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吃大王具足蟲會導致哪些嚴重的後果嗎?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世事如此,按常理想便知不合適。偏偏欲望驅使人從不合理的事件中,壓榨出冠冕堂皇的理由,作為顛倒是非的地基鋼骨,食用大王具足蟲就是其中一例。
raw-image

是大王具足蟲也好,詹姆斯具足蟲也好,都是生活在深海裡的食腐動物,是海蟑螂的近親。要說主食海藻的海蟑螂很噁心的話,那具足蟲就更不用說了。

再者,深水蝨的進食對象裡,雜七雜八,不少是食物鏈中高階掠食者的屍體。重金屬和塑膠微粒透過捕食關係層層堆疊,最後填進具足蟲的胃袋,經由消化吸收,循環在牠們的血肉裡。然後某些追求新鮮的人,開心地再將牠們塞回肚腹。

真的是那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

重金屬沉在海底好好的,有些人就非得撈出來喀掉。如果地溝油牛奶會被抵制,那重金屬深水蝨怎麼又能吃呢?

至於重金屬對人體的影響,擇重點如下:
1.女人影響生育,小孩影響發育
2.男人引發陽痿、癲癇、生殖器官受損
3.引發癌症
4.導致帕金森氏症、認知功能失調

至於塑膠微粒,雖然陸續有論文發表對人體有害,但目前無法直接證實與人體疾病有關。這邏輯就跟你看不到鬼,但無法證明鬼不存在,基本是一樣的。撇除塑膠微粒,光是可能存在的重金屬或生物毒性,就夠你受了。

來啊!賭一把。
看深水蝨比較衰,還是你比較衰?

raw-image

一開始看到這則新聞,其實有點難過。我想人家在深海裡活得好好的,就吃爛掉的屍體也沒礙著人,為何要被撈出來品頭論足一番。其實我還想,大王具足蟲貢獻一分心力,把部分海洋汙染物收歸己有。某種程度上,是否也間接對人類來說是種保護?雖然與人類造成的汙染量無法相提並論。

不知道大王具足蟲的話題哪時方休,只希望肉不多的牠,不要引起過多人的覬覦。否則人性趨利,身價因此水漲船高的牠們,很難保證底拖網不會再被拿來來撈捕位在深海的具足蟲們。

說到底拖網,又是海洋另一個浩劫。凡底拖網所經之處,大小生物一律無差別被「擊殺」,珊瑚礁更會因此被破壞殆盡。一處由珊瑚礁群形成的生態系只要被破壞,接連數百種的生物都會受到牽連。而且這種破壞,在現在海洋的汙染環境下,少說也要10年以上才能稍稍復原。十年,十年我們能失去多少?

不清楚底拖網的,附上影片如下:


想更深入了解底拖網危害的,可以參考這裡:


所以你該吃大王具足蟲嗎?你該為了噱頭,跟風一嘗滋味嗎?

「每種食材都是大自然的恩賜,我們只要心懷感激,尊重不同的想法就可以了。」這種理所當然,視萬物為己有,以人類為本位的想法,實在太糟糕了。要是這都能說得通,那保育類動物能拿來吃了,不必假惺惺還設法保護。
即便如此,堅決捍衛吃具足蟲的權利的人也是有。理由我都幫忙想好了,不客氣。大概就是:

1.吃具足蟲不是現在就有的事,以前日本就已經在吃
2.就算不是抓具足蟲,底拖網也會被拿來偷捕魚
3.你講成這樣,不然你別吃肉啊!乾脆植物也別吃,因為植物也會痛
4.食用具足蟲很安全,目前無相關說法證實有毒物或重金屬,沒人因此停止呼吸
5.蝦子、螃蟹什麼的,第一次被吃時,旁人也會覺得可怕吧

我常跟孩子說,人要做或不做一件事,都能找出千百種理由。但人的善良是天性,天性和自然相連,人屬於自然的一部分。每件事情合不合適,你是為了生存不得不做,還是為了享受,甚至好玩而去做,其實都心知肚明。

寫這篇文章,目的不是要大肆攻擊去吃的人。看完覺得被攻擊的話,那我在這邊說聲抱歉,你找個醫藥箱塗藥先。

如果已經吃下具足蟲,那吃了就吃了,至少不要再鼓吹、宣傳、炫耀,讓更多人去吃。如果還沒吃,可以好好考慮,其實生活周遭好吃的東西還很多。

人啊!行行好吧,做個真正的人。


我們的行為,有時會默默造就嚴重的後果,「尊重」兩字,也不是隨便可以拿出來用的,特別當你一無所知,又具有影響力的時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橋先生的沙龍
116會員
60內容數
致敬人生裡那些狼狽嗆水的時刻,當下的恐懼、倉皇、慌亂與無措,我們終將能一笑置之,幽默看待。
天橋先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08
天氣終於轉涼。這座島,似乎只剩長夏與暖冬。
Thumbnail
2023/10/08
天氣終於轉涼。這座島,似乎只剩長夏與暖冬。
Thumbnail
2023/09/04
灶旁通往排水溝的孔洞 有機會爬進幾隻尋覓的鼠
Thumbnail
2023/09/04
灶旁通往排水溝的孔洞 有機會爬進幾隻尋覓的鼠
Thumbnail
2023/08/08
寫作是給過去的自己辦了一場喪禮。
Thumbnail
2023/08/08
寫作是給過去的自己辦了一場喪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被蟲咬怎麼分辨?在戶外活動可能會碰到一些可怕的蟲,有時候光是把蟲拍死這個動作,就會給皮膚造成難以復原的灼傷!所以懂得認蟲很重要。 在天氣好的時候去野外踏青,若沒有做好肌膚防護,不只容易導致隱翅蟲傷口,也可能被硬蜱、恙蟲咬到而感染疾病,有些疾病嚴重可致命!以下療日子為大家整理5種常影響人的害蟲,並分
Thumbnail
被蟲咬怎麼分辨?在戶外活動可能會碰到一些可怕的蟲,有時候光是把蟲拍死這個動作,就會給皮膚造成難以復原的灼傷!所以懂得認蟲很重要。 在天氣好的時候去野外踏青,若沒有做好肌膚防護,不只容易導致隱翅蟲傷口,也可能被硬蜱、恙蟲咬到而感染疾病,有些疾病嚴重可致命!以下療日子為大家整理5種常影響人的害蟲,並分
Thumbnail
我到底看到了什麼? 菜脯蛋 變成 小強蛋!!! 吃起來很脆 像帶殼的蝦子 毫無怪味 還一口接一口 真"涮嘴" ( 愈食愈紲喙 ) 如果不喜歡吃帶殼蝦口感的, 就不推薦了! 可以先炸酥一點嗎? 建議可以先裹粉再炸 視覺上可能會較親和一點! 因為他吃的都是自己養殖的杜比亞蟑螂 , 都吃乾淨飼料長大
Thumbnail
我到底看到了什麼? 菜脯蛋 變成 小強蛋!!! 吃起來很脆 像帶殼的蝦子 毫無怪味 還一口接一口 真"涮嘴" ( 愈食愈紲喙 ) 如果不喜歡吃帶殼蝦口感的, 就不推薦了! 可以先炸酥一點嗎? 建議可以先裹粉再炸 視覺上可能會較親和一點! 因為他吃的都是自己養殖的杜比亞蟑螂 , 都吃乾淨飼料長大
Thumbnail
世界即將面臨糧食危機,到頭來不都是因大家的浪費。使用底拖網、流刺網捕魚,海洋資源總會用盡;生在福中不知福,明明世界還有其他人正餓著肚子,另一端的人卻在捨棄美食,公平嗎... 不管是氣候變遷還是資源耗盡,人類為了活下去,依然會設想出方法,就像:「昆蟲食」!從小害怕昆蟲,看都不敢看,碰都不敢碰,叫我用吃
Thumbnail
世界即將面臨糧食危機,到頭來不都是因大家的浪費。使用底拖網、流刺網捕魚,海洋資源總會用盡;生在福中不知福,明明世界還有其他人正餓著肚子,另一端的人卻在捨棄美食,公平嗎... 不管是氣候變遷還是資源耗盡,人類為了活下去,依然會設想出方法,就像:「昆蟲食」!從小害怕昆蟲,看都不敢看,碰都不敢碰,叫我用吃
Thumbnail
訂閱我每週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如果您體內有寄生蟲,會對身體造成3大傷害。第一大傷害是腹部疼痛,因為寄生蟲對腸道黏膜組織帶來很大的刺激,從而使一部分的人出現腹痛腹脹等症狀。第二大傷害是體重下降,因為寄生蟲會消耗身體中的營養成分,從而導致體重降低。第三大傷害是便秘,寄生蟲感染腸道後,會使腸道黏膜受到很大
Thumbnail
訂閱我每週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如果您體內有寄生蟲,會對身體造成3大傷害。第一大傷害是腹部疼痛,因為寄生蟲對腸道黏膜組織帶來很大的刺激,從而使一部分的人出現腹痛腹脹等症狀。第二大傷害是體重下降,因為寄生蟲會消耗身體中的營養成分,從而導致體重降低。第三大傷害是便秘,寄生蟲感染腸道後,會使腸道黏膜受到很大
Thumbnail
人人都討厭寄生蟲,印象中感覺就是黏滑蠕動,令人噁心,它們是動物世界中低等的賤民,在它們一生中有某些階段是生活在宿主內或身上,並且從宿主獲取養分。 不過,其實只有部分寄生蟲會對宿主有致命性的傷害,大多數寄生蟲已演化成不會殺死宿主,估計在數百萬種寄生蟲中,只有一百多種生活在人體內或身上。
Thumbnail
人人都討厭寄生蟲,印象中感覺就是黏滑蠕動,令人噁心,它們是動物世界中低等的賤民,在它們一生中有某些階段是生活在宿主內或身上,並且從宿主獲取養分。 不過,其實只有部分寄生蟲會對宿主有致命性的傷害,大多數寄生蟲已演化成不會殺死宿主,估計在數百萬種寄生蟲中,只有一百多種生活在人體內或身上。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失敗的生物防治老是會造成問題,與大肚魚親緣關係相近的霍氏食蚊魚(Gambusia holbrooki)也在世界各地造成生態危機,近期有研究團隊想用假魚「給壓力」,壓制橫行霸道的食蚊魚。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失敗的生物防治老是會造成問題,與大肚魚親緣關係相近的霍氏食蚊魚(Gambusia holbrooki)也在世界各地造成生態危機,近期有研究團隊想用假魚「給壓力」,壓制橫行霸道的食蚊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