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目所及 48,理解自己在想什麼

2021/12/0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年365天,每天在IG限動連載的雜談(IG帳號「壹肆說」@es_es_say)。
2021/11/22-2021/11/30
把不了解自己的原因,追究給我們的眼睛看不到自己,好像沒錯,又好像沒這麼簡單。雖然很多時候確實是做了測驗或是看了分析,才知道原來自己是這樣那樣的人。
依戀人格有分類(安全型、焦慮型、逃避型),人類圖有分類(生產者、投射者、顯示者、反應者),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測驗,族繁不及備載。
有些看著有趣當參考就好,有些背後有足夠多的研究理論,人類是真的很想認識和搞清楚自己、以及自己以外的人,才會這麼不遺餘力。
知道自己待在哪個分類,能夠帶來安心感和歸屬感。
知道自己不是唯一擁有那些煩惱的人,多少會感到鬆一口氣,我們希望自己特別,可是不希望自己奇怪,儘管這兩個形容詞指的都是族群裡的少數。
以前會覺得,人類怎麼可能只有三種、四種、十二種這麼簡單易懂(部分原因是不接受自己怎麼可能跟路上隨便遇到的人一樣普通),長大後逐漸發現,再加上各系統背後的分類細項排列組合,我們還真的就這麼幾種。
雖然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特徵和相似點卻會重複出現,當在社會上需要概略的待人接物,明白會有幾個大方向的反饋已經足夠應對。
至於細節的部分,要深入研究多少就看個人選擇。我會想搞清楚自己,但對於自己以外的人不夠感興趣(誠實),最多就是想知道人類到底在想什麼,那些背後的成因和幽微的心思,大家各自收好就好。
和世界相處的方法有很多種,有時候太過詳細地認識普通關係的人,反而會造成負擔,只要知道面對特定議題(像是工作相關)的看法即可,心理歷程和情緒糾結不在討論範圍。
以有效安排心力來說,離自己圓心越遠的東西,就越不用了解太多,從近到遠降階分配,才不會疏忽比較重要的人事物。
畢竟一天就是只有二十四小時,所有的相處、理解、陪伴都需要時間成本,以及無法計量的心力成本。
把每天到入睡前的時間想像成一個長條圖,就像遊戲的血條那樣,隨著時間流逝會不斷消耗,逐漸地變短,看著這樣具體的畫面,會覺得時間彌足珍貴。
心力也是同樣的狀態,雖然能在休息後稍微恢復,卻更有可能因為突發事件而大幅銳減,沒有控制好的話,說不定會遇到時間還有剩、但心力已經見底的情況。
至於該如何調配,和跑馬拉松的配速一樣是門學問,每個人都需要客製化和大量練習。
想讓自己活得更好,沒有什麼捷徑或是快速鍵,所有的認識自己、明白需求、清楚渴望都需要經過年月日時的累積,重複著無聊單調的過程,找尋並不標準但適合當下自己的答案。
關鍵字之一是當下,這些好不容易找到的答案全都有最佳賞味期限,因為我們會不斷地改變。
就算是久違寒暄時被說和從前一樣的人,最實質的變化就是年紀,這是即使不想面對也無法否認的事實。
十幾歲和二十幾歲的人,二十幾歲和三十幾歲的人,三十幾歲和四十幾歲的人,想到和看到的事肯定不同,時間帶來成長。
這是投資報酬率很高也很低的事,高的部分在於,只要願意和自己對話,可以看得到顯著效果(和別人對話無法保證,有時候就是會遇到此路不通);低的部分在於,效果是呈現在心理層面,無法量化,幾乎不會有外觀上的變化。
某個層面來說,是自我感覺良好。在不會讓別人感覺不良好的情況下,這是很正面的事。
理解自己在想什麼,知道如何在世界裡安放自己,找到適合的位置與合適的應對進退,會有種平靜的愉快。並非高昂的快樂情緒,而是相當日常平凡的、淺淺淡淡的心情好像還不錯。
以前(刻意迴避年輕這個形容詞(還是寫出來了)講話和做事比較衝、比較彰顯自我主張、比較容易覺得其他人怎麼能這樣那樣到底在搞什麼。
現在還是有差不多的想法,只是情緒不再那麼滿,用經驗和時間和歲月堆疊處變不驚的穩定。
雖然不到倚老賣老的年紀(希望等到真的活那麼久,不要變成討人厭的老人),不得不說遇到很多情形和狀況,見多識廣就沒事了;被大浪多沖幾次,理論上人類會成長。
知道世界如何運作,知道自己如何運作,知道想法和反應出現的原因,在做到之前要先知道。
說得輕巧很容易,要能夠及時跟上自己的每個反應,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甚至是瞭解別人的反應,瞬間搞清楚現在的狀況和發生什麼事,其實不太容易。
要能察言觀色、要能知覺敏銳、還要能心思細膩,條件列出來就明白這是精細操作。而且不會有標準解答,即使是同樣的人遇到同樣的情境,瞬間的情緒未必會相同。
人類不是電腦或機器,每次輸入的指令,那些零和壹都不只是零和壹,還包括天氣如何、昨晚有沒有睡好、吃飽了沒、前一個結束的對話、通勤路上聽到的新聞,諸如此類。
我用了一年的時間,試著在每天的文字裡紀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想,從最表象的外在,到盡量貼近心裡的內在,我是真的很想認識和搞清楚自己在想什麼。
舉目所及的世界並非全部,卻是能看見的大部分,盡量抽絲剝繭肯定還是會有遺漏,探照燈來回掃視仍然會有沒注意到的角落。不敢說自己有多少成長,至少是腳踏實地走過這些日子和每天相對應的字數。
三百六十五天是人生的一個段落,生而為人是一本有很多段落的著作。借用老派的說法,接下來還有大把的空白頁,等待被寫上新的篇章。

就這麼寫了一年,迎來〈舉目所及〉的終篇,最初只是一個起心動念的寫作計畫:「如果一天寫兩百二十個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寫完就有八萬字了。」準確來說是八萬零三百字。
「舉目所及」是換句話說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想」,從每天的隨筆紀錄開始,到有意識地去做前後連貫、在每個段落挑選各篇標題,再到後來以一種「向外取材」的角度觀看世界、以一種「向內取材」的心情剖析自己。
差不多寫到半途就開始意識到,結構鬆散(其實是沒有結構)的〈舉目所及〉無法成為完整的作品,還是撐著依原定計畫寫完。雖然不算成功,我也不希望讓這些內容就停在這裡,至於是否能成為新的寫作計畫的基石,讓我再好好想想。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
245會員
347內容數
用散文寫故事,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在現實的縫隙書寫真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