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散文書寫的可能|談散文的知性與感性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為一種文類,與詩、小說、戲劇等相較,散文在文學書寫類型中,涵義最雜、類目最多、範圍也最廣。
春秋戰國時代,闡述諸子思想的哲學散文和《戰國策》之類的史傳散文十分發達,是為知性散文。漢朝辭賦繼其盛,魏晉南北朝則講究對偶、用典、華辭的駢文大為流行,此屬感性散文。唐代韓愈、柳宗元以降,有鑒於駢文之偏重形式之美而內容流於空洞,乃主張「文以載道」,洗去綺靡之氣,形成波瀾壯闊、影響久遠的唐宋古文運動,雖名曰「復古」,實非恢復三代兩漢之古,而是「師其意,不師其辭」、「惟陳言之務去」,可以說是知性散文的天下。明代以八股文取士,讀書人束縛於此,為文乏善可陳,到了明末的公安、竟陵派,提出反傳統、反擬古口號,另外發展出抒發性靈、筆法清新的小品文類,充滿感性色彩,風行於一時。
清代,經學、考據學形成主流,復古的桐城派得自唐宋八大家的真傳,強調「古文義法」,獨領風騷,主張文章要言之有物,還必須有條理有佈局。其健將姚鼐編纂《古文辭類纂》之後,古典散文文類的確立才算賅備。姚鼐《古文辭類纂》所選古文,分為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志、雜記、箴銘、頌贊、辭賦、哀祭等十三類,此散文選集的類目之分,代表著桐城派對抗駢文的精神,整體而言,偏重知性,其影響直至清朝末年。
五四初期,中國新文學運動展開,有謂白話文運動乃上承桐城遺緒,發表〈文學改良芻議〉的胡適進一步認為,田野的、平民的、自然的、活潑的、表現人生的白話文學才是文學的正途。倒是周作人和林語堂獨鍾晚明小品,並以之作為中國現代散文的仿製對象,大力推波助瀾,也明白宣示當年中國「現代散文」與傳統散文在形式和內容上的區別。至於敘述歷史、闡說哲學的散文,乃至說理論道的散文,一併被視為「非散文」,難登大雅之堂。甚至於一九四九年之後,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因為時空與政治因素,強調「閒適」趣味的小品隨之轉進台灣,形成台灣散文創作的主要類型,並且朝著以感性、抒情為重的方向持續發展。
至於台灣當代散文自戰後在台發展以來,散文的分類莫衷一是,各說各話,諸如曾昭旭將散文分為抒情散文、敘事散文、論理散文等三類;楊牧把現代散文分為小品、記述、寓言、抒情、議論、說理、雜文等七類;余光中則先分散文為廣狹兩義,狹義散文指個人抒情誌感的小品文,廣義的散文則「凡韻文不到之處,都是它的領土」,余氏另又依「功能」將散文分為抒情、說理、表意、敘事、寫景、狀物等六類。而鄭明娳〈中國現代散文芻論〉把散文分成:小品(又依描寫對象與偏向的不同,分為人物小品、詠物小品、理趣小品、情趣小品四類)、雜記隨筆、遊記、日記、尺牘、序跋、報告文學、傳記等八類。以上諸家見解,各有千秋,大體皆能兼顧到知性與感性。
迨1988年台灣解嚴,社會開放,文學發展也隨之多元化,散文寫作範疇擴大,顯得多采多姿,台灣當代散文寫作已不自限於抒情、小品、感性、小我,尤其知性散文相較於感性散文,取得了頗大幅度的進展。只是,觀諸歷來散文選集之編訂,仍然明顯偏重於感性散文,咸認散文應該是獨抒性靈的、散步的,不是議論的、批判的等等,於是較為知性的散文,往往被棄置於外,遑論哲學的、歷史的、政治的乃至科學的書寫。如此,議論、說理、雜文的文類雖然理論上獲得保留,實際上則消弭於「文學散文」之外,可以說無形中局限了散文書寫的可能性。毋怪乎論者有感而發,認為散文書寫中知性的匱乏,限制了散文書寫者本身的開創、突破與格局的恢弘。既然缺乏知性的反省、思考和批判,作品的深度與強度也就無以提升矣。
其實,散文的知性書寫與感性書寫,不相排斥,小我之情和時代之感也往往具有互補作用。誠如向陽所言,個別的書寫者選擇身邊的細瑣小事,慢吟低唱,忠於自己,精耕細耘,當然可以開創文學書寫之美,臻至藝術高峰,同樣具有反映社會與時代的意義;而藉由知性散文的開拓和書寫,透過文學與社會、時代的觸及,更能夠再造一個足以見證時代、啟發世人、影響社會的新的散文高峰。
散文易寫難工而寫作者眾,作品量多且雜,綜觀報紙、雜誌做為傳播的主體,雜文、美文或是知性散文、感性散文,均為其所需,是以就台灣散文的刊載機會及出版數量言,仍遠高於新詩、小說,散文之重要性自是不容忽視。總之,所有從事散文寫作的人,應以更開闊的態度和眼光,充實作品內容,減少西化文字的汙染,不盲目追求文字技巧,且能珍惜傳統,從傳統中創新,從創新中綻放奇葩,寫出知性的或感性的散文傑作,開創散文書寫的可能,從而提升台灣現代散文的水準與境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8會員
1.2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開創性人才識別方法-《人才:識才、選才、求才、留才的10堂課》這本書旨在協助辨識人才,特別是開創性的人才。書中討論了傳統的辨識人才方式,並提供了一些新的眼光,以及如何在面試中辨識開創性人才。
Thumbnail
avatar
Mauro
2024-05-12
正念打開創傷潘朵拉盒正念對創傷恢復有著有效的治療作用,但在實際應用中也可能不慎觸發創傷反應,造成身體和情緒上的不適。透過正念,也可能喚起創傷相關的情緒和記憶。想要擁抱正念作為恢復利器,需要謹慎面對這些挑戰,同時也要理解不同人可能需尋找其他治療方式的現實。
Thumbnail
avatar
聽聽心理說的話
2024-05-10
Devin:開創軟件開發新紀元的AI工程師在AI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Cognition Labs宣布推出一款革命性產品——Devin,全球首位完全自主的AI軟件工程師。這不僅標誌著AI在軟件開發領域應用的重大突破,也為工程師們開啟了全新的合作模式。
Thumbnail
avatar
一二三
2024-03-13
做開創未來的事情『疫情趨緩後,每逢假日,路上的車開始多了起來,大家開始出遊了! 當你決定今天要去台東看海,從家中開車出門 你發現,路口在鋪新的柏油路暫時封閉,你會回家?繞路?還是你會停下車,去研究為什麼要鋪新的柏油? 我相信,沒有人會停下來研究,一定是馬上繞路,趕快往國道出發對吧!? 既然如此,為什麼在你的工作、
avatar
Yicheng Tsai
2024-02-27
公開創作的起點看到方格子舉辦徵文比賽,開啟我第一篇的方格子文章。 創作本身是愉快的,但到後來總是會迷失在,想要有觀眾,想要有掌聲。那篇文章她寫得極好,雖然我已經忘記那篇臉書在哪裡了(滑臉書總是船過水無痕,很難找文章~冏)印象中我只記得她說,無論如何,莫忘初衷。這讓我思考:寫作是為了什麼?
Thumbnail
avatar
小草葉集
2023-08-04
趣味人生——淺談林良的散文林良先生秉持「淺語的藝術」來寫作。他所要呈現的是文章內在的意義、情感,所要傳達的是作者的理念與想法,而不只是單純的文字堆砌與美麗的詞彙構成的文學世界。他讓語言回歸溝通的本質,兒童在小學階段的語言學習,原本就是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Thumbnail
avatar
鄭子遴
2021-08-28
【原創散文】《繭圖》那一年一十五歲的我又到了這個季節,有彷徨,有無奈,有歡笑,也有浪漫。  就在這樣的季節,我們在紛亂中找到了自己早就該有的相遇。  那時,我不是天使,只是小孩子,在跌跌撞撞尋找可以安躺的港灣。  你同樣沒有那翅膀,無法飛遠,終將飛逝,淪落在這五光十色裡。  你我需要的不是回憶,卻怕無法永恆。
Thumbnail
avatar
沁沁心水
2021-02-18
散文|堅持手寫情書浪漫的Louis知道嗎?每次在信箱裡一堆水電費帳單裡,發現一封手寫的情書,有多麼感動啊。
Thumbnail
avatar
水瓶鯨魚
2020-08-05