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公司: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書記 (1)

更新於 2024/11/2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保囉‧賈維斯的經典之作
第一次接觸到一人公司的概念,大抵是從我開始從事個人工作之後一年左右開始。那時候覺得,似乎在生意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某種我無法料想得到的瓶頸,又覺得我對要以一人進行工作,該處理哪些實務面的項目知道得太少。所以我開始想找找看那些創業家是怎麼開始,怎麼宣傳,怎麼在所謂的停滯期繼續。還有,在我裡面有一種模糊不清的感覺,我也想弄清楚這種感覺是什麼。
但市面上絕大多數的商業書,不是以如何賺到更多錢、如何將關係換成金錢,就是以如何節稅、公司法等法律的內容為何等等。我拿起許多書又再放下,總覺得這些書談論的面向,與我想找的面向不太相同。這些縈繞的感覺一直沒有真的被回答到的感覺,直到遇到了這本保羅‧賈維斯的《一人公司》,我這些模糊不清的問題,及那種在裡面的渴望會是什麼。
雖然書名叫做《一人公司》,不過這本書在談的更接近一種個人成長的心法,而這本書便是起於對於當代企業基本思維的質疑開始。這些基本思維包含:
  • 追求成長
  • 追求高報酬
  • 透過擴大規模來解決問題
這背後存在某些很簡單的邏輯:認為企業成長才是真理,企業成長的比例必須至少達到某個下限。成長就是變好,然後工作時數越長越好,事情越多越好-這一切奠基在資本成長這個基本的準則上。而當遇到狀況時,最簡單、直接的做法就是擴展:增資、招更多員工、拉更多股東權益等等。而企業最常遇到的困難,也常常是被要求無止盡地追求過度的高報酬。
對於產業有認知的人都知道,成長有一天會趨緩,可是追求成長的投資人追求的心通常不會停止。於是,追求成長變成了一種焦慮,整個企業的目標會逐漸縮限在追求成長上,並節省一切認定為多餘的開支(另外一種變形是裁員與低成本企業,透過大幅縮減人力成本,以及壓低薪資,來盡可能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一人公司》的起頭,便是對於奉成長為圭臬這種思維的質疑。我們常聽到成長的下限,但是為什麼我們不能為成長設上限?如同在一系列談論被動式投資的文章中不斷出現的一個基本問題:「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多少?我們想要實現什麼?」一樣,對於自己的生意,我也應當去思考一個更基本的問題:
我是不是有可能不把主要目標放在成長?如果我不把目標放在成長,那我應該注重什麼?
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我才理解到我裡面那種模糊不清的焦躁感是什麼:一方面來講,我的目標不是成長本身,而是其他的一些什麼。但是我在市場上看到的主要商業模式,都是以追求大規模、高淨利等等的模式,我自己的商業模式似乎與整個主流市場是相反的。我這樣真的可以嗎?《一人公司》的回答是:可以。
我會把《一人公司》這本書的一些內容整理出來,保羅‧賈維斯提出的,這也描述了一種我內在所渴望的商業模式。
avatar-img
16會員
28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的路是種人生的冒險。我們偏離了傳統的工作,偏離了有穩定指標的評估方式,並且轉向不確定的懷抱。 這是一條富含非傳統挑戰的道路,諸如推出產品的方式、建立流程、稅務、現實評估,或者在現實中的困境與自己的想像中達到某種平衡的結果。 有些前輩已在前面走過,這個專題則是一個整理,也是一個試著書寫我自己行於此的過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針對上述我可以得知 若我是一間300人以上的大企業 或者2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我身為公司董事對於ai導入有急迫需求,但卻無相對應知識,擔心會應知識落差導致導入後不如預期,最適合的導入ai方案可能是 結合"aiDAPTIV+ "與"MediaTek DaVinci"? >>>>請參考上一篇文章一起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新加坡管理顧問公司的全職工作經驗,以及從居家辦公到遠端工作的轉變。作者透過混合辦公模式比較在辦公室與家中工作的利弊,並對大公司裁員以及AI崛起的趨勢做出反思。最後,作者表達了對AI創業的渴望,希望超越自我,探索數位遊牧生活的可能性。
Thumbnail
前文參考: 個人未來自組ETF的成份股之四,遇到了,可以安慰到自己的公司。 距離上篇系列文又是幾個月過去了。前面四檔自組退休ETF成份股,不管大盤如何震盪,長期持有含除權息回推的穩定報酬率,大家應該有一定程度的認可了吧?
Thumbnail
透過專訪大學新創平台《開箱你的大學生活》Podcast 團隊,本文將探討Podcast 主持人如何訓練溝通技巧、運用行銷與人脈建立,來提升節目的影響力和聽眾基礎。數位時代,Podcast 是一個融合溝通藝術、內容創造與技術創新的平臺。AI 的進步,如何訓練我們的人際溝通能力依舊是一個不容小覷的議題。
Thumbnail
日本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正在投資1000億美元,以成立一家名為伊邪那岐(Izanagi)的新晶片製造公司,並與輝達在人工智能處理器領域進行競爭[1][2]。 伊邪那岐項目是孫正義加倍押注人工智能的結果,並是軟銀繼處理器架構設計公司Arm之後,進一步在人工智能領域擴張的關鍵切口[3]。
Thumbnail
對天使投資人來說好問題是:「什麼歷久不墜的價值來源?」新創有意識的試錯需要創業家的「穩健節奏感」、「市場敏銳度」及「對機會的鑑別力」等,才不會被現金流及市場壓力追著跑成為無頭蒼蠅。這裡最弔詭的是,通常繞過路的失敗創業家才能找的到真正對的事。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針對上述我可以得知 若我是一間300人以上的大企業 或者2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我身為公司董事對於ai導入有急迫需求,但卻無相對應知識,擔心會應知識落差導致導入後不如預期,最適合的導入ai方案可能是 結合"aiDAPTIV+ "與"MediaTek DaVinci"? >>>>請參考上一篇文章一起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新加坡管理顧問公司的全職工作經驗,以及從居家辦公到遠端工作的轉變。作者透過混合辦公模式比較在辦公室與家中工作的利弊,並對大公司裁員以及AI崛起的趨勢做出反思。最後,作者表達了對AI創業的渴望,希望超越自我,探索數位遊牧生活的可能性。
Thumbnail
前文參考: 個人未來自組ETF的成份股之四,遇到了,可以安慰到自己的公司。 距離上篇系列文又是幾個月過去了。前面四檔自組退休ETF成份股,不管大盤如何震盪,長期持有含除權息回推的穩定報酬率,大家應該有一定程度的認可了吧?
Thumbnail
透過專訪大學新創平台《開箱你的大學生活》Podcast 團隊,本文將探討Podcast 主持人如何訓練溝通技巧、運用行銷與人脈建立,來提升節目的影響力和聽眾基礎。數位時代,Podcast 是一個融合溝通藝術、內容創造與技術創新的平臺。AI 的進步,如何訓練我們的人際溝通能力依舊是一個不容小覷的議題。
Thumbnail
日本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正在投資1000億美元,以成立一家名為伊邪那岐(Izanagi)的新晶片製造公司,並與輝達在人工智能處理器領域進行競爭[1][2]。 伊邪那岐項目是孫正義加倍押注人工智能的結果,並是軟銀繼處理器架構設計公司Arm之後,進一步在人工智能領域擴張的關鍵切口[3]。
Thumbnail
對天使投資人來說好問題是:「什麼歷久不墜的價值來源?」新創有意識的試錯需要創業家的「穩健節奏感」、「市場敏銳度」及「對機會的鑑別力」等,才不會被現金流及市場壓力追著跑成為無頭蒼蠅。這裡最弔詭的是,通常繞過路的失敗創業家才能找的到真正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