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世代女子的"三不"原則 (上)

2021/11/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女人40一枝花」這句話言猶在耳,不知不覺邁入不惑之年的女人們,面對的往往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照顧難題。身為這些女性們的一員,我常在日常對話中蒐集到不少笑中有淚的故事,情節與人物也許不盡相同,但背後呈現的焦慮卻是如此熟悉: 「好不容易熬過了不斷自我懷疑的20歲、撐過了應該會更臻成熟的30歲,到了40歲的我們,放眼看去的,卻是跟著年齡一起增加難度的各種關卡, 誰說只有男人會有中年危機呢?」的確,我認為中年是人生中的第二個青春期,是每個人試圖確立自我定位,在各種掙扎矛盾中摸索著往前行進的時期。唯一不同的是: 青少年時期的「第一」青春期,我們除了過剩的賀爾蒙之外,手上還有最可貴的資源,就是『時間』(當然前提是你要運氣夠好,能平安地走到人生的下一階段)。即使跌了一大跤,還能有爬起來拍拍灰塵繼續往前走的本錢。但進入40世代以後的「第二」青春期就不同了,我們該犯的錯、該吃的虧,也差不多都經歷過了,看似累積了不少真槍實彈的江湖走跳經驗,但仍然不敢肯定自己不會再重蹈覆轍,因為走到人生中段,我們最缺少的籌碼,也恰好就是『時間』。回頭想到過往來時路走的多不容易,即使對眼下生活心生不滿,若真要捨棄努力積攢的一切重頭來過,往前望去又會生出「即使再努力,只嘆時間不等人」的急迫感。因此,我提出一個「三不」的原則,給所有正在經歷第二青春期的40世代女子,作為能越活越自在的建議。
圖片來源:https://serana0921.pixnet.net/blog/post/151334536-%E4%BA%BA%E7%94%9F%E5%8F%89%E8%B7%AF
一、不委屈
身為在亞州傳統父權主義文化下成長的40世代女子,我相信多數女性跟我一樣,把「溫良恭儉讓」的觀念,根深蒂固地內建在腦袋裡。尤其在40歲之前,對自己在職場表現及人際相處間的分寸拿捏還不夠有信心,常會在與他人意見不合時,因害怕面對直球對決的衝突,而壓抑自己真實的情緒,做一個表面上誰都不得罪的濫好人。累積久了,這些不曾被好好處理安放的負面情緒,總有一天會以「我好委屈」的心理狀態徹底反撲。當我們內心小劇場不斷上演「我付出那麼多,為什麼都沒人看見?甚至還被視為理所當然,繼續得寸進尺、軟土深掘」的戲碼,通常會很難讓我們釐清問題的癥結點,也錯失了跟他人清楚溝通的最佳時機,最終陷入自憐的受害者情境,而無法自拔。所以我建議40歲後的女人,在處理平日生活中的每個抉擇,都把握「不委屈」的原則,誠實地問問自己對這個人、這件事的感受為何?如果心裡開始有「覺得不公平/被曲解」的聲音出現,請先停下來,好好整理眼前的情況。把自己認為被錯誤對待的「事件」列出來,再一一檢視是否可以直接跟造成這些事件的當事人溝通,或是改變自己對這些「事件」的看法(例:讓我不舒服的是某人說的某句話,那句話到底是真的在惡意攻擊我? 還是別人無心的一句評論? 更重要的是,說這句話的人真的有重要到我必須那麼在意他的看法?)在梳理這些感受的同時,我們就能比較平心靜氣地重新檢視讓自己感覺「委屈」的來源:如果是從別人來的批評指教,有建設性的可以收下,沒有實質意義的請當耳邊風吹過就好;如果是自願或被迫攬下的責任或工作,那就謹記「 歡喜做、甘願受」,會讓自己怨氣十足的事,寧可拒絕也不要勉強答應,40歲後的我們應該明白:「選擇不做什麼,比來者不拒更需要智慧及勇氣。」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委屈」過日子的女人,才能迎來真正快樂的生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0世代女子艾芙琳的人生遊記
    40世代女子艾芙琳的人生遊記
    台北土生土長的城市女子,在美國加州留學3年,熱愛旅遊,連續每年去歐洲不同城市旅行。視人生為一趟one-way trip,活了40年終於開始懂得用自己的步調,走出一條獨一無二的路線。希望能用從小熱愛的文字,與你分享對於人生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