上人生吧 沒嘗過苦頭的人 又怎麼能體會人生的甘呢?
Thumbnail
當無法說清楚學習是什麼? 有什麼意義? 最近,發現學不起來的人,其實很多,而在學習的路上,一路跌跌撞撞的人,更多。當了媽之後,自主開始努力找答案,在109年具備碩士資格,同時期也獲得了一個大禮,算是一種蛻變 ..........
Thumbnail
當無法說清楚學習是什麼? 有什麼意義? 最近,發現學不起來的人,其實很多,而在學習的路上,一路跌跌撞撞的人,更多。當了媽之後,自主開始努力找答案,在109年具備碩士資格,同時期也獲得了一個大禮,算是一種蛻變 ..........
Thumbnail
哈囉好久不見英國系列,實在是太忙到很難來回憶這邊的事情,但看著上次寫的時間竟然是七月還真有點久遠。這次要來聊一個我當時三學期都在跟同學們進行長期的語言邏輯探討。 傻傻的第一學期 第一學期剛開始上課,基本上對教授說的話大概一知半解,母語並非英文的我們努力地聽他們在說什麼,一邊也要努力地寫下各種筆記。常
Thumbnail
哈囉好久不見英國系列,實在是太忙到很難來回憶這邊的事情,但看著上次寫的時間竟然是七月還真有點久遠。這次要來聊一個我當時三學期都在跟同學們進行長期的語言邏輯探討。 傻傻的第一學期 第一學期剛開始上課,基本上對教授說的話大概一知半解,母語並非英文的我們努力地聽他們在說什麼,一邊也要努力地寫下各種筆記。常
Thumbnail
學英文可怕的不是英文本身,是那些嘲笑你英文很爛的人。 標題有點主觀,但我是真的這麼覺得。這篇比較沒有實用性,偏個人感想抒發。(但文章最後面還是會稍微紀錄一下有上過課的老師的心得,也當作自己的紀錄)
Thumbnail
學英文可怕的不是英文本身,是那些嘲笑你英文很爛的人。 標題有點主觀,但我是真的這麼覺得。這篇比較沒有實用性,偏個人感想抒發。(但文章最後面還是會稍微紀錄一下有上過課的老師的心得,也當作自己的紀錄)
Thumbnail
我小時候唯一補過習的科目,是英文。 那是一家離我家不遠的私人補習班 費用非常貴,一週上兩次 晚上2小時,每個月6000–7000塊(快20年前) 當時非常討厭英文,一直到自己長大後,才自己去啟蒙了對英文的喜愛。 現在回想起來 真的不知道當時那些老師都在幹嘛,雖然收了數十萬的學費 ▼ 先破壞,再創新
Thumbnail
我小時候唯一補過習的科目,是英文。 那是一家離我家不遠的私人補習班 費用非常貴,一週上兩次 晚上2小時,每個月6000–7000塊(快20年前) 當時非常討厭英文,一直到自己長大後,才自己去啟蒙了對英文的喜愛。 現在回想起來 真的不知道當時那些老師都在幹嘛,雖然收了數十萬的學費 ▼ 先破壞,再創新
Thumbnail
先前在課堂上討論到一個議題,大家開始分享各自文化對於錯誤的容忍度。來自亞洲國家的同學,一致認同在成長過程中,一旦犯錯周邊人的反應都是撻伐,導致大家對於犯錯都感到恐懼,也無法接納犯過錯的自己。他的分享讓我想起兒時一些幾乎像是恐怖故事的回憶⋯⋯
Thumbnail
先前在課堂上討論到一個議題,大家開始分享各自文化對於錯誤的容忍度。來自亞洲國家的同學,一致認同在成長過程中,一旦犯錯周邊人的反應都是撻伐,導致大家對於犯錯都感到恐懼,也無法接納犯過錯的自己。他的分享讓我想起兒時一些幾乎像是恐怖故事的回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