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課程」心得,心靈分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奇蹟課程說我們會深陷如此的境地,都來自最初的「分裂一念」,這個分裂一念就是「想要體驗我是誰」,所以如果要完整地回到天鄉,就要去接觸這分裂一念,然後與神合一
雖然我們有分裂,但是在真實的角度上我們並沒有真正與神分開,我們像是以做夢的方式,創造了一個可以讓我們體驗自己的幻境,在這個幻境裡我們以二元的形式來體驗自己的神性,然而,在這個體驗中,我們必須遺忘自己是個神,不然就沒法玩了。
在這個遺忘中,我們迷失在我們所創造的幻境裡,我們被強烈的體驗給抓住,陷入於此,無法分離。我們忘記了我們來到這裡的最初目的,而變得只想在這個幻境當中證明自己。
分裂的能力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為了要體驗自己,我們學會創造分裂,這個創造分裂的狀況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中越來越多,因為我們接收了許多的限制性想法與分裂之念,這些想法讓我們更加地分裂我們自己。
一個人的心靈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這個系統當中包含了許多的東西,有些被我們給遺忘,因為我們要體驗身而為人,有些我們可以看見,因為這是我們身而為人要去體驗的部分。在身而為人的體驗部分,我們還能在區分出好與壞,我們只接受對我們自己而言是「好」的,而拒絕對我們自己而言「不好的」,這分出好與不好的心念就是分裂之念,也就是限制性的想法。
如果我們一直在好與不好之間擺盪,我們就很難去看到「分裂之念」的存在,要看到分裂之念,就需要我們回到當下時刻,這需要我們的有意識地覺知自己的現況,並嘗試做出調整與改變。
在好與不好都體驗過了之後,你才會體會出其中的充實與空虛,然後才會找到分裂之念的存在。「我」的工作,就是引導你去看到這個分裂之念。分裂之念對於真實來說有其荒謬,如果我們可以看出其荒謬,就會自然地放下這個念頭,然後回歸於完整。
當然,在屬人的階段中,這段過程還是需要被經歷的,因為身而為人,我們要用身體去「體驗」我們所創造的一切,包括我們創造出來的「分裂之境」,我們也會體驗到分裂的整合。這過程中我們會體驗到「臣服」、「放下」、「情緒的釋放」、「和解」等等的過程。
最初的分裂之念是為了要體驗,我們創造了一個人生大夢的情景,投射於外,然後遨遊於其中,獲得體驗。所以世界是我們分裂自己的心靈之後所創造出來的投射之境,因此在真實之境,他是虛幻的,在體驗之境,他是真實的。同時分裂也造成了遺忘,讓我們忘記我們自己是神,而成為人。所以世界是我們的創造,這個世界的樣貌與它帶給我們的體驗,都是相輔相成的,是有機的互動關係。
我們以神的力量創造這一切,並以相同的力量維持、推動這個世界。然後限制我們自己在「人」,在我們所創造的世界中選擇體驗的路徑與劇本,然後感受我們所選擇的東西。
所以這個世界是神給予我們的愛,也是我們給於我們自己的愛。我們所見無一不是我們內在心靈的創造與投射於外,讓我們得以看見、碰觸、面對、處理、選擇。
好的也是,壞的也是。
如果你所面對的人事物帶給你的是開心、快樂、喜悅、興奮、平靜、滿足,那恭喜你,妳正在體驗你自己內在的神性,也因為外面的人事物讓你可以完成你來到這個世界最主要的目的,所以你會感謝他,想要與他多一點連結。
如果你所面對的人事物帶給你的是傷心、難過、恐懼、沈重、絕望、不安,那恭喜你,你正在藉由這個外在的人事物體驗你自己內在的分裂所帶給你的內在影響,這時因為是體驗分裂,所以我們會直覺地把這些不愉快的感受與外在的事物連結在一起,然而認定這是對方帶來的問題。
這個方式也就代表了我們內在分裂的方式,我們將我們不願意承認,無法接受的部分分裂出去,將他視為是「非我」,然後針對這個「非我」去處理,希望它改變成「我喜歡的」、「我認同的」、「與我一樣的」,這樣我才會「接受他是我這一邊」的,然後才能去「接納」與「愛」這個「非我」。
但是很遺憾的,「非我」的存在有其正當性,他是你心靈的一部分,他也代表著你的心靈,因此處理他,改變它是沒有任何效益的,因為那意味著真正要改變的是「自己」。
而你自己本身是「圓滿俱足」的,你要如何改變你自己?
當你的注意力著重在「非我」的時候,你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這在你與外境的互動中就可以看得出來。當你想要改變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是在否定一個人的存在正當性,當然這個人會反抗,你們之間的關係會變質,會開始不和諧。即使對方因為愛或關係連結,選擇接受你的價值觀。但是如果他意識到這個改變不是以他為中心而拓展,而是以你為中心配合的扭曲與縮限,那這個反彈與回正的力道會直接反映在你與對方的關係上面。你將對方改變的越多,你所受到的反彈力道就越大,你可能會受到很大的衝擊,或者這段關係將難以維繫。
既然對方是妳內在的投射物,他就像是鏡子裡面的影像,雖然與你的形象不同,但是代表了不同形象的你。因此你真正要處理的是「你」,而透過你與他之間的關係,你會很清楚地看到內在的某一個分裂之自我與你之間的互動關係,所以你要處理妳與妳內在分裂之自我之間的關係,而不是試圖改變這外在的影像。
你改變對方,就如同你在改變妳內在分裂之自我,但是這個自我的存在是有其正當性的,他是你分裂並創造出來,為你承擔你所不願意樂見之一切的那個部分靈魂。你改變它,你就是在否定他,你否定他,你就是在否定自己。你的動作只是在加深分裂,擴大妳與那個分裂自我之間的鴻溝。而他為了為持自己的生存權(他的存在是依著你,因此他不得不這麼做,除非你消失),他必定會有許多的反抗、吶喊、拉扯,甚至會集合與他一樣,被你分裂的內在自我一起合作,對你群起攻之。
這時你會感受到需要防衛,或者攻擊,藉此保護你這個自我之存在。而這一切運作,投射於外,就變成你所看到的世界,也形成妳與世界的互動關係。
奇蹟課程就是在最大範圍內闡述這一切,並且提供另外一條道路,讓你回歸於完整。
這個方法就是:將所有的分裂之念交給「聖靈」。而自我的工作就是要去選擇「分裂的小我」,還是「完整的聖靈」。
我們可以把「聖靈」理解為「最完整的大我之存在」,那是完成全部整合的自我,他知道所有的分裂,也完成所有的整合。他經歷過所有從分裂到合一的種種歷程,他知道也經歷過那些道路。因此把這些分裂交給他,就像是把自己的病徵交給一個「全人醫生」,他知道你「人之系統」從內在到外在的關係,也知道那最初無分裂狀態的原廠設定,也知道如何恢復它。
所以只要你感受到分裂之念的存在,交給祂,就沒錯了。
但是身為「個人」的你,需要做出選擇。因為整合與分裂是相對應的存在,他們無法干涉彼此,因為他們是因為「你」存在的,所以真正要做出選擇的是「你」,你要選擇繼續分裂下去,還是要選擇整合,走向圓滿。
我們如果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非醒悟的狀態下,我們會隨著「內在戰爭」的狀態來運作,製造更多的分裂,擴大分裂的鴻溝。這個狀態下會將我們越分裂越小,然後我們會感受到「無力」與「絕望」。不過這裡要先強調一件事情,這些無力感與絕望感,是我們在內在創造出來的戰爭讓我們體驗到的感覺,也許我們會在外部實境當中看見這些運作,但是因為我們的無意識,我們還是會再繼續「奮戰」下去,試圖從朝向失敗的戰爭當中找到勝利。
因此如果我們要回歸完整,我們要停止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停止選擇分裂之戰。將所有現存的意識與力量,無論你感覺那還剩下多少,全部都收回來。這會濃縮成一句話語來說明這一切:「我受夠了!」
當你出現這樣的想法之後,你會開始「停下來」,這個停止會讓妳回到「現實」,進入「當下一刻」,去看看自己現在到底在做什麼,看看現在發生什麼事。
這時候你也才能夠感受到妳內在那些「靈魂碎片」的呼喊,你能意識到他們的攻擊其實是一種求救,而你誤解了所有的一切,因為你才是真正想要置他們於死地的那一個人。你發現他們的反抗其實是在維持你的完整,他們拒絕你的否認,他們在拒絕你繼續分裂你自己。
當你看到這一切的時候,你會意識到:我自己到底做了什麼?你會愧疚、難過、悲傷,你意識到真正錯的人是自己,妳內在其他的部分因著自己的無知承受著千古的罪名,和你師出有名的開戰。
這一切的戰爭與分裂之源,原來都是我自己。「自我」才是分裂之源,這個想法讓「自我」感到罪惡,是「我」創造了所有的傷痛,是「我」創造了所有的分離,是「我」創造了所有的戰爭,是「我」創造了所有的扭曲。
「我」開始意識到「自我」力量的誤用,於是決定收回。
「我決定停止這一切」。
「我」不再啟動戰爭,而是尋求平和。「我」不再創造分裂(小我),而是尋求整合(聖靈)。
這時候聖靈才有介入的空間,因為你在無意當中發出了與聖靈合作意願,而不是繼續創造分裂。
這裡要說明的是,聖靈與小我一樣,都是存在,都是依著「你」存在,也是為了「你」想要體驗「自己」而為你做工,所以他們各有各的職責,而且不會相互干涉。因為讓最原初的目的與整個系統失衡的「人」,是「你」,不是他們。
所以當你開始尋求整合之後,聖靈就開始協助你,記得,是協助,不是帶領。不過對於合一狀態的平靜感的追尋,會推動並導引我們最終會朝向整合前進。因為別忘了,這個世界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我們體驗我們自己,只是我們分出了層次,循序漸進。
當你開始尋求整合之後,你就會開始跨越「分裂之念」而將妳內在分裂出去的靈魂碎片一片一片的找回來,這意味著你要開始愛「你所不認同的自己」,你會開始去愛「你所不認同的人」,你會接受他們的存在與其正當性,你會以理解代替否認,以和解代替攻擊。
在生活上,這也意味著你會開始檢視讓造成你分裂的「信念」,檢視整個「信念系統」的真實性與否,你會開始質疑妳從過去到現在信以為真的信仰與王道,你會有很多的疑問,這些疑問的主要目的,就是開啟你在生活上朝向整合之路的體驗。
這個我稱之為「神聖的質疑」,那個與「自我的懷疑」不同。「神聖的質疑」是「那是真實的嗎?」,「自我的懷疑」是:我可以嗎?我做得到嗎?我有這個能力嗎?我值得嗎?「神聖的質疑」會開啟探索之路,「自我的懷疑」容易形成障礙、退縮與阻滯。
當「我」開始整合其他的「部分自我」,「我」就開始越變越大,能處理的「世間事」也會越來越多,處理的層面也會慢慢地從「物質」拓展到「靈性」。你會發現自己對於世界的看法漸漸變得不一樣,困難變成了挑戰,謾罵變成了請求,對於追尋世俗之物的興趣也開始變少了,除非這些追尋可以帶給你整合。
你會面對到許多讓妳選擇「分裂」與「整合」的時刻,隨著你的選擇,你會開始慢慢體驗到「不分裂的世界」。這樣的世界因為分裂變少,人與人之間的「共識」變多,所以事務的進展會變快速,你會開始體會到同步性、共時性,甚至你會體驗到「奇蹟」。
這,就是「奇蹟課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0會員
59內容數
人生是一場奧秘之旅,有時候你得承認自己瘋了,才知道自己原來是清醒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靈魂驛站22號 的其他內容
兩個峭壁之間所形成的空間也有其含義,空間代表了自由度,這個人剛好位於所有空間當中最窄的地方。表示這個人目前處於極度不自由的狀態,他為了平衡兩個選擇,自己反而沒得選擇。
有時候兩把劍以不見得是兩種價值觀與立場,可能是兩種度量衡的方式,兩種信念,兩種說法,兩個消息,兩種方案,都足以讓當事人難以決定。簡單來說:從A的角度來看是這樣,從B的角度來看是那樣,兩個都對,各有優缺,真是難以抉擇啊。
第一念,靈光一閃 第一念我們可以稱為「是非心」,從「是非心」所產生出來的行為是很有力量的,就像一把寶劍劈開死結。 念頭來來去去,唯有一識尚存 「意識」接近於「讓念頭生起的背景狀態」,就是一抹顏色背後的那一張畫布。
這張牌的重點在於「最初清明的意識」可以帶來的種種影響。清明的意識會與內在覺知共同出現,說明了一個人內在的領悟將會帶來清醒的覺知,進而看見迷惘的不實之處與人事物存在的本質。
享受完攤販美食和漁港景色,我們開始往魚市場內部進軍。走了一段路之後,來到了市場入口,我們被一群圍觀的人潮給吸引住了。上前一看,原來是一個叫賣大哥在喊賣自己帶來的魚貨。看著攤子上一籃一籃的種類不同的魚貨,老闆有趣的叫賣表演,我們也不禁好奇地駐留觀看。
命運之手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可以說是「靈魂的意志」,也可以說是「生命幕後的推手」,寶劍的確是有攻擊性的,而且會造成傷害,但是從背景來看,目前所在的情境已經是一片沒有生命的荒涼,這時候代表風元素的寶劍介入,可以是一個突破的機會,可以視為「生機」。
兩個峭壁之間所形成的空間也有其含義,空間代表了自由度,這個人剛好位於所有空間當中最窄的地方。表示這個人目前處於極度不自由的狀態,他為了平衡兩個選擇,自己反而沒得選擇。
有時候兩把劍以不見得是兩種價值觀與立場,可能是兩種度量衡的方式,兩種信念,兩種說法,兩個消息,兩種方案,都足以讓當事人難以決定。簡單來說:從A的角度來看是這樣,從B的角度來看是那樣,兩個都對,各有優缺,真是難以抉擇啊。
第一念,靈光一閃 第一念我們可以稱為「是非心」,從「是非心」所產生出來的行為是很有力量的,就像一把寶劍劈開死結。 念頭來來去去,唯有一識尚存 「意識」接近於「讓念頭生起的背景狀態」,就是一抹顏色背後的那一張畫布。
這張牌的重點在於「最初清明的意識」可以帶來的種種影響。清明的意識會與內在覺知共同出現,說明了一個人內在的領悟將會帶來清醒的覺知,進而看見迷惘的不實之處與人事物存在的本質。
享受完攤販美食和漁港景色,我們開始往魚市場內部進軍。走了一段路之後,來到了市場入口,我們被一群圍觀的人潮給吸引住了。上前一看,原來是一個叫賣大哥在喊賣自己帶來的魚貨。看著攤子上一籃一籃的種類不同的魚貨,老闆有趣的叫賣表演,我們也不禁好奇地駐留觀看。
命運之手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可以說是「靈魂的意志」,也可以說是「生命幕後的推手」,寶劍的確是有攻擊性的,而且會造成傷害,但是從背景來看,目前所在的情境已經是一片沒有生命的荒涼,這時候代表風元素的寶劍介入,可以是一個突破的機會,可以視為「生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你醒啦?」多少次,醒來後要是有人,這句問候好像是不得不說的經典對白。 「顯然還沒,」打個哈欠,我仍夢見自己在一個如鉛塊般沈重的身軀裡面,搖搖晃晃的走去盥洗:「哎,又開始自動認同這個時空的意識了。」 上一個夢境記憶逐漸消退,這一個夢境的真實感逐漸覆蓋。 我想起某個指令,就趕緊默念了幾遍,這
Thumbnail
從地獄歸來的聖人口中說的:這世界不曾存在過;那是因為他領悟到這一切都是他的心念投射,他慈悲欲渡的是自己內在的心魔們。 但是有另一種從未深入世界或瞥兩眼就斷定這一切都是虛幻的另一種聖人,他到底是具有真知灼見,還是只是他沒碰過更強的幻覺。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你把情緒關在身體裡了嗎? 我們活在「身體就是我」的錯覺中,這個錯覺會衍生恐懼,使我們與根源之愛分離。我們總是將「我想被愛」的想法,壓抑在潛意識中。 想法是流動的,每個想法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越是壓抑自己的想法,這個「無法被愛的我」的人格便會逐漸穩固。 鏡子靜心是藉由根源之愛回
Thumbnail
你說,最近深有所感,感覺變了。你不明白,為什麼人説變就變了。不管是人還是事,或環境都一樣,包括感情也是如此。以前不明白,最近好像慢慢懂了。
Thumbnail
心靈的回歸:夢境消散後的真實 你是否曾經在夢中醒來,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似真非真的世界?夢境中的一切,看似真實,卻在醒來時消失於無形。現實世界,何嘗不是如此?我們所認知的一切,都是心靈的投射,是一場精心編織的夢。 如《奇蹟課程》所揭示,我們的自我感,根本不存在。這個「自我」,不過是心靈創造
Thumbnail
很多人在遇到顯化特定人物的時候會遇到有關顯化自由意志的問題,但以顯化來說基本原理是這樣的﹔只要你確定想要的一定也想要你,因為我們共享同一個大我意識。 但為什麼很多人遇到自己的特定人物不想要自己? 因為你並不確定。在我顯化特定人物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件事,當我不篤定對方的感受 (或是換句話說我在感受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Thumbnail
雙生的靈魂契約是什麼呢? 大多數的雙生還是容易將雙生靈魂看成"你"跟"我",但靈魂的本質其實是"你"跟"另一個你",因此這是與「自己」的約定,是與自己並肩作戰的隊友。
Thumbnail
小我的誕生,是源自於人類心靈中的分裂,在其中,人的身份被分成兩個部分,稱之為“ 主詞的我” (I )和“ 受詞的我” (me )或是“ 受詞的我” (me )和“ 我自己” (myself)。 因此,每個小我都是精神分裂的,用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 人格分裂” 。你和你自己的心理形象相生相依,這個心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你醒啦?」多少次,醒來後要是有人,這句問候好像是不得不說的經典對白。 「顯然還沒,」打個哈欠,我仍夢見自己在一個如鉛塊般沈重的身軀裡面,搖搖晃晃的走去盥洗:「哎,又開始自動認同這個時空的意識了。」 上一個夢境記憶逐漸消退,這一個夢境的真實感逐漸覆蓋。 我想起某個指令,就趕緊默念了幾遍,這
Thumbnail
從地獄歸來的聖人口中說的:這世界不曾存在過;那是因為他領悟到這一切都是他的心念投射,他慈悲欲渡的是自己內在的心魔們。 但是有另一種從未深入世界或瞥兩眼就斷定這一切都是虛幻的另一種聖人,他到底是具有真知灼見,還是只是他沒碰過更強的幻覺。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你把情緒關在身體裡了嗎? 我們活在「身體就是我」的錯覺中,這個錯覺會衍生恐懼,使我們與根源之愛分離。我們總是將「我想被愛」的想法,壓抑在潛意識中。 想法是流動的,每個想法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越是壓抑自己的想法,這個「無法被愛的我」的人格便會逐漸穩固。 鏡子靜心是藉由根源之愛回
Thumbnail
你說,最近深有所感,感覺變了。你不明白,為什麼人説變就變了。不管是人還是事,或環境都一樣,包括感情也是如此。以前不明白,最近好像慢慢懂了。
Thumbnail
心靈的回歸:夢境消散後的真實 你是否曾經在夢中醒來,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似真非真的世界?夢境中的一切,看似真實,卻在醒來時消失於無形。現實世界,何嘗不是如此?我們所認知的一切,都是心靈的投射,是一場精心編織的夢。 如《奇蹟課程》所揭示,我們的自我感,根本不存在。這個「自我」,不過是心靈創造
Thumbnail
很多人在遇到顯化特定人物的時候會遇到有關顯化自由意志的問題,但以顯化來說基本原理是這樣的﹔只要你確定想要的一定也想要你,因為我們共享同一個大我意識。 但為什麼很多人遇到自己的特定人物不想要自己? 因為你並不確定。在我顯化特定人物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件事,當我不篤定對方的感受 (或是換句話說我在感受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Thumbnail
雙生的靈魂契約是什麼呢? 大多數的雙生還是容易將雙生靈魂看成"你"跟"我",但靈魂的本質其實是"你"跟"另一個你",因此這是與「自己」的約定,是與自己並肩作戰的隊友。
Thumbnail
小我的誕生,是源自於人類心靈中的分裂,在其中,人的身份被分成兩個部分,稱之為“ 主詞的我” (I )和“ 受詞的我” (me )或是“ 受詞的我” (me )和“ 我自己” (myself)。 因此,每個小我都是精神分裂的,用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 人格分裂” 。你和你自己的心理形象相生相依,這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